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83

  蓝维杰伊号驱逐舰上的舰载武器有不少,但是赵才哲能够留下的却很有限,像一些导弹和发射架还有火炮什么的,都不是打捞船能够配置的,即使装上了也无法使用。

  远距离的定位发射需要的定位和点火装置这些条件,打捞船是完全不具备的,装上来当摆设吗。而且这些东西都是有编号的,打捞船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海域工作,谁知道哪一天会给人发现这些东西的来源呢。

  最重要的一点,任赵才哲有着如此深厚的背景,哪怕是全世界最为显赫的背景,也不足以让他的私人船只上加装导弹系统,在任何一国里,这都是有违法律的。

  把这些东西拆下来带走,并不是赵才哲眼馋,想要私人吞下这些武器,而是担心这么多的武器在同时爆炸场面太大,把印度军方招惹过来。几十枚防空和反舰导弹,以及上百枚反潜火箭、鱼类,数百上千枚各种炮弹,爆炸力是相当恐怖的。

  五百多支单兵枪械和少量大型单兵武器在安镇忠等人的建议下被留了下来,-28反潜直升机和六艘快艇因为可以改造也被留了下来,其他的武器都属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哪怕是带回去捐给国家,都没有一个拿得出口的说法,只好是全部沉入海底了。

  只不过在第一枚反舰导弹被投入水中的那一刻,赵才哲突然觉得好可惜啊,这么好的家伙什儿,扔了也太可惜了吧。于是,安镇忠带着人负责往水里扔,赵才哲一个人站在船舷边上,等着扔下去一件,他就收进戒子里一件,半点都没浪费了。

  如果不是在最后时刻发生了这么一段小插曲,本次的打捞任务将会有一个相当圆满的结果,不过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超过十万件清早期瓷器,其中有六万多件能够直接对外进行展出;一万多件保存完好的,来自缅甸和泰国的佛像和首饰等金器;三万多颗大如拳头小如鸽卵的各种名贵宝石,以及不少的十七世纪法国文物;这些东西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即使是那些破碎了的瓷器,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印度海军登船的确让很多打捞团队的成员受到了惊吓,好在最后都平安无事了,可前期的心理紧赵总是有的,在今后不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阴影还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赵才哲做为主事人,虽然事发突然,但也是要负责任的,人家跟着你担惊受怕的,总不能没有一点表示啊,这可不是赵才哲的性格。船队还没有走出马六甲海峡,赵才哲就在这次的打捞费用上大笔一挥,给每个打捞队成员补加五万块的奖金,有了奖金作动力,大家受到惊吓的心情恢复起来一定会很快的。

  捕捉大王乌贼耽误了一上午的时间,拆卸和拆毁驱逐舰上的武器又耽误了两天的时间,回程当中赵才哲又绕道走了一趟菲律宾海,去探查了一下那里的两艘沉船,船队到达海口港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中科院接到军机处的通知,要临时建造一处大王乌贼的研究馆,还不大能搞清楚状况的海洋生物专家们,会同相关专家看了一段三分钟的大王乌贼视频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三十多米长的活大王乌贼,这可是全球业内的唯一一只啊,以前收集到的标本中,最大的也就是二十一米了。根本不敢想象,国内的研究机构可以得到这样的研究对象,有了它还发愁搞出成果吗。

  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接受这只乌贼的时候,再次见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面,这只大王乌贼居然是一个人徒手捕获的。从监控画面里看着赵才哲挨个儿的把乌贼的触须打结,然后用钢缆拴起来,这些人的眼睛瞪的都快掉在地上了,这个小伙子还属于人类的范畴吗,居然可以轻松制服这么大个的家伙,太难以置信了。

  也许数这只乌贼被赵才哲收拾过,这次赵才哲再处理它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反抗了几下之后,就乖乖的束须就擒了,任由赵才哲怎么折腾它,都不会做出剧烈的反抗。

  这个研究课题的负责人甚至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希望能够说服赵才哲加入到他的研究团队来,哪怕只是负责收拾这只乌贼,发挥的作用也不小。但是看到赵才哲下船交接的时候,身后跟着的六大金刚和一干护卫队员,这个想法马上就打消了,看这架势就知道,人家不是他能够养活得了的。

  赵才哲还要赶着回京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在这里多做停留,只是简单做了交接,就登船离开了。临行前安咐了一下研究所的人,离开深海范围之后不可以给乌贼喂食太多含有虾青素的食物,并且要严防这家伙逃跑。

  游艇会在丽娜的打理下搞的有声有色,造船厂也已经接到了六份订单,明年夏天之前就能够有长风自己制造的豪华游艇在码头上停泊。二期工程已经施工完毕,半个月的装修期过后就能够全部竣工,秋白甜心号现在就可以泊在游艇会码头,同时还能为游艇会做个宣传。

  宋武带着运输的车队就等在天津港码头上,赵才哲的车队也停在游艇会,经过一天的卸船和装车,留下打捞船的护卫人员,满载而归的唐韵打捞团队向着京城出发了。

  安排好唐韵的工作,从沉船的宝石里边挑出几颗不错的来,赵才哲就迫不及待往家赶去了,这次离家又是一个月时间,思念堆积已经的很厚。第二天还要把几位老爷子请来看看这次打捞的成果,今天是属于家人的时间,其它的事情一概都要靠边。

  只要赵才哲出门回来家里必定是热闹非凡,回到家里果然又是一家人都在,女眷们在厨房里忙乎着,董老和胡云峰、赵沄坐在客厅里聊天;胡羽则是在鱼缸前面逗里边的小鲨鱼玩,这孩子好像对鱼类有天生的喜爱,不知道如果他见到赵才哲捕获那只乌贼,会不会兴奋到手舞足蹈。

  饭后还是照例围在一起喝茶聊天,董老听赵才哲说了这次打捞的收货,里边居然有大量康熙和顺治年间的瓷器,还有不少景泰蓝精品,不无感叹地道:“如果这些东西不是因为沉入海底,而是被运往欧洲销售了,到现在都不一定能够有千分之一的完整量。虽然沉船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遭遇,才使得大量的珍贵文物被保存下来。

  如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水下考古工作,从几十年前开始就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搞出了不少的成果。我们的水下考古工作也有不短的年头了,可是进展一直都很缓慢,除了在条件上有差距之外,从业人员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工作上消极懒惰、同僚之间勾心斗角和严重的贪腐也有很大的因素。

  小才哲啊,你能有这样的条件,就要坚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不但给唐韵增添更多的展品,加大唐韵的文化覆盖面,也能够为国家在水下考古方面趟出一条路子来;虽然会有些美其名曰,但好歹也是中国人的成绩,师伯也只能跟着你高兴高兴了。”

  赵才哲明白董老话里边的意思,倒不至于有多么的看不惯,当下就是这么个气氛和环境,并不是哪个人有理想就能改变了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也是叹了一口气,笑道:“师伯,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左右得了的,大环境是一个长久以来形成的必然结果。可您不是还有我呢嘛,别人怎么样我管不了,我自己做好就可以了,今后我多出海捞点宝贝回来给您看。”

  董老也笑了,宠溺地拍了拍赵才哲的脑袋,道:“好了,先不说这些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秋白又收了两件东西,这东西我也没见过,你来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

  陈秋白的眼力赵才哲还是很信得过的,而且这丫头的性子也比较稳,她看上并且出手的东西绝对不会是一般物件儿。可是连董老都看不准的,会是什么东西呢,应该是两件史无前例的藏品了吧。

  陈秋白跑去拿东西的当口,赵才哲向董老问道:“师伯,到底什么东西啊,太师叔他们都看过了吗?”

  董老笑眯眯地道:“是一本绢本的诗抄和几份诏书,至于是谁的字我就不说了,秋白收回来以后就给你太师叔他们看过了,石老也研究过了,但是却都拿不出准确的判定。最后大家就都想到你这儿了,你看的书最多,了解的知识也更博杂一些,如果你能够做出断代和判定,就会大大增加这些东西的说服力。”

  赵才哲现在的确是有这个实力,原因无他,整个唐韵所有的馆藏文物都是他有一个人的收藏,试问还有谁能够做到呢。这样的一个大藏家,他的话肯定是最有说服力的,甚至连董老等人都要考虑赵才哲的意见。

  陈秋白很快就把东西拿来了,装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楠木盒子里摆在赵才哲面前,笑着道:“师兄,就是这些了,连盒子一块儿买下来的,一共用了两万块。我是在唐韵文稿中心的一本叫做《前朝文史概略》的南宋古籍上看到有记载的,正好在报国寺的地摊上看见了这些东西,和古籍上记载的很像,而且这些东西也的确是老物件儿,你来看看有没有问题。”

  连董老和陈老等人都没见过的东西,那可就很不一般了,陈秋白不知道的,陈爷差不多也就不知道了,这到底是什么呢?

  赵才哲想着就打开了楠木盒子,里边是三卷黄绢和一份白色纸地绢本的手抄,光看着质地就不是一般的货色。意念力之下表层那一层淡淡的红色光芒,则说明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唐高宗末年至玄宗晚期,这会是哪位大家的真迹呢。

  拿起三份黄绢的诏书看过,又拿起那本白绢本的手抄,翻开其中一页,诗作正是一首《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yù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面的文字和那积分黄绢诏书一样,通篇布局纤浓,疏分有致,霞舒云卷,无所间然,颇有八分王右军的气势。

  观察片刻之后,赵才哲忍不住赞叹道:“诗词华丽,以个人臆想为基础,能够做到这样,文采斐然啊,真不愧是巾帼宰相。”

  “师兄,你也确认这是上官婉儿的真迹吗?”陈秋白听到赵才哲的话后,兴奋地问道。

  赵才哲很确定地点点头,道“这的确是上官婉儿的真迹,你说的那本《前朝文史概略》我也看过,那里边说上官昭容笔力有王会稽九成功力,盖前人不可及也,你看这些字是不是要比虞世南和褚遂良临的《兰亭序》还要更具有气势。

  另外,唐韵还有一本唐代李成安的《墨撰集》,只有薄薄的四十多页,对宣宗朝之前历代书法家做了详细的评论,里边也对上官婉儿的字有详细描述。说她的字虽然不及王羲之,但是却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分端秀气。

  你看这些字,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历史上能够把王羲之的字学到这个程度,又如此端秀的,除了上官婉儿,在没有谁能做到了。

  而且你想想看,上官婉儿是专门负责拟诏的,这些诏书又是全部加盖了皇帝玺,真实性就无可置疑了。基本上可以这样来认定,只要是加盖玉玺,并且是这样字体的诏书,就都是上官婉儿的手迹,除非这是一件赝品。”

  陈秋白有点犯愁道:“我开始也认为很可能真迹的,所以才会买下来,而且还有这只盒子在,哪怕里边的东西是赝品,这只盒子也值两万块了。但是物品的确没有见过上官婉儿的真迹,回来之后总觉得不大稳妥,就找师父和太师叔去看看。

  可是这世上谁也没见过上官婉儿的真迹,师父和太师叔也觉得真是真迹,石老看过后也基本肯定了,但是却都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太师叔说你见闻广博,也许会有什么有力的证明,所以只好是等你回来了。”

  董老不但要操心藏协的事,又要分担考古方面的工作,故宫那边的事也不能全放下,还带着一批博士生,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窝在唐韵去学习。早知道唐韵的藏书很有内容,可是一直也抽不出时间来,这时候倒是有些羡慕赵才哲的年轻和无拘无束了。

  好在赵才哲是陈氏门下的弟子,能够有成绩也是师门的荣耀,自己这个做师伯的也与有荣焉。问道:“小才哲,那两本书上就只有这么多内容吗,还有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圈内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眼力去判断,但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可就做不到了,如果能有更详实有力的证据,这对推动收藏界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赵才哲想了想,道:“有,其实上官婉儿的字我以前就见过,那是我爸去世之前半个月的时候,他在南宫收了一份残缺的奏折,就是上官婉儿写的,后边还有武则天的御批。因为那都是我爸的东西,我后来就全部锁保险柜了,没有再拿出来看过。

  而且《墨撰集》里边对上官婉儿的字有详细的点评,内容有一千三百多字,把她排在了和唐四家并列的位置,可见她的书法在当时还是很有地位的。也许是他后来被李隆基以不太好的罪名斩杀了,史书上也没能公平客观地对待,所以她的一些东西就被排斥了。”

  董老也是第一次听说,赵百川早在几年前就收藏了上官婉儿的手迹,要说在她们师兄弟五人里,赵百川的天赋是最高的,想起自己的师弟,心里不免有些难过了。

  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又道:“能够有这么多详实有力的证据,秋白收回来的这几件东西就更有说服力了,说不来还要当做鉴定上官婉儿作品的标准呢,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这样的作品能够留到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了啊,能够和唐四家并列,这可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了。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留下来的,也多是一些拓片,真正的手迹几乎是没有流传,上官婉儿是因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被杀的,能够留下来的手迹就更为珍贵了。

  上官氏在初唐到唐中期这一段时间一直都是在文坛上很活跃的,尤其是上官仪首创的诗歌风格‘上官体’,在诗歌体格从齐梁新体诗到沈、宋律诗的过度种有承接作用。上官婉儿也是承袭了上官体的精髓,并且把上官体发扬光大,成为唐代诗歌的一个体系,一直到晚唐时期,都属于唐诗体系中的雅体。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