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 秋来膏满大闸蟹

  今天是周六,公司总部进出的人,还是那么多,做生鲜生意的,就是这样,只要市民还要吃饭,整个城市没空城,生意就得照做。

  公司最忙的是加工工人和司机,一个长时间待在湿冷的冷库内,一个要长期开车,最为幸苦。

  周末又恰好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法休息,公司只能尽量安排错峰调休,不愿意调休的,就给双倍的加班费。

  鸣禾系的三家公司,业绩都非常不错,没想过苛刻员工,加班费、补贴都按高规格给,五险一金也交,待遇不比国企差。

  对比冷库进出的车流人流,办公楼冷清很多,一半的文职员工,不需要周末加班。

  李鸣在办公室坐一会,就等到程子琦。

  “阿鸣,他们到了,下楼回家!”

  楼下站着谭成两口子和张禾,谭成眼光就没离开过宋涵涵,眼神里的关爱,都要溢了出来。

  “涵涵,哪用你等我,先上车,外面灰尘大。”

  宋涵涵爽朗的说,“我肚子又不是大到走不动,适当运动,有利于肚子里的孩子发育。”

  胎位稳定,肚子又没多大,好动的她,早就想出来活动活动了。

  好久没见过她的钱姨了,她这次想和大家一起去果园过周末。

  子鸣果园环境优美,有小湖在伴,气候宜人,是个温养身体的好地方。

  “先上车,趁天还没太热,早点到家。”

  程子琦挽着闺蜜的手上后座,谭成自然跟着,上了副驾驶。

  张禾拎着钥匙,周围就剩他一个人,“你们就这么抛弃我了?”

  “成家的坐一起,单身狗就该独自开车!”谭成探头说道。

  车内四人笑出声,程子琦八卦的说,“涵涵,我跟你说,鸣禾的业务经理,是个大美女,看上张禾,有空就撩他。”

  “绿茶?”

  “没看出来,衣着举止都挺端庄的。”

  车上有男同胞,两人识趣的没八卦下去,对漂亮的同性,女孩子们习惯躲在房间里,私下聊。

  微信电话响起,程子琦挂断后,翻看发来的文件照片,

  “胜家的何总没死心,又发来收购请求,这次出价了。”

  宋涵涵好奇的凑近看,惊讶道,“3000万?”

  “明琦才3家店,就那么值钱了!”

  听到这个数字,李鸣有点小诧异,胜家老总手笔真够大的,按明琦的资产来算,是溢价收购。

  不过这只是外人的估值,在李鸣看来,明琦生鲜远不止这个价钱。

  明琦生鲜,作为鸣禾系产业链的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是布局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3千万多吗?

  按目前三家生鲜店的盈利看,也就不到2年的利润。

  如果鸣禾再降低,海鲜的供应价,明琦的利润还能更高。

  以生鲜店的扩张速度,年底资产就能超过3千万,这点钱就想收购,很不切实际。

  三人刚注资1千万,要大干一场,更不可能出售明琦生鲜,胜家算盘打得大错特错。

  宋涵涵待产在家,没怎么了解明琦,不然不会这么问。

  “涵涵,3千万一点都不多,明琦前后注资2千万,三家店账面都是盈利的,每天都能带回现金流...”

  谭成不怎么懂商业上操作,感慨的说,“子琦回来后,你们两人的事业越做越大,开公司、买岛,都成亿万富翁了。”

  “是啊,子琦你这是旺夫体质,你可得让我沾沾财运。”

  “不是旺夫,是互相成就。”

  李鸣纠结起字眼,明琦的成功,是程子琦的成功,旺夫一词,有点掩盖的她的能力。

  “你要是嘴巴甜一点,子琦就不会出国,你们大学毕业,就一起创业,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程子琦抱一下闺蜜,“现在不也很好,要往后看。”

  人生际遇很难说,阶级的鸿沟,不是说跨越就能跨越的。

  没有穿越雾岛前,李鸣守着小奶茶店,一年到头不到二十万收入,奋斗十年,也很难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子。

  没有房子,就一辆五菱宏光,怎有勇气再续前缘?

  车外传来汽笛声,是张禾的车,他闪一下车灯,就拐入辅道下高速,马上到家了。

  今天家里很热闹,不止他们五个人回来,岳父岳母也在,榕树下满是欢声笑语。

  坐下休息一会,谭成闲不住,“我们去抓大闸蟹?”

  “走起!”张禾闻声而动,顺便拉李鸣。

  “我说你们不能自己去吗?”

  “我们不会撑船!”

  “丢!”

  榕树下的小码头,停着一个竹筏,它是用5米长的楠竹拼接的,有1.5米宽,李世达找村里的老师傅,一起做的。

  “抓螃蟹,不带鱼篓的?”

  李世达在岸上丢下一个竹篓。

  张禾接过掉水里的竹篓,“竹篾都是新的,李叔自己做的?”

  “是啊,家里的竹筐、菜篮,都是我爸自己做的。”

  “这手艺,可真厉害!”

  “大惊小怪!”

  小时候,李鸣家里长年种席草,一到晚上,李世达夫妇就在昏暗的灯光下,织草席。

  每到赶集的日子,就卖席买猪肉,李鸣记忆犹新。

  二老织的草席是上等品,卖的比村民高价,篾竹织框这些“粗”活,当然不在李爸话下。

  撑着竹竿,筏子荡进湖水中,岸边占着家属,给他们加油鼓劲,

  “能不能吃到大闸蟹,就看你们的了。”

  湖中漂着几个浮标,竹筏靠近,谭成低头拉起绳子,用力过大,一个没站稳,差点掉进水里。

  岸上传来笑声,“谭成,要不你下水当鸭子?说不定还能抓几条鱼上来。”

  谭成假装没听到老婆的嘲讽,稳住身形,将地笼拉起来,

  “卧槽,螃蟹好多啊!”

  地笼的一头挤满螃蟹,密密麻麻挨在一起,惊喜大大的有。

  “先倒出来!”

  张禾递来一个水桶。

  “钳子没毛的,是河蟹,不好吃,就别要了。挑大个的毛蟹。”

  有李鸣的指导,大闸蟹也怎么不咬人,两人勤快的抓起螃蟹。

  收了不到10条地笼,就装了一竹篓的大闸蟹,足足有七八斤。

  “回去喽!”

  “让我来撑船!”张禾接过竹竿,学着李鸣的姿势,将竹筏往前推。

  “别看了,将盖子盖上,小心跑光了。”

  谭成盖好盖子,心情很愉快,今天他可是主力,抓螃蟹能手。

  “你家的大闸蟹买相不错,搞个子品牌卖?”

  李鸣不假思索的摇头,“小湖湖面不到20亩,养不了多少螃蟹,也没青蟹值钱,不值得折腾。”

  果园改造后,环境优美,在附近小有名气,经常有自驾游的,想要进小湖游玩,李鸣都给拒绝了。

  做农家乐或者民宿,相比养殖业,赚钱多,也简单轻松,李鸣都没让,更不可能养大闸蟹。

  子鸣果园是家,就该清净、自然、美好,是家人独享的美景,又不缺钱,何必辛苦家里的父母呢。

  停船上岸,一起刷螃蟹,蒸大闸蟹,大家齐坐榕树下,吃起膏满香浓的大闸蟹。

  “要不是有身孕,我一个人就能吃好几斤。”

  螃蟹性寒,宋涵涵只敢吃两个,只好在一旁艳羡的,看着大家的吃相。

  “来碗鸡汤,家里养的林下鸡。”

  宋涵涵美滋滋的接过鸡汤,“谢谢钱姨,这是我喝过最鲜的鸡汤。”

  “那就多住一天,明天回去时,我给你抓几只。”

  “好啊,就等着钱姨的话,那可真太好了。”

  “假客套什么,一点都不像你。”程子琦放下蟹腿,忍不住怼一句闺蜜。

  “那叫尊重长辈!”

  “装!”

  在座的家属假装没听见,埋头消灭螃蟹。

  小湖里野生的大闸蟹,个个满膏,特别的鲜香诱人,让人食指大动。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