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一回 马超庞德投交州 卧龙凤雏齐出山(13

  诸葛亮早知道司马徽将自己举荐给了刘备,可是他对刘备这位主公却并不太满意。这倒不是说刘备人品不好,而是刘备的势力太小了。诸葛亮觉得追随刘备跟白手起家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早早嘱咐小童子见了刘备就说自己不在。

  小书童得了诸葛亮吩咐便对来访的刘备道:“先生今早出门,不在家中。”

  刘备没想到诸葛亮在家耕读还这么忙,便问道:“先生往何处去了?”

  小书童道:“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又问:“先生何时归来?”

  小书童道:“归期亦不一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张飞一听小书童一问三不知,便不耐烦道:“既然不在,我等归去便是。”

  刘备道:“不妨稍后片刻,或许能等到先生归来。”

  关羽皱眉道:“不知归期如何等得?兄长不如且归,再使人常来打探,得知孔明在时,我等再来拜访。”

  刘备想想也对,便嘱咐小书童道:“若是先生回来,可言刘备拜访,我等改日再来。”说罢便领着关羽、张飞二人离了隆中。

  三人回到新野过了数日,便有士卒回报:“诸葛先生已回。”

  刘备闻报大喜,立刻命人备马。张飞见刘备如此看重诸葛亮有些不爽道:“一介村夫而已,何必兄长亲往?可命士卒将其唤来便是。”

  刘备对张飞道:“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乃当世大贤,岂可随便招呼?”

  罢三人又往隆中而来。

  此次刘备虽说是二次来访,可是依然感觉隆中景色宜人。正可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三人来到庄前下马叩门问童子道:“诸葛先生今日在庄上否?”

  小书童认出刘备,便道:“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跟随童子入庄,待至中门见门上书一对联,上联为:“淡泊以明志。”下联为:“宁静而致远。”刘备正在体会其中深意,便听屋里传出读书之声。

  刘备举目一望,便见草堂之上一个少年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抱膝而吟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刘备品味诗中含义,乃是一方名士自比凤凰等待明主之意,于是急忙上前见礼道:“备久慕先生大名,无缘拜会。因得水镜先生指点,这才特来仙庄。前次不遇先生空回,今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

  少年慌忙还礼答道:“将军莫非刘皇叔欲见家兄?”

  刘备闻言奇道:“先生莫非不是卧龙?”

  少年道:“我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我等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交州光华国师处为官,孔明乃我二兄。”

  刘备心中暗道:此次是士卒打探清楚我才来访,怎么又不在家?到底是士卒打探有误,还是这孔明特意回避?刘备心中虽生疑虑,可是却有城府,并未质问诸葛均。只是问道:“卧龙先生今日在家否?”

  诸葛均道:“皇叔若早来一日家兄还在,只是昨日又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见诸葛均面色坦然不像撒谎,便问道:“卧龙先生何处闲游?我可亲往探访。”

  诸葛均尴尬笑道:“这我可说不准。家兄平日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向。”

  刘备闻言叹息道:“不想我缘分如此浅薄,竟两番探访不遇大贤,实为可惜。”

  诸葛均道:“皇叔少坐,我这便命人献茶备饭。”

  张飞在一旁嘟囔道:“我等此来又不是图的茶饭。那先生既不在,兄长回去便是。”

  刘备瞪了张飞一眼,又对诸葛均道:“先生不必麻烦,我等片刻便去。久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敢问所观何书?”

  诸葛均道:“这却不知。”

  张飞见诸葛均与那小书童一样也是一问三不知,更不耐烦道:“问他作甚?我等不如早归。”

  刘备喝止张飞又向诸葛均赔礼。诸葛均不好意思道:“家兄不在,让皇叔与二位将军辛劳一趟。若是皇叔还有要事便请先回,他日容家兄回来再去拜访皇叔。”

  刘备闻言忙道:“岂敢有劳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来拜望。愿借纸笔作一书留与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

  诸葛均桌案上便有文房四宝献与刘备。刘备展开纸张写道:“刘备久慕大名,两次拜见,不遇空回,心中惆怅。想备汉朝苗裔,却目睹大汉朝廷更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不由心胆俱裂。备虽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乏经天纬地之策。久闻先生仁慈忠义,特望先生出山,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为表诚心,备当斋戒薰沐,再拜尊颜,还望先生赐见。”

  刘备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这才拜辞出门。诸葛均送出门外,见刘备三人走远这才返回堂中。就见兄长诸葛亮正在拿着案上留书皱眉观瞧。诸葛均上前道:“我见那刘玄德甚有诚心,又是汉室宗亲,有匡扶天下之志。兄长既欲出山,何不投效此人?”

  诸葛亮叹道:“刘玄德欲为汉室平乱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以汉代秦,是由乱而入治。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余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复又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岂可轻易而定?正可谓顺天者逸,逆天者劳,张角、董卓、李傕等辈并无大才却可一呼百应,皆因顺天作乱而已。由此可见汉室衰微不易匡扶,更何况刘玄德兵微将寡,若要斡旋天地,补裂乾坤殊为不易。只怕我纵然出山相助,也是徒费心力而已。”

  诸葛均听诸葛亮一番解说似是不愿去投刘备。他有些奇怪问道:“兄长既然不愿徒劳费力,何必又令我代为试探?”

  诸葛亮苦笑道:“刘玄德虽不一定能重整汉室江山,却不失为礼贤下士之明主,若随此人定能展我平生之所学。在我有生之年可助其创下一番基业,至于百年之后是何人一统这天下,又与我何干?”

  诸葛均看出诸葛亮有些无奈,便问道:“兄长以为百年之后何人可得天下?”

  诸葛亮道:“北有曹孟德,南有南光华。此二人得天独厚,只恐怕此生难分高下,天下当落于二人后辈之手。”

  诸葛均眼前一亮问道:“兄长何不去投此二人?”

  诸葛亮笑着给弟弟解释道:“此二人麾下文武不缺,我便相投也难得重用。若是言不听计不从,腹中韬略不得施展,我还何苦出仕?不如在此躬耕。再者兄长已然投了南光华,公休(诸葛诞的字)又投了曹孟德,万一南北二人未能功成,我诸葛家休矣。我投刘玄德也可为诸葛家留条出路。”

  原本诸葛亮确实嫌刘备兵微将寡实力太差,可是刘备两次登门求贤若渴,这让诸葛亮找到了投效刘备的理由。因为诸葛亮发现不论去投何人都是锦上添花,唯有去投刘备是雪中送炭,必定可得重用。还有一点诸葛亮没和诸葛均说,就是诸葛亮很想试试自己的本事,看看能否扭转这乾坤定数。

  却说刘备回到新野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欲再往卧龙岗探访诸葛亮。这回不止张飞不爽,关羽也不痛快。

  关羽劝道:“兄长两次亲往拜见,其礼太过。想必是那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相见。兄长何必再往?”

  刘备摇头道:“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返方见一面。我欲访大贤岂能失礼于人?”

  张飞道:“兄长差矣!一山野村夫怎可与先贤相比?这番不需兄长前往,他若不来,俺只用一条麻绳将他缚来便是。”

  刘备闻言苦笑道:“你岂不闻周文王访姜子牙之事?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我不及文王岂能无礼。你若不愿前往,这番便休去,我与云长同往便是。”

  张飞听刘备要丢下自己便道:“两位兄长都去,俺也要同去!”

  刘备道:“你若同往不可失礼。”

  张飞应诺之后,三人便携带从人、礼物又往隆中而行。这次距离草庐半里之外,刘备便下马步行以示尊敬。来到庄前叩门,还是那小书童开门相迎。

  刘备问道:“卧龙先生今日可在庄上?”

  小童子笑道:“昨夜方归,此时正在草堂上熟睡未醒,我这便前去通禀,还请皇叔稍后。”

  刘备拉住小童道:“仙童且慢通报,既然先生未醒,我等稍后便是。”说罢吩咐关、张二人在门前等候,刘备自己缓步而入,躬身立于草堂台阶之下。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立良久不见动静,便进门来看。见刘备侍立阶下,张飞大怒,对关羽道:“这诸葛亮如此傲慢当真该死!兄长侍立阶下,他竟高卧不起,俺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是不起!”

  张飞说着便要动手放火,关羽急忙拉住,他心中虽怒可是却不想坏了刘备大事,劝张飞道:“我等已然等了许久,你这一闹岂不让兄长白等?我等就在此等候,倒要看看这诸葛亮有何本事。他若真有大才也就罢了,若是无德无识之人,我定一刀将他劈为两段。”

  刘备见二人在门口嘀嘀咕咕说个不停,生怕吵醒诸葛亮,便命二人退出门外等候。小书童也觉得不太合适,见诸葛亮在床上翻身,便要上前通报,却又被刘备拦住道:“且勿惊动先生!”

  诸葛亮其实根本未睡,只是为了试探刘备诚意而已。刘备又立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觉得差不多了,这才悠悠转醒口中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假如此时拜访诸葛亮的不是刘备而是南烨,那他一定能猜到诸葛亮是在装睡,因为即便诸葛亮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梦中作诗,而且睡醒一觉睁眼就吟诗的人实在有够奇葩。可是刘备求贤心切,脚又站的发麻,就没注意这些细节,心中只剩一个念头:“你丫可算睡醒了!”

  小书童见诸葛亮起身便上前报道:“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了。”

  诸葛亮斥责小童道:“何不早报?容我更衣。”说罢转入后堂,又过半晌才整衣冠出迎。

  刘备三顾茅庐总算见到了诸葛亮,只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态。单看卖相,诸葛亮确实比庞统强多了,刘备当时便生好感,行礼下拜道:“涿郡愚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两次拜望,不得一见,留书于此,不知先生见否?”

  诸葛亮还礼道:“南阳野人孔明,疏懒性成。屡蒙皇叔枉临,不胜惭愧。观书中之意,足见皇叔忧民忧国之心。”

  二人客气一番叙礼完毕,分宾主落坐,童子献上茶汤。刘备道:“先生既然知我来意,还望先生不弃赐教。”

  诸葛亮道:“亮年幼才疏,岂敢在皇叔面前胡言天下大事?”

  刘备见诸葛亮谦虚便道:“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先生乃经世奇才,非才疏学浅之辈。既然先生身怀安邦定国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平定天下之策。”

  诸葛亮笑道:“愿闻皇叔之大志。”

  刘备见堂中别无他人,便轻声直言道:“汉室垂危,奸臣窃命。备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今无所成就。先生若肯开备愚鲁出山赐教,实为万幸!”

  诸葛亮道:“自董卓起兵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却能克敌制胜,既是天时,亦为人谋。如今曹操麾下百万之众,占八州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叔虽有除贼之心却无力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皇叔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光华国师有识人之术大道玄奇,天下贤才归附百姓敬仰,各地动荡十余年而交州不乱,皇叔又与其交好,亦可为援而不可图。

  天下除此三家之外,皇叔皆可谋求。荆州北据汉、沔,南临交州,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明主不能守,是天赐皇叔之地。益州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得之以成帝业。如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谋之士思得明君。

  皇叔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麾下有关、张之勇,若能得荆、益二州,西和诸国,南连国师,东结孙权,内练甲兵。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领荆州之兵北上洛阳,皇叔亲率益州之众以击长安,东西二都得之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为皇叔所谋,皇叔以为如何?”

  刘备闻言离席拱手道:“先生之言令备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诸葛亮又取出一画轴挂于墙上,指图对刘备道:“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皇叔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东让孙权占地利,皇叔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天下也。”

  刘备闻言奇道:“先生言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我占人和。不知光华国师如何?”

  诸葛亮沉吟道:“国师自保交州一地十余年未曾出兵谋一地,虽有扬州刘繇、益州董斟相投,却非国师谋求,可见国师并无心争天下。如此下去,便是天下一统,国师所有还是交州之地。依我之见,那时国师定然举州归降,以免生民涂炭,因此不足惧也!”

  刘备追问道:“假若国师有心争天下又当如何?”

  诸葛亮皱眉道:“国师成名甚早,斗张角,斩董卓,杀李傕,除袁绍,可夺曹操之天时。交州安定已久,扬州、益州国师各占其半,若要发兵,扬、益二州无险可守,可夺孙权之地利。国师又兴镖局,设钱庄,救洛阳之瘟疫,迁流民于交州,百姓皆感其恩德,可夺皇叔之人和。国师若争天下,恐怕天下无一人可与之争锋。皇叔宁可谋曹操,不可谋国师。”

  刘备闻言吃惊不小,不过目前他也没有与南烨相争之意,想的太远也是无用。刘备收回心神,看着图中荆、益二州皱眉道:“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岂忍夺之?”

  诸葛亮道:“刘表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益州之地必归皇叔。”

  刘备闻言顿首拜谢,又对诸葛亮道:“备虽名微德薄,但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日夜聆听先生教诲。”

  诸葛亮假意推辞道:“亮久乐耕锄,懒于出仕,恐不能奉命。”

  刘备闻言大哭道:“先生不出,苍生如何?”言罢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诸葛亮本就决定出仕刘备大展宏图,此时见其意甚诚便道:“主公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命关、张二人献上礼物。诸葛亮推辞再三方才收下,又留三人共宿一夜,次日与刘备一同离了隆中同归新野。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