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无患

  马元亮现在是对这第一次民主讨论会,已不报任何想法了。

  “这样我出两条路,大家选一选,一个是咱们还在这新军中混,以后这个团体咱们尽量维持,这样大家的前程还都有些保证。另一条就是咱们回老家去,从头再来”。

  这时第一发言的人出现了,但是不是马元亮预计的他从四川出来老人宁宇时等人,而是先锋队中的正目胡二牛,胡二牛道:“小少爷,咱们去四川吧!自从跟着您,看您做的事我就知道您和其他大人们不一样,就连您看营里兄弟们的眼神也不一样,您没把我们当物件而是把我们当人,说句大不敬的话有时我和大中私下说您,说您是个做大事的人,就是这手不够狠怕成不了事,但是通过这几个月剿灭拳乱您已经变了,手已经够狠了。在这乱世也足够做一翻大事业了”。

  这时李大中接道:“对小少爷咱们回四川,哪里咱们毕竟根基深厚,虽然咱们现在有袁大人庇佑但是总感觉放不开手脚,等咱回到四川毕竟能闯出一翻大事业”。

  这时马元亮把目光扫向了宁宇时,宁宇时道:“小少爷俗话说这天下未乱蜀先乱,天先治蜀后治。咱们的根毕竟不在这直隶山东,眼看这天下就有他乱的前兆了,咱回四川平咱们手中的势力也可自保无余”这时众人也纷纷点头道:“少爷咱们回去吧,哪怕从头在来也行”!

  看到众人答成一至,马元亮心里很是高兴,说道:“既然这样我决定等随营学堂的人毕业了,再在这武卫右军待上一阵咱们就走,但是咱们不用从头再来,我想办法在成都防勇上谋一个实缺,朝廷已经下令,开始裁撤各地防勇开始编练常备,续备和巡警等军,这常备军咱们插不上手,但是这续备和巡警咱们也大有可为的。大中说说咱们存了多少军火”。李大中道:“回小少爷,目前曼利夏步枪两千五百二十杆、m1871毛瑟步枪一千六百三六杆、六响柯尔特左轮手枪九十五支、五生七陆路快跑八门、五生七过山快跑四门、克虏伯三生七快炮六门”。

  马元亮看着一脸兴奋的众人道:“听到了吧!即使咱们回去了,也能拉起七八个防勇营头,虽然咱们已经议定,要回四川但是目前在军中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结交拉拢各个官长之事也慢慢停止,好了大家散了吧。王文亮,李大中,胡二牛,李师傅留一下我有事情交代”。

  等众人散去后马元亮对胡二牛道:“胡二牛,你回去后就想办法辞缺,你带五十人先回四川,把现在川中形势好好侦查一下,尤其是成都把有关当地哥老会土匪等势力尽量摸清除还有对现任总督奎俊的爱好等调查清楚,以后你也改个名字吧,我看就叫重山吧,字怀义”。

  胡重山马上跪下道:“多谢少爷赐名,卑职一定把事情办好”!

  马元亮又看着李开双道:“由于朝廷新开新政,李师傅联系一下我大哥叫他和美华洋行或者礼和瑞生等洋行接触,订购棉纱纺织,榨油模面制洋灰等机械,具体的叫我二哥到上海看看,与我发电报联系,在叫白大卫帮忙看能不能收购一些八国联军缴获的朝廷军火,现下议和大纲中已经不允许对大清输入军火了,要想放禁也要一两年时间,国内没有批文也搞不到,以后咱们还得靠自己,你这就去办理,顺便告诉白大卫这事也不用太急,现下咱们手中也没有现钱,但是提成少不了他的。

  又对王文亮道:“你派人多多收拢一些北洋各个学堂的学生,只要愿意去四川的都要,但是你也要考察一下,要是一点用不顶的就别招了,目前还没有什么事情做的每月先发二两银子养着,等二少爷去上海后叫他们中有见识的也去给参谋参谋”。

  看着一脸焦急的李大中道:“大中你先别回营,你在这青岛给我搜集搜集新军训练,和军事理论的书籍,中英德的全要,还有去洋行帮预定一些这个个纸条上的书籍”。说完我把一张纸条交到了李大中手里,当他正要出去时我喊道:“正好你叫王文亮带你和你妹子逛逛青岛”。李大中感激道:“谢大人”。

  就像曹锟说的那样,八月马元亮被调到武卫右军认参谋提调,随同武卫右军左翼大队开往海淀,这段时间也是及其无聊的时间由于外边很乱到处都在杀拳匪和百姓,马元亮只好一个待在屋子中用汉语拼音写一些以后还记得的事情,以防把前世忘记,但是他现在有些后悔为什么上学时没有学的是历史专业,而且专门研究近代史的,有限的历史知识也来源于可信度不高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而且是必考内容。

  “距离乱世开始只有十年了,如果不能抓主每一次机会可能以后也避免不了败亡的结局。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历史上这一刻真的道来了,可以说鸦片战争敲醒了满清的部分官员,而甲午之败敲醒了了一部分守旧知识份子,庚子国变敲醒了绝大多数官员守旧知识份子和士绅,而直到五四运动民众们才开始真正的觉醒。

  历史就是历史,如果没有这些历史那么我们的民族何时能觉醒,何时能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我没有任何能力来改变这一切,也不想改变。没来道这个时空时,总是幻想如果当时决策者是自己会如何如何,可是到了这里全不是那个样子,人民是麻木的,官员是麻木的,就连知识份子也是麻木的。如果你强行改变这一切,那么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粉碎,我只希望三十后那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中能叫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少受一些苦难”。在午后的书房中马元亮默默的思考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