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方舟

  “滴”

  “身份核验通过。”

  圆柱形的太空列车被分成很多节,在船坞里静静地等待着未知的行程。

  没有编号,黑铁样的外壳看上去没有多少科技感,甚至有些滑稽。

如果不是被连接体隔成一节一节的,说是陨石也没多少人怀疑  西蒙斯站在高台上,风把他的头发吹的高高竖起,四周的行人零零星星。

  即使是这样零零星星的行人,已经算得上多了。

  银河商业联盟中星际航线是属于政府运营,价格被定的很高。

  普通的星际航班,有人都算少数。

  大多数时候是满载货物孤独地航行在银河中。

  在这个畸形的社会,政府层面用各种明里暗里的手段使每个人被高度原子化。

  政府控制舆论大力宣传婚姻的弊端,以及虚拟世界能够带来的快乐远比结婚要多。

  结婚才是异端。

  绝大部分没有‘天赋’的老鼠们沉迷于政府提供的乐中,虚拟世界能够提供一切。

  受限于基础学科没有突破,虚拟现实的模拟度被卡在75难以提升。

  直到出现异端伯劳,才成功把意识到不对的觉醒者们联合起来。

  玩家们进入游戏后,剧情大多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徐明操作着视角变换观察高台四周。

  一共八个人,站位非常分散,大家在看自己的个人终端,没有谁想互相认识一下。

  在一种难言的沉默里,西蒙斯登上列车。

  通过舱门,他的个人终端被列车自动识别,车票信息被消除。

  别说太空时代,21世纪二十年代纸质车票快要濒临淘汰。

  “请就近躺好”

居然不是座位,徐明有些惊讶  银白色长条形的箱子看上去像个棺材,车里面的语音播报后,箱子一点声响没发出地自动打开,西蒙斯直接躺了进去。

  在徐明的视角中,西蒙斯的身体在‘棺材’里被不明液体淹没。

  然后屏幕完全变黑。

任由徐明怎么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也没有反应  大约五秒钟之后,重见光明,西蒙斯从银白色的装置中爬起来,四周的人都和他一样。

  全身只是稍显得有些湿。

  刚刚的液体不见踪影。

  “欢迎来到SG179号训练营地”

  西蒙斯来到窗户看到外面是漫天的黄沙,一排制式机甲立在外头。

  徐明仔细检索房间,发现‘棺材’下有轨道,怎么感觉自己像是货物被运过来的呢。

  还没等他转完一圈,房间里响起粗犷的声音:

  “新兵们,集合!”

  一名全幅武装的教官站在营地的空地上等着他们,大家的动作慢悠悠的,心态上还没从巨婴转变过来。

  银河商业联盟的公民们其实就是被当做巨婴从小养到大。

  西蒙斯靠着机甲对战的天赋被选出来重新体验成长的过程。

  这游戏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徐明玩着玩着发现。

  之前的液体是用于体质强化,这个基地是专门培训快速反应部队的。

  就是宣传片里提到的内部镇压机构,算是军队系统的一部分。

  营地里的训练以变态反应力的方式呈现给玩家。

  徐明被折磨的很痛苦,操作着人物完成各种复杂繁琐的动作。

  他感觉一个大型RPG游戏被自己玩成了考验反应力和手速的奇怪玩意。

  可又不想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快速反应部队’,听上去就是很难得的机会。

  能够真正打入内部,到时候想镇压还是当反贼,都很有趣。

在徐明伴随着自己的人物体验游戏中成长的乐趣时  浮沉集团联合国内家电企业,基于脑机连接技术开发全套的智能家居方案。

  科技部、交通部等几大部委发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议白皮书。

  白皮书中指出要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区域建设超过五十万个充电桩,使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此前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77.7万个,有33.1万个是在2018年建设完成。

  这次的白皮书再度将进程加快且把区域明确规划出来。

  由比亚迪和Kepler联合注资的企业Kepler汽车近日来成功拿到新能源车牌照,已经正式启动,原浮沉互娱总裁林燃担任这家车企的负责人。

  而陈炽则将接任浮沉互娱总裁一职。

  浮沉集团旗下再添一家新企业——方舟,陈浮沉这位科技狂人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宇宙。

  方舟在创立之初便在航空业界大力挖人,其中北航飞行器学院的院长将担任首席科学家。

  对于航空系统的科研人员溢价超过百分之百,最高翻十倍年薪的都有,大量骨干人员被挖走。

  华国航天的老总亲自站出来留人,但在这么高的溢价面前,拿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留人不现实。

  方舟快要挖到神舟系列飞船的高级工程师时,被国家部委紧急叫停。

  你要做商业航空,国家能同意,但你要动摇战略计划根基的时候,这不能忍。

  之后林燃转变策略,从航天企业挖技术骨干,至于高端人才则去大学里找。

  像北航南航之类学校的青年骨干被挖走一大批。

  拿钱砸人的风格在国内航空业还是首次,大家之前没见识过这阵仗。

  在国企一个月六七千的工资,去了方舟一年至少也是二十万。

  到后期,大家聊天的话题变成你谁谁谁去方舟了,你去面试了没。

  国内的企业家听说后没有人想跟进,商业航空这玩意是巨坑。

  不知道要烧多少钱才能打住,甚至不是钱的问题。

  有钱也未必能够有结果,而且从收益来看,极低。

  马斯克的猎鹰火箭研发成本大约在50亿美元左右,从2002年成立开始一直到18年才实现盈利。

  而且还是有NASA扶持的缘故。

  因此国内此前基本上没人做商业航天。

  烧不起这个钱。

  现在有冤大头出来挑战这一领域,华国的互联网上一片讨论声。

  浮沉集团支撑起华国互联网很大一部分热度。

  Kepler手机发布后浮沉集团被视为第一科技企业。

  不管好事坏事只要和其相关就会有热度。

  大家对于陈浮沉进军商业航空的看法都是不看好但非常支持。

  勇于尝试总是值得赞赏的事,而且尝试是花别人的钱。

  外界的看法不会对陈浮沉产生什么影响,他按照1729的指示一步一步地执行。

  直到方舟的诞生,他们才向太空迈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此前一直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