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训

  晁盖也不由自主的站起身道:“太子说的好,我大梁现在国力虽然不如宋朝,但我大梁永远不会签订城下之盟,更不会拿百姓赋税屈辱求和。(文學馆)”

  百官看皇上都这般说,慌忙异口同声的道:“皇上英明。”

  瘫软在地上的黄潜善却是吓得冷汗直流,知道他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鬼门关。

  晁盖重新坐下,也不用再商议,直接道:“太子,你要再带多少兵马北上?”

  晁勇笑道:“辽国必然无法集结多少兵马,有卢俊义等五万兵马便足够了。况且辽国也不敢久战,只要一战把辽国打痛了,到时求和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晁盖摇头道:“辽国虽然没落,但虎死余威在,你不可轻敌。东京还有三万兵马,你再带两万去吧。”

  晁勇想了想,道:“五万兵马足已,儿臣以为不若调林将军部去西京防备王庆、田虎攻击,武松和穆弘留守东京,以策万全。王庆、田虎也正忙着四处攻城略地,他们便是真的发兵攻打西京,兵马也有限,派两万兵马加上西京的禁军,足以保证西京不失了。”

  林冲点头道:“太子说的是,王庆、田虎麾下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若是攻打我大梁治下寻常州府,尚且还是一个威胁。攻打西京,却是自不量力了。西京城高墙厚,有一万精兵,足以保证城池不失了。”

  晁盖看晁勇一脸自信,便也道:“好,那便由太子领兵抗辽,林教头率部驰援西京,接管西京防务。”

  吴用看晁盖已经下了圣旨,也不好多说什么。补充道:“王庆、田虎兵马离西京已经不远,林将军可带兵连夜赶去准备城防。二人派来的使者则由我出面拖延几日,然后再驱逐他们,那时王庆、田虎再要派兵攻打西京,林将军应该也已准备齐全了。”

  晁盖点头道:“左相之计不错,王庆、田虎使者便由你处理吧。”

  晁勇看了眼地上的黄潜善,道:“儿臣请以叛国罪斩杀此人,并立碑公示。今后若有敢言以钱财求和者,一律以叛国罪论处。若我晁氏后人敢签城下之盟者。逐出晁家,天下人共诛之。”

  黄潜善原本还祈祷着晁勇能忘记他,听得晁勇还是不放过他,不由告饶道:“小人一时糊涂,还请太子饶命啊。”

  晁盖却是惊愕晁勇的后半句。这无疑是家训。

  宋朝赵家也有家训刻在石碑上,但却是藏在太庙中,天下臣民只知赵家有家训,但却不知道赵家家训是什么。只有每任皇帝登基时,才被允许去存放石碑的地方观看并发誓。

  大梁入主东京后,把赵家石碑移了出来,众人才知赵家祖训石碑上的内容:

  “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

  “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

  “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

  若是真的把晁勇说的话公示,后世子孙一旦被迫签了城下之盟,天下臣民便有了造反的理由了,对晁家江山无疑是个极大的威胁。

  晁勇看晁盖犹豫不决。又道:“若是我晁氏子孙真的需要签订城下之盟才能保住江山,那他也就不配做皇帝了。迟早亡国,苟延残喘只是给天下百姓多一些苦难,不如让天下豪杰早些逐鹿。

  另一方面,把家训公示,也可让天下百姓监督我晁氏子孙,免得他们和赵氏子孙一样,仗着无人知道祖训,便胡作非为。”

  晁盖也是洒落之人,更知道没有万世的江山,看晁勇说的这般透彻,便也点头道:“好,便按太子说的做,也让天下人知道,卖国者只有死路一条,便是皇帝也不行。”

  “父皇英明,当一个民族习惯了花钱买平安时,那这个民族离衰亡也就不远了。我便是想让天下汉人找回失去的血性,汉人超过一万万,而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多的也不过几百万,只要我汉人没了议和之心,人人死战,没有民族可以奴役我汉人。”

  契丹人是辽国主要民族,党项人则是西夏,女真人是金国。蒙古人大多数人却是不知道是哪个民族,少数博学的知道旧唐书中曾有“萌古”记载,但似乎是北边一个很小的草原部落,都未建国,怎么能和前面三个民族相提并论呢。

  晁盖奇道:“蒙古人是什么人?”

晁勇看已经说漏嘴了,索性便再次装起神棍:“蒙古人便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