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一笔小财(一)

  子晴看看两位哥哥,指望他俩开口估计是比较困难的,只好自己吆喝上了,“卖对联啊,九文钱一副,买大的,送小的,大家快来看一看啊。”

  “小女娃子,什么是买大的送小的啊?”

  “你买一副贴大门上的对联,我们送你一个小的贴猪圈或灶房的,还送一个大大的福字。”子晴解释道。

  “小女娃仔,你给念念都写的是什么,你要是会念,我就挑一个。”有人起哄。

  还好子晴不认识的字都问过了,这一会倒是派上了用场,她扒拉着念起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

  “小女娃仔念的还怪好听的,这么小就会识字,不错,不错,这字写的也不错,给我挑一副吧。”

  第一份开张就好办了,因为这卖东西就这样,爱扎堆。

  再说子晴他们是独一份,又比别处便宜一文钱,而再苦的农民过年了也愿意买副对联寄托他们对来年的期盼,所以不过半个时辰,子晴他们就卖光了二十八副对联。

  初战告捷,令子福、子禄很是兴奋,连家也不回了,直接去了杂货店,这回他们买了二十张好的红纸,用剩下的钱把破损的十五张红纸包圆了,老板这回不用开口,乐呵呵地送了两节断损的墨块外加一个磕破边的砚台。

  三人笑嘻嘻地进入沈氏的房间,子禄抢着向沈氏汇报了一遍,沈氏自是开心,摸了摸他们三个脑袋,鼓励了他们几句。

  “娘,我爹呢?”子晴问道。

  得知曾瑞祥不在家,找人上山伐木去了,子晴三人仍旧来到子福的屋子,把红纸裁好,再把墨磨好,做完这些,子福把子禄带去田氏那帮忙干活了。

  一方面是不想闹着人尽皆知,一方面曾瑞祥也实在是忙,故而,这批对联是他花了两个晚上就着油灯写好的。

  而子福三个把这批对联卖完后,依旧把钱换成了红纸。

  在曾瑞祥的帮助下,到十八那日墟市卖完对联,他们兄妹手头居然超过了一千文钱,这笔数极大地鼓舞了他们。

  当然他们并没有把钱拿回家,仍旧都换成了红纸,当然还有墨块和毛笔。

  只是当他们兴冲冲地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向爹娘告知这一好消息,发现家里来客人了。

  原来这天是小四的满月日,大舅娘许氏和二舅娘赵氏都来了,沈氏正陪着说话,子福帮忙拎着许氏、赵氏带来的肉和鸡蛋,大家一块去前房。

  前房那边也来了不少客人,最恐怖的是大姑春玉一家七口全来了,春玉此时也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女儿,三个儿子的名字好搞笑,大毛,二毛,三毛,最小的小女孩还不到一岁,还不会走路。

  吃饭时小孩子一桌,本来子晴来这么多天了,好容易第一次看到菜里见点肉末,可谁知她的筷子刚伸出去,那三个毛就风卷残云般把两盘肉菜分完了。

  这什么情况?也太夸张了吧?

  子晴扭头想看看子福和子禄的反应,发现子福很淡定,子禄倒是有一丢丢气愤,可也只是嘟囔了几句,估计以往类似的情形发生过多次了,见怪不怪了。

  此外,子晴还发现,吃完中饭子福飞快地回到后头把自己房门用一个小铜锁锁上了。

  许氏和赵氏吃完中饭就走了,本来说接沈氏回娘家去住几日,不过沈氏说到年底了,事情比较多,就不过去了,等年后再去,届时多住几天也是一样的。

  春玉一家倒是留了下来,晚饭时听春玉向田氏絮叨日子的艰难,说什么家里孩子多,田地少,孩子连饭也吃不饱,更别说什么过年的新衣服了。

  子晴听了暗自腹诽,自己还不是一样的吃不饱,穿不暖。

  还有,这么大一家人,不也只有三亩水田,古代的粮食产量低,不用打听子晴也猜到这一大家人过日子也需买粮食。

  子晴正碎碎念时,田氏把子福叫了过去,“子福,听说你们几个在卖什么对联,挣了多少钱?”

  “阿婆,没挣几个钱,是我娘看过年了,弟弟妹妹们的棉袄都破得不成样子了,想补也没法补了,这才想挣几文钱给弟弟妹妹们做件新棉袄。”子福恭恭敬敬地回道。

  田氏听了满脸不愉,“不挣钱瞎折腾什么,我也好几年没穿新衣服了。”

  “晓得了,阿婆,我们要挣钱了给您和阿公也买块布,子福早打算好了。”

  田氏听了这话才有点喜色。

  子晴努了努嘴,终究还是忍住了。

  吃完饭,子福抱着小四,沈氏一个人在洗碗,这回子晴没法给她找理由了,只得叫上子禄一起帮着收拾。

  堂屋那边田氏和曾老爷子商量着怎么住下春玉一家人,子晴没兴趣去听那个,还惦记着这次买的红纸比较多,后天就是大圩,曾瑞祥还得熬夜写了。

  谁知从这日开始,子晴接了一个新的任务,看小弟,因为沈氏出了月子,不能再整天待在房里摆弄小孩了,她有一大堆的家务事要做,做饭、喂猪、喂鸡、洗碗、挑水,摘菜洗菜,等等。

  以前这些活就是沈氏和周氏分着做,因着沈氏歇了一个月的月子,为了家庭和谐,只得主动多分担了一些,真的是片刻闲不下来。

  好在春玉一家次日早早吃了晚饭就走了。

  二十那天,子晴带着两个弟弟看家,子福带着子禄去卖对联了,两人整整去了一个上午,回来说墟市上有别家卖对联的了,不过因为当日是大墟,他们还是把对联卖光了,估计以后就不太好卖了。

  子晴想了想,说道:“没事,大哥,我们以后不在这卖,反正这里离安州府近,又赶上年底,姑婆他们家总赶车去安州办年货,你带着二哥搭他们车一起去,一起回,城里人多,就去卖菜的市场,肯定比这里卖的还火。”

  子福一听夸了子晴一句就去找沈氏商量了,刚好沈氏打算去城里买几块布,给孩子们做件衣服过年。他们商量好二十三去,一则曾瑞祥写完这些对联也要几日,二则二十四是小年,家里肯定忙,走不开。

  不过二十二小墟那日子福还是带着子禄去了墟市,子福想着能卖点是点,说句不好听的,家里这情形能多一文钱也是好的,顶不济就是他们辛苦些。

  这天从墟市回来,他们又带来一叠红纸,晚上曾瑞祥又忙了一个多时辰。

  次日,可巧是个难得的大晴天,沈氏抱着子喜带着子福、子禄没吃早饭就去了城里,曾瑞祥依旧找了堂弟们帮忙进山伐木去了,留下子晴自己在家看着子寿。

  早饭后,把家里的尿布洗好晒好,子晴带着子寿到水塘边的空地上晒太阳,和新认识的小朋友一起踢毽子,跳房子,扔沙包玩,倒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子寿,小孩子是需要同龄的玩伴的。

  沈氏一行是快中午时才回来的,子晴远远地看见姑婆家的驴车,拉着子寿跑了回来。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