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7章 少年、海货、命运

  其实,武文路的这个想法是有一定缺陷的。

  对于已经来到明朝的穿越者来说,他们应该会明显的感觉到,官府在对外交往上的关注点越来越多了。

  想要糊弄过这群人去,就必须把新登基的皇帝朱厚照搬出去。

  他在历史上是个不着调的皇帝。

  而且他还非常喜欢研究番邦的东西,甚至会许多异域的语言。

  如此以来,熟悉他的穿越者,大地会因此不再怀疑。

  可是熟悉他的穿越者毕竟是少数,但知道丝绸之路的才是多数。

  所以终归会有一些人看出其中破绽,至少也是要产生一些怀疑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怀疑这两个字,距离问题的本质还有很远。

  比如福建尤溪县有个十岁左右的少年,此时正叼着自己的手指,悠哉悠哉的欣赏着县里贴出的告示。

  不过他虽然已经开蒙,且识了不少字,但个子终究是不如大人高的,因此他只在人缝里把告示的内容看了个大概。

  至于没看到的那部分,就只能听那些差役们解读了。

  “广疮……这个东西可吓人了。听说广州当地的官员已经下令,要在当地实施禁令,禁止海外来的水手们登岸。”

  大明人都知道广州是个重要的开放港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外藩的消息从那边传来。

  虽然延平府属于内陆,但福建的情况比较艰苦,因此很多人都做着海上的生意,至少也是贴补家用。

  所以他们的消息还是比较灵通的。

  对于广州之类的地方,也是比较关注的。

  听到差役们这样说,在场的众人都立刻聒噪起来。

  “怕不是瘟疫一样的东西吧。”

  “那就不能让夷人们到广州去了。”

  “唉,这个买卖可怎么做啊?”

  “哼,偏你家喜欢从夷人那里买东西。”

  “你家不也买吗?”

  “我家是出海去买,你们的钱都让夷人赚了去。”

  “你们出海买,不还是被夷人赚了去?”

  这话让周围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连那位叫做田顼的少年,也忍不住笑着打跌。

  一通笑闹过后,田顼晃荡到了县学附近,明年他就要在这里读书了。

  可是……县学是一个管理相对严格的地方,出入恐怕不会太自由。

  所以说他家里有些关系。能够说服这县学里的管事的,许他一些方便,但是倘若在这大明朝门有个官身,恐怕,说不得就会落得个无法自保的下场。

  所以他还是想好好求学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事情大概就得今年处理利索才行了。

  十一月对于福建的沿海地区来说,是个忙碌的时候。

  即便是对于不靠海的地方来说,也不见得能够清闲。

  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地方都是负责制造那些海货的。

  这类行业的地域范围之广,看看江西的景德镇就知道了。

  就在泉州、福州这样大港旁边的延平府,自然也少不了一顿忙活。

  虽然朝廷明令禁海,但那是太祖时期的老法令的,况且,太祖也没说的那么明白。

  归根到底还是后来的一些官员,尤其是泰中那种垃圾玩意儿,为了让自己的政策方便实施一些,才假托太祖之名进行的。

  至于太宗是谁,不要说明朝历史上没有,他其实是有的。

  只不过后来他的庙号改了,改成成祖了。

  对于大明朝来说,这是一个还没有发生的常识。但太宗的庙号终究是不会叫错了。

  不过,田顼既然想着要在10岁的时候多算点事情,哪里会是平常的明朝百姓。

  “唉,穿越来可真不容易啊。”田顼叹息一声,再想想之前看到的告示,他知道广疮是什么。

  那是一种喜欢沾花惹草的人,都不愿意提到的病。

  而他田墟穿越过来之后,如今只有10岁年纪,女人都无法碰,却意外的遇听到了这个名字,这莫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想到这里,他哼哼的冷笑两声。

  如今,私底下的海盗是很猖獗的,就连他小田儿也准备掺和上一下。

  但海上的条件十分艰苦,因此上岸之后难免就有些水手要作个死。

  花天酒地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他们终究在混乱的卫生环境里呆了很久,因此即便上了岸挑战也不可能得到立刻的改善。

  所以有些专门做他们买卖的地方,也就跟着……

  罢了,大不了叮嘱自家的水手,不要沾染那些地方就是了。

  左右官府的告示都贴了出来,还怕没什么能够吓住他们吗?

  心中这样一边想着,一边快速的向不远处的马车走去。

  今天他来县学,附近主要是来看看,算是提前侦查。

  这种撇上一两眼就能解决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在日常上占据太多时间。

  他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跑一趟泉州,去看看准备下南洋的那几条船,是不是准备妥当了?

  那几条船对于他来说确实像是心头肉一般。

  因为福建的人情世故相对复杂,宗族势力相当鼎盛,想要撇开他们单干一件事情,非常困难。

  这既是因为他们会揪着不放,还因为其他的家族也会盯着那些落单的人。

  因此没有家族的支撑,确实是非常难混的。

  但小田顼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他知道自己跑船最为重要,因此想方设法的说服长辈们购置几条海船。

  但首先他需要在家族当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幸好他家原本就经营了一些海上的贸易,虽然只是给人共济一些货物,另外有几条船跑一跑比较近或者比较安全的路线,但有这些就足够了。

  小孩子出了自己的嘴皮子,也没有多大本事用来换取信任。

  但嘴上没毛,原本也是不会被人相信的。

  不过这小子立刻彰显出自己狡猾的一面,用接近犬儒的手法说服了那些同属一房的长辈们。

  “首先,夷人无知,丝绸的质地他们肯定是分不清的,但颜色却是最离不开花色的那种。”

  “其次,夷人往往夜郎自大,不懂得我们国画山水的底蕴,却喜欢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经文。所以我们烧制瓷器的时候最好把那些经文也给他弄上去。”

  “第三,夷人茹毛饮血,奴隶买卖肯定是极为猖獗的。即便不贩卖回大名,也可以在他们之间互相倒卖,所谓物以稀为贵,人嘛……”

  听着这三条建议,那几位长辈的冷汗都快出来了。

  一个10岁的少年竟然知道夷人的经文,还知道外面的事情,这些都是哪来的见识呢?

  答曰,书上看的呗。

  宋代的时候福建一带的雕版印刷,工业就非常昌盛,虽然品质不佳,但贵在产量极高。

  与此同时福建一带的海运也极为发达。

  首先是因为当地地理条件较差,粮食产出偏低,而人口生育又不知节制。所以大多数人都需要出海去谋求生路。

  而福建的海陆位置又比较特殊,北边是中华文化圈传统的贸易路线,南边则可以通向南海甚至西洋的许多国度。

  对面还有一座福建人民称之为鸡笼山的台湾岛。

  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之下,有些书籍记录了那些海上贸易的事情,自然也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当然长辈们没有向他索要那些书籍。

  要其实也要不出来的,他们当中甚至有人已经猜到,这个小滑头一定会说,书籍当时是借的,如今已经还回去了。

  还给了哪家呢?

  随便再找一家串通一下,就说也是借来的,基本就能应付过去了。

  他们总不能再麻烦别人去找那本书,毕竟不是自家子侄了,那是要贴人情的。

  就是在这样一系列的操作之下,田家的产业总算有了更多的进项。

  他的威信也小小的建立了起来。

  宗族当当中听说他们这一方有了一些进展,自然更愿意在他们有所动作的时候,伸手帮上一把。

  于是他们就有了海船,虽然载重不大,而且还欠了人家不少银子没交,但总算可以跑跑自己觉得能赚钱的路线了。

  其实有了自己的船,就意味着货物可以自产自销,也意味着利润空间也变得大了一些。

  但是田顼是有自己谋划的。

  大明对他来源虽然看上去像是个盛世,但这里黑暗的制度根本就无法让他安心。

  因此他是想要出海,自己拉起一个国度的。

  可是,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哪个岛屿又能称得上是安全呢?

  可是,以他的情况而论,在大明内部发展,显然是比不上在外边发展安全的。

  他不仅是怕别人惦记,也是怕无意当中触犯了朝廷的忌讳。

  而且他如果想在大明说了算,就需要混进体制之内。

  但出海之后就不一样了。

  虽然他这副身体的前任,是一个年龄虽然小,但性格比较正派的人物。

  可终究是被他的灵魂给调包了呀。

  如此这番想着,他最终还是敲定了那套海外之路。

  所以这趟泉州之旅就更加不能少了。

  但他们想到的是。

  当他出现在泉州的时候,却意外见到了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也姓田。

  而且正是仅意味着那位百户军官,田鑫乙。

  他们是在商谈一宗瓷器买卖的时候认识的。

  田鑫乙此行的主要选购清单,是木材尤其是造船的木料。

  根据新登基的皇帝陛下朱厚照传来的消息,那位躲藏起来的老皇帝已经决心开展什么丝绸之路的贸易。

  那个所谓丝绸之路不但可以从陆地上走,还可以从海上走。

  因此他们在返航之后,还要再跑一趟倭国。

  购买的瓷器,就是用来在倭国和朝鲜贩卖的。

  双方的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田家在这其中也狠狠的赚了一笔。

  双方相约找了家酒楼,好好的庆祝一番。

  但是,正是这一番庆祝,却意外的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