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大魏文曲星,华星云登门拜访初次交锋

  户部,刑部,吏部。

  三个部门已经全部解决。

  眼下就是武官一脉了。

  许清宵让李健李康过来送信,提前打好招呼。

  此时刚刚来到安国公府外,安国公府的管家马上迎面走来,热情无比地恭迎许清宵。

  “许大人,您来了!老爷在里面等您呢。”

  国公府的管家笑着走来,恭迎许清宵入内。

  “好。”

  许清宵跟随着管家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院内。

  此时,不仅仅是安国公,还有齐国公和卢国公,以及几位侯爷。

  “侄儿许清宵,见过三位国公。”

  “愚弟,见过诸位兄长。”

  许清宵走来,朝着众人一拜,谦虚无比。

  “守仁侄儿啊,不是叔说你,你自己说说看,你多久没来叔这里坐过了?”

  “是啊,这些日子,跟那帮文官混来混去,那帮文臣,那个心不脏?你跟他们走那么近,就不怕他们害你吗?”

  “你们就别吓唬守仁侄儿了,不过守仁侄儿啊,该说不说,你的确没来看咱们这帮老家伙了。”

  三位国公开口,倒也不是真对许清宵生气,只是略带抱怨一些。

  毕竟许清宵是他们武官一脉的人,按理说应该是跟他们走近一点啊。

  “几位叔,可真不能怪我,就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您几位可是看在眼里的,我也是累啊,否则早就上门了。”

  “而且侄儿做的事情,也怕连累几位叔。”

  许清宵哭丧着脸说道,他知道武官一脉对他产生了一点点意见,不过也没办法啊。

  陛下让他去刑部,然后又去户部,中间发生这么多事情,怎么来啊?

  “连累?有什么连累的。”

  “守仁啊,你就是太会做人了。”

  “行了,守仁,坐吧,今个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你这些兄长凑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事?”

  国公们开口,不过安国公还是压了压场,许清宵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肯定是有要事商量,不然不可能突然登门造访,还特意叫上大家一起来。

  听到安国公说这话,许清宵也不寒暄了。

  “三位叔,几位兄长们,清宵这次过来,是带来一个大好消息。”

  许清宵认真道。

  “什么好消息?”

  众人好奇了。

  还大好消息?

  “北伐!”

  许清宵平静道出两个字。

  刹那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向许清宵。

  现在武官一脉最想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北伐吗?

  可真要北伐,他们心里都有点数,短暂时期肯定不行,甚至连小型战争都做不到。

  然而许清宵突然来一句北伐,而且是大好消息,这让众人如何不打起精神重视起来。

  “清宵,你直说,莫要拐弯抹角。”

  安国公第一个出声,让许清宵不要拐弯抹角,该说就说。

  “叔,诸位兄长,清宵是支持谁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别的不说,满江红这词没得怀疑吧?”

  “靖城耻,犹未雪,清宵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杀到北边,把蛮夷全部屠光。”

  “日日夜夜都在想,别看这些日子,我跟那帮文臣走的近,但为的是什么?为的还不是打入敌人内部。”

  “前几日陛下要说北伐,清宵兴奋了一夜未睡,但陛下推出水车工程之时,清宵也是一夜未睡,甚至有些惭愧。”

  许清宵开口,如此说道。

  “惭愧?守仁侄儿,你惭愧什么啊?”

  齐国公忍不住打断问道。

  “回齐叔,这水车工程,是清宵捣鼓出来的。”

  “当初南豫府被陛下罚一成税收,清宵心中有愧,所以研究出水车,希望造福百姓,结果没想到竟得陛下看重,而且愿投如此之多银两。”

  “所以清宵惭愧啊。”

  许清宵有些自责道。

  可这话一说,大家都惊愕了。

  “水车是你做出来的?”

  “不是吧,守仁老弟,这水车是你搞出来的?”

  “我还以为是李彦龙搞出来的呢,没想到竟是你。”

  “仔细想想,李彦龙这个老家伙,怎么搞得出这种东西,守仁老弟,果然聪慧啊。”

  众人震撼,他们对水车带着偏见,可即便是带着偏见,他们也知道水车这东西的确能增长庄稼产量,可他们并不认为可以达到粮产翻倍的效果。

  所以对比之下,还是北伐要好一点。

  可如今听到这是许清宵捣鼓出来的东西后,大家的态度瞬间转变了。

  水车是个好东西。

  但李彦龙不是个好东西。

  “守仁侄儿啊,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就直说啊。”

  安国公出声,他就想知道,许清宵到底要说什么了,北伐有什么好消息?

  而且还是大好消息。

  “李叔,这水车侄儿可以保证,的的确确可以保证大魏粮产翻倍。”

  “所以当侄儿听说陛下要大量生产之时,侄儿第一反应是自责,觉得耽误了大事,但很快侄儿又想到了一件事情。”

  “陛下其实一直都不打算北伐,其实清宵已经知晓答案,国库空虚,不仅仅是银两空虚,粮产也空虚。”

  “如若真发动北伐,难不成拖着银子去上战场?战争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无论给大魏士兵发多少银两,上了战场所有士兵最想要的就是食物。”

  “没有干粮,给百万两白银,也于事无补啊。”

  许清宵开口,他说的东西大家都懂。

  打仗最费钱,粮食军饷还有各种军需品,这些东西那个不是大头?

  现在国库有银两了没错,但许清宵说的也没错,没粮食啊。

  除非百姓们都不吃都不喝,拿着粮食给军人吃,自己饿死。

  那这样的话,这仗更没必要打啊。

  “所以,守仁侄儿,你的意思是?”

  安国公逐渐听出味道了。

  “李叔,侄儿的意思很简单,让陛下大量生产水车,利国利民,虽然对现在不利,可对大魏将来有利,到时大魏粮食充足,国库充足,那个时候,再提北伐,陛下再不答应就不可能了。”

  许清宵认真回答。

  只是当许清宵这话一说,众人却皱眉沉默。

  因为他们顿时明白许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来当说客的。

  众人沉默,他们可不傻,许清宵说这么多东西,完全没有一点让他们心动,反而让他们有些不太舒服,毕竟他们下定决心要北伐,要制止水车工程实行。

  结果许清宵过来当说客,即便是器重许清宵,但也不可能损失自己的个人利益啊。

  见众大臣沉默,许清宵并没有半点尴尬,反而无比认真道。

  “我相信诸位有些不信任清宵,可这件事情,无法质疑。”

  许清宵拿出账本,他自己抄录了一份。

  将账本递给几位国公,许清宵先不说话。

  而几位国公打开一看,很快全部皱眉了。

  “竟有如此之多?”

  过了一会,安国公将账本递给其他侯爷们观看,同时看向许清宵这般问道。

  “李叔,这是户部的账本,自然不可能作假。”

  “如今大魏蒸蒸日上,国税已经开始增长提升,可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粮食,解决百姓温饱,才是大魏重中之重的事情。”

  “如果按照大魏当下的发展,想要北伐,二十年都不够,这一点我相信李叔应该更加明白。”

  “可若有水车,增加粮产,增加人口,大魏底层就能稳固,百姓安稳,大家吃饱喝足,有了余钱,就能拿去买卖东西,到时候大魏就能源源不断赚取税收银两。”

  “清宵已经向户部尚书立言,五年之内,让大魏国库税收达十万万两,而若是从即日开始,推广水车,以五十郡为首,只需要一个季度,就可以看出成效。”

  “到时再加大力度,争取在两年之内完成水车全国铺展,那么第三年,大魏的粮食就能翻倍,再等两年,大魏粮产将会堆积如山。”

  “这个时候,既有银两,又有粮食,请问国公,大魏怎能不战?怎不北伐?”

  “可如若阻止陛下推广水车,一来惹恼陛下,二来大魏当前情况,绝对不可能北伐,就算是我等逼宫,陛下也不会答应。”

  “即便陛下答应了,也不过是安抚我等,就如同这次一般,让兵部计划北伐,但清宵可以保证,这只是一场骗局罢了。”

  “请诸位国公深思!”

  “请诸位侯爷深思!”

  许清宵把话说到这里了,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说的。

  甚至都把女帝的想法说出来了。

  这一刻,三位国公,数十位侯爷都沉默了。

  因为许清宵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是啊,女帝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北伐要北伐,但到底北伐不北伐,大家心里都有数。

  就按大魏现在的情况来说,根本不可能北伐,有银两发动战争和,但没有银两补给,尤其是粮草这东西。

  大魏现在的粮草还算勉强可以,但问题是运输过程就得消耗多少?

  真北伐了,定点就是北方之地,距离三万多里。

  一百万担粮草,运输过去,最多只剩下二十万担,而且路程至少三个月。

  除非用飞舟运输,但飞舟是仙道之物,本身制作就难,而且能运输多少过去?

  所以北伐不了。

  但许清宵这一番话,让众人沉默了。

  五年的时间。

  国库充实。

  粮仓充实。

  如若许清宵真能做到这个程度,那的确可以,最起码真做到了,就不可能不北伐。

  总比现在好吧?扯一句北伐,然后拖你个半年一年,等你不耐烦了,又说一句北伐,如此一来,十年之后都不见得能北伐。

  许清宵所说之言,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可最起码有一个奔头啊。

  而不是整天被女帝忽悠。

  “守仁侄儿,你当真能保证,五年之内,让大魏国税增至十万万两?”

  安国公忍不住开口了。

  大魏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现在真要说北伐,肯定是不行的,别说七万万两白银了,就算国库有三十万万两白银,也不见得能去北伐。

  兵力!粮草!军饷!供需!等等等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当初武帝为何能七次北伐?

  那是五代大魏的积蓄啊,七次北伐,花了多少银子,大家心里都是有目共睹的,无非就是说,若是能大捷而归,可以以战养战。

  可问题是,北伐蛮夷也穷了,并且能不能大捷也是个问题啊,突邪王朝会不会让大魏这么舒服的打仗?

  初元王朝会不会让大魏打仗?

  还有内患,各地藩王会不会起心思?

  还有民心,老百姓想打仗吗?口头上喊得要打要打,真打起来,倒霉的是谁?还不是百姓?

  “十万万两,清宵目前只有七成把握,剩下三成,则在李叔以及各位身上。”

  许清宵认真道。

  “我们身上?”

  众人好奇了。

  “全力发展大魏,随时做好北伐蛮夷先攻防守。”

  许清宵定下格调。

  但他知道,武官一脉不会完全听取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己就真是一心为武官。

  可许清宵更明白的是一件事情。

  武官一脉无论如何都想要北伐,既然想要北伐的话,就会多买一份保险。

  而且自己说的一点都没错。

  女帝是不可能北伐的,至少今年不可能,明年也不可能。

  与其如此,为什么要去得罪女帝?

  而现在许清宵拿出一份保险交给他们,当做交易,何乐而不为呢?

  若是许清宵做到了,那么一切都可以按照许清宵说的去做,北伐近在眼前。

  如果许清宵做不好,那也没事,他们继续跟女帝谈判,无非就是说,高看了许清宵罢了。

  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亏啊。

  “守仁侄儿,如若今日坐在这里的人,不是你的话,老夫早就赶人走了。”

  “但老夫相信你,五年之后,不说国税十万万两,只要有七万万两,老夫从今往后,无论如何的支持你。”

  安国公做出了决定。

  这个交易一点都不亏,答应下来是好事,当然表面上肯定是要这样说的。

  “多谢国公信任。”

  许清宵朝着众人一拜。

  既然连武官一脉都谈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跟百姓谈一谈了。

  许清宵想要走,但却被安国公直接按住了。

  “别想走,留下来喝几杯。”

  “对对对,守仁老弟,你这就想跑?留下来喝几杯,多久没见了。”

  “今日你别想走,留下来,喝,多喝点。”

  众人直接按住许清宵,非要拉着许清宵喝酒,死活不让他走。

  看着众人如此,许清宵也没办法,硬着头皮陪大家喝酒,只是这一喝就喝了两个时辰,不管自己说什么,人家就是不放人走。

  也让许清宵一阵牙疼。

  不过好在两个时辰,喝的也差不多了,许清宵总算是逃走了。

  他有些醉,王府的酒很古怪,逼不出来,只能慢慢消化,好在许清宵运转金乌淬体术,体内的酒气也瞬间消失了不少。

  但还是有点小晕。

  回到守仁学堂中,许清宵本想将赵大赵二兄弟喊来问问情况,结果赵大赵二兄弟二人第一时间走来,十分激动道。

  “许大人,您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许大人,说出来您肯定不信。”

  两人满脸激动,凑到许清宵面前说道。

  “怎么了?”

  许清宵喝了口茶,缓缓酒劲。

  “许大人,您不是让咱兄弟二人去办事吗?在皇都内传水车是您制作出来的吗?”

  “您知道百姓是什么反应吗?”

  赵大激动道。

  “什么反应?”

  许清宵也有些好奇了。

  眼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唯独就是百姓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他让赵大赵二先传一遍,看看百姓的反应,然后再决定出手不出手。

  所以有些好奇。

  “大人,我们两兄弟刚刚扩散消息出去,百姓们第一反应是不信的,毕竟这水车在百姓眼中,现在成为了祸国殃民的东西了。”

  “可随着刑部去抓人,将几个散播谣言的人抓进刑部后,不少人开始发声了,证实水车的确是您做出来的,甚至刚有几个南豫府都的百姓来到咱们京城。”

  “大肆宣传水车的作用,并且各种夸赞您,甚至南域府都已经有一些手艺人,做了一些小型模具,展示给百姓看水车的作用是什么,宣传水车的好处,并且为您说好话。”

  “现如今,满京城的百姓都在夸这水车利国利民,而且也都在夸许大人您当真是聪慧无比。”

  赵大兴奋无比地说道,一旁的赵二也忍不住赶紧插嘴道。

  “不止是这个,许大人,还有一点的是,现在有人传,您当初打造这个水车,是因为陛下罚了南豫府百姓一成税收,所以为了补偿给百姓,才会制作此物。”

  “如今百姓们都再夸您真心为民啊。”

  赵二补充了一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百姓们更加相信水车是好东西,也相信这东西是许清宵搞出来的。

  “有如此夸张?”

  许清宵有些好奇了。

  说实话百姓这一关,许清宵其实没底的,毕竟有人提前散布谣言。

  老话说的好,造谣一时快,辟谣跑断腿。

  自己都做好跑断腿的准备了,可没想到的是,百姓竟然如此支持自己?

  这有些没想到。

  老规矩防盗吧!现在是早上十点二十二,十点四十之前会修改好。

  然后为了表达歉意,七月考虑加第三更!也就是说今天三万字。

  如果没啥问题,我尽量写出第三章。

  实在抱歉了!!!!!!!!!!!!!!!!!!!!!!!!!!!!

差不多二十二个小时没睡,两万字是撸出来了,求点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户部,刑部,吏部。

  三个部门已经全部解决。

  眼下就是武官一脉了。

  许清宵让李健李康过来送信,提前打好招呼。

  此时刚刚来到安国公府外,安国公府的管家马上迎面走来,热情无比地恭迎许清宵。

  “许大人,您来了!老爷在里面等您呢。”

  国公府的管家笑着走来,恭迎许清宵入内。

  “好。”

  许清宵跟随着管家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院内。

  此时,不仅仅是安国公,还有齐国公和卢国公,以及几位侯爷。

  “侄儿许清宵,见过三位国公。”

  “愚弟,见过诸位兄长。”

  许清宵走来,朝着众人一拜,谦虚无比。

  “守仁侄儿啊,不是叔说你,你自己说说看,你多久没来叔这里坐过了?”

  “是啊,这些日子,跟那帮文官混来混去,那帮文臣,那个心不脏?你跟他们走那么近,就不怕他们害你吗?”

  “你们就别吓唬守仁侄儿了,不过守仁侄儿啊,该说不说,你的确没来看咱们这帮老家伙了。”

  三位国公开口,倒也不是真对许清宵生气,只是略带抱怨一些。

  毕竟许清宵是他们武官一脉的人,按理说应该是跟他们走近一点啊。

  “几位叔,可真不能怪我,就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您几位可是看在眼里的,我也是累啊,否则早就上门了。”

  “而且侄儿做的事情,也怕连累几位叔。”

  许清宵哭丧着脸说道,他知道武官一脉对他产生了一点点意见,不过也没办法啊。

  陛下让他去刑部,然后又去户部,中间发生这么多事情,怎么来啊?

  “连累?有什么连累的。”

  “守仁啊,你就是太会做人了。”

  “行了,守仁,坐吧,今个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你这些兄长凑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事?”

  国公们开口,不过安国公还是压了压场,许清宵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肯定是有要事商量,不然不可能突然登门造访,还特意叫上大家一起来。

  听到安国公说这话,许清宵也不寒暄了。

  “三位叔,几位兄长们,清宵这次过来,是带来一个大好消息。”

  许清宵认真道。

  “什么好消息?”

  众人好奇了。

  还大好消息?

  “北伐!”

  许清宵平静道出两个字。

  刹那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向许清宵。

  现在武官一脉最想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北伐吗?

  可真要北伐,他们心里都有点数,短暂时期肯定不行,甚至连小型战争都做不到。

  然而许清宵突然来一句北伐,而且是大好消息,这让众人如何不打起精神重视起来。

  “清宵,你直说,莫要拐弯抹角。”

  安国公第一个出声,让许清宵不要拐弯抹角,该说就说。

  “叔,诸位兄长,清宵是支持谁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别的不说,满江红这词没得怀疑吧?”

  “靖城耻,犹未雪,清宵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杀到北边,把蛮夷全部屠光。”

  “日日夜夜都在想,别看这些日子,我跟那帮文臣走的近,但为的是什么?为的还不是打入敌人内部。”

  “前几日陛下要说北伐,清宵兴奋了一夜未睡,但陛下推出水车工程之时,清宵也是一夜未睡,甚至有些惭愧。”

  许清宵开口,如此说道。

  “惭愧?守仁侄儿,你惭愧什么啊?”

  齐国公忍不住打断问道。

  “回齐叔,这水车工程,是清宵捣鼓出来的。”

  “当初南豫府被陛下罚一成税收,清宵心中有愧,所以研究出水车,希望造福百姓,结果没想到竟得陛下看重,而且愿投如此之多银两。”

  “所以清宵惭愧啊。”

  许清宵有些自责道。

  可这话一说,大家都惊愕了。

  “水车是你做出来的?”

  “不是吧,守仁老弟,这水车是你搞出来的?”

  “我还以为是李彦龙搞出来的呢,没想到竟是你。”

  “仔细想想,李彦龙这个老家伙,怎么搞得出这种东西,守仁老弟,果然聪慧啊。”

  众人震撼,他们对水车带着偏见,可即便是带着偏见,他们也知道水车这东西的确能增长庄稼产量,可他们并不认为可以达到粮产翻倍的效果。

  所以对比之下,还是北伐要好一点。

  可如今听到这是许清宵捣鼓出来的东西后,大家的态度瞬间转变了。

  水车是个好东西。

  但李彦龙不是个好东西。

  “守仁侄儿啊,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就直说啊。”

  安国公出声,他就想知道,许清宵到底要说什么了,北伐有什么好消息?

  而且还是大好消息。

  “李叔,这水车侄儿可以保证,的的确确可以保证大魏粮产翻倍。”

  “所以当侄儿听说陛下要大量生产之时,侄儿第一反应是自责,觉得耽误了大事,但很快侄儿又想到了一件事情。”

  “陛下其实一直都不打算北伐,其实清宵已经知晓答案,国库空虚,不仅仅是银两空虚,粮产也空虚。”

  “如若真发动北伐,难不成拖着银子去上战场?战争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无论给大魏士兵发多少银两,上了战场所有士兵最想要的就是食物。”

  “没有干粮,给百万两白银,也于事无补啊。”

  许清宵开口,他说的东西大家都懂。

  打仗最费钱,粮食军饷还有各种军需品,这些东西那个不是大头?

  现在国库有银两了没错,但许清宵说的也没错,没粮食啊。

  除非百姓们都不吃都不喝,拿着粮食给军人吃,自己饿死。

  那这样的话,这仗更没必要打啊。

  “所以,守仁侄儿,你的意思是?”

  安国公逐渐听出味道了。

  “李叔,侄儿的意思很简单,让陛下大量生产水车,利国利民,虽然对现在不利,可对大魏将来有利,到时大魏粮食充足,国库充足,那个时候,再提北伐,陛下再不答应就不可能了。”

  许清宵认真回答。

  只是当许清宵这话一说,众人却皱眉沉默。

  因为他们顿时明白许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来当说客的。

  众人沉默,他们可不傻,许清宵说这么多东西,完全没有一点让他们心动,反而让他们有些不太舒服,毕竟他们下定决心要北伐,要制止水车工程实行。

  结果许清宵过来当说客,即便是器重许清宵,但也不可能损失自己的个人利益啊。

  见众大臣沉默,许清宵并没有半点尴尬,反而无比认真道。

  “我相信诸位有些不信任清宵,可这件事情,无法质疑。”

  许清宵拿出账本,他自己抄录了一份。

  将账本递给几位国公,许清宵先不说话。

  而几位国公打开一看,很快全部皱眉了。

  “竟有如此之多?”

  过了一会,安国公将账本递给其他侯爷们观看,同时看向许清宵这般问道。

  “李叔,这是户部的账本,自然不可能作假。”

  “如今大魏蒸蒸日上,国税已经开始增长提升,可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粮食,解决百姓温饱,才是大魏重中之重的事情。”

  “如果按照大魏当下的发展,想要北伐,二十年都不够,这一点我相信李叔应该更加明白。”

  “可若有水车,增加粮产,增加人口,大魏底层就能稳固,百姓安稳,大家吃饱喝足,有了余钱,就能拿去买卖东西,到时候大魏就能源源不断赚取税收银两。”

  “清宵已经向户部尚书立言,五年之内,让大魏国库税收达十万万两,而若是从即日开始,推广水车,以五十郡为首,只需要一个季度,就可以看出成效。”

  “到时再加大力度,争取在两年之内完成水车全国铺展,那么第三年,大魏的粮食就能翻倍,再等两年,大魏粮产将会堆积如山。”

  “这个时候,既有银两,又有粮食,请问国公,大魏怎能不战?怎不北伐?”

  “可如若阻止陛下推广水车,一来惹恼陛下,二来大魏当前情况,绝对不可能北伐,就算是我等逼宫,陛下也不会答应。”

  “即便陛下答应了,也不过是安抚我等,就如同这次一般,让兵部计划北伐,但清宵可以保证,这只是一场骗局罢了。”

  “请诸位国公深思!”

  “请诸位侯爷深思!”

  许清宵把话说到这里了,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说的。

  甚至都把女帝的想法说出来了。

  这一刻,三位国公,数十位侯爷都沉默了。

  因为许清宵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是啊,女帝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北伐要北伐,但到底北伐不北伐,大家心里都有数。

  就按大魏现在的情况来说,根本不可能北伐,有银两发动战争和,但没有银两补给,尤其是粮草这东西。

  大魏现在的粮草还算勉强可以,但问题是运输过程就得消耗多少?

  真北伐了,定点就是北方之地,距离三万多里。

  一百万担粮草,运输过去,最多只剩下二十万担,而且路程至少三个月。

  除非用飞舟运输,但飞舟是仙道之物,本身制作就难,而且能运输多少过去?

  所以北伐不了。

  但许清宵这一番话,让众人沉默了。

  五年的时间。

  国库充实。

  粮仓充实。

  如若许清宵真能做到这个程度,那的确可以,最起码真做到了,就不可能不北伐。

  总比现在好吧?扯一句北伐,然后拖你个半年一年,等你不耐烦了,又说一句北伐,如此一来,十年之后都不见得能北伐。

  许清宵所说之言,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可最起码有一个奔头啊。

  而不是整天被女帝忽悠。

  “守仁侄儿,你当真能保证,五年之内,让大魏国税增至十万万两?”

  安国公忍不住开口了。

  大魏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现在真要说北伐,肯定是不行的,别说七万万两白银了,就算国库有三十万万两白银,也不见得能去北伐。

  兵力!粮草!军饷!供需!等等等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当初武帝为何能七次北伐?

  那是五代大魏的积蓄啊,七次北伐,花了多少银子,大家心里都是有目共睹的,无非就是说,若是能大捷而归,可以以战养战。

  可问题是,北伐蛮夷也穷了,并且能不能大捷也是个问题啊,突邪王朝会不会让大魏这么舒服的打仗?

  初元王朝会不会让大魏打仗?

  还有内患,各地藩王会不会起心思?

  还有民心,老百姓想打仗吗?口头上喊得要打要打,真打起来,倒霉的是谁?还不是百姓?

  “十万万两,清宵目前只有七成把握,剩下三成,则在李叔以及各位身上。”

  许清宵认真道。

  “我们身上?”

  众人好奇了。

  “全力发展大魏,随时做好北伐蛮夷先攻防守。”

  许清宵定下格调。

  但他知道,武官一脉不会完全听取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己就真是一心为武官。

  可许清宵更明白的是一件事情。

  武官一脉无论如何都想要北伐,既然想要北伐的话,就会多买一份保险。

  而且自己说的一点都没错。

  女帝是不可能北伐的,至少今年不可能,明年也不可能。

  与其如此,为什么要去得罪女帝?

  而现在许清宵拿出一份保险交给他们,当做交易,何乐而不为呢?

  若是许清宵做到了,那么一切都可以按照许清宵说的去做,北伐近在眼前。

  如果许清宵做不好,那也没事,他们继续跟女帝谈判,无非就是说,高看了许清宵罢了。

  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亏啊。

  “守仁侄儿,如若今日坐在这里的人,不是你的话,老夫早就赶人走了。”

  “但老夫相信你,五年之后,不说国税十万万两,只要有七万万两,老夫从今往后,无论如何的支持你。”

  安国公做出了决定。

  这个交易一点都不亏,答应下来是好事,当然表面上肯定是要这样说的。

  “多谢国公信任。”

  许清宵朝着众人一拜。

  既然连武官一脉都谈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跟百姓谈一谈了。

  许清宵想要走,但却被安国公直接按住了。

  “别想走,留下来喝几杯。”

  “对对对,守仁老弟,你这就想跑?留下来喝几杯,多久没见了。”

  “今日你别想走,留下来,喝,多喝点。”

  众人直接按住许清宵,非要拉着许清宵喝酒,死活不让他走。

  看着众人如此,许清宵也没办法,硬着头皮陪大家喝酒,只是这一喝就喝了两个时辰,不管自己说什么,人家就是不放人走。

  也让许清宵一阵牙疼。

  不过好在两个时辰,喝的也差不多了,许清宵总算是逃走了。

  他有些醉,王府的酒很古怪,逼不出来,只能慢慢消化,好在许清宵运转金乌淬体术,体内的酒气也瞬间消失了不少。

  但还是有点小晕。

  回到守仁学堂中,许清宵本想将赵大赵二兄弟喊来问问情况,结果赵大赵二兄弟二人第一时间走来,十分激动道。

  “许大人,您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许大人,说出来您肯定不信。”

  两人满脸激动,凑到许清宵面前说道。

  “怎么了?”

  许清宵喝了口茶,缓缓酒劲。

  “许大人,您不是让咱兄弟二人去办事吗?在皇都内传水车是您制作出来的吗?”

  “您知道百姓是什么反应吗?”

  赵大激动道。

  “什么反应?”

  许清宵也有些好奇了。

  眼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唯独就是百姓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他让赵大赵二先传一遍,看看百姓的反应,然后再决定出手不出手。

  所以有些好奇。

  “大人,我们两兄弟刚刚扩散消息出去,百姓们第一反应是不信的,毕竟这水车在百姓眼中,现在成为了祸国殃民的东西了。”

  “可随着刑部去抓人,将几个散播谣言的人抓进刑部后,不少人开始发声了,证实水车的确是您做出来的,甚至刚有几个南豫府都的百姓来到咱们京城。”

  “大肆宣传水车的作用,并且各种夸赞您,甚至南域府都已经有一些手艺人,做了一些小型模具,展示给百姓看水车的作用是什么,宣传水车的好处,并且为您说好话。”

  “现如今,满京城的百姓都在夸这水车利国利民,而且也都在夸许大人您当真是聪慧无比。”

  赵大兴奋无比地说道,一旁的赵二也忍不住赶紧插嘴道。

  “不止是这个,许大人,还有一点的是,现在有人传,您当初打造这个水车,是因为陛下罚了南豫府百姓一成税收,所以为了补偿给百姓,才会制作此物。”

  “如今百姓们都再夸您真心为民啊。”

  赵二补充了一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百姓们更加相信水车是好东西,也相信这东西是许清宵搞出来的。

  “有如此夸张?”

  许清宵有些好奇了。

  说实话百姓这一关,许清宵其实没底的,毕竟有人提前散布谣言。

  老话说的好,造谣一时快,辟谣跑断腿。

  自己都做好跑断腿的准备了,可没想到的是,百姓竟然如此支持自己?

  这有些没想到。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