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79章 甜蜜的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作了特别邀请来回应忆江南嘉宾的徐菲,她也十分好奇地去听了一下小半。

  徐菲主要是心有不甘,她没想到自己都这样去碰瓷忆江南了,结果这个道上大哥连搭理都不带搭理的,反手还强推了虞美人和她的小半。

  对此,徐菲当然是很不服气的,她觉得自己不如顾清歌这个事实,她是认的。

  毕竟顾清歌创作才华太过恐怖,拥有绝对音感和顶级人声,live也从不拉胯,出道一年就拿下“金曲歌后”,这可以说前无古人,也大概率后无来者。

  这种妖孽般的天才,徐菲不服都不行,但不如虞美人的话,她绝不承认!

  虞美人这种背后连娱乐公司都没有的独立音乐人,甚至连几线艺人的评级都没有,凭什么她可以被忆江南这样看重?

  忆江南自从出道以来,基本上都是花式怼人、踩人,各种碰瓷找茬蹭热度,却还从来没有吹捧过别人。

  但为了虞美人,忆江南竟然破天荒地把她的小半一通吹,还娴熟地继续拿顾清歌开刷,说虞美人未来至少和顾清歌平起平坐!

  忆江南这吹捧真的太离谱了!经典忆江南式的胡言乱语!

  徐菲宁愿相信虞美人就是顾清歌,也不信这个独立音乐人、录音棚歌手,能达到顾清歌的高度。

  不过忆江南这人向来就是这样,你永远无法预料他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做出什么惊人之事。

  徐菲打开了虞美人的音悦云主页,之前就已经提到过,音悦云的主页,类似论坛、贴吧,很多乐迷都喜欢在里面发帖、回帖、评论、推荐歌曲。

  虞美人这个宝藏民谣歌手的音悦云主页,向来有很多小众乐迷活跃着,它几乎已经成为了民谣爱好者们的聚集地。

  现在小半被忆江南这么一强推,虞美人的音悦云主页,其热度也瞬间飙升,它变得嘈杂而喧嚣。

  很多民谣粉对此都感觉非常不满,他们在虞美人的主页花式吐槽忆江南的粉丝以及“歌迷”,希望这些饭圈粉赶紧滚蛋,别来污染这个原本他们心目中的民谣圣地。

  徐菲看到虞美人的主页这么火,她的内心不由产生了一丝嫉妒,假如忆江南理她一下的话,那这个热度,说不定都是她的!

  徐菲有一种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这个虞美人抢走的郁闷,她是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忆江南会联动到虞美人身上。

徐菲终于开始听起了小半,让她略微惊讶的是,这首歌竟然没有任何前奏,虞美人那极具质感的嗓音已经响起“不敢回看左顾右盼不自然的暗自喜欢偷偷搭讪总没完地坐立难安试探说晚安,多空泛又心酸低头呢喃对你的偏爱太过于明目张胆在原地打转的小丑伤心不断空空留遗憾,多难堪又为难释然,慵懒,尽欢灯火阑珊我的心借了你的光是明是暗笑自己情绪太泛滥形只影单自嘲成习惯,多敏感又难缠纵容着,喜欢的,讨厌的,宠溺的,厌倦的,一个个慢慢黯淡纵容着,任性的,随意的,放肆的,轻易的,将所有欢脱倾翻不应该,太心软,不大胆,太死板,不果断,玩弄着肆无忌惮不应该,舍弃了,死心了,放手了,断念了,无可奈何不耐烦  徐菲听着听着,脸上的神情就有些不对了,这个小半的歌词,也太厉害了吧?

  仅仅从这个歌词上,她都能感受到虞美人扑面而来的才华!

  她被虞美人这种才华搞得有些脸疼,明明刚刚她还死不承认自己不如虞美人……

  徐菲不由想起了她之前看的电影那些年中的“余雩雨”,对方在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创作现代诗的才华,确实令人钦佩。

  像七里香、偶然的现代诗,都让徐菲感觉很棒。

  难不成“余雩雨”的原型人物,真的是这位虞美人?

  这样的话,就能解释为什么她的歌,歌词这么厉害了,虞美人这完全就是把她的诗才,融合到歌曲中了啊!

  徐菲顿时又想起了顾清歌,对方在古诗词上的才华,也是独步天下,她把古诗词写成歌曲,开创了华夏风、古风歌曲的潮流。

  如此一比较的话,这顾清歌和虞美人的创作风格还挺像的……

  当然了,正如忆江南和很多专业乐评人所批评的那样,顾清歌明明才华横溢,写词作曲能力都超强,但她有时候就喜欢随便搞点网红口水歌出来糊弄乐迷。

  更气人的是,这种网红口水歌,还特别火,大众就喜欢顾清歌玩点接地气的口水歌。

  虞美人就还好,她的歌,都很有韵味、值得细品。

  徐菲听完小半之后,她竟然发现自己有点喜欢上虞美人的这种风格的歌曲了。

  她也有些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小众乐迷喜欢吹虞美人了,对方的歌,简直就完美地戳中了那些文艺青年们喜欢的点。

  接下来,徐菲又听了虞美人早期的清歌、借我、奇妙能力歌、我从崖边跌落、南方姑娘、理想三旬等等,她发现自己好像“真香”了!

  然后还有虞美人最近的错位时空、追光者,这两首风格比较偏流行的歌曲,她同样演绎得十分不错,但徐菲却还是更喜欢她的民谣。

  虞美人的民谣歌曲,就很适合乐迷们安静地倾听。

  将电影中出现的那首你的眼神听完了之后,徐菲终于又回到了小半这首歌上。

  她从这首歌上,已经看出了虞美人在创作上的风格转变。

  如果说虞美人之前的风格,都比较佛系、淡然的话,那她现在,好像已经心弦被某个人拨动了……

  她开始写甜蜜的、心酸的情歌了。

  而虞美人写歌的对象,其实只要看过那些年电影的,应该都能猜出是谁。

  甚至没看过那些年,只关注各种八卦、分析的人,也可以知道是谁。

徐菲看了一下小半的评论区,除了有经典的“抑郁云文豪”诸如这样的评论  “她本来浑身是光。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就黯淡了,成为宇宙里一颗尘埃。我努力回想起她全身是光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后来发现,那是第一次见到她时,我眼里的光。”

  “问:小半干嘛既没前奏也没尾奏?

  答:就像很多感情一样,忽然就开始了,忽然就结束了,没什么前奏尾奏的。”

  “夜听小半,难安;独自呢喃,不堪;往事空叹,怅然;前景黯淡,凄惨;暗自喜欢,遗憾;情绪泛滥,心酸;不大胆,太死板;就自我欺瞒。心太软,又不甘;愿自己释然,好散。”

  之外。

她果然发现评论区中更多的是八卦  “虞美人这个艺名,就来自于顾清歌的赠词吧,她给顾清歌写现代诗,顾清歌给她写古词,才女之间的姬情,真是太唯美了!”

  “小半就是写给顾清歌的,她摊牌了,不想再暗恋了,希望顾清歌给个答案。”

  “好期待顾清歌也写一首情歌来回应虞美人啊,如果这样的话,那虞美人必火了。”

  “感觉忆江南是不是也对虞美人有意思啊,否则以他的作风,怎么可能这样强推她的歌,而他这样做,也想破坏顾清歌与虞美人之间的感情,这样一来,忆江南就能趁虚而入了!”

  “这个脑洞太可以了啊!所以说忆江南恨顾清歌,就是为了虞美人?”

  “等等,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猜测很眼熟,你们当初也是这样揣测忆江南和南歌子之间的基情的!”

  “忆江南: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又被沙雕网友们安排了,又被绿了,为什么被绿的总是我?”

  “因为忆江南总是被顾清歌吊打啊,不管是南歌子还是虞美人,他们都是顾清歌顾海王养的鱼,根本没忆江南的份!”

  “别再提什么忆江南了,他那样吹捧虞美人,就是别有用心,故意恶心顾清歌罢了,他当初给贺湘玲写了首香水有毒,不就是恶心代表作是香水的纪妍么,到头来热度全是他的,接下来如果虞美人火了,他又可以吹自己慧眼识才,然后又多一个可以蹭热度的对象了,可事实却是,虞美人能火,是依靠她自己的才华和作品!”

  “忆江南滚粗,看了电影之后,顾清歌和虞美人的cp,我已经锁死她们了!”

  徐菲津津有味地看这些沙雕网友们的评论与分析,就感觉非常有趣。

  当然了,有些虞美人的忠实粉丝,是一点也不愿意看到虞美人卷入顾清歌与忆江南恩怨之中的。

  还有一些粉丝都黑化了,说虞美人自从唱了错位时空之后,就变了,变得不再纯粹。

  追光者这首歌火了之后,这些粉丝更加不满,他们并不喜欢这种风格的歌,哪怕它的下载量,远超虞美人之前的民谣。

在虞美人的主页上,就有声称是她“十年老粉”的人这样抨击她  “虞美人变了,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受某人的影响,她也开始越来越商业化,我宁愿她不火,也不愿意她变成这样,以后只要是虞美人火了的歌,我拒绝听。”

  这个帖子发出来之后,帖子中就出现了混战,有人赞同这位“十年老粉”,表示宁愿虞美人不火,也不愿意她改变自己的风格。

  还有人则反对发帖者以及那些宁愿虞美人不火的家伙,说你们太过自私了,虞美人明明这样有才,为什么非要局限在小圈子里?

  这些人还就希望虞美人能去多受一受顾清歌的影响,写出一些更加大众然后大火的歌曲来,向所有人都证明她的才华。

当然了,还有一些中立党,id为万圣龙王的用户这样表示道  “对于那些说虞美人变了的人,我只想说,我们固执的把她放在了一个我们所认为是她的标签了,一旦她做回真正的自己了,就说她变了,这样对吗?

  我们都只听过她的歌,但却并不了解她,很多人都说,我认为她就是那种性格,或是我认为她适合那种性格,很抱歉,认为只是你的认为,并不代表一定。

  最近说愿虞美人不火的人被说成了自私,可能不是他们自私吧,他们只是不愿看见你们亲手把她捧上云端,然后又把她从云端跌落吧,虞美人,只是一个爱唱歌的佛系文艺女青年而已。”

  中立党的发言,显然导致的结果,是两边都不讨好。

  有人就说中立党懂个屁,那些年中“余雩雨”就是虞美人,她的性格很明显了,没看过电影的,建议都去看看那些年!

  再加上还有其他的帆船钓鱼党加入混战之中,这让虞美人的主页,变得更加乌烟瘴气。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顾清歌,当然就是最大的赢家了。

  虞美人这个原本的小众民谣歌手,已经被顾清歌的一通操作,终于被推到了台前。

  而很多人因为虞美人的八卦,以及她的这首新歌小半,都去看那些年了,毕竟电影中“余雩雨”,就是她的原型人物。

  那些年的票房,在这几管齐下的宣传攻势之下,它已经突破了原来预计的16亿票房,达到了18亿!

  接下来,顾清歌本尊要发的一首单曲,也正是大家期待的,她对虞美人的回应。

顾清歌将给虞美人一个非常甜蜜的初恋答案  七里香。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