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年前琐事

  话说子晴一家人来到墟市,喧闹的人群很快就扫去了大家心头的不豫,曾瑞祥抱着子喜,子喜的口水总能蹭到他的脸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子喜看大家笑,蹭得更欢了。

  沈氏买了点干蘑菇,干笋,子晴看到一个卖羊羔的,想了想,还是没开口,一是冬天不好养没有青草割,二是家里的山还没买,不好放养,还得专人看守,实在腾不出人手。

  看到卖肉的多了,曾瑞祥说买块猪肉回去做腊肉,子晴觉得腊肉没有火腿好吃,忙说:“爹,娘,我想吃火腿,火腿闻着香。”

  沈氏听了一笑,说道:“你倒是会吃,火腿多费事,咱家还就你二舅会做。”

  “娘,那就多买些肉,腊肉火腿都做一些,我还是在舅舅家吃过火腿呢。”子福说道。

  沈氏听了叹口气,最后是买了相当于四分之一只猪,一整扇的好五花肉,一整只猪后腿,花了八百文。

  看着两大篮子的猪肉,沈氏笑着说:“真像做梦一样,去年的此时还看着孩子吃不饱饭穿不暖发愁,哪里想到一年的工夫,我们会住进这么宽敞的新房,想吃多少肉就买多少肉,再也不亏着孩子们了。”

  子福见娘脸上总算有了点笑意,又担心这话题说下去爹脸上挂不住,忙打了个岔,拉着众人帮子晴找她心心念念的果树。

  倒也没白忙,众人找到了几棵桃树和橘子树,子晴全买下来了,可惜仍没有找到番薯。

  沈氏也在墟市里找到了娘家村子里的人,正好捎信给她二哥来一趟。

  经过一番大肆采购后,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忘记了刚才在老房遭遇的不快,尤其是子寿,跟在曾瑞祥后面跑,眼睛几乎一直追着那两篮子的猪肉,一路嚷着有肉吃了,惹得子晴几个不停地笑。

  沈建水是午饭后进门的,把肉和猪腿腌好后又细细地叮嘱了曾瑞祥一些注意事项,要依沈氏的意思是想留他住一晚,他没答应,说年底了,家里也有不少事。

  腊八过后,子晴时不时就去看菜地的青蒜抽条了没有,沈氏见她总往菜地跑,问了缘由,摸着她的头笑道:“傻孩子,青蒜要老了才能抽条,现在才刚长起来呢,抽条一般要年后呢。”

  看来年前是卖不成蒜薹了,子晴又问油菜条还要多久能出,得知还要半个月时子晴松了口气,总算有个可以赶上的。

  自此,子晴安心在家做家务,学生字、记账、学做荷包,累了就叫子寿和她去抓菜虫子喂小鸡仔,今年一年沈氏尝到了养鸡的甜头,这回家里的鸡婆抱窝了就孵小鸡,说能孵多少就孵多少,比买鸡仔合适。

  曾瑞祥则忙于写对联,沈氏笑他好像赶考似的勤奋,他说怎么也要把那六两银子挣回来。

  给夏玉的银子次日已送过去了,沈氏说早送早让田氏放心。

  从腊月十五开始,徐师傅和李师傅就不来了,徐师傅还有不少东西没来得及做,说等正月十六再来,曾瑞祥预付了他一百两银子的料钱,又把工钱给结了,李师傅的帐也结清了,子晴一算账,家里还不到五十两银子了,还该着徐师傅五十两银子的料钱呢。

  子福、子禄和子晴三个从腊月十五开始了卖对联的生意,子福提议,大墟就在镇里卖,其余日子就去城里,三个人辗转两地,曾瑞祥一直在家不停地写。

  虽说今年卖对联的不是独一份了,可到底是混了个脸熟,回头客不少。而且这回的红纸都是从城里买的,成本也降低了。

  有了事情做,日子过得既快又充实,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周掌柜是腊月二十过来拉阉鸡和青蒜香芹的,听周掌柜说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给的价钱也合适,青蒜四文一斤,香芹三文钱一斤。沈氏留一点自家吃的,剩下的让周掌柜全都带走了。

  阉鸡长得挺大,基本都在五斤左右,十八文一斤,沈氏留了五只,原本打算留十只的,看家里的情况,咬咬牙,只留了五只。

  一算账,阉鸡卖了五两银子,菜不到五两银子,沈氏拿鸡蛋找齐,凑了十两银子。沈氏仍给周掌柜送了五十个鸡蛋意思意思,并送他几捆极嫩的油菜条带回去尝尝鲜。

  周掌柜走后,子晴看地里的油菜条能掐出来些,和子福商量,卖对联的同时又卖上了油菜条,不过也就卖了两次就掐不出来了,还是比较好卖的,城里大户人家多,愿意吃个新鲜,而一般的农家油菜都等着开花结荚榨油呢,哪里舍得掐。

  子晴由此看到了一个商机,估计年后几天出去卖油菜条可能更受欢迎。

  今年的除夕是二十九,二十八那日子晴一家子都进城了,子福带着子禄、子晴仍去卖最后一批对联,曾瑞祥说要好好带沈氏逛逛。

  沈氏先去卖了两幅屏风刺绣,得了八两的银子,原本她还想买点绣线和绣布,曾瑞祥阻止了她,说她这些时日赶活太费眼睛,想再做,等歇了这几个月再说。

  子晴也想去街里好好逛逛,看有什么值得买的,可惜目前家里的银子比较紧张,再说她还是太小,子福也不放心她单独行动。

  沈家的年礼上次沈建水来做火腿时就带过去了,剩下曾家这边,沈氏早买了两块布料和各色点心送过去。所以这一次沈氏就买些自家过年待客的瓜子糖果以及各色干果点心,等子晴他们卖完对联,一家人就打道回府。

  主要是城里人太多,曾瑞祥说自家孩子多且小,怕万一走丢了。

  因是第一次在新房子过年,回到家,曾瑞祥直接去邀请老房的人都过来吃年夜饭,当地习俗叫暖房。

  子晴和子福他们进家连年货都没有收拾,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数银子,银子好数,就十两,铜板比较费事,边数还得边串起来,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高,扣除最初投入的八百文买纸,净收入十三两零点,子晴的油菜条还卖了八九百文,不过都买年货了。

  这下家里的库存有七十余两了,沈氏一听松了口气,她也是被那五十两银子的料钱压的。

  子晴觉得遗憾的是三亩油菜地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入,都没怎么抽出条来,想卖也卖不了,只能指望年后了。

  晚上早早吃了晚饭,沈氏准备了一盆面粉,一盆糯米粉,说要自己做一些点心,曾瑞祥打下手,面粉说是做麻花,糯米粉炸兰花根和油炸果,子福烧火,沈氏又端出一大簸箩的炒花生,子禄、子晴负责剥花生,这个要做花生糖,还有芝麻糖,子寿带着子喜玩。

  好一派丰足祥和的农家乐。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