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下马威?

  第五十四章下马威?

  十五艘船只依次洛河排行,每艘船只都不小,看上去十分气派。而且每艘船吃水线压得很深,证明都装载了沉重的货物。

  这恐怕是唐朝建国以来,第一次带这么多货物上任的官员。

  王画站洛河边,与李裹儿说话。李裹儿似乎感觉上当了,现后悔。王画只好安慰道:“裹儿,真需要你帮助,看到没有?连李红都留了下来。”

  李裹儿还是不说话,王画只好又说道:“裹儿,等到事情完成后,我派十八艘大船接你去钦州。”

  “拉勾。”

  拉吧,王画与李裹儿拉了一个勾,而且粮食一事完成后,有可能就出现短钱的事,自己连树两个大功,未必是好事。留下一个不痛不痒的缺,让大臣弹劾一下,对自己也有利。而且等到李裹儿去钦州时,都是近一年后的事了,那时候钦州也建设得有些模样,不是委屈李裹儿。

  李裹儿这才放王画上了船。

  同时李持盈站会通桥上,只是隐马车里面,没有人察觉,看着王画上了船,然后船只开始起航,她忽然觉得心中一痛,伏车帘上,身体几乎软绵绵的倒下去。

  茗儿立即将她扶着,问:“小郡主,你怎么了?”

  王画没有看到这一幕,即使看到了他也只能一声叹息,无可奈何。

  这艘船上有许多人,除了王画与朱仝、李雪君、沐孜李外,还有接到王父快信后,从太原赶来的王涵一个叔父,他是要跟王画一道去钦州的。但王画只将府上的护卫带出了一部分。这些人还要继续保护家人的安全。

  除了他们外,还有太原王家几个掌柜,他们是到苏州坐镇指挥。

  船只一路向南,日夜兼程,几乎没有休息,十几天后就到了苏州。这里,河船上的货物要卸到庞大的海船上,这是王画家的船舶。一共是二十艘巨大的船只,有的船只上苏州已经采购了一批货物,装上了船。

  看着这些船只庞大的身影,朱仝低声问道:“小候爷,咱们府上一共有多少船只?”

  “不好说,因为每天都是船下水,但我近得知的数据,是正月,象这样的海船大约三百三十几艘。”

  朱仝虽然有了心理准备,还是吐了吐舌头。

  但苏州,王画耽搁了两天。

  太原王家已经陆续派出了人选,王画也派出了人选,叫叶坷。这是掌管王画家几座瓷窑的大掌柜。原来是一个落第贡生,因为屡次科考不中,心灰意冷,乡间教书谋生。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被宋问发掘出来,因为他算术上的天赋,虽然是一个外人,王画授意下,开始接管王家几座瓷窑的经营与账目管理。这几年心存感谢,对王画一家忠心耿耿。这也是王画现唯一能拿出手的掌柜。

  所以王画需要时间,无论他再有钱有势,底蕴不足。

  王画与这个叶老夫子共处了两天,这两天,王画一直向他讲解一些原始的资本操作知识,以及这一次操作所注意的事项。叶坷听得很仔细,有时候怕忘记了,还用笔记了下来。王画看到后很满意,也许叶老夫子天赋不是很好,但勤能补拙,这份认真也能将天赋弥补一点。难怪当初宋问与萧亚轩两人都鼎力推选此人。

  直到第三天,王画才苏州转悠了一下。

  即使是现的苏州,也是唐朝重要的城市,抛去逃户,还有六十多万人口,几乎是钦州的六十倍。当然,这时候除了六朝古都建康没落成一个县城外,其余的如润州、扬州、宣州、杭州,都有五十万以上的人口,整个唐朝各州县中,除了近两百万人口的长安与近一百二十万人口的洛阳外,也是一个个怪兽的存。

  主要是得自这里是天然的渔米之乡,气候四季分明,适合百姓居住导致的。而且向外州县输送粮食,这一带几乎达到这个总量的三分之二。因此,郝鹏飞选择这里,作为主战场。既然郝鹏飞选择了这里,王画也选择此处,与他交锋。

  为了以后有人找麻烦,王画还特地拜见了苏州刺史。

  也许岭南还不知道王画为什么到岭南,但苏州离京城也不是很遥远,苏州刺史早知道王画去岭南的内幕。这不是贬职流放,而是王画主动前去的。因此没有怠慢。王画隐晦地说了来意,并且带着几个负责的人,替他们做了引见。

  苏州刺史也不想到其他,经营粮食嘛,也不是王画一家,苏州粮商不知凡几,立即答应下来。

  然后王画才回到船上。

  这时候船上的货物几本上装卸好了,只是多了三百多个人,上了船。这是王画从各地调来的心腹,带到钦州的。除了一些身手好的护卫外,还有各个能工巧匠,以及一些读书人。王画也不隐瞒。结果李显洛阳得知后,过了半天才挤出一句:“大手笔。”

  是大手笔,只是王画如果变不出钱来,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家中积余下的钱,将全部用完,老魏心中担心。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船队浩浩荡荡地沿海向南,到了泉州与广州陆续地有十艘船只加入,但这些船只上却装满了鸡鸭鹅蛋,以及近万只活的禽类,还有三万头小猪崽子。到了琼州海峡后,又有十艘大船加入进去,但这十艘船上全部装满了粮食。

  早朝时先后听到这个消息,君臣倒吸一口冷气外,然后久久不语。

  倒是这个消息传开,许多百姓听到后,对那个什么什么州的百姓艳羡不己。但这个消息渐渐南传,终于南方的一些逃户与贫困的百姓,开始向钦州流窜。

  但王画却苏州船只将要启航时,悄悄下了船。

  带着朱仝与四名护卫,骑着马,拿着王画利用户部任职时,做的过所,一路飞奔,直奔永州。实际上从衡州向南,即使没有到岭南云贵,因为山区多,居住的多是少数民族,朝廷就不怎么看重了。这就包括永州,所以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将百姓写得那么凄苦。但湘江自永州始广,如果能将这条道路打通,将会使无数人受益。

  海路漫长遥远,王画提前从永州发出,途经道州、桂州、昭州、象州、贵州(广西贵县)、浔州、横州等州府,或者因为变动,经过的州府多。王画提前做一个初步的考察。

  虽然自永州后,速度放慢下来,但前期六人赶得急,当王画来到钦州时,船队还没有到达。

  王画带着朱仝翻过了十万大山,就到了钦州境内。

  来到了钦州州城,一看,朱仝都傻眼了。

  一条“大街”,街道两边很少能看到象样的房屋,特别有几户人家格外显眼,其余大多数是茅草棚与吊脚竹楼,估计钦州人嘴中的一年两风,龙舟风与泛秋风一吹,一半房屋会吹跑。如果不是看到一个破落的州衙,两家小客栈,以及一个小妓院,还有两个小酒馆与两间小杂货铺,朱仝都怀疑不如王画家乡青山沟来得繁荣。

  朱仝默然了半天说:“小候爷,你真挑了一个好地方。”

  王画笑笑,朱仝反应情理之中。这是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不说钦州的天然地形,这个港口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就说当地的百姓,到了这里,真正汉人很少了,大多数是黎、壮、苗、京族人,但现没有这些说法,朝廷几乎统一称为蛮人或者夷人,洞人。或者带上地名,比如罗辨洞、蔡龙洞、抚水蛮等。

  这些夷人因为文化落后,有时候很野蛮,这是缺陷,但能吃苦,手都很巧,就象黄道婆的纺织机,就是从黎族学来的。王画也街上看到了,虽然有些少女衣服布料很差,但绣的图案很精美。

  百姓手巧,能吃苦,这也是一种优质资源。

  还有一条优点,就是这个小州城,居然建造了高大坚固的城墙。但知道内情的王画与朱仝却不认为这个城墙是好事。

  他们找一间客栈住下,这时候两名中年男子找上门来。这是王画提前按排进入钦州的人手之一,总共一百二十多人。他们比王画又提前了七八天赶到这里。两个人向王画行过礼,其中一人拿过来一大包东西。

  这是当地的材料,王画将这包东西打开,翻看了一下,眼中有了一些喜色。他看到陶瓷土与高岭土,还有砖瓦用的粘土,除了这些土质,还有石膏、石灰岩、花岗岩,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看到煤。有了煤,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王画说声:“辛苦了。”

  让他们坐下,另一个大汉又递过来一包文书,这是这几天,这些人听到的一些消息。

  王画将文书打开,一一翻看,同时也给朱仝阅览。

  王画看完后将公文合上,有不少坏消息,但也有一些好消息,至少没有王画想像的那样糟糕。

  正因为这些文件,王画原本打算再钦州观察几天的,但现改变了主意。

  第二天,王画就来了州衙。

  换作其他州府,一个州除了刺史外,还有别驾、长史、司马各司参军司,捉笔刀吏、幕僚与衙役,有的州府还是府兵与驻军。但钦州除了一个刺史外,只有一名长史与一名司马,还有几名衙役。其他的一律没有。至于下属五县,情况差。正常的县除了县令外,还有县丞、县尉、主薄,甚至还有各曹曹史,钦江、安京、内亭、遵化与灵山县,除了一名县令,还有一名主薄以及几名衙役,其他的也没有了。

  当然钦州一个县只有两三千人,如果象巩县那样养活上百个官员与衙役,老百姓全体会破产。除了这些,钦江县西零有一处戍所,里面有几百名士兵,可就是这些士兵,却是王画执政后,大的难题。

  王画递过信符,与钦州刺史易事远交接官印。王画看到他眼里有些惊慌,不是对了符,交了官印就了结的。还要检查官府公文账目,现任官员检查无误会,才能将官印接过来。但如果没有检查出来,前任有什么问题,现任必须承担。

  王画通过易事远闪烁的眼神,知道他心中有鬼。

  不过王画知道他只是一个傀儡刺史,就是贪也贪不了多少。况且钦州现的状况,又能从百姓头上去多少油水。因此王画将公文账册接过来,交到朱仝手上,并没有查看,顺利交接。

  易事远又暗中松了一口气,开始悄悄打量王画。对王画前来钦州的内幕,钦州还不大清楚,但知道他前来了,于是谣传纷纷。但多的谣传就是王画因为对付武三思,被皇上流放到钦州。

  但当地的百姓对王画因为离中原远,不太清楚,可易事远却知道王画一些底细,因此心中有些好奇。

  敢情将王画当作大熊猫。

  王画没有理他,既然接手了,他开始召集八名衙役,只有两名衙役衙门里面,但不远,一名衙役站衙门门口一声大喊,钦州城整个百姓都听到了。几名衙役一起走过来。除了钦州州城就灵山县城中,王画让他们到其他四县,将四个县的县令与主薄一起召集过来。

  到了下午,一个人都没有来,倒是王画一个手下进来禀报,说是几个县令来是来了,但正城里面一家酒馆里与宁长史喝酒。

  大约因为王画没有翻看账目,揪他的尾巴,易事远低声说道:“小候爷,得过且过吧。这是他们有意给小候爷下马威。”

  “下马威吗?”王画嘿然一笑,好象是有那么一点本钱儿。

  宁长史,出身于钦州大的豪族宁家。自南陈时,钦州宁氏与番禺吕氏、高凉冼氏齐名,史称“百越大姓”,占有无数财富奴隶,称雄割据一方。宁睦与长子宁猛力经营下,到陈末隋初控地东西达千里,南北达五百里。曾经以一家之力,几乎使隋朝无法统计广西,还是隋朝官员令狐熙用了安抚手法,使宁猛力归顺。钦州得名也是隋文帝取钦顺之义,将安州改成钦州的。到其孙宁长真兄弟加凶猛,曾与欢州刺史李晕率兵一路攻入林邑国都,自此林邑国对中原朝贡不绝。

  到了唐高祖手中,命宁长真为钦州总管,统领钦州、南亭州、玉山州等3州8县。宁长真死后,李渊又任命其子宁纯为姜州刺史,族人宁道明为越州刺史。使宁氏势力扩大到雷州半岛。

  当然,也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因为宁氏,许多落后山区得以开柘,一些先进文化得以引进。再比如推动了一些手工业的发展,钦州现出现了一些陶资器制造业、造船业与冶炼业。这些工业虽然落后,但为王画治理这个地方带来了一些基础与人才。还有宁氏家族喜欢创建城镇,这个州城的城墙,就是宁家修建的。不然交给朝廷,不要说这个高大的城墙,有可能只是一堵泥巴墙。

  但相比于这些利处,宁家滔天的权焰,成了王画治理钦州大的阻碍。

  至于宁家权焰到了什么地步,还要从韦皇后说起。

  李显想让韦氏的父亲韦玄贞做侍中,被裴炎反对进谗,结果被老武流放到房州。韦玄贞流放到钦州,韦玄贞钦州忧郁病死,宁家嫡系宁承基兄弟,乘机强娶他的两个女儿。玄贞妻崔氏不答应,于是宁承基将崔氏杀死,她的四个儿子,也就是李显的四个大舅子逃命到容州,还是被李承基追踪杀死,仅剩下两个女儿侥幸逃回京师。

  虽然当时韦家是流放,但也是皇亲国戚,但宁家照样生杀予夺,为所欲为,可见宁家的权焰。

  因此,象易事远这样的小人物,只能做一个乖乖的傀儡刺史。

  但易事远看到王画说完这句话后,与他身边的那个幕僚朱仝相视一笑,笑完了,朱仝从怀中拿出一面锦旗来,让衙役挂衙门门口。微风吹来,旗帜打开了,一面旌旗,上面书着一个血红的唐字,旁边还有两个小字:威武。

  这一两小三个腥红的字,南海的微风吹拂下,格外的醒目。

  易事远不知道,随着这面旌旗挂出后,王画到钦州第一件大事即将拉开帷幕。

  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他从王画眼神,隐约地察觉出什么,这让他很担心。

  王画却若无其事地,易事远交出来庞大的公文中翻找。一会儿找出来一个卷宗,王画打开。

  易事远看到王画翻看这份卷宗,脸上是色变,心想这回善不了了。

  果然善不了,王画让他两名手下出去将民女张翠一家与佃户刘大壮一家带到衙门。

  至于钦州的八名衙役王画根本就不相信。

  两户人家都钦州城里,不一会儿就带了过来。

  但这时候,衙役进来禀报:“王使君,大事不好。”

  王画早就听到外面的喊声,他没有提问,,走了出来,看到一个黑黝黝的中年大汉带着十几名家丁,手中还拿着武器。

  看到王画走出来,这个大汉斜着眼睛,轻蔑地问:“你就是上任的王刺史?”

  王画也不生气,抱拳说:“正是。”

  “那你难懂不懂规矩?”

  “什么规矩?还有,请教阁下尊姓大名。”

  “某就是宁长史,为什么要翻审此案,难道你想与我宁家为敌?钦州,天是宁家的天,地是宁家的地。这就是规矩。”

  说完了,他让下人将那面旗帜扯了下来,还用脚狠狠地上面踩着。

  王画还是微笑,让他踩完了,他说道:“宁家的规矩我不懂,我知道的规矩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是你的上司,你身为属下,已犯不敬之罪。现明知道旗帜上有国号,还如此践踏。那我让你明白什么叫规矩!”

更多精彩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