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77

  李三倒也是痛快人,知道赵才哲不会在乎这几个钱,买卖上的规矩还是要顺了的,当下也不犹豫,道:“那好吧,既然赵先生您这么说了,我也不扭扭捏捏的,这几块瓦我是三十块钱一块收上来的,一共收了十四块,还有几块在我一哥们儿那边,您等一下,我给您一块儿取过来,收您五百块,您看成吗?”。

  定下价钱就什么都好说了,赵才哲同意之后,李三又去不远处的摊儿上把其余的五块琉璃瓦也取来,一并给赵才哲打包好了。

  双方钱货两清,赵才哲和李三告别之后,就准备带着姜圣懿再往前边转转,看一看商铺区就回家了。

  还没起身,李三旁边的一个商贩就凑上来,跟赵才哲道:“赵先生,您能看看我这两件东西吗,我收上来有一年多时间了,问了好多人,谁都没个准话儿。您是大行家,见多识广的,我也只能求您帮忙看一下了。”

  刚刚帮着李三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再拒绝这个人也不合适,而且赵才哲也不指望着鉴定古玩赚钱,帮着看看就看看了。

  嘴上还是很谦虚地道:“您抬举我了,帮您看看没问题,但是我可不敢保证我就肯定能看明白了,有个对不对的,您多担待。”

  赵才哲不是怕看不出来,放在以前也许会有这个可能,自从有了意念力的帮助,赵才哲可以确定,任何古玩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了。说这话也是提前打个预防针,所谓的看不出来,也就是说对方的东西不对,让对方有个心理准备。

  这个商贩也是明白道理的人,客气道:“赵先生您客气了,不说您这么大的能耐,肯帮着看看就是给面子了,我怎么能怪您呢,您这边请。”

  离着几步远就是他的摊子,到了摊子上从后面的包里拿出两块造型古朴的玉雕来,其中一块还有黑、蓝、红、黄四色沁,只是可惜这两块玉受腐蚀比较严重,破坏了本来的美感。

  赵才哲接过两块古玉在手,先感觉了一下分量,然后又看看造型和上边的纹饰,有了初步的结果之后,又用意念力去观察了一遍。

  把左手的那块平放在掌心里,道:“你这块应该是春秋时期的玉琥,和圭、璋、璧、琮、璜合称为六瑞,属于礼器的一种,后来的发兵瑞玉虎符就是从这种东西演变而来的。一般的玉琥都是一面有纹饰一面光素的,你这件满身都有云纹、鳞纹和虎皮斑纹,繁复而不紊乱,这都是春秋时期玉琥的明显特征。

  别人拿不定主意的原因,大概就是边圈阴线外的这些小米粒纹饰,这种纹饰我以前也见过,这应该是在玉器纹饰从春秋到战国的过渡时期出现的,后来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谷纹和这种米粒大小的纹饰有很大的关系。

  你这件不错,有四种沁色,也是一件比较少见的有过渡时期纹饰的玉琥,虽然有严重的腐蚀,但是个人收藏的话也算是不错,如果能盘出来,那价值还会再高一些。”

  商贩听了脸上都乐开花了,直指赵才哲右手里的那块,问道:“赵先生,那这块呢,这块是什么来头?”

  赵才哲看了看他一脸的开心,真有点不愿意打击他,拿出右手的那块,道:“这是一块‘子才哲佩’,是流行于汉代的新造型,这边是一只老鼠,这边是一条龙的造型,有望子成龙的寓意,这种造型的玉器在后代有很多的仿制品。你这件的雕工还不错,不过我还有些拿不准,不行你再找别人看看。”

  这位也就明白了,这块所谓的子才哲佩就是一件赝品呗,人家都说的很清楚了,后代有很多仿品,自己又拿不准。赵才哲在古玩界的名声,主要就是靠着眼力闯出来的,他能看不准吗,留面子而已。

  摊贩也不灰心丧气,能有一件真家伙就很开心了,笑着道:“真是谢谢您了赵先生,我这人吧,就喜欢古玉,其他东西都是顺带着搞,可是眼力还真不行,以后得多多学习了。”

  打眼了的时候不气馁,也不会大呼小叫,收到真东西好宝贝也不会兴奋到要上天,这样的心理和态度很适合搞收藏。

  赵才哲也笑着鼓励他,道:“你的心态很不错,只要能扎进去好好学,将来肯定会有成绩的。”

  摊贩也学着李三那样,道:“赵先生,您在我摊儿上看看吧,有合适您也拿两件,算是我给您的谢礼了。”

  赵才哲早在看那两块古玉的时候就已经观察过了,他摊子上并没有什么好东西,李三那边是因为推不过了,这边可不能再要,拿那么多破烂回去,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呢。

  倒是隔几个摊子过去,那边还算是有两件好玩意儿,看位置也不像是受重视的宝贝,如果能把那两件拿下,今天可就真是大有收获了。

  婉拒道:“不用这么客气,我干的就是这个,大家都是同行,谁还没有个需要帮助的时候呢,能帮到你我也很高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再去前边看看,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见吧。”

  不论是男女老少,好汉孬种,活在世上就要有自己的名声;只要是这世上的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都会有自己的影子,不论白天黑夜,日光月光,甚至是灯光下,都会有影子;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都是永远脱离不了的东西。

  赵才哲没有被认出来之前,也不会有人去太关注他,只不过带着四个美女逛市场,这样的花花公子'哪儿都不会少了。可是人们在知道了他的身份以后,带着四个美女的花花公子'形象就自动烟消云散了,他们看到的只是最年轻的收藏家和鉴定专家,一个闪耀夺目的古玩行老虫。

  赵才哲来到他之前已经看好的那个摊子前,摊贩好像早就等着他过来一样,马上起身和赵才哲笑着道:“赵先生您好,我也是博古藏谈的忠实观众啊,唐韵的博物馆我也去过好几次了,每次都受益匪浅。您随便看,我这摊儿上也没啥正经东西,你看好了哪件,给点钱拿走就是了,能和你做买卖我就够开心的了。”

  这些人别看都是小摊贩,可哪一个都鸡贼的很,没有一颗七窍心,根本别想再这么大的古玩市场里混生活,其中的复杂程度可不是一般的批发市场能比的,首先这里边卖的东西他就不一样。

  他能说让赵才哲随便给两个钱拿走,但是赵才哲真能那样做吗,听话要听音儿,这可不是说听别人说话的口音还是音调,而是要听余音,听出话里边深层次的意思来。

  摊贩这么说,其实就是恭维赵才哲,漂亮话而已。像这样的大藏家,但凡出来看货,只要不是捡漏的时候,出手都不会小气了,那样会坏了自己在圈里的名声。

  只不过这个摊主今天不走运,遇上了一个从来不正价收东西,一向只是捡漏的大藏家。来光顾他的摊子,就是来捡他的漏,绝对不会给他任何便宜占的。

  赵才哲笑着和他打了招呼,就蹲下来看他摊儿上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看头,赵才哲的目标早就已经锁定了,看看其他的只不过是在打掩护,为了后边的捡漏做准备。

  看了几件之后,赵才哲就把目光移向角落里的两件瓷器,一件是鸡油黄的太康款黄地寿字纹玉壶春瓶,一件是安乐堂款黄地斗彩荷花贯耳瓶,这两件可是好东西啊。

  好像是刚刚发现一样,拿起两只瓶子看了看,问摊贩道:“这两只瓶子的款没见过啊,你怎么弄来的?”

  摊贩一听连开着那么大博物馆的赵才哲都没见过,更加证实了一直以来多数人的说法,道:“呵呵,这两件的款识确是生僻的很,我也找几位老掌柜的给看过,都说可能是民国的仿品,不过这釉色还算精到。”

  既然认定是民国的,那就好说了,赵才哲“啧”了一声,好像是有些可惜,道:“颜色是真漂亮啊,如果是老官窑可就了不得了,可惜这款识没在老官窑上见过。就这两件吧,看起来还算漂亮,你给开个价。”

  这个摊子上也没什么正经东西,摊贩还真不好意思把价格要高了,道:“这两件收回来也没花了多少钱,民国的物件而已,赵先生您看着给吧。”

  赵才哲在收了那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之后,就记住了艾斯肯纳兹被他抢先的教训,看着了好东西不必每次都追求极致的捡漏快乐,只要是在捡漏的范围内就可以了,遇上一个也能看明白的和你抢起来,还捡个屁的漏啊。

  略微琢磨了一下,道:“不说别的,首先这颜色就不错,摆着看也有点意思,八千吧,你看怎么样,不合适的话我再给你加一点。”

  摊贩哪还能再要啊,这已经是他本钱的两倍还多了,忙道:“合适,合适,八千就不少了,我这就给您包起来。”

  买下了这两件黄地瓶子,赵才哲又简单转了一小会儿,就招呼几人往回走了,姜圣懿她们两个不明所以,这还没转够呢,怎么就急着走了呢。

  赵沐和陈秋白对赵才哲的做法当然了解了,这种情况那就不用说,肯定是捡大漏了呗。赵才哲这时候是不好解释的,只能是赵沐出来说话:“今天早上呢出门时候我二姑交待了,让小才哲早点回去,家里有事要办呢,改天咱们再来。”

  到了停车场之后,赵沐才悄悄对姜圣懿道:“这小子又捡大漏,每次捡大漏之后,他就是这样,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我也觉得最后那两只瓶子不简单,说不来就是至宝呢。”

  姜圣懿只是觉得那两只瓶子挺好看的,但是并不像是古董的样子,就要跟着去看个明白,洛湘怡也对传说中的捡漏很感兴趣,想看看这个在古玩行有极高身份的家伙捡到了什么宝贝,两人索性就跟着赵才哲他们一起了。

  今天捡到的还真都是大漏,赵才哲没有在车上说什么,也没有给陈秋白和赵沐看再看那两只瓶子,虽然劳尔斯路易斯的平稳和舒适性堪称最一流,但是也要当心,千万不能在路上磕碰着了。

  因为赵才哲洁癖的问题,家里专门设了一间用来整理刚刚收回来东西用的房间,里边的设施很简单,一赵三米多的书案,十来把圈椅,几个大大小小的架子,再有就是手套放大镜什么的了。

  赵才哲把今天的收获全都摆在了书案上,把灯光也打开,做好准备之后,先问赵沐和陈秋白:“小沐姐,秋白,你们看看这些东西,有没有什么说法?”

  陈秋白和赵沐在古玩市场的时候,就已经看过这些东西了,现在再次仔细观察了一遍之后,还是有点说不准。

  陈秋白指着那件安乐堂款的黄地斗彩荷花贯耳瓶道:“师兄,我看这件像是成化斗彩,唯独‘安乐堂’的款识不能确定,但它真的很像是成化斗彩;这琉璃瓦应该是元代的白琉璃,可是我也没见过实物。”

  赵沐则是盯着那件鸡油黄的太康款黄地寿字纹玉壶春瓶看了又看,道:“釉色是鸡油黄,这点可以肯定,但是这个‘太康’款,却也是没听说过;还有那几块琉璃瓦,以前也没见过,该不会真的是白琉璃吧?”

  姜圣懿两人对他们说的东西完全不懂,只好是疑惑地看着赵才哲,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解释。

  赵才哲笑了笑,道:“这些琉璃瓦的确就是元代的白琉璃瓦,迄今为止我也只知道这十四块,再没听说过什么地方出现过这种白琉璃瓦,除元代有烧制记录之外,其他的历朝历代也都没有少过这样的东西。

  元人尚白,所以就出现了卵白釉这种瓷器,那时候有不少的建筑都是白琉璃瓦顶的。你们看这琉璃瓦上边还有编号呢,这种编号一共有六种,东下六、东上二十七、南上七、南中十九、西中四、北下七、北中十三,这应该是横列某一排的数字,在建筑的时候按照编号来排列,或者是为了给后续的修缮预备的,能够在一面就排列出至少近二十七排琉璃瓦,可见这座建筑物的规模有多大。

  还有这上边的字,你们没有仔细观察吧,这是赵体字啊,什么朝代的工匠会用赵体字来作为记号的字体呢,只有元代的工匠了。而那个李三又是从包头带回这些琉璃瓦的,在古代的时候,汉人很少在包头修建什么大型建筑,用到这么多琉璃瓦的就更是不可能了,所以这些琉璃瓦肯定是元代的。”

  陈秋白和赵沐对自己观察不够仔细而自愧的时候,姜圣懿和洛湘怡两人也在为赵才哲的观察力惊叹,这家伙也太细心了吧,从几块瓦片上就能看出这么多问题来,在古玩市场里那些人对他的崇拜可都不是白给的啊。

  琉璃瓦已经确定是元代的了,还有两只瓶子没说法呢,赵沐对于赵晨的信心是无比坚定的,知道只要是赵才哲看上的,那肯定不会是普通货色。

  急着道:“那小才哲你说说,这两只瓶子是怎么回事,我还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种款识的瓷器呢。”

  赵才哲见赵沐急了,就有心逗逗她,问道:“这两件肯定是有说法的,不过小沐姐你是想先听这只寿字纹的,还是想先听这只斗彩的呢?”

  赵沐一听这小子在调她的胃口,两眼一瞪,道:“你赶紧的给我说,不管哪件都可以,你要是再欺负我我就找二姑和五师叔告你的状。”

  赵才哲感觉自己真的很贱,没事招惹赵沐干嘛,这姐姐可是很不讲道理的,遇上什么事只要赵才哲不让她满意的,就会抬出赵芷兰和陈雯琳这两尊大神来搞压迫。

  忙举手投降,道:“好好好,小沐姐你别急,我这就给你说。”

  也不理陈秋白和姜圣懿几个幸灾乐祸的表情,拿起那件黄地斗彩荷花贯耳瓶,道:“我们还是从前往后说吧,这只瓶子秋白你猜的没错,正是成化斗彩。让人看不懂的是它的底款‘安乐堂’,这样的瓷器从来没有在存世的成化朝瓷器现过,其它朝代的瓷器上也没有这样的款识。

  我们先来说黄釉,明清两代对于黄釉瓷器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黄色是天子和皇家专用的颜色,民间绝对禁止烧造。而皇室用瓷也有一定的规格,并不是谁都能用的,哪怕是贵如亲王后妃,也都有相应的规矩。

  我们现在可以查到的宫廷资料中,有明确记载,并且很详实的,就是《国朝宫史》了,其中的经费条里记载了后宫嫔妃的用瓷等级划分为六个级别,嫔以前一人一个等级,贵人以下是统一的一个等级。

  皇后使用的瓷器有黄瓷盘两百二十只、各色瓷盘八十只、黄瓷碟四十只、各色瓷碟五十只,黄瓷碗一百只、各色瓷碗五十只、黄瓷盅三百只、各色瓷盅七十只等等;皇后的用瓷是完全黄釉的,皇贵妃的用瓷是内白外黄,贵妃的用瓷是黄地绿龙的,等级越低的,瓷器上的黄色釉就越少,颜色也不那么纯正。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