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末世危途 40 终点,亦是开始

  当初,颜洪烈的队伍从北疆出发,往南踏上未知旅程时,队伍里所有男女都分发了大量的套。

  因为,没有人想要在这末世危途里生养孩子。

  几年来,残酷的生存环境,也让他们几乎没再见到哪群人类里面有蝗灾元年之后出生的儿童。

  而此刻,竟然有三名活生生的小孩出现在面前,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他和两名手下汉人收起了手中的枪,背上身,一人抱一个孩子,还有一人搂着伊万的肩膀,牵着马匹,大大方方地走过拐角。有孩子在手,哪需要枪来壮胆。

  随着姬莹的一声惊呼,人们抬起头来,孙赫看到三个穿着防弹衣的人,抱着他的孩子,慢慢走来。

  他本能地抽出匕首,迎上前去。该来的总会来,他镇定地算计着与这几人的胜算,和谈判的筹码。

  来人里,为首的那个,放下手里的孩子,两手空举起,耸了耸肩,露出笑容,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

  “你们好,同胞们,我们和解吧,打架不好玩。”

  营地里出现了久违的轻松欢笑。十名孩子在那里追逐戏耍,让颜洪烈等人惊得合不拢嘴。

  孙赫队伍里,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还有曾经的斯拉夫人……等多民族难民,于末世危途中结识,却和谐相处,患难与共,还能抚养孩子!

  这让建设兵团战士们不禁感慨,再实力强悍都不如机缘与造化。

  同时,孙赫等人也终于得知了蝗虫纬度以南的状况和三峡大坝的神话。唏嘘不已的同时,人们也思考着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从各角度来看,末世危途,暂时止步于当下,是明智之举。

  籍着乌兰巴托城市废墟的遗留,勉强合适的纬度气候,和还未消失的草原,人类在此扎根生息,农耕畜牧,重新开始文明之路。

  对于这群疲倦而虚弱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但是,交谈中得知,还有一群蒙古人,为数百余人,还在对汉族人虎视眈眈。

  初到此地第一晚,那个小伙子受的箭伤,和之前的石块雨攻击,就是这群蒙古人把孙赫等人当成了图拉河对岸的汉族人,而加以攻击。

  那群蒙古人是在半年前,流浪到了乌兰巴托,开始袭扰颜洪烈等人的。他们的首领是两兄弟,之前就是乌兰巴托巴彦祖尔赫区的居民。

  两人有浓重的部族领地情结,对于家乡被汉族人侵占颇有不甘。再加上颜洪烈的队伍资源丰富,牲畜众多,人数又少,惹人觊觎。

  几番交锋,一方仗着人多,一方仗着武器强,互有进退得失。几个月前,颜洪烈等人抓住机会,在混战中用95式步枪一举狙杀了两兄弟。

  蒙古人群龙无首,双方暂时休战言和。两方确定划河而治:蒙古人占据图拉河北岸,乌兰巴托市区的绝大部分。汉族人占据图拉河南岸,市区的一小部分。总体也算公平。

  蒙古人安葬了他们的两个首领和一众战死者,并把三具汉族阵亡者的头颅割下来祭奠。

  之后,双方忙着舔舐伤口,风平浪静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孙赫队伍到来,蒙古人误以为他们是对岸的汉族人违规进犯,又开始大打出手……

  可怜的温泉村民,没招谁惹谁,就被人招惹一顿。

  不过,既然都是误会,既然都是人类,就不妨团结一致求生存。

  巴彦图勒自告奋勇去向蒙古同胞求和。他和几个蒙古人骑上马,唱着蒙古长调《森吉德马》,向市中心走去,悠扬洪亢的歌声传荡在死寂的大街上空……。

  傍晚时分,巴彦图勒回来了,这回他终于没有大呼小叫,而是带着一大帮蒙古同胞,参与人类和解。

  几天后,这群幸存的人类终于达成共识——在末世里长久生存繁衍下去,成为后世的开始!

  各族不再固守本民族习俗成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了尽快融合,人们开始混合居住,共同劳动,只有分工,没有分族。

  有了伊尔库斯克的经验,人们很快也在乌兰巴托建起了玻璃阳光大棚和育秧棚。土豆,玉米,青稞,小麦……颜洪烈的作物未被完全烧毁,希望的种子再度播下。

  草原日照充分,又有河流灌溉,在春夏季非常适宜作物生长。

  唯一不好的是,气候变异引起的严重沙尘、频繁的沙尘暴常常覆盖露天田地。为此,人们用尽了市区几乎所有的玻璃、塑料膜,建了更多,更大的阳光大棚。

  对于马群和羊群来说,这是一段天堂般的日子。有肥美的牧草,清澈的河水。人类为了尽快扩充种群,忍住口腹之欲,几年里都不杀羊杀马。要吃肉,去打猎,小肥羊们很幸福。

  在协作分工之始,只有一件事一度困扰了大家——语言的统一。

  不论是为了分工协作的效率,还是为了后代的教育传授,人们都觉得有必要统一下工作语言。

  按照使用人数最多原则,本来应该采用蒙古语。但是,蒙古语系本身又分为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小社会里的蒙古人来自草原各地,讲的方言也各不相同。如此,用的人数最多的,就算是汉语了。

  不带有民族、国家的狭隘认知色彩,纯粹是协作效率的需要,其他族裔的人们开始学用起了汉语。

  尤其是下一代的教育,从这十名儿童开始,不再讲述国家民族的前文明故事,只教授、训练统一的语言,协作的精神和生存的技能。

  十年之后,乌兰巴托的这个人类社会,人数扩大到了400多名,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了1/3以上。

  耕种,畜牧使得人们能够自给自足。他们还成功地发展出了羊毛制品产业,用抵御寒冷的羊毛织物、衣服,与其他人换,避免了更多的抢夺争斗。

  为这个和平富足的新乌托邦社会所吸引,也有越来越多的流浪人群加入了进来。

  五十年后,孙赫和姬莹作为乌兰巴托城邦最年长的长老,双双安详去世。城邦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仪式。

  彼时,他们的其中一个孙辈,伊万和孙娜的儿子,伊万·孙,已是城邦的统领。

  此刻,南方已是满世青夷。从蝗虫纬度开始,直到东海之滨,蕨类和禾本科植物繁茂生长,大范围的水土流失终于停止了。

  高深密林还未成形,但倥偬灌木已遍布各处。气候变化渐渐稳定下来,乌兰巴托的内陆草原气候却已被刷新重改,成为湿润,炎热的亚热带湿地气候。

  一百年后,北方大陆崛起的贝加尔国开始往南扩张,与中部大陆的乌兰巴托国陷入战争。

  贝加尔国的大将军维克多,有着非白种人的黝黑皮肤,并有着非洲黑人般的持久耐力。黑人卢西娅的血脉基因,弥散整个北方大地。

  欧罗巴斯拉夫人后裔为主的贝加尔国,一部分国民,却还有蒙古人血统。他们的祖先,来自安加拉河上游一处古火山村落。

  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地区,也有人类依然繁衍生息,重启文明。

  世界大陆板块依然不变,但国度版图,已然面目全非,后世代文明的进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岔路。

  (完)

  等等……还没完事儿,明天有彩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