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61章 还真是……(微水)

  “喂,苏航,你的证明被提名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了。”

  苏航一大早就接到了董利老师的电话。

  “欸,之前有说过吗?我记得这个是要提名的吧。”

  “数学会报上去的,我把文档发你,这个还没正式公布。”

  挂断电话。

  这类提名、评选的东西,苏航不是第一次了。

  自从证明公布以来,无论是研究成果提名还是他个人的荣誉提名都可以称得上是“络绎不绝”。

  省市、国家、院校,搞这个头衔是乐在其中。

  苏航算是知道了那些教授的头衔为什么那么长了。

  像什么千人计划、青年创新人才、科技人物、……

  简直不要太多。

  中国科学报也不例外。

  每年科学报都会筛选出中国以及世界的十大科技进展。

  通常在次年的1月份发布。

  在此之前需要进行提名。

  苏航,毫无意外的,要占据一个位置。

  两院院士也无法抹去苏航的贡献。

  不过,还有那些可以上榜的,苏航倒是有些好奇。

  点开董利老师发来的文档。

  第一个,苏航证毕孪生素数。

  嗯很好,很有精神。

  排在第一位,还真是……名副其实呢。

  继续往下看。

  是由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合作开展的“泛癌症计划”项目,共38种不同类型肿瘤的2658个全基因组。

  在杂志上发表了20多篇系列报告。

  这个量级有点大啊。

  研究致癌基因并绘制全图谱,就可以揭示出基因变化如何驱动肿瘤生长,进而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可是造福全人类的大事情啊。

  即使这个排在第一位,苏航也毫无怨言。

  不过有一说一,目前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进入临床实验的都是少数。

  这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研究人员的成果,他们制造了一种可以在细胞外工作的“人造叶绿体”,可以将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甚至有希望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

  很有想法啊。

  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生长速度也会更快。

  继续往下看,苏航发现世界的科技发展确实非常喜人。

  不过这被提名的多半是外国研究所的成果。

  虽然知道是科学报分开来对国内国外的进行评选,但是国内的科研进度没有赶上国外,这个事实不能否认。

  苏航很快看到了一个感兴趣的内容。

  美国巴泰尔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成功利用脑—机接口系统帮一位瘫痪患者恢复了手部触觉。

  通过在大脑的运动皮层植入微型芯片,仅能让受试者仅靠触觉就能感知到物体,还能够感知握持或捡拾物体时所需的压力。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捕捉到人所无法感知的微弱神经信号,还可以通过发回受试者大脑的人工感觉反馈来增强这些信号。

  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哲学问题,缸中之脑。

  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

  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

  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那么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缸中之脑?

  假如有一天,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至完善,那么或许会有类似的实验出现。

  从这个研究上来看,脑机接口已经有了新的进展。

  最常见的脑机接口,就是人工耳蜗。

  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但是这对于先天失聪的人而言没有用,因为脑袋从来没有接收过声音信号,大脑无法解码这一个神经冲动。

  所以有时候,苏航会觉得其实自己所有的兴奋和思考,都是一次次的神经冲动和激素调节的结果。

  假如从没有见过太阳,那么也就无所谓黑暗。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大概如是。

  但是听觉信息是非常简单的,相比于视觉信息和新闻中的运动神经。

  抓握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调动很多的神经,以及对所握物体的质感、重量的确定。

  所以,系统究竟是如何让自己看到以及刺激自己的专注度的,是在自己脑子里放激素吗?

  苏航想着,晃了晃脑袋。

  还有另一个科研进展,让苏航有些惊讶。

  GPT3甚至被誉为“互联网原子弹”、“人工智能界的卡丽熙”、“算力吞噬者”、“黄仁勋的新KPI”、“下岗工人制造机”、“幼年期的天网”、“最先进的AI语言模型”。

  这让苏航有些诧异。

  这些称号……有够浮夸呢。

  它再牛,能有小C牛吗?

  苏航看了眼自己准备好的不太成熟的语言模型。

  他打算下午去研究所的时候,拿出来和麒麟软件的人一起商讨,是写入到麒麟系统内核,还是单独开发一个软件。

  现在,苏航有点想直接发出去了。

  东西好不好,那还是得靠同行衬托啊。

  苏航可不认为自家的小C会比别人差。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得知己知彼,看看他们的模型是怎么样一个逻辑结构。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