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上京

  想到这里,品书意味深长的看了观琴一眼,两人都没再言语。

  默契不经意间已经达成。

  元宵节过后,金嬷嬷便开始安排上京的事宜,从上京带来的下人都是要跟着回去的,倒是在临安新买的这些人不好安排。好在逸哥儿的乳娘愿意跟着去上京,于氏许她付、等到逸哥儿四五岁时便放她卖身契,送她回临安养老。

  其他的丫鬟,大都是王嬷嬷买进来的,愿意跟着走的便也一起带着,不愿意的就放了卖身契,也算是给逸哥儿积福。

  一时间,在临安新买的下人都心神不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也有那家中父母都在临安的,便直接要了卖身契,给主子磕个头走的。可是既然能被家里卖出来,日子怕也是过得十分艰苦,也有那不愿意回去在吃苦头的,想着背井离乡打拼一番。

  三丫是被嫂子卖出来的,家里穷,没饭吃,为了多卖几个钱,还谎报了几岁。

  三丫知道,她要是回了家,嫂子还能再卖她一次,索性就跟去上京好了。

  董嬷嬷说过,他们这些下人都没人教导,便直接进了内院,若是在上京能留在外院扫地都是好的。她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贵,留在外院扫地也挺好的。

  等到二月初,去上京还是留下来也都商议好了,金嬷嬷又同王嬷嬷并福贵一起,去码头找客船,挑挑拣拣下,包了两条中等大小的客船,又去镖局请了一队人马来做护卫。

  二月二十一,宜出行。

  于二小姐带了观琴、品书两个丫鬟并刘嬷嬷一个婆子,也跟了上了船。

  行到了天津地界,又递了武忠侯府的帖子,走了漕运水路进了京,后来又有乘了大半日的马车,终于进了上京城。

  一行人累的人仰马翻,傍晚才进了陆府,好在府里早得了信,安排的还算妥当。

  吕姨娘领着陆娇娘进了一个小院,娇娘也没心思打量,顶着惨白的一张脸,直接就躺在临窗的炕上了。

  她晕船又晕马车,一路上吃什么吐什么,后来船娘出了个偏方,只吃姜丝煮白粥,才稍稍好点。

  “小姐,你先喝点粥垫垫肚子再睡。”秋雁端来厨房送的白粥,一股生姜味扑面而来。

  陆娇娘闻着很是生厌,捂着鼻子说:“拿走,拿走。我要吃炒肝。”

  秋雁不知道炒肝是什么,去找了素霜,素霜又去让厨房重新做了炒肝。

  陆娇娘心满意足的喝了满满一碗,让丫鬟伺候着梳洗,又昏昏沉沉睡去。

  到了第二天清晨,陆娇娘是饿醒的。她躺在炕上,闻着窗外干燥的空气,一心一意想要吃水煎包和豆花。

  陆家原本只有个三进院子,于氏同陆家定亲时,外祖武忠侯老侯爷袁仁杰还在世。他出面将左右两家都买了下来,给了于氏做嫁妆。

  现在的陆府外院将隔墙打通的,变成一个大院子,内院里的隔墙分别开了几个垂花门,相互间行走方便又不打扰。

  中间的院子自然是留给陆家的老太太唐氏。她寡居多年,也不住正房,只在东厢房住着。自从于氏进了门,她不管中馈,又在西厢房设了个佛堂,开始吃斋。

  于氏住在东边院子的正房,吕姨娘原先就住在于氏院中的小跨院中,这次回来就带着娇娘一起回到小跨院中住着。

  其他几个姨娘,东边院子安排不下,于氏便将她们都安排在西边院子中住着。

吕姨娘带着娇娘给于氏请安时,四个姨娘就并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