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13 首刊发行

  夏红军好奇接过红本本一看,大吃一惊:竟然是教师特聘证书!

  威尔斯已经被燕师大特聘为客座讲师,聘期两年,教授西方现代文学!

  难怪这家伙开运动会那天见了一面就神出鬼没很少看到,夏红军原以为他是不是逛燕京城或者泡姑娘去了,竟然是办这件事。

  只不过速度太快了点吧?

  不过仔细一想也正常,现在国家改革开放不久,外国学者来中国讲学的人寥寥无几。

  像威尔斯这样的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博士攻读的是中国文学,硕士时候却研究的是西方现代文学,算的上是中西贯通,这样放在现在国内绝对是个人才。燕师大岂不欢迎?

  只是,原本两人算是朋友哥们,这一转眼就是师生关系了?

  威尔斯老师?

  叫起来怪怪的。

  威尔斯还告诉夏红军,他本来想教本科生,不过中文太差,学校还是建议他教研究生这样可以用英文讲课。

  “亲爱的夏,很遗憾,我不能当你的老师了。”威尔斯叹了一口气。

  卧槽!

  还真这么想?

  且别说他的学识如何,这家伙平时就是个大顽童,根本没法和老师的形象联系起来。

  夏红军急着要去上课也没时间和他多说,只是说既然当老师那就要请客,威尔斯满口答应。

  “是的,怎么啦?”

  “让我看看。”

  “OK!没问题。”

  “夏,我要英文版的。”

  草……

  还让我翻译?夏红军气的差点竖中指。

  不过最后夏红军还是把他那篇《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征》翻译成英文交给了威尔斯,至于他要干什么夏红军就不管了。

  到了五四这天,是青年节,学校会组织一些列活动,夏红军去年是参加了在玉渊潭公园的诗会,今年则要骑车赶往燕大,《燕山诗话》首刊今天发行。

  对了,从今天开始,国家实行了“夏时制”。

  1986年5月4日凌晨两点整,在西单的电报大楼,工作人员将顶楼报时钟的表针拨向了三点。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出了报时:“燕京时间,三点整。”

  这是中国实施夏时制的第一个清晨,亿万中国人都把钟表向前拨了一个小时。“随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中国的时钟加快了运转”,这样的用语在媒体上随处可见。

  实行夏时制的好处和弊端从刚一开始就争论不休,只是让夏红军这帮学生感到不爽的是起床时间要提前一个小时。

  骑车赶到燕大,按照安排首刊发行是在未名湖不远的一座教学楼上发行,夏红军记得他第一次和刘传峰、曹美丽他们参加燕大的诗歌沙龙就在个教室里。

  还有颜雨冰。

  燕山诗社的几位创始人除了海子已经远游内蒙甘肃,其余几人悉数参加,同时还被邀请燕京高校几个著名诗社代表,如青华大学都荷韵诗社、人大的求实诗社,还有很有名气的圆明园诗社,作为朝花诗社社长曹美丽也在应邀之列。

  虽然场面看上去还挺热烈,但是的《燕山诗话》诗刊还是比较简陋,不是后世常见的印刷体,而是手写的!

  字体娟秀,是青华女生古丽蓉的字体,诗刊还散发着油墨的香味。

  这年代高校诗社自己发行的诗刊基本上都是这样,自己动手有油印。

  油印其实时间挺费神的事情,第用铁笔慢慢写字,刮去纸基上的蜡层,形成微孔,然后进行油印。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造价低,只需要有蜡纸、油墨、滚筒等即可,人人可以动手。

  虽然印刷比较简陋,但里面内容还是挺丰富的,除了夏红军和西川写的两篇诗歌方面的理论,还有收集的二十多首诗歌。

  西川写了《夕光中的蝙蝠》,

夕光中的蝙蝠在戈雅的绘画里,它们给艺术家带来了噩梦。它们上下翻飞  忽左忽右;它们窃窃私语…..

  古丽蓉的《再见雨季》

雨季过去了折叠雨衣时也折叠了那道雨虹再见,雨季在我的衣柜里你寂寞,却依旧崭新夏红军最后看到杨丽写的诗歌  《一个女人的暴风雨》

在黎明之前,你要忘记她的样子忘记她曾像灯一样照亮你的夜晚她唇里呼出热气,证明她和所有女人一样可本能地酝酿爱的能量你可以记住她的声音记住她的指甲划过你身体的血痕她比火炙热,比兽邪恶她有最旺盛的仇恨也有最深重的同情  依旧关注女性本身,诗歌中带着一丝狂野,但的确是一首好诗。

  最后戈麦拿出了自己的诗歌《红果园》。

家乡的红果园心灵的创伤连成一片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家乡,火红的云端一团烈焰将光滑的兽皮洗染  戈麦和海子一样,最后都选择了自杀,悲剧性的人物,但戈麦的名气比海子要小很多。其实戈麦诗歌很优秀的诗人,他的诗坚硬、顽固、忧伤、爱。如同一个牵连了太多痛苦和理想的孩子。

  在海子去世一年多之后的1990年底,戈麦写了一首怀念海子的诗,诗名就叫《海子》。诗中这么写到:

对于一个半神和早逝的天才我不能有更多的怀念死了,就是死了,正如未生的一切从未有人谈论过起始与终止我心如死灰,没有一丝波澜  和死亡类似,诗也是一种死亡。

  ..戈麦诗中表露的深沉的复杂的情绪,确实发自内心。没想不到一年时间,戈麦果然追随海子而去。

  第一期诗刊定价三角一份,一共印刷了四百份,很快就被学生们抢光,杨丽不得不准备加印,准备在分发到别的高校。

  大家最喜欢的还是海子的那首《九月》,连同曲子已经成了最近这段时间未名湖畔最流行的一首歌曲。

  简短的活动结束后,夏红军背着黄挎包骑着自行车赶回师大,书包里装着几本《燕山诗话》,这是他准备寄给好友的,包括远在成都的尚仲敏,还有梅丽。

  当然,还要赠送过王蒙。

  这是夏红军主动要求的。

  要宣传、扩大自己的诗歌主张,光靠民间小打小闹不行,得依靠国家机器,而王蒙一飞冲天成了大领导,又主管文化这一块,如果得到他的支持,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除了给王蒙赠送新发行的诗集,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东西——自己的写的小说《芳华》。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