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回 南烨祝融统南中 马超兴兵报父仇(9)

  太守府中的下人给王伉、吕凯二人传递消息,南烨自然心知肚明。这也是他故意为之,就是为了向二人施压,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力量并非局限在永昌一郡,而是覆盖了南中四郡,便是与刘璋交战也未必不能取胜。南烨相信只要将二人心中刘璋必胜的念头打消掉,就能使二人转投自己麾下。

  王伉、吕凯见南烨又来劝降对望一眼,王伉道:“忠臣不事二主,我等绝不投降。”

  南烨摇头笑道:“你等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刘璋暗弱无能,你等何不早投明主?”

  吕凯冷笑一声道:“刘季玉的确懦弱多疑,可你等蛮帮洞主也算不上什么明主。就算你等能逞一时威风,刘季玉大军一到,你等为阶下囚矣!”

  南烨道:“我若说刘璋不来,反命我等为南中四郡之主,你等还有何话说?”

  王伉闻言面色一变道:“此话怎讲?”

  南烨也不多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放到桌案上道:“你等且看便是。”

  王伉、吕凯尚未看信,只是看了一眼信封上的火漆封印便大惊失色。他二人也是一郡主官,自然接到过刘璋公文,信封上的朱漆封印正是平日公文所用。待二人展信一看又是一惊,信中内容和益州牧的大印震的二人久久不能言语。

原来南烨攻占永昌的同时,雍闿、高定、朱褒三人也一同起事,分兵攻取了益州郡、越巂郡和牂柯郡,南中四郡全部宣布独立。轻松读  南中四郡占了益州面积的一半,这么大的事成都的刘璋自然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急忙聚集众将商议对策。

  帐下大将庞羲道:“雍闿、高定等人作乱,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末将愿领兵前往征讨。”

  有庞羲一带头,刘璋帐下高沛、杨怀、张任、雷铜等将纷纷请战,皆愿领兵前往。要说刘璋麾下也不是没有猛将,其中张任便是赵云的师兄,不但武艺高强还颇有智计。演义中的老将严颜此时也正当壮年,算得上一流武将。可惜刘璋不会用人,诸多猛将皆弃之不用。而且刘璋最怵头的就是打仗,和张鲁交战多年钱粮没少消耗,却对张鲁无可奈何。

  听到众武将请战,刘璋眉头一皱就看向文官行列。刘璋麾下的谋臣也着实不少,其中法正深谋远虑,张松有过目不忘之才,黄权、王累忠心耿耿。

  一众文臣皆知自己的主公懦弱,不善军事又吝惜军饷。于是身材矮小的张松出班献计道:“南中四郡叛乱牵扯甚广,我听闻雍闿、高定、朱褒三人纠集人马皆有数万之众,蛮王董斟更有十万蛮兵相助。主公若出兵讨贼,人马少了恐不济事,所遣人马多了,万一北方张鲁趁虚而入,我等危矣。我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主公可分别遣使给四名反叛送信劝其归顺,并以南中四郡许之,诱四寇自相攻伐……”

  “主公不可!”没等张松说完黄权便出班阻止道:“南中四寇如今不相统属,尚为小患,主公只需分别击之便可得胜。若令其自相并吞,必有一寇坐大,再欲讨之则难矣!何况主公许以四郡,若四寇合一,主公命其为四郡之主则四郡皆失,讨之则失信于天下,还望主公三思。”

  张松听黄权反驳自己十分不悦,向刘璋拱手道:“主公且听我说完,既然分遣四使给四贼送信,自然是密信而非明诏,便是事后讨之亦不会失信于天下。再者四寇互相攻伐之后必然两败俱伤,纵然一家独大也难免损兵折将,所剩兵马还要分守四郡,主公依然可以一一击之。”

  刘璋的脾气是能不出兵打仗就不出兵打仗,心中已然偏向张松的说法,不过他还是看向法正问道:“孝直以为该当如何?”

  法正出班道:“此计可行!但当辅以正兵。主公可在四寇只余两寇,却尚未一家独大时出兵攻之。先助弱寇攻杀强寇,而后再除弱寇,则四郡皆平。”

  刘璋就算不通军事,也知道法正这计策够狠的,当时便笑道:“孝直果然妙计!”说罢便命高沛、杨怀二将统兵五万前往泸水以北的犍为郡驻扎,好坐收渔翁之利。

  刘璋又命四个使者分别传信给董斟四人,信中大意是:南中四郡偏远贫瘠税赋不丰,蛮人彪悍不服管教,故而朝中无人愿为四郡太守。董洞主若能助朝廷平定其余三寇并按时缴纳税贡,我愿保举洞主为四郡之主……另外三封信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不过换个称呼而已。

  董斟一收到信就想起徐庶之前有言:刘璋或许不会发兵。如今刘璋果然不派兵来,董斟顿感徐庶有先见之明,便将信件交给南烨等人参详。徐庶似乎早料到刘璋有今日之计,哈哈一笑嘱咐众人分头行事。又将信件交给南烨来劝降王伉、吕凯二将。

  南烨见二将沉吟不语便道:“我等已然决定归顺刘益州,待平定三寇之后,我等便是四郡之主。你等此时降我与降刘益州无异,不必背负不忠之名。待事成之后我还保举你等为一郡太守、功曹可好?”

  王伉虽是太守却是武将出身,肠子比较直,还没看出信中有诈,正在消化信中的内容和南烨所言。吕凯却看出这是刘璋驱虎吞狼之计,可是他却不知该不该告诉眼前的王华。这几日王华对他们二人也算礼贤下士照顾有佳,吕凯觉得自己不说出来有些对不起王华几次三番的好言相邀,可是说出来又怕坏了主公刘璋的计策。

  吕凯脑子里转了几转,觉得即便王华、董斟不中计,另外三人也会中计。再看王伉的表情有些意动,于是直言道:“王将军莫要高兴太早!此乃刘季玉驱虎吞狼之计。我看董洞主平定三寇之后,非但得不到四郡,还要面对刘季玉大军。我等就算归顺了将军,也坐不上太守之位。我在此奉劝将军一句,还是交还郡县退回洞寨为好。我与太守念在将军与董洞主没有杀伤士卒、百姓的份上可以在刘季玉面前美言几句,不再追究叛乱之事。若将军愿弃暗投明助我等讨伐三寇,说不定还能将功补过,讨个一官半职。”

  南烨没想到自己前来劝降,反被吕凯所劝,忍不住哈哈大笑。王伉在一旁听吕凯说完脸色却变了数变,若非吕凯提醒是信中是计,他差点就降了南烨。因为南烨一旦投降了刘璋,那他投降南烨就不算背主求荣,还是在刘璋麾下效力,既不用背负不忠之名,也不用担心刘璋报复,还能保全自己性命。可此时一听吕凯说信中有诈,王伉怎能不惊出一身冷汗。

  吕凯见南烨大笑不止,忍不住皱眉道:“王将军因何发笑?”

  南烨止住笑道:“我笑刘季玉和你吕季平太也小看天下英雄。我又岂能不知信中有诈?”

  吕凯奇道:“王将军既然明知是计,那刚刚又为何……”

  南烨微笑道:“我只是出言相试而已。不瞒你二人,我已然命麾下将此信内容传抄千百份,通传永昌各郡县,并声明归顺刘季玉,换上了刘字帅旗。如此一来,待我平定三寇之后,刘季玉能奈我何?”

  王伉听南烨说完还没反应过来他这么做有什么用。吕凯却是大吃一惊,暗道这王华果然不是泛泛之辈。若是寻常反叛得到这封密信又有心归顺刘璋,绝对不会选择此时将信件内容公开。因为一旦现在表明归顺刘璋,定然被另外三名反叛忌惮敌视加以防范。“聪明”的做法是隐瞒信件,趁另外三人不备发动偷袭或是暗中挑拨另外三人关系。

  可是一旦选择隐瞒了信件,就算董斟、王华最后平定了三寇,世人也会以为是叛军内乱与刘璋无关,那样一来刘璋就可以发兵来攻坐收渔翁之利。但是王华选择公开信件的结果又不一样,虽说表面上会被另外三名反叛敌视,可一旦真的打着刘璋旗号统一了四郡,刘璋再来攻打董斟就有失仁义,需要掂量一番。

  吕凯虽意识到南烨之计有些效果,可他还是不认为南烨可以斗得过刘璋,反驳道:“兵者诡道也!刘季玉若顾及仁义二字,或许王将军之计有用,真可得四郡之地。但若是刘季玉不顾大义强行来攻,并扬言信件是将军伪造,将军又当如何?”

  南烨笑道:“刘季玉不顾仁义,天下却还有仁义之人。假如刘季玉不守信义,我率四郡之地投靠交州光华国师不算过分吧?”

  王伉、吕凯闻言当时就傻了。他们都没想到眼前的蛮将如此深谋远虑,竟然早就想好了退路。王伉愣愣的问道:“光华国师一向不与诸侯相争,若是不愿与刘季玉交恶,不纳你等又该如何?”

  还没等南烨说话,吕凯便在一旁摇头道:“国师绝非迂腐之人,刘繇之事可为先例。董洞主若去相投,国师必然接纳。只是交州路远,待国师兵到,恐怕四郡之乱已被平定。”

  南烨道:“这点你等自可放心,交州大军已然屯兵境上。随时便可兵进益州。”

  王伉、吕凯闻言一惊道:“王将军是如何知晓此事?”

  南烨笑道:“实不相瞒,王华乃我化名,我便是交州牧南烨。不知二位可愿降我?”

  王伉、吕凯这些日子虽说已经被一个个消息惊吓习惯了,可是当听到南烨爆出身份的时候还是大惊失色。王伉难以置信的道:“何以为证?”

  南烨将手一挥施放技能,将七星宝刀取出道:“此七宝刀是我除董卓时所得,可否当作凭证?”

  王伉、吕凯不用看南烨手中的七星宝刀,单凭南烨隔空取物便知真伪。二人对望一眼,同时向南烨拱手道:“我等愿降国师!”

  南烨见二人总算归降,欢喜道:“我能得二位相助如虎添翼!”说罢设宴款待二人。席间吕凯进献《平蛮指掌图》,南烨虽说用不上也欣然笑纳表示感谢,于是众将皆悦。

  却说雍闿听闻董斟降了刘璋,还四处张贴告示,扬言要助刘璋讨伐自己心中大怒。当即召来高定、朱褒商议。高定、朱褒二人与雍闿交往甚厚,要不也不会响应他一同起兵。相比之下董斟与雍闿就没什么交情了,谁让之前雍闿一直拉拢孟获没将董斟放在眼里呢。

  雍闿将刘璋的劝降书信往桌案上一扔道:“蛮人就是蛮人,竟然不识刘璋的离间之计,还信以为真,要与我等自相残杀。想必这封书信二位贤弟也收到了吧?”

  高定、朱褒看了一眼桌案上的书信顿时感到一阵尴尬。他们确实也都收到了刘璋书信,可是谁也没有宣之于口,都以为自己手中的书信是独一份,心中盘算着如何并吞盟友成为四郡之主。若非董斟将自己手中的书信公开,他们还被蒙在鼓里,不知是计。

  雍闿见二人沉默不言心中冷笑。其实他与二人心思一样,之前也隐瞒了书信,直到董斟四处张贴书信扬言归顺刘璋,雍闿方知中计。此时他首先拿出书信便是为了先发制人,显得自己有先见之明。

  虽说雍闿对高定、朱褒隐瞒书信之事十分不满,可也知道此时并非内讧的时候,继续说道:“既然我等皆收到了书信,刘璋之计不言自明,就是要让我等兄弟离心。可笑那董斟化外蛮夷,不读兵书,不通计略,偏偏中计。二位贤弟以为我等该当如何处置?”

  高定咬牙切齿道:“那刘璋既要施离间计,我等偏不让其得逞。依我之见,不如我等合兵一处,先将那糊涂的董斟除去,待尽得南中之地,再与刘璋相抗。”

  朱褒点头道:“正该如此!”

  雍闿听高定提出合兵,心中一喜道:“二位贤弟所言极是!只是我三人合兵还要有个主帅才是,以免号令不齐,反为人所乘。”

  高定、朱褒先前都存了私心,没有拿出书信,此时皆感觉先亮出书信的雍闿大公无私又能识破刘璋计策,便推举雍闿为首。

  雍闿得了兵权便分兵三路,高定取中路,雍闿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四五万来讨董斟。

  董斟麾下兵马此时皆听南烨调遣,南烨闻知雍闿三路大军十五万兵马直奔永昌并不龟缩防守,而是主动出击。山地野战可是蛮兵的特长,而且南烨化被动为主动还可以个个击破,否则等三路人马齐聚永昌,南烨就必须一次性面对十余万人马了,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雍闿三路人马最先抵达永昌界首的是高定前部先锋鄂焕。此人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杆开山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鄂焕领本部兵马先行一步来战南烨,想要抢个头功。

  探马得知鄂焕引兵前来回报南烨,徐庶早有定计,便命赵云、黄忠、杨雄三人前去迎敌。三人才到边界,正遇鄂焕军马。

  杨雄挺枪出马大骂道:“丑鬼早早受降饶你不死!”

  鄂焕闻言大怒,拍马与杨雄交锋。杨雄挺枪迎上,二人战在一处。鄂焕身长力大,战不数合,狼牙棒横抡,砸在杨雄枪上。杨雄长枪被鄂焕一砸险些脱手,于是拨马便走,鄂焕挥兵随后赶来。

  赵云、黄忠见鄂焕冲阵分兵左右而逃,鄂焕也不追击,只是盯着刚才骂自己丑鬼的杨雄不放,沿着大路紧追不舍。

  鄂焕行不数里,忽听背后喊声大震。赵云、黄忠两路军杀来,断绝鄂焕后路。杨雄见计策已成,返身复战。鄂焕再与杨雄交手,非但讨不得便宜,反而落了下风。此时鄂焕方知眼前黑甲小将刚才用的是诈败诱敌之计。

  杨雄一人便可敌鄂焕,再加上黄忠、赵云相助,鄂焕哪里还有活路?交战不到十合,鄂焕便被三将生擒,其麾下人马遇到了刀枪不入的藤甲兵也纷纷投降。

  赵云三将押着鄂焕回到大营来见南烨,南烨自然先放技能存星、取星,收集将星录。

  将星录:鄂焕,高定部将,善使开山狼牙棒。孔明征高定、朱褒、雍闿时被魏延擒获。后鄂焕归蜀,因其功而被封为牙门将。武力82。

  南烨知道徐庶命三将生擒鄂焕有用,上前解开绑绳,命人赐以酒食明知故问道:“你是何人部将?”

  鄂焕答道:“某是高定部将。”

  南烨道:“我家董太守与你家高太守并无仇怨,你等来攻皆是雍闿所惑。我今日放你回去劝谏高太守,只要他愿意弃暗投明,日后还是一郡太守。”

  鄂焕被难所放,便拜谢而去,回见高定转述南烨之意。高定本无太大野心,觉得归顺刘璋坐稳一郡太守也不错,难免有些意动。

  雍闿总督三军,听说先锋鄂焕败了一仗又被南烨放回心生疑虑,便道高定营中问道:“鄂焕兵败如何得回?”

  高定直言道:“敌营领兵者乃是董斟女婿王华,他不欲与我结怨,故而放回鄂焕。”

  雍闿冷笑道:“两军交战岂能无怨?此乃反间之计,欲令我两人不和,贤弟切莫轻信。”

  高定闻言半信半疑,心中犹豫。此时雍闿营中小校飞马来报,王华兵马三万绕过高定大营,在自家营前搦战。

  雍闿闻报一惊,冷眼看向高定问道:“贤弟不会已然降了董斟吧?若是如此大可绑我前去献功。”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