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71章:登基大典

  回到广州,距离登基大典已经不足半个月了,时间紧迫,陈逊自己也全身心的投入了进来。

  随着距离登基的时间越来越近,五湖四海的官员都开始陆续到达。

  好些在南海待了四五年的人,也借机回来探探亲。

  三座高楼外墙被刷成了白色,陈逊称起其为白楼。

  为了登基大典,白楼前面几百亩地都被整的非常平整,到九月一日那一天,这里将会聚集几万人,这些人将见证中华帝国的成立。

  “这个不错,就选这个,简洁明了。”陈逊指着一面与陈家军旗帜很像的国旗方案。

  这个国旗和后世的越南国旗基本一样。

  红底,大大的黄色五角星位于红旗中间。

  相应的国徽也是差不多,底部齿轮代表工业,两边稻穗代表农业,正中间是金黄色五角星。

  “尽快制作,登基大典那天,整个白楼广场要成为旗帜的海洋。”

  到了挑选国歌方面,就令陈逊非常纠结了。

  手下们从诗经中挑了几篇颂,还有一些其他比较经典的诗词供陈逊挑选,可陈逊听着这些诗词都感觉好像少了一些什么。

  《岂曰·无衣》的气势最足,但内容太少了,不足以撑起一整首国歌。

  而且陈逊感觉这些诗词都不够白话。

  若是选择后世的国歌,军政府并没有经历过那段被殖民、为奴为婢的历史,有些不恰当。

  最后陈逊自己结合《周颂·般》创作了一首白话文国歌。

  《颂中华》

  光明壮丽我中华!

  登上巍巍高山上,

  高山小丘相连绵,

  千支万流入海洋。

  勤劳勇敢炎黄胄,

  同心同德贯始终,

  光我民族促大同。

  普天之下众神灵,

  齐聚这里享祭祀,

  中华受命永久长!

  因为是七言,陈逊直接选了一首现成的、比较激昂的曲子,让乐师调整了一下,佩在了这首《颂中华》上。

  乍一听,感觉还不错。

  最后是开国大典的流程,陈逊没有采用以前皇帝的登基流程。

  皇帝登基主要突出的是皇帝个人,陈逊并不打算这么突出,他现在已经够突出了,完全不需要一个登基大典再加强自己的个人威望。

  所以他采取了后世的开国大典流程,主要突出国家、军队和人民。

  九月一日很快到来,从各地赶来的百姓在天还黑着的时候就开始入场,在军队的指挥下进入各个观看方阵。

  准备参加阅兵式的军队也早早入场。

  一切都显得很仓促,但是包括陈逊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头一次经历,也没有什么可以对比的,所以大家都感觉还不错。

  九月一日,午时四刻(中午十二点)。

  今天的天气很给面子,晴空万里,微风习习,既吹起了树立在广场四周的国旗,也吹走了观礼群众身上的闷热。

  陈逊站在白楼楼顶,看着广场上的人山人海,心情激动。

  没有电喇叭,只有铜制的大喇叭,但是陈逊有信心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到自己的声音。

  第一项程序,由陈逊宣布中华帝国成立。

  “中华帝国,今天成立了!…”

  后面的话都是一众文人撰写,陈逊转为白话文的颂词,很短,一百余字。

  主要是颂古,颂汉民族,颂中华大地,颂中华帝国。

第二项程序,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  广场中央竖着一个九丈高的旗杆。

  由鼓、钟、瑟、笙、萧、笛、琴等乐器伴奏的国歌响起,国旗伴着国歌缓缓升起。

  同时,广场两边九九八十一门火炮,以每次九门的节奏开始放空炮,预示着中华敌国能够长长久久。

  这种前所未有的仪式令升国旗现场显得格外肃穆。

  轰鸣的礼炮声中,所有的杂音都被镇压,只剩下激昂的国歌和缓缓升起的国旗。

  许久,国歌进入尾声,国旗也升到了最高点,在徐徐的微风中,迎风飘扬。

  八十一门火炮全部鸣响,广场两边硝烟弥漫,将整个开国大典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

  由于没有好的扩音设备,陈逊没有准备帝国政府公告,而是打算在大典之后将公告张贴在各个街坊的告示栏中。

  第三项,阅兵式。

  对于这一项仪式,其他人观感如何陈逊不知道,反正陈逊自己是非常期待的。

  想象一下后世的阅兵式,主席乘坐礼宾车检阅部队,然后方阵从广场走过。

  “同志们辛苦了!”摆手!

  “为人民服务!”敬礼!

  多带感,作为男儿,谁不向往?

  对于阅兵式的程序,陈逊直接照搬。

  所有将要接受检阅的军队都布置在广场的东边,陈逊下楼在亲卫的护卫下骑上小黑,身后是同样高头大马的亲卫方阵。

  “皇帝陛下,将士们已准备好,请检阅。”

  “归队!”“接令!”

  负责带队阅兵的总指挥是广州集团军军长陆汇,穿着一身崭新军服的他今天显得格外的精神。

  接下来,陈逊骑马从一个又一个方阵前走过。

  “将士们好!”,“帝国万岁!”

  “将士们辛苦了!”,“皇帝陛下万岁!”

  走过一个接一个方阵,陈逊兴奋的都快晕过去了。

  这就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啊!

  检阅完毕,返回广场,这一次陈逊没有上楼,而是站上了阅兵台。

  “皇帝陛下,分列式已准备好,请指示。”

  “开始!”

  先是标兵就位,这些标兵是接下来分列式的标杆和尺子,有这些标兵,方阵才能走到极端的整齐。

  所有标兵就位之后,分列式正式开始。

  最先走过去的是指挥官陆汇,他走在最前面,在路过阅兵台是开始走正步,过了阅兵台恢复齐步走。

  前三个方阵都是陆军方阵,分别是火枪兵,长枪兵、刀盾兵,每个方阵由十八乘十二,二百一十六人组成,加上前面举着国旗的和两个军官,总共二百一十九人。

  第四至第六个方阵是水军方阵,分别由各个兵种混搭而成,一个方阵有三个兵种,军服各不相同,但是并不杂乱,水军陆战军也在其中。

  第七至第九方阵是骑兵方阵,分别是火枪龙骑兵、弓枪轻骑兵以及重骑兵。

  骑兵方阵经过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震撼人心,因为那些高头大马都能够做到齐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