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章 五太心法

[书号300518]正文第四章五太心法  西岳,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三十六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西岳”、“雨西岳”、“雾西岳”、“雪西岳”给人以仙境美感。

  西岳脚下,五里镇外,一座茅舍之中,一老一少正盘膝对坐,老者须发皆白,面容严肃,正在为少年度气运功,一个时辰之后,两人同时睁开双眼,老人面带戚容道:“云儿,上山之前为师对你说的话你都忘了么?为了为师这条老命害得你险些丧命不说,还让你武功尽失,唉,为师老了,不中用了,竟然让你…唉!”老人哀叹连连。这一老一少正是几日前于衡山回雁峰寻宝而归的鬼道子师徒。

  云儿因动用先天真气,伤了丹田气海,再不能修炼内家功法,鬼道子几番尝试下,皆以失败告终。

  “您老人家对云儿有再造之恩,徒儿为了师父别说是这十几年的修为,就算是赔上性命也是值得的,师父,现在舍利已经到手,您还是治病要紧,反正徒儿已经这样,不如您先治好病再想办法不迟。”云儿安慰着鬼道子道,提起舍利云儿忽然想起一事,那只小金蟾尚在云儿的百宝囊中,还有那黑色玉盒,这几日师徒俩光忙着为云儿疗伤,竟忘了拆开玉盒,查看究竟盒中究竟为何物了。

  云儿此时从百宝囊中放出小金蟾,这小家伙刚从百宝囊中出来便跳了开去,蹲在地上瞪着云儿呱呱怪叫两声,似是这几日云儿将他放在狭小的百宝囊中表示非常不满,师徒二人不禁莞尔。

  洞中遇到的情况云儿已经在回山的途中向鬼道子一一禀报,鬼道子看着只小金蟾不禁收起了笑容,云儿见师父满脸凝重之色,便问道:“师父,怎么啦,有什么不对么?”

  “这,这是碧眼金蟾,原产于南疆,乃上古时期之物种,身负奇毒,沾者即死,然而这毒物全身是宝,其皮肉筋骨皆可入药,可接筋骨,生白肉,看这小家伙似已通灵,其好处更是不言而喻,奇宝啊,奇宝!”鬼道子如是道。

  云儿听师父如此说,便对着金蟾戏谑道:“你这小家伙,原以为你只是个贪吃的小蛤蟆,原来还是个宝贝呢?”金蟾听云儿如此说,冲着云儿又呱呱的叫了两声,以示不满。

  此时云儿已将那黑色玉盒双手呈上,“师父,还有这个玉盒,弟子未敢擅自拆开,请您过目!”

  鬼道子嗯了一声,接过玉盒,玉盒入手光滑冰润,一看便知是不可多得的宝玉,这要是放在市面上一定可以卖出个天价来,鬼道子满脸凝重的将玉盒放在屋中的石桌之上,轻轻按开销簧,盒盖自动弹起,然而令师徒二人失望的是,盒中并没有两人想象中的什么宝物,只有一卷木简静静地躺在玉盒之中,鬼道子自玉盒之中取出木简,展开阅读,只见木简抬头四个蝇头小篆“五太心法”,鬼道子有些失望,想他成名江湖数十载,从未听过江湖中有这么一种心法,然而既是在古洞所得必有奇特之处,遂按住心头失望向下看去。

  五太者,先天五太也,是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之统称。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初,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极者,气形质具,又曰圆满。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

  然天地制统人乎?非也!制统人者,统万物者,皆道也,天地之循环,生老与病死,皆循自身之道,予纵横仙途万余载,予取予求,寻本身之道,然道未遂而寿元尽,今吾将本身之修为,尽录此简之中,望有缘之凡人承本仙之衣钵,早登仙界,以证大道!

  看到这里,鬼道子师徒有些哭笑不得,这分明是道家的典文,并非是什么武功心法,况且人之寿命满打满算不过百年,哪有人可以活万载的啊?纯属胡诌!这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嚼,总不能将它供起来吧,那都是道观里那些老道们才做的傻事。鬼道子将木简扔回桌上,师徒二人再不想玉简之事。

  云儿忙催促着师父赶快用那佛光舍利医治顽疾,鬼道子拧不过云儿,只好上榻盘膝坐好,从怀中取出佛光舍利,只见他面色凝重,紧闭双眼,将舍利放于掌心,老人口中高颂佛号,舍利随着他的佛号声,蓦然金芒大涨,将茅屋照的金碧辉煌,金光之下,云儿也被刺得双目难睁。鬼道子双手合十,将舍利夹于双掌之间,如老僧入定一般。

  在未得舍利之前,鬼道子便嘱托云儿,要吸收舍利的精华,需进行十二个大周天的循环,也就是十二天不吃不喝的打坐,且不能有人打扰。云儿收起金蟾和木简,识趣地退出了茅屋,在屋外为师父护法。

  百无聊赖之间,云儿随手又打开了木简,这一看,云儿差点叫出声来,原来木简上的内容和刚才竟完全不同,忙细细看去。

  修仙之境界共分五层: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每层境界又分初期、中期、后期、圆满四个阶段。太易之境为纳天地之精华,补自身之不足。太易初期境界可强身锻体,益寿延年,太易中期可内视天地,见外物,太易后期可因万物之规则,因势利导,太易圆满方见气。太初境界气之涨,太始境界凝于行,太素之境质方成,太极之境道方初满、可统万物,然太极之境并非止境,仍需历经太缺、太损,方可证大道。

  木简下面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各个境界层次的修炼之法,以及各种仙法手段以及炼制丹药、仙器、符箓之术,以及各种禁制、阵法,后面还记载了修真界的各种奇闻异事。开始之时云儿尚且不为所动,渐渐的他似被吸引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一昼夜转瞬而过,云儿不敢惊动师父,故上山采了些野果回来果腹,吃饱之后,云儿便放出金蟾,玩耍了一会儿,又将金蟾收起,研究起木简来。越看下去,月儿越觉木简所述内容,高深莫测,当看到太始境界的修炼之法时,他突然觉得天旋地转般恶心难受,忙收摄心神,合起木简。

  师父疗伤还有十几天,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按木简所述,炼来试试,反正自己现在丹田受损,不能打坐运气,权且死马当活马医吧!想到这里,云儿开始按照木简上的行气之法,吐纳起来。

  初时尚无感觉,等他进入到了灵寂状态之时,竟然觉得头顶百会穴,双掌劳宫穴,及足下涌泉穴一阵发痒,一股细小的暖流顺着几处穴位所在的手太阳、手少阴、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阳等脉络经丹田汇入任督二脉,再由任督二脉汇入四肢百骸的各个细小经络。一个时辰之后,云儿悠悠转醒,他似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按照习武之人的普遍认识,真气应是通过吐纳由口鼻进入身体,再在丹田气海凝聚。然而此功法却是完全颠覆了云儿对武学的认知,不但凝气之法不同而真气的储存位置也大相径庭,不过这倒让云儿感到阵阵欣喜,正好自己的丹田受伤,不能凝聚真气,这下倒省的费心费力的去医治丹田的伤了,其实此刻的云儿哪里知道,无论是修武还是修仙,丹田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只不过,他尚未修炼到那个层次而已。

  转眼又是三天过去了,云儿按照惯例看过师父之后,便在院中打坐、吐纳。木云儿尚且不知,这几天的修炼下来,他已开始了自己的修仙之途。若是云儿现在能看到自己的丹田,他会惊讶地发现,丹田周围正有无数的不明物质缓缓运转,修复着丹田所受之伤。

  在鬼道子疗伤的第十天,坐在院中打坐的云儿突然间站了起来,只见他双脚一用力,向院中五六丈高的大树上跃去,竟然轻而易举的窜上了树梢,轻飘飘落下地来。他呆呆的站在那里,似是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切。再次盘膝而坐,运气丹田,云儿惊讶的发现自己仍然不能感觉到气海穴所在,可是自己刚才明明已经可以一跃数丈,完全是功力尽复的表现啊?他再次站起身来,向树上跃去,又是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树梢。

  这,这怎么可能,难道说,这木简上所述心法真的这么神奇?“对,一定是这样,那心法是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小蛤蟆,你看我现在全好了,还比以前更厉害了呢。”云儿发了疯似的乱叫着,并从百宝囊中取出碧眼金蟾,这几天一人一蟾已然彼此熟络,金蟾不停地讨好云儿,以期云儿能给它再品尝血乳,而云儿在血乳上却是比较吝啬,每次挨不过那金蟾的纠缠,只好从瓶中取出一小滴给它,一人一蟾相处还算融洽,云儿嫌金蟾金蟾的叫着拗口,便给这小东西起了个“小蛤蟆”的名字,金蟾初始还不大愿意,每次云儿叫它小蛤蟆的时候,均是不看云儿,自行蹦开去。后来云儿想了一个坏招,就是每次在喂金蟾血乳之时,都要叫上十几声“小蛤蟆”,渐渐的那碧眼金蟾也就默认了这个称呼。

  兴奋之余,云儿静下心来,回忆着这几天来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每次打坐之时,云儿均觉得自己身体内的经脉中有什么东西在蠕蠕而动,十天下来,云儿便觉体内经脉似比前些时候粗壮了些许,不知是不是错觉。

  管他呢,反正修炼此功法对自己有益无害,不但武功尽复,还修为大涨,正是可喜可贺,接着练!

  想通此点,云儿盘膝而坐继续修炼他的“先天神功”,这是云儿嫌先天五太太过难听,便将其改成了“先天神功”,不知留下这木简的仙人若还在的话,听到自己的先天五太被改成了这么一个臭屁的名字会作何感想。

  日月轮转,阴阳交替,两个昼夜转瞬而过,这一日,云儿正在自己房中打坐,忽听得师父房中一声闷响传来。他赶忙从冥思中回过神来,向鬼道子房中掠去。鬼道子仍是象十几日前一样,端坐于榻上,然而不同的却是,老人全身血污,眼神暗淡,显然已近油尽灯枯了。云儿呆愣在了原地,他似无法接受,眼前的惨状。昨日他来师父房中时,师父还好端端的在榻上打坐,怎么今日竟然是这般模样呢?

  “师父!”云儿扑到了鬼道子的怀中放声大哭:“师父,你怎么啦?怎么会是这样啊?是不是哪个奸人把你害成这样的啊?”

  鬼道子吃力地抬起右手,在云儿的头上来回摩挲着,道:“云儿乖,云儿不哭,没有人来害师父,此舍利乃佛门重宝,能净化人体内的魔性,可净化之时必须要承受心魔诱惑,是师父自己一生杀戮太重,心魔早生,在吸收舍利能量时,不能抵抗心魔诱惑,以致全身经脉及血脉尽断。云儿,师父能活到今日已是老天垂怜,师父放不下的唯独是你年纪还小,不懂江湖险恶。云儿,记住师父对你说过的话,少杀戮,宽待人。但世俗人心险恶,也要处处小心才是!”

  “师父,徒儿记住了,可是徒儿不要你死,你死了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可怎么办啊?”云儿哭着说道。

  “云儿,听师父的话,不要难过,人总有一死,或早或晚,早登极乐未尝不是件好事。云儿,这么多年来,师父一直没有将你的身世告诉你,是怕你武功未成,报仇心切,反丢了性命,今日为师要把你的身世告诉你,但你要发誓,五年之内你要为师父守孝,不可轻易下山,更不许去寻仇!你能做到么?”鬼道子对云儿道。

  云儿似根本未听到鬼道子说话一般,从百宝囊中掏出了剩下的几瓶血乳,打开瓶塞,向鬼道子嘴中灌去,边道:“师父,你先把这血乳喝了,我去给你找金蟾来,金蟾呢,金蟾跑哪去了?师父说过金蟾可是灵丹妙药,一定可以医好师父的伤。”云儿一边说着一边要向屋外去寻那金蟾。

  鬼道子喝下血乳之后,精神似好了一点:“云儿,回来,听师父说,没时间了,自家的情况自家清楚,师父已经半只脚迈进鬼门关了,纵使大罗金仙来此,师父也难活命了,你过来,让师父把话说完。”

  云儿仍似未听见鬼道子的话一般,在屋内来回转着圈,嘴里还叨咕着:“小蛤蟆,你跑哪去了,快出来,师父还等着你救命呢!”

  “云儿,你难道想让为师死不瞑目么?”鬼道子突然提高了嗓音,冲云儿喝道。鬼道子喝完云儿,又猛烈的咳了一阵,鲜血顺着鬼道子的嘴角淌了下来。

  云儿忙掏出手帕,帮鬼道子拭去鲜血:“师父,徒儿不孝,徒儿听着呢。”

  鬼道子强打精神,继续道:“云儿,你将师父床下的木匣拿出来,打开它!”云儿依言将鬼道子床下的木盒取出,打开盒盖,盒内别无他物,只一块带血的蓝色绸布,绸布下面还有一块蓝色的宝石。云儿垂泪将绸布递到鬼道子面前。

  鬼道子颤抖着接过绸布,道:“云儿,你本姓木,为长安五大家族木家后人,十年前,因江湖仇杀,木氏家族惨遭灭门,只剩你一人,当年为师游历到此,在华山脚下杂草从中将你拾起,当时你身上只有这块绸布裹身,绸布之上的血字乃是你父母所留,你看过之后便知身世,绸布之上还有你的仇家姓氏。为师自你七岁时便传授你独门秘技,想你长大后可为你家族复仇,可这次衡山之行竟让你武功尽失,师父对不起你啊,云儿!”

  鬼道子说到此处,已是老泪纵横,深吸口气,继续道:“云儿,据为师这些年的调查,发现灭你全族的凶手并不似绸布上所说那么简单,长安五大家族包括绸布上所说的李家,在同一天之内,相继灭族,有人风传是朝廷动的手,可五大家族在长安乃至中原已是根深蒂固,朝廷似乎没有这种力量,况且听说当年朝廷还为此事大为震怒,皇帝还曾派人对此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我怀疑你们家族灭门之事另有缘由,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力量。今次你武功尽失,便不要再想着报仇了,为师让你为我守孝,也是怕你知道身世后冲动,做出什么傻事来,五年后,你便已成年,那块宝石大概是你父母为了你将来生活所留下,你去变卖了吧,找一好人家的姑娘,娶妻生子,做一个平凡人,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啊!”

  木云儿忙哽咽着点头,应道:“师父,云儿都听师父的,为您老人家守孝,待云儿有能力了再想报仇之事,可是师父,云儿离不开您,云儿…”正说到此,木云儿突然哽咽一声,不省人事。

  当木云儿再次醒来时,已是天近黄昏,当他睁开眼时,发觉自己正歪在鬼道子的怀中,一代武学宗师已溘然长逝。木云儿高呼师父,放声嚎啕,几度昏厥。

  尽管武功高绝,可以轻松斩杀江湖两大煞星,但那木云儿到底还是个孩子,哭的累了,便歪在鬼道子怀中沉沉睡去,梦中,尽是师徒二人平日里的欢声笑语,云儿也撒着欢的和小金蟾玩耍着,及至后来鬼道子的身影浮现,竟是满身血污,高呼云儿,云儿扑上前去,竟未能沾着师父的衣襟。猛然间惊醒,见师父还躺在榻上,又是悲痛欲绝。

  哭哭醒醒,几番折腾下来,已是天光放亮,木云儿帮师父洗漱了一番,换好衣服,布好灵堂,下山找了家棺材铺,为鬼道子入殓。

  及至鬼道子下葬已是三日光景。回到木屋,木云儿又在鬼道子屋中枯坐了一晚,始觉腹中饥饿,草草吃过饭后,云儿拿起了鬼道子给他留下的那块绸布,看过之后,不觉心中怒火中烧。

  只见绸布上写到:此子原名木云儿,乃木氏家族第五代之长子,因家逢巨变,杀星临位,家族惨遭横祸,今余一子,望善者拾之,代为抚养,予在天之灵蒙恩,来世结草衔环,以报恩德。令,杀人者,乃长安李氏,望儿切记!

  长安李氏,长安李氏,木云儿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胸中的仇恨恣意的生长。

  他又随手拿起了那块蓝色的宝石,触手冰凉,只见那宝石晶莹剔透,棱角分明。他稍一用力,宝石忽然蓝芒大涨,他感觉体内的经脉中储存的“真气”竟随之狂躁起来,忙将石头扔在了地下,宝石落地后,光芒尽去,那股吸引他体内“真气”的力量也随之消失。云儿忙又将宝石拾起,放进了百宝囊中。

  热点推荐: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