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忘不了

  只是,只是。”杨宇霆眉头微皱,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有什么就直说好了,吞吞吐吐,可不是你杨邻葛的作风。

  ”张学良宛然轻笑地道。

少帅,制造坦克,飞机等战略性武器,需要的物资,经费很多,技术上的要求也是相当的高,我们东北的工业虽然在少帅的努力下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毕竟底子太薄了,和根基深厚的西方列强比起来,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在战略性武器上,我们要完全自给  自足还是有些困难。”杨宇霆沉声道。

  这些问题,我早就想到了。

  ”张学良轻叹一声,慢慢地抿了一口茶水。

你放手去干就是了,资金方面你不用担心,目前,我东北三省的工商业正澎勃发展,经济可以说正在腾飞,另外,东北各处的油田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收益,至于技术方面,我会让杰克尽可能地从西方把各种科技人才给挖过来,前些日子,我们才刚从英国和美国引进了一批退役飞行员到我们的东北空军大学担任教官。”少帅此举对于军工发展固然是好,但是,我担心,如果我们片面发展重工业,会不  会导致轻工业发展缓慢,从而对民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杨宇霆十分担忧地说。

  你的担心是对的。”张学良缓缓道。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  业,不但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的,还会导致民生凋敝,直至亡国!

  后来的苏联,不顾一切地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他们的一批批高精尖武器在不断出炉的同时,他们的人民正在忍饥挨饿地排队领取救济面包。

  终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强大的苏联解体,曾经强横一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

但是,我还是决定,要把石油带来的所有收益投入军费开支!”张学良剑眉轻扬,目光灼  灼地说。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满清时期,列强为什么敢强占我们的土地,为什么敢堂而皇之地在我国的土地  上划分租界,为什么连矮小的日本人都能占据我们的台湾,

胶州湾和辽东半岛?那还不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太弱了!没有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一切都  是扯淡!”然后,他把脸转向了右边那位身着长衫马裤的中年人。

  常督办,中东铁路目前经常得怎么样了?”回少帅,中东铁路在与苏作战时遭到的破坏已修整完毕,目前已经可以正常通车,每年的盈余也相当可观,都在三亿大洋左右。”常荫槐恭敬地答道。

  很好。”张学良轻轻点了点头。

  以后,中东铁路的收益一半用于建设,另一半,则用来发展其他民用工业。”

  一切谨遵少帅指令。”常荫槐恭顺地答道。

  自从张学良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接连挫败苏联红军之后,杨宇霆,常荫槐,这两个恃才傲物,对许多东北军政要员都不假辞色的大人物,已经被深深地折服了。

  他们对张学良的态度,自然也变得比以前恭敬了许多。

  因为他们明白,如今的张学良,早已不是那个只会吸毒玩女人的小六子了。

  对了,常督办,我这里有一份关于中东铁路建设发展的计划,你看看吧。”张学良笑呵呵地从兜里拿出一份计划单,递给了常荫槐。

  常荫槐接过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上面的建议,规划,纲要,实在是太独到,太有远见了!

  许多观点甚至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

  他本以为,张学良只是一时心血来潮,随便胡谄一下而已。

  没想到,张学良竟然能提得出这么富有专业性,建设性的建议,比起他这个中东铁路督办简直是不遑多让。

  没想到,少帅竟然是这么一个面面俱到的人。

  当下不禁为以前轻视张学良而感到汗颜。

  张学良悠然自得地看着一脸惊讶的常荫槐,自顾自地品着茶。

  常荫槐的反应,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前世,他有一个朋友是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两人推杯换盏之余,也相互交流了一些彼此间工作上的事。

  那些半吊子的经营铁路的知识,他就是这么学到的。

  虽然只是半吊子的知识,但他相信,凭借常荫槐的能力,应该很快就能领悟。

  天津,此时正是繁花落尽风萧索的时节。

  一间时尚的咖啡厅里,依旧播放着从西方传来的,时尚,典雅的音乐。

  一张昂贵的皮质沙发上,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人正静静地坐着。

  她的年龄约摸有二十五岁,一张半月形的俏脸光洁如雪,两道细密的眉毛下,一双清澈的眼睛忧郁而凄楚。

  一头乌黑光亮的长发,宛若瀑布一般,轻轻地落在肩头上。

  漆黑的洋装在她凹凸有致的娇躯上勾勒出性感,靓丽的青春曲线,一双晶莹剔透的玉足上,轻轻地套着一双当下十分时尚的黑色高根凉鞋。

  纤尘不染的玉手上,轻轻捧着一份《申报》。

  上面的头条新闻赫然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重创苏蒙联军,收复外蒙》。

  标题旁边,还随了一张张学良英武挺拔,飒爽英姿的戎装相。

  看着照片中张学良那轮廓分明的脸和那深遂如苍穹的眼睛,她的泪,竟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落下。

  小姐,你还忘不了他,对吗?”一个十七八岁左右,娃娃脸,穿着蓝色旗袍的精致女孩问。

  忘不了,怎么也忘不了,我忘不了当年在天津英租界和他一起学习英语,秉烛夜谈,花前月下的场景,更忘不了和他一起在军营里度过的一幕幕。”她低声说着,泪水变得更为凄切。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