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章 财政预算为哪般?

  财政预算!

  杜睿给了这个时代的大唐精英们一个全新的概念,财政预算这回事儿,要是放在杜睿生活过的前世,即便是不知道其中更深意义的人都能知道一个大概。

  想要通过这个提案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少看其余六部尚书的脸色,杜睿就能知道,这个财政预算一旦出台的话,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肯定会被套上无数的枷锁。

  最终在犹豫了半天之后,礼部尚书李璟恒率先表示了赞同,这个好理解,礼部主要是管科举考试、教育、外交、以及各种祭祀大典,这些方面都有一定套路,可以说财政预算方案对礼部的影响最小,李璟恒稍一想就明白,因此表示了赞同。

  接着刑部尚书杜痒盛和总参谋部尚书王玄策也表示了支持,财政预算对他们部门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剩下工部、吏部、兵部,也不用想了,三省七部十几个重臣都同意了,剩下他们三人能反对得了吗?

  其实最可怜的要数工部尚书张言硕,因为工部管着全国的各项工程,宫室修葺,城防加固,还有治理河道,建设道路,财政预算最复杂,而工作效益也最直观,绩效预算自然是对他影响最大。

  张言硕现在是满腹的苦水,不知道向什么地方倾诉,可是提出这个议案的是他的老师,他又不能反对,因为他能看得出来,这个财政预算的法案一旦通过,实施的话,绝对是利国利民。

  对此,张言硕也只能暗自决定,等到散会之后,要找上自家老师,好好商量一番,看看能不能等到之后制定预算的时候,多批给他一些,至少不能钱到用时方恨少。

  对于提案顺利通过,杜睿也不感觉如何欣喜,如今内阁之中,差不多都是他这一系的人,尤其还多是他的弟子,他所提出的各种建议,能得到阁员的支持,这倒也不是杜睿以势压人,而是之前大唐中枢重新洗牌的时候,被他提拔上来的人,大多都具有开拓型的思维,而非那种保守的、固步不前的人。

  这些身居内阁,掌控着大唐发展方向的时代精英,都拥有着超越常人的眼光,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杜睿从后世带来的这些方案,并根据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内阁成员之间超常的凝聚力、又为杜睿的这些政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虽然洪武帝李贤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可是这个决定权有大半都掌握在杜睿的手上,至少在李贤亲政之前是这样的,这也是杜睿所得出的政策得以实施一种保障。

  这项财政预算计划,内阁共花了三天时间商讨完善,其中许多具体的方略引起了热烈的争辩。

  比如,要实行财政预算,就必须先成立一个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各部院提交上来的财政预算申请。

  户部尚书高智周自然希望将这个审计部门置于户部之下,由户部根据岁入,审核各部门的预算,这自然遭到了其他六部尚书的强烈反对,一但这个审计部门置于户部之下,户部就能凌驾于其他六部之上,这是绝对不行的,杜睿也不会答应。

  此事争了半天,最后多方妥协之后,在尚书省下另设一司,是为审计司,位在七部之下,却不属于任何一部,由尚书省直接领导,对尚书省直接负责,专门负责审核各部门的财政预算。

  讨论到最后,杜睿拍板决定,从明年起,大唐将全面施行财政预算制度,全年财政预算将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种预算是由下而上,具体点说比如工部,首先由工部下属的各个部门主官根据本部门的人员编制、工程计划,按实际需要,将来年的支出预算统一交到工部尚书手上,由工部尚书审定之后,提交尚书省审计司。

  杜睿还有更为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让全国的百姓都参与到这项关乎着国运民生的大事中来,激发百姓主人翁的意识,他们学会关心政治,甚至对朝廷施政,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正如杜睿所料想的一样,这项政策一经公布出去,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地方官吏,学子百姓,三教九流都开始热烈讨论这项政策。

  很快,杜睿就看到了他所期望的一幕,一个名叫杨宏斌的蕲州学子通过当地的官府直接上书内阁,提出了一个相当有针对性的意见。

  杜睿在一次内阁会议的时候,根据杨宏斌提出的这些意见,修改政策的同时,还给予钱帛嘉奖。

  杜睿当真会留下这么大的疏漏吗?

  以他的见识,当然不会给自己,给大唐挖下这么大的一个坑,他之所以只是笼统的提出财政预算的政策,而不是将后世那种比较完善的制度直接照搬过来,就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够集思广益,一起来讨论,完善。

  毕竟每一项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试验,研究,完善,这样一来,能够将全天下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一起来关心这个庞大帝国的发展,岂不更好。

  在杨宏斌这名学子被朝廷嘉奖之后,各地的官员、百姓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毕竟这项政策原本就是关系着国运民生,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如今还能得到嘉奖,他们自然乐意开动思维了,结果,短短的时间内,关于这项政策,全国各地就汇集了许多改良意见,但凡有见地的,内阁都会予以接纳,并给予嘉奖。

  对于这样的人,杜睿再一次展示出了他的铁腕手段,但凡是反对的,一律罢免。

  杜睿之所以要等到明年再去实施这项政策,主要还是因为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所接受,就算是面对着天下的官员,杜睿也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阶段,至少让他们自己知道,想要让自己的部门正常运转,一年下来,究竟需要多少钱。

  财政预算政策颁布天下的当天,杜睿的府上就迎来了几位客人,说是客人,其实说起来,对宋国公府哪一个都是熟门熟路的。

  高智周,张言硕,李献宝,杜痒盛,杜睿门下的四大弟子。

  张言硕一进门就开始跟读入诉苦,他位列工部尚书,可以说杜睿的这项财政预算的出台,首先针对的就是他,这两天,他翻阅了以往的卷宗,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要是按照新出台的政策,来制定财政预算的话,别说杜睿给了他一年的准备时间,就算是再给一年,他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恩师!弟子自然知道财政预算于国于民皆有极大的好处,可是恩师也该为弟子思量一番,这天下的工程建设,哪一样不是繁琐至极的,短时间内,弟子实在是理不出个头绪来,还望恩师赐教!”

  张言硕原本只是热心百工,后来还是在杜睿的影响下,才对政治产生了兴趣,要是让他研制火器,那自然是行家里手,可是如今要让他摆弄算盘珠,他确实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杜睿听着张言硕抱怨,心中也是一阵暗笑,道:“你身为工部尚书,难道还要事必躬亲不成,手下那么多人,你不擅长,总归是有擅长的。”

  张言硕苦着一张脸,道:“可是恩师,这天下的工程何其多,弟子也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统计啊!这两日,弟子整日里泡在工部衙门,单单是那些卷宗,就让弟子苦不堪言了!”

  杜睿闻言,笑骂道:“怎的!?你这般说,是觉得为师就清闲了不成!”

  张言硕闻言一愣,连忙解释道:“弟子不敢!弟子不敢!恩师掌管天下事,自然是要比弟子劳累的!”

  杜睿故意寒着一张脸,道:“既然知道为师劳累,你等做弟子的,难道就不能替为师分忧,财政预算政策,方才出台,你等尚且不懂其中真谛,便来为师府上诉苦,难道你们要为师自打耳光,再将你们从现在的位子上撤下来!”

  张言硕等人见杜睿恼了,纷纷起身,连称不敢。

  杜睿消了消火气,接着道:“为师知道,财政预算甚是繁杂,这才给了你们一年的时间加以熟悉,为师将你们提拔到眼下的位置,一是因为你们的才学可堪早就,其二就是盼着你们能为为师分忧!可明白了!”

  张言硕也是对自己方才的言行有些后悔,忙道:“恩师放心,弟子一定不让恩师失望!”

  杜睿点了点头,接着道:“你们四个如今都身居高位,当常思为国效力,报答君恩,切不可懈怠,为师知道你们的难处,可是财政预算,事在必行,历朝历代都在将要开源节流,充盈库府,这财政预算就是在节流,虽说是在花钱,可是这个钱也要看是怎么花出去的,花的值得,那就叫节流,若是不值得,那就叫浪费,从今以后,不单单户部是咱大唐的钱袋子,你们其他各个部也都是一样,你们少花,花的好,同样是在为大唐节流,这是为师对你们的期望,希望你们不要让为师失望!”

  杜睿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张言硕等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一个个连声应下。

  这时高智周突然问了一句:“恩师!既然是开源节流,那么财政预算是在节流,那又该如何开源!?”

  高智周是户部尚书,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口袋里能有多少钱,纵观历朝历代的户部尚书,大概大唐的户部尚书是最为轻松的。

  杜睿闻言一笑,从书案上拿起了一份资料,递给了高智周,道:“你今天回去之后,将这份资料好好看看,至于你所关心的该如何开源,等到明日内阁会议的时候,为师会提出来,让阁员们一通讨论!”

  高智周没想到杜睿早有准备,满是欣喜的接了过去,刚一看标题,就楞住了一一征收奢侈品税的规定!

  奢侈品!?

  高智周只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不是因为他的才学不够,而是因为他自家的恩师思维实在是过于天马行空了,让他接招都有些应接不暇。

  高智周迫不及待的就翻看了起来,时而眉头禁皱,时而面带愤然,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拍案叫好,让张言硕等师兄弟一个个都是摸不着头脑。

  “恩师!这项政策要是实施了的话,恩师当年所说的免征农业税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免征农业税!

  从高智周的嘴里蹦出这么几个字来,简直就是石破天惊,自古以来,华夏都是民以食为天,士农工商,农民在社会当中的地位颇高,他们要负责为国家输送血液,营养。

  如果免征农业税的话,对天下的百姓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国家该怎么办?最简单的来说,吃什么啊!?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