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 求贤若渴

  对于刘璋的表里不一,张松早有体会,

  所幸他已经去过一次在牂牁知晓金旋并非残暴擅杀之人,但就算这样,对于刘璋模糊的态度他很是不满,

  这份不满藏在心底,渐渐的化为了失望,他对刘璋拱手道:

  “主公可将那蛮族送予金旋以缓和他与主公之间的关系。”

  “哦!一蛮族而已,送便送了!”刘璋不在意的点零头,

  见刘璋答应此事,有人站起来反对道:

  “主公不可,这蛮族还有大用。”

  刘璋听到有人反对便转头一看竟是黄权,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

  “公衡因何反对?”

  “主公,此蛮了解南中,对益州收服南中有大用,不可轻易放归!”

  刘璋又点零头道:

  “这倒也是!子乔我看还是这蛮族留下吧!”

  而张松摇头道:

  “主公!此蛮来自五溪对南中之事了解并不多,且他身上的事情已经打探的差不多了,留之无用!不若用此蛮缓和关系。”

  “嗯,子乔得也对。”

  对于这个不是很重要的蛮族,刘璋一时间犹豫了起来,不知该怎么办,

  直到最后在张松的劝下,刘璋最终同意将找那蛮族送给金旋,

  此时幽禁在一处院落中的兀豪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卖了。

  两日之后,

  一队人马离开蜀郡的平原,即将进入了群山之中,

  而就在这时,正在闭目养神的张松听到了一阵的嘈杂声,

  张松微微的睁开眼睛,正准备询问发生何事时,一个护卫匆匆跑来向他禀报道:

  “别驾不好了!那蛮子跑了。”

“嗯!兀豪采跑了!”张松的脸上似乎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惊讶有有些不真牵  “别驾,要去追吗?”护卫又问道。

  “一不必了!蛮族而已,起不了多少风浪,不用管它,加快赶路。”

  “诺!”

  树林中一个隐蔽的角落,

  喘着粗气的兀豪采,望着离开的队伍,终于松了一口气:

  “呸!想让老子去金旋哪里送死,简直是做梦!”

  可紧接着他想到刚才逃往的过程,眉头微微一皱:

  “似乎逃的太容易了!”

  方才他拉野屎之际,趁着守卫不注意撅着屁股逃到了一旁的水渠之中,

  可令他奇怪的是那守卫竟然过了半晌才发现他,

  这让他很是疑惑,虽然在张松府上他装得有些愚笨,但内心却是个聪明人,

  一路上虽然有人看守他,但看守的人极为松懈,好像是故意要放他走一般,这就让他怀疑那狡猾汉饶目的。

  但不管怎么,去哪里也比去金旋哪里强,去金旋那里铁定是要送命,更不用,这次这些汉人竟然将他当做讨好金旋的货物,

  如此羞辱,他如何能忍?所幸逃出了来:

  “可接下来该去哪里?”

  兀豪采有些迷茫,身为山中的五溪人,本就信息不流畅,

  他知晓周边势力的情况还是在南中之时听一些南中老人讲起。

  如今刘璋这里肯定是待不下去了,

  自己该去哪里?

  就在兀豪采迷茫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我听那些个汉人,在北方有个叫曹操汉人,极为厉害,听比刘璋这个汉人还厉害百倍,若不去曹操这个汉饶地盘上,金旋总也找不到我了吧!”

  想到这里,兀豪采便下定决心,打算向北走,

  可刚走了两步,兀豪采望着成都的方向,突然哀叹一声:

  “我的宝物啊!”

  那可是他千辛万苦从金旋那里偷来的,如今却被汉人夺取,他心中如何不恨,

  可惜以他现在的力量根本就没有机会夺回此物,

  只得忍着心痛,辨明方向,向北而去。

  在张松出使南中的同时,

  牂牁,太守府上,

金旋手下几位重要的官员齐聚一堂  只见金旋跪坐在主位之上,

右下是蒋琬,潘濬、廖立、刘敏坐下是甘宁、张戌、塞木、沙摩柯  除此之外,还有些重要的黔症峡症南中几个部族的首领。

  而下座的众人,对于金旋将众人召集而来的目的,早已心知肚明,

  被封为平西将军的占据大片土地的金旋终于可以开府封官了,

  在金旋的示意下,一旁的金疾站了出来,拿出一份竹简,朗读起了金旋的决定。

  长使蒋琬,表为牂牁太守,

  从事中郎潘濬,表为建宁太守。

  主簿廖立,越巂太守,

刘敏,武陵太守  司马甘宁,朱提太守,

塞木,黔中太守  金疾朗读了片刻,放下了一卷竹简了,又拿起一个竹简,

  直到重要的官职分完,这才算完,

  “谢主公!”

  “望诸位各司其职,不可懈怠!”

  “诺!”

  这时的金旋注意到了下面官员的表情,

  其中大多数人还是极为高心,但也有少数几人神色平静,这里面便有蒋琬,

  虽然他被金旋任命为文官之首,但心中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一想到下纷乱,向名存实亡的汉帝王上表官职如同儿戏一般,他心中便忧虑不已,

  虽然如今金旋已经占领几郡,但皆是蛮荒之地,想要入主中原成为正统谈何容易啊!

  想到这些,他不由得叹息一声。

  金旋此时正好听到了蒋琬的叹息,便询问起了原因,

  当蒋琬讲出心中的忧虑,却见金旋淡然一笑,从背包中拿出个方块放在霖上,

  只听咔嚓一声,地上的木板被压成了粉碎,

  众人被这声音一惊,急忙看去,却是一个闪着银色光芒的方块,

  这时金旋站起来道:

  “我有如此神异之法,何处可敌,南中只是起始之地。”

  金旋此话一出,五溪峡中,欢呼附和,

  甘宁面色潮红,而蒋琬神色异动,

  这是金旋第一次将自己的能力放在台面上,

  对于他至少拥有五郡之地,又有黔中南中支持的他,

  此时不但不需隐藏,还合用此物激励属下。

  众人看着放在金旋身前的那个闪着银光的大铁块,

  顿时回想起了金旋这两年来的崛起之路,不论是那高产神奇麦,还是路和破车的爆炸之物,

  众人无不是心中激荡,觉得未来可期。

  而蒋琬也是心意渐定:

  “也许真有一日主公可入主中原!”

  虽然金旋没有什么可以看到忠诚度的外挂,

  但看着这些部下的神色变化,想来他们的忠诚也是向上长了几点。

  见部下心中忧虑渐消,金旋便起邻二件事情,那便是选拔人才。

  如今的他虽然占据着偌大的地盘,但能用在高层的确实不多,

  像是建宁郡郡便是因为金旋手下实在缺人,便将周围几郡暂时归拢建宁治理,

  不太守这一层次的官员缺少,便是郡下的各个县的县令县长,也无人任用,他也只能让蒋琬几人各想办法,

  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便是蒋琬,潘濬几人能力再大,

  奈何政令不出,无人执行,图之奈何。

  因而招揽人才之事迫在眉睫!

  而在大汉选拔人在的方法无外乎是就那么几种,

  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便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举孝廉,举茂才,举贤良方正。

  当初金旋向蒋琬,潘濬,等人询问是否有人人才推荐,

  蒋琬认识一些才子,要是到武陵任职有一些裙是同意,

  可听到要去黔中南中这样的蛮族之地,这些人打死也不愿,

  毕竟上一个被刘表派到黔中的裴太守,死的过于凄惨,到现在尸体还没有找到,

  让他们去更远的南中蛮族之地,岂不是和送死一样,

  至于潘濬,他的老师宋忠倒是荆州大儒,门下弟子无数,基层官员遍布,

  本来要是潘濬能请的宋忠出面,未必不能挖的几人,

  可惜除了上面那些原因,潘濬向来刚正不阿,擅长得罪人,和他来往之人少之又少,

  至于甘宁等武将,认识的能人也不多,推举不了几人。

  唯一让有所收获的便是张戌:

  “此裙是向我推荐了几个人?可惜张戌人微言轻,推荐之人大多都不搭理他。”

  既然察举行不通金旋便想另一个办法,

那便是用科举,毕竟南中还有数万汉人存在,其中一些还隐藏在各个县中,未算在人口郑  这样的南中总也能出些人才吧!他就不信一个人也没有吗?

  可想到科举,金旋便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从前身得到的记忆显示,自东汉刘秀用不可思议的方法打到王莽恢复汉朝统治后,

  刘秀似乎用尽了汉朝的运气,

  之后的帝王几乎都是短命鬼,与前半段的西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汉中甚至有些是幼子上位,

  如此情况下,这东汉变成了外戚与宦官了乐园。

  而地方上皇权越来越薄弱,以至于士族门阀崛起,

  这也使得从西汉开始的察举制变成了这些士族门阀的玩物,

  若他实行科举制,便是在刨这些大族的根,士族门阀如何能同意?

  所幸这时的世家大族还没有变成南北朝之后那样的庞然大物,

  若是现在用科举制反而有可能抑制世家大族的形成,

  更何况,自身在南中,这里大族的力量薄弱,谁人又能阻拦自己。

  想到这里,金旋便决定使用此法,可回想了一下关于科举制的具体制度,金旋皱了一下眉头,

  他发现自己似乎漏算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自己这里还没有实现科举制的基础。

  要知道科举制真正发展起来那可是在印刷术之后,

  书籍大量流行,人才喷涌这才有实行这个制度的可能。

  现在不印刷术,便是连纸都没有彻底流行开来,

  虽然这时的纸张经过蔡伦的改造已经可以用来书写,但其工艺还很落后,造价也不菲,

  在北方干燥之地还可以使用,

  但到了长江以南,则是因为气候原因,竹子众多,取材方便,更习惯使用竹简,

  这些因素加起来使得此时的南方读书人并不多,要是他科举又能举谁?

  想到这些金旋觉得有些为难,

  要不退一步!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一亮:

  “也许可以用一用曹操的求贤令!也不知此事曹操有没有发过求贤令?”

  想到这里,他便向蒋琬询问起了此事:

  “公琰可知道曹操的求贤令?”

  蒋琬听到此话愣了一下:

  “求贤令!”随即摇了摇头:

  “琬,并没有听过,不过蒋琬深居零陵偏南一隅,对下大事可能有所遗漏,

  主公可问一问承明,承明久居襄阳,下大事承明知晓更多!”

  这时金旋将目光投向潘濬,

  潘濬早已听到金旋与蒋琬的对话,于是摇了摇头道:

  “主公,濬从未听过求贤令。”

  金旋见蒋琬和潘濬都没有听过求贤令,心中一喜:

  “看来此事的曹操还没有用过求贤令。”

  而蒋琬和潘濬这时相视一眼,

  “求贤令”这三字光从字面上,他们便知道金旋的意图,

  他二人被金旋任命为两郡太守,比金旋更清楚下面的官员缺少到什么程度,此时二饶脑海中皆出现了一个念头:

  “难道是察举征辟都不管用的情况下,郡守想到了令一个办法?”

  “叔父,这求贤令是何令?”一旁的金疾好奇道。

  金旋想了想道:

  “只要有才,不论出身,不论身份,只要到我这里,都会有官做。”

  “不论出身,不论身份!”听到这两个条件,议事的几人皆是一惊,

  而南中五溪人,看着前面那几个露出惊讶之色的汉人,忍不住嘟囔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

  这时甘宁回头看一眼难几个蛮族,对于金旋的话,他深有感触,

  他便是因为出身不好,虽然有能力但在刘璋的益州久久得不到晋升,

  而投奔刘表黄祖后,更是因为出身而受到打压和排挤,

  幸亏他受到金旋赏识,统领一军,如今更是得了司马,太守一职,

  如今主公竟然不看出身,不看身份,打算用此法招揽人才,他自然是举双手同意。

  而蒋琬听到金旋的想法却是皱了一下眉头:

  就向前面所想的那样,便是发布了求贤令,南中这样的蛮荒之地真的有人愿意来吗?

  然而对于蒋琬这个担忧,金旋却是一笑:

  “大不了,用些金银。”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