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一五八章 姐弟情缘

  最新网址:www.mhtxs.cc

  同样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www.mhtxs.cc超多好]

  纹绣悄悄的抬脚跨出东的门槛,转身咯吱一声关上门,从缝隙里可以看到,穿着家常家常百褶如意月裙的俞清瑶捧着一卷泛黄的书,直着身子端坐在长书案前。明亮的烛火幽幽的,照在她细腻温婉的眉眼上,别有一股静谧安逸的出尘意味。

  静静瞅了片刻,才轻手轻脚的下了楼。楼下,早有绘绣等候多时了,“姑娘还不肯睡?”

  “是啊,姑娘的性子你也知道,不到二更时分,是不会回房休息的。”

  “这样早也抄、晚也抄,什么时候是个头?几万册书呢!”绘绣咋舌道,“去国公府也是,跟清儿小姐同住一屋,旁的小姐都是唧唧呱呱,唯独她们朝夕相对,却只是伏案抄写。话都说不了两句的。”

  纹绣想到元清儿小姐爱装大人教训人的脾气,扑哧笑了声,“最好不说话,否则我们姑娘耳朵都要生茧了。”

  两个丫鬟举着垂缨灯笼,沿着鹅卵石的小道,肩并肩的往后头厢房里去,一边交流着八卦消息。

  “听说今儿遇到的那些学子,热血沸腾的要上书朝廷,请姑娘的父亲回来呢!”

  “可不是!真的成了,就谢天谢地啦!对了,纹绣姐姐,我没跟着去,怎么恍惚听到一句,说是吴嬷嬷跟姑娘拌嘴了?还是为子皓少爷的事情?”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

  两个丫鬟正在说着话,忽然迎面灯火一闪,吓了一跳!待走进些,才发现是胡嬷嬷。

  胡嬷嬷的笑容仍旧非常亲切,问两女辛苦,让她们早早回去歇息。明早给杜夫人请安。最后才笑着问,“姑娘还没歇呢?”

  以脾气论,胡嬷嬷是整个静书斋里最好的了。能力本事么,没看出来,但俞清瑶对她倚重、信任。明眼人都知道了,所以静书斋一亩三分地里。没人敢当面为难。

  纹绣跟绘绣都是杜氏赏的人,跟别人有傲气的资本,但她们都是聪慧人,处处对胡嬷嬷尊敬着。屈膝行了个礼,面带忧色的说道,

  “纹绣刚劝了姑娘,别太用功。伤了身子骨。可姑娘她……嬷嬷快去看看吧!”

  胡嬷嬷听了,也多言,提着灯笼便往东去了。

  到了门口,抬头一望,见楼上一道纤细靓丽的影子,站在闪耀的光火前,指间轻轻拨动,那蜡烛的灯芯炸了个灯花,影子随烛火的忽闪忽闪。

  影子也能勾勒出孤寂、无助吗?

  直到胡嬷嬷上了楼,俞清瑶仍旧呆呆站着。手头的书什么时候不知觉的垂咯了,倏疏跳跃的火苗肆意无忌的,跳着谁也看不懂舞蹈,似欢快。又似痛苦,映入她清亮的眸底。

  “嬷嬷,你说蜡烛终夜灼热,流了那么多泪。它,痛不痛?”

  “姑娘……”

  胡嬷嬷轻轻叹口气,走上前把俞清瑶搂在怀里,心疼的抚着她的发丝,“姑娘何以如此问?蜡烛为何为蜡烛,本就是燃烧带来光明的。若它不能,它便不是蜡烛了。”

  “是,是我糊涂了。再痛,它也要忍着啊。不能喊痛,更不能说自己受不了了。否则,谁会要它呢?本就是个低贱物,再自矜自傲起来,就成了笑话了。”

  “姑娘!”

  胡嬷嬷听得眼眶一热。她的姑娘,今年才十二啊,就做此哀叹之语——都是大人造的孽,何孩子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孩子来承担!

  女人的心肠,通常是柔软的。但俞清瑶,两世为人,心志无比坚毅。如功名利禄、虚荣浮华,该看开的,都看开了。至于看不开的,怕是到死也看不开。(WWW.mhtxs.cc好看的小说)

  外人都看错了她,以为她生得跟母亲一模一样,就是一样的性情,会步步妥协,直到退无可退的地步吗?

  “嬷嬷,我打算好了。”

  “‘公车上书’,历朝历代发生的不多。只要凑足三百个举人,便是皇上也要重视。史官也会记载的。但我不能不做两手准备。若父亲还是不能回……我打算去北疆!”

  “什么,姑娘你?”

  胡嬷嬷骇了一跳!

  “嬷嬷想劝我不要冲动吗?不,我不是冲动,是想了无数遍才决定的!我母亲……”提到自己的生母,俞清瑶嘴角弯了一下,露出不知是嘲讽,还是无奈的笑容,“……我京城早无立足之地了。”

  “可侯爷跟夫人会保护姑娘的!”

  俞清瑶眼中露出茫然,“他们待我好,我知道的。”

  可那又怎样呢?沐天恩、杜氏,到底是母亲的亲戚,而她,真的不想再跟母亲有任何往来!享受舅舅、舅母的好,跟接受母亲的施舍,接受她多年不闻不问后的“补偿”,有什么区别?早知如此,她宁愿呆在俞家天天受气,也好过发现母亲私情时,被那份耻辱热辣辣的打在脸上,痛楚胜过凌迟!

  俞清瑶已经想得很明白——今生,她为自己的清誉而战,倒是胜了一回又一回。可有这种母亲,一切都是白搭了。不指望嫁到好人家,那留在京城,做什么?继续参加各家宴会,然后看别人当面奉承、暗中诋毁吗?

  厌了,早厌倦了!

  “北疆苦寒,但父亲还在,就有我的一份天地。留在京师,我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出路。”

  胡嬷嬷对俞清瑶,简直是“无底线”的包容。或者她也想明白了,“公车上书”代表着天下读书人的愿望,要是皇帝连天下读书人都不在乎了,那老爷……怕是这辈子没希望回来了。做子女的,孝道第一,孝顺美名天下的父亲,还是顺从抛子弃女的母亲,还用多想吗?

  “姑娘既下定了决心,嬷嬷也不劝了。只是子皓少爷……他年纪还小,怕是吃不了许多苦。”

  “我知道。所以,我没打算带他。”

  俞清瑶淡淡道。

  这声音……简直是淡漠了!胡嬷嬷惊讶的抬起头,“吴家姐姐跟嬷嬷说。今儿从国公府回来时,姑娘不大理会子皓少爷,是真的?”

  没有回答。是默认了?

  胡嬷嬷着急的握着俞清瑶的手,“姑娘这是怎么了?子皓少爷是你的亲弟弟。这时候正是拧成一股绳的时候……怎么、怎么能?唉,子皓少爷便是有不对的地方,姑娘好歹是姐姐,让着些,又何妨呢?”

  “嬷嬷知道他做了什么吗?”

  俞清瑶把手抽回来,弯腰把落在地上的书捡了起来,指着其中一行道。“取乌犬血,可御鬼怪妖魔,防止侵害肉身……他心底不错,没直接把黑狗血淋在我头上,不过做了些参杂狗血的食物,让我吃了。”

  “啊!”

  胡嬷嬷大吃一惊,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听到的,“子皓少爷怎么会?”

  “怎么不会?呵呵,我的好弟弟啊,真是会藏。面上装得跟我姐弟情深、相依为命。内心里早就存了疑惑!当日在老家,我骤然见了尸体,失了常态,后又有碧玺那丫头通风报信。日日把我与平常的不同记录下来,呵呵,他两厢对证,岂不疑心我被鬼魂侵占了身躯!”

  一字一顿,俞清瑶咬牙切齿,恨得不能。

  口蜜腹剑,她算真正见识了,一个才八九岁的小孩,有这种心机,隐藏心事的本领比她两世为人还强上几倍!趁着离开侯府这段时间,他背地里叫小厮找狗,国公府里也没人管束,他叫人在厨房烹煮了狗肉,偷偷把狗血留下来,叫外面做的吃食点心,然后买来,对外人道“特意给姐姐买的”……

  她承认,心底的怒火简直可以掀开屋顶!

  胡嬷嬷浑身酸软无力,“子皓少爷怎么可以、这样伤害姑娘啊!我可怜的姑娘!”说完,抱着俞清瑶嚎啕大哭。

  别说小孩子的恶作剧,没有恶意的,这次说破天,也不能原谅了!

  俞清瑶倒是没有流泪,三言两句,把自己发现后,怎么跟俞子皓摊牌说了一遍——

  “他怪我贪慕虚荣,为了迎合端王,把自己母亲卖了!还令父亲名誉受到损害,自私自利、不顾人伦。我告诉他,这是为了父亲性命。父亲虽名满天下,但只是文弱书生,端王乃是堂堂亲王,一怒之下,伏尸千里!暗中派人刺杀,怎么办?抑或让兵部的人故意使坏,为难父亲,怎么办?再歹毒些的,少发些粮草,不给医药,北疆苦寒,父亲怎么熬?”

  “他才恍然,知道我苦心,说是‘原谅’了我。哈哈,我须得他原谅!我须得他原谅!”

  最后一句,说得何其凄凉,何其悲哀!

  胡嬷嬷搂着她,泪流满面,“姑娘想哭,便哭罢!”最后一个可以依靠的亲人,却原来是恶毒心肠,姑娘好苦命!越想,越是伤心。

  但俞清瑶不觉得苦。她白日遭上千学子齐齐行礼,那等骄傲,那等自豪,超越的母亲的不顾廉耻,超越了弟弟的凉薄狠毒,甚至,她觉得前世受到那么多挫折,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她回来了,回到广平二十九年,回到父亲还活着的年代。

  她要去见父亲,千万里也阻止不了!

  “嬷嬷日后别与我说子皓怎样怎样了,总说他年纪还小,可我觉得,他主意不少,有没有我这个姐姐,倒也没什么。”

  “可,万一他把姑娘曾经遇鬼的事情,告诉外人怎么办?”

  “放心,他不会。”

  因为他是个无比重视名誉的人啊?那含着狗血的食物,只是证明心中的论断罢了,他才不会宣之于众呢!有个二嫁的母亲,再有个被“脏东西”附身的姐姐,那他的鸿鹄之志、满腔的抱负,怎么办?

  旁人遇到一无所有的境地,怕是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来。但俞清瑶越挫越勇,最后的姐弟情分没了,也说明,她再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都这样了。还怕什么!

  畏惧名声有碍,处处忍让?屁!参加各府宴会时,旁人冲她笑。她也冲人笑,若是指桑骂槐,毫不客气的回骂过去!

  一直跟端王那边有联系。主要是逍遥别墅的锦娘、顺娘一个个过来,指点这、这点那。像是为“册立”做准备。俞清瑶耐着心敷衍。

  暗中,她让胡嬷嬷负责打点“前往北疆”一行所需要的物品。棉衣棉裤,这是少不了的,但不能太精致,最好跟市井中寻常妇孺穿的一样;药品若干,防的是路上风寒;盘缠;向导一到二人;骡马两三匹,牢固车子;此外。还有最重要的路引!

  东西不多,但真正操办起来也不简单,胡嬷嬷做事牢靠,可没有吴嬷嬷那样干练精明,关键是要瞒着静书斋上下,更要瞒着端王那边的人。否则,想走都走不掉!

  这一日,俞清瑶像往常一样,被请到“别院”去。路上,遭遇了车祸。

  命运。真是沿着它既定的轨道啊!相同的场景,出现了。失控的骏马,从天而降的“天神”,解救无辜的差点被压成肉饼的她。

  景昕。

  这一次。算是正式认识了?

  看着抱拳笑着看向自己的景昕,“惊魂未定”的俞清瑶由侍女搀扶着,屈膝道谢救命之恩。不知怎么,这回看到俊美非凡,五官如刀斧劈刻而成的景昕,她的心,仍旧有一丝丝的悸动。

  告别时,她回头望了一眼,眼中神色复杂,欲语还休。

  为什么呢?

  为什么明明知道景昕的人品,知道他对自己真真不过“萍水相逢伸把手”,为什么还会心动?她把前世今生从头过了一遍,沉思了许久,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

  原来,令她悸动的,不是景昕这个人,而是他的恰好出现。

  他在险死还生的时候出现,他像上天特意派来,解救绝境的自己,他的笑容,开朗阳光,仿佛能照射到她心中,给她绝望悲观的人生注入了新生活力。

  他是她前世唯一的一抹色彩。动人的,值得纪念的。

  虽然最后才知道,他不是她的良人,更非值得依靠的人。

  先到焦老的别院内堂中,见过休沐的端王。

  端王一身月白蟒袍,头戴紫金冠,一颗龙眼大的明珠明晃晃的镶嵌其中,越发衬得其贵气逼人。随意摩挲着白玉镇纸,貌似无意的说,

  “来的时候,遇到了齐国公二公子?他的武功不错吧!”

  语中,似有试探之意。

  俞清瑶非常警醒——她深知就算生母嫁给了眼前的男子,她也不过是只麻雀,飞不上枝头当凤凰。前朝有皇帝昏庸,纳了一个二嫁女为妃子。后来那妃子走运,生下麟儿,成来皇帝。新皇帝把跟皇家毫无血缘关系的同母异父姐姐,封为公主,曾引史官褒贬不一。

  可不管怎样,她从来没想过,母亲将来生育了跟端王的孩子,自己有那份运气封为郡主应该说,绝无可能吧。只要周芷苓母女少找她麻烦,就谢天谢地了。

  比如今天的车祸,会不会是周芷苓所为?

  她态度如常,垂着眼帘,恭敬道,“清瑶不懂武功,只是觉得齐国公二公子能制发疯的马,应该很强吧?”

  “呵呵,这便算强?”

  端王摆摆手,心道什么是高手,小丫头怕是一辈子也见不到,没个对比,哪里知道谁强谁弱?可他试探的心未减,调笑着道,“景昕今年十六,颇有齐国公当年风范!京城里不少女儿家心系与他,呵呵!清瑶若是……”接着,眉头一皱,

  “我与你母亲自是会与你做主。但他是婢生子,出身难看了些,他兄长虽然有目疾,未必没有治好的一天。”暗指想嫁景昕做世子夫人,希望不大了。

  俞清瑶怎么听,怎么不顺耳。虽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也不是事事都低头忍让的!干脆直接挑明了,

  “王爷,这是何意?齐国公二公子有谁的风范,与我何干?京城里再多女儿家心系与他,与我又有何干?如果王爷操心的是清瑶的婚事,那大可不必费心!清瑶有父有母,祖父母也再世,婚事倒是不必有劳王爷过问!”

  一句话顶得端王一怔。

  看来。他把俞清瑶姓俞,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事给忘记了。只想着她是霓裳的女儿,霓裳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嫁女这种大事肯定要他出面……堂堂正正的回答,虽然挑不出错来,但端王颜面受损。重重的哼了一声。

  他自己也知道,唐突了。哪有跟未婚小姑娘这样调笑的!他又不是人家的生父!

  俞清瑶说完后,倒是跪下了,不为刚刚的顶撞,而是为今天来的目的。

  “清瑶听说,当今陛下前两日下了圣旨,收集天下珍稀孤本。清瑶的里有藏书万本,请王爷代为转呈。”

  万本的书。不少了,且是一大笔财富,端王眯着眼,“你真要呈上?有何求?”

  “求王爷……”咬了咬牙,俞清瑶心一横,“请王爷让我弟弟进入国子监!他读书有天赋,清瑶实在不忍心耽误他的前途。”

  “咦!”

  端王呆了下,万万没想到俞清瑶不是为自己所求,而是为了俞子皓——俞子皓是他亲生,他还没这么认真为亲生骨肉打算呢。反倒是眼前柔弱带刺的小女孩,先想到了。

  些许试探、忌惮的心,立马消散,只剩下一丝丝愧疚。以及悲悯。

  “呃,本王会考虑的,你且去见你母亲吧!”

  结束了又一次的磨人会见,俞清瑶从别院出去,坐上马车绕到另一条街,才到了母亲现在居住的院落。进门便听到沐天华的呵呵笑声,

  “喆喆今儿遇到谁了?”一边说,一边还眨着眼。锦娘、顺娘等一直跟在她身边的侍女,也捂嘴轻轻笑着。

  俞清瑶知道她们在笑什么。

  真是可笑。

  若她真对景昕动了心,这会子怕是羞不可抑,脸红的回头跑掉了吧。

  可惜,她不是小姑娘了呢!撸起袖子,淡然的回答,

  “遇到谁,什么要紧。母亲还是先看看清瑶的伤吧。”

  车厢都散架了,她这个人虽完好的出来,可碰皮擦伤能少了吗?胳膊上一片猩红,大腿上也是,血丝透过衣裳,看得沐天华又一次受了刺激,捂着胸口,直叫,“我的喆喆,天啊,你受了这么重的伤,怎么不早说啊!”她得到消息,只听遇到疯马,幸的景昕所救,没一言片语提到俞清瑶受伤了!

  心痛的了不得,急忙命人赶快处理伤口。

  再也不笑了,对着俞清瑶垂泪,“都是娘不好、都是娘不好……”

  俞清瑶心理茫然,你不好的地方,不是这一件啊!

  被“强逼”着留在别院里养伤,俞清瑶也不拒绝了,只让胡嬷嬷一日一趟,让她有名义可以外出办事。沐天华正式满心愧疚的时候,什么都依她。

  甚至跟端王提起来时,破天荒的埋怨其端王来——早知道清瑶受了伤,干嘛拖拖拉拉说了那么多的话,害得伤口都结疤了,撕下衣裳时,血珠儿直冒,她简直喘不过气来。

  端王也是无语。

  他哪里知道俞清瑶那么能忍,一路上一句都不提的?大夫说伤得不重,加上有“疗伤圣药”,不怕留下疤痕,可那么大片的伤口,听起来就知道很疼了。原本被储凤栖挑拨,骂俞清瑶“居心叵测”,这会子变成了怜惜……

  “瑶儿脾气倔强了些,不如你柔情似水,但她对皓儿没得说,情愿拿出藏书也要替皓儿铺平路,难得、难得!”

  当然了,天家少见兄弟亲情。有这么个姐姐,也不差了。

  沐天华柔弱的靠在端王怀里时,两人一起感慨,并不知道俞清瑶姐弟的情分,名存实亡了。

  俞清瑶用藏书呈上,为俞子皓求进国子监的机会,是知道自己保不住那么多书,用不上了。她需要为自己,留条后路。再也不傻兮兮的把自己的路全部堵死。

  比如俞家,虽然她不愿意再回去,可不能回,跟回不了,是两码事啊!

  当初觉得钱氏粗鲁卑鄙,忍无可忍,见一面就气饱了,但对比端王和生母,每一次对话让她少活几天,强上多少!

  两个月后,她的伤全好了,只剩下淡淡的伤痕。

  终于,胡嬷嬷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了。(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