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开府建牙(地方行政)

  赵毅没让他们等太久,便拿出早已备好的章程念了出来:

  “文职体系则成立督政院,有主政总理一职,下设主政常务至少八人,仅负责体系内的晋身和调任事宜,主政总理同样不得担任各署署长,上层制度同军事系统。

  下设民政署、支度署、廉政署、法刑署、教育署、治安署、工农署、商务署。

  民政署负责民间事务,诸如救灾救济、婚煤嫁娶、安抚民众、调配官奴、树立道德,支度署负责总揽两院开支,制作年报,由督政院和督军院审批后,拨款至各署至地方单位,廉政署负责反腐倡廉,纠察各署和地方揽权渎职的害群之马,法刑署则按法审判,掌管刑狱和劳改之责,教育署为诸署之重,负责天下兴学治业之事,制定书籍,并负责录士科考,治安署负责地方治安,有不属于军队系统的宪兵,负责锁拿不法,肃清不良,工农署不仅负责农桑之事,还应重视生产,但凡有利民生事物及振武强军之发明,不可小觑之,需在民法中单独设立专利之法,以鼓励创造,商务署则负责之天下税收,并负责对外经货纵横之事。”

  “文武体系已定了,那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定宪定法。

  法分两部,一法为民法,另一法为军法,军法由督军院单独制定,民法则回到我们之前的话题了。

  如何与庶民共治之?”

  赵毅扫视了众人一番,见无人说话,便将自己准备好的话祭了出来:

  “那就是推行军、政以及庶民代表招行大会,该会议每五年一议,议时为十日至三十日之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三个月。

  新民军势力范围内唯一可以修宪定法的权利的,就在庶民代表身上,除军、政人士占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外,剩下的七十则是由地方上推举的。

  推举法先从各个村中公推出村长,村长握有选票,通过选票又可公推县内之庶民代表,该代表及家属不得从军从政,有监政召会之责,各军、政人员,不得阻拦,庶民代表不得连任两届,在大会期间,若庶民代表三分之二通过决议,可无条件罢黜督军院总统及督政院总理,从体系内另立新班。”

  随着赵毅这段话说完,场下皆是一片哗然。

  先前的督军院、督政院可以看做是新民军的军权和政权拆分开来,众人很无所谓,因为枪杆子握在赵毅的手里,为了集权可以理解,但这个什么庶民大会,那真的是彻底的颠覆众人世界观了。

  因为这是将所有皇帝梦寐以求的极权,都放在了庶民代表的身上,庶民代表的权利比皇帝还大,像无条件罢免政权班子和军权班子,另立新班的大动作,这是有些弱势皇帝都办不到的事情,还有修法修宪,皇帝要搞个改革,一大堆腐儒抱着柱子来个祖宗家法,以死要挟,魄力小点的皇帝就退缩了。

  这边就名正言顺的可以修了。

  而且这个庶民代表的来源非常耐人寻味,除了百分之三十军、政的代表外,剩下的都是一个个最基础的乡村百姓或者农民来的,要搞定庶民代表,就要搞定村长、街正,要搞定村长和街正,就要搞定下面的农民和县城里各街道生活的百姓,一府有数十乃至上百万的百姓,要一个个和他们讲道理,讲政策,这是一个海量的工作量,即使有人想颠倒是非,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有良心的有识之士站出来,说几句,老百姓雪亮的眼睛就能明辨好坏。

  一个世家或者什么人纵然再有力量,能辐射一县一周乃至一府之地,威逼利诱也好,还是蛊惑欺瞒也好,要想着逼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政事都是千难万难,即使搞定了,还有别的府和州,如果能让全天下的人都心服口服,那也说明了对方的能力和这个诉求的分量,就按照他的想法施政又如何?

  干不好还可以罢免嘛。

  但只要新民军能稳,这天下就稳。

  以后赵毅的地盘,还真就靠着这些庶民代表做主了,而且庶民代表不得连任两届,从另一方面来说,又从根本上把权力世袭的制度给斩断了。

  赵毅就这样辛辛苦苦将自己一来的权利分给最广大的人们,他们或许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但他们会用日子过得好和过的坏投票,他们是最好伺候的人,也是最难伺候的人,这对权利顶层的高层来说,同样也是个最大的挑战,非天下间最杰出的人和团体无法胜任。

  看样子赵毅的方法是极好的,是无私的,照顾了最广大庶民的利益,但他背叛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团体。

  士绅、士大夫,或者说儒家。

  这个横在华夏地盘近一千四百年之久的盘然大物!

  他们曾百分之百的垄断了政治权利,赵毅崭新的制度出来,意味着这个权利蛋糕,几乎被分割殆尽。

  最大最有权力的那块,落到了乡间田野,一个个埋头种地的庶民手里。

  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能怎么治理?

  明太祖皇帝何等魄力!

  唐太宗皇帝何等英雄!

  他们一千个不爽一万个不愿,杀了那么多文人,摧毁了那么多的世家,最终天下兜兜转转还不是回到了士大夫的手里?

  敢情你赵毅就凭手里几条破枪,手下几个虾米,就敢动天下之根基?

  无知!狂妄!

  李庭浩那列有不少新归附的士人已经是面色涨红,全身颤抖了,其中感情复杂,里面惶恐和愤怒皆有之,他们不敢想象这次会议散布到天下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山崩地裂?

  日月变色?

  恐怕比他们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天灾都要让人惊惧,一个王朝,死几百万庶民,不过休养生息几年就恢复了元气,但斩断了儒家的根,让人失了伦理纲常,秩序教化,中原岂不是又回到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国将不国啊!

  当下就有一个士子面露决然的出列道:

  “大帅,此举不妥,恳请大帅收回庶民代表推行之法,自古以来,肉食者谋,乃天下亘古不变的道理,多数庶民民智未开,天下大事岂能知晓一二,却手握罢相免政之重权,这便如孩童捉刀,一个不慎,伤己亦伤人,此法一开,恐大帅治下不稳矣。”

  赵毅闻言也不动怒,淡淡问道:“那依你高见,庶民代表应该从何处选来?”

  这个士子面色煞白,硬着头皮道:“高见不敢,学生建议大帅开科取士,可择优才而为庶民代表,参政议事,方不负莘莘学子之所学。”

  “荒唐!”

  赵毅忽然喝了一声,他久居高位,一路杀伐而来,一身威势何等隆重,这一喝,这名士子顿时满面惊惧,站在那边手足无措。

  “民智未开,那就建学校,兴教化,编各科书籍以明天地道理!

  不晓天下事,那就办报纸,解政事,让天下人知道我等志向和抱负,以争取百姓支持!

  新民军崛起于微末,靠的不是什么圣人道理,是军民同心。

  我赵毅同新民军既然活于百姓,亦当死报百姓!”

  “庶民代表之法,我看好得很,什么都可以商量,唯独这点不可商量!”赵毅拿出了自己的魄力和手段,也不征求别人意见了,虎着脸道:

  “今日就刊报印发,治内百姓都要知晓新政新法,士子不读,就让新民军战士读,不就识几个字嘛,鞑子都砍得,还能被几滴墨水难倒了?”

  “必不负大帅所托!”刘雄为代表的军中高层,顿时捶着胸口响应道。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