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76 庆云之乱

  天边残阳欲碎,金光渐消。

  “出事了......”

  刚迈进州衙,李全便听到辛刺史喃喃说道,登时眉头皱起,向辛刺史问明事由。

  “庆云那边乱了......流寇裹挟着流民,正在往南边的滨州赶去......一旦进入山东路,那咋们这边也避免不了......”

  李全一叹,这几日心头总是觉得有事发生,没想到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出现,而且还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庆云属于河东路管辖,位于沧州的下边。

  地方不大,但位置很关键,四周都是盐场,居住在那边的都是些盐户......李全所料不差的话,庆云动乱的根源,就在这些盐户身上。

  这时只听到辛刺史那愤怒且担忧的声音开始响起。

  “沧州盐业司的那些人真是该死......”

  故事的开头便发生在五月末,河东路受灾的情况比山东路稍好,可粮价却丝毫不低。

  虽不至于像潍州这样能卖到五贯五,但两、三贯却是能卖上的,而沧州这边由于盐场众多,其中大多数都是些苦哈哈的盐户。

  就靠他们平时挣的那几个钱,在平时都只够生活,更不用说如今这样的灾年。

  这也正是之前募兵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参与的原因。

  不过这些盐户当中,自然也有能看到这一点的人,此时多熬制一些盐藏下来,待到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靠着这些私盐在路上也能过得舒坦一些。

  不至于在路上就饿死。

  因此,从五月起,这些盐户就开始准备起来。

  有能力多熬制的便多熬制些私盐;没能力多熬制的便少缴些官盐,将其中多余的留存下来。

  但世事总是如此,有能力的人并不会很多,大多数盐户都只能从应缴的官盐中克扣。

  可这么一来二去的,总会出问题。

  五月中旬,沧州盐业司便发现其中的端倪。当月应缴的官盐份额远远不足,于是最根溯源之下,庆云盐场的官员便将这些盐户给找了出来。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原来这些盐户克扣朝廷的官盐,是为了逃离盐场做准备。

  这怎么可以?

  盐户逃了的话,那谁来给他们熬制海盐?那朝廷的指标怎么办?

  何况在庆云盐场,从来都只有官员克扣盐户的,哪有盐户敢克扣官员的,这不反了天吗?

  于是在五月底的时候,庆云盐场的官员便将盐业司手下的军卒调过来,各家各户搜查的同时,将各个盐场都封锁起来。

  未经请示,胆敢外出者,一律按私通盐寇处置。

  庆云盐场关闭之后,乐(音同闹)陵、海兴、清池等盐场便也跟着陆续关闭了。

  但此事却才刚刚开始。

  盐业司封锁盐场的举动,彻底断绝了掩护们逃离盐场的希望,这无异于将他们的生路彻底断绝。

  加上这些盐场官员往日的严苛行径,便有人开始不服起来,煽动左右联合起来,要向盐业司讨个公道。

  期初只是些左邻右舍,都是相熟之人,一起到沧州盐业司门前请愿、诉苦之类的。

  眼看此事越闹越大,盐场的官员赶紧命人将这些人给抓回来,吊在架子上就是一顿鞭打,将人打的鲜血淋漓,等放下来的时候命已经去了半条。

  这时候,便有传言开始出现了。

  “盐户告状不成,被盐场派人打死啦!”

  “狗官不仁,咋们何不如......”

  “反了吧!”

  这些消息出现之后,庆云盐场随即发起暴动,起初只有争取权利的述求,但其中有愤怒的盐户出了手,将几位盐场官员杀死,彻底断绝了这些盐户的后路。

  然后其中也有人正式站了出来,说是起义反金之类的东西。

  至于那人叫什么,传得不太清楚,只知道那人姓杨......

  五月末,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庆云盐场的起义,其余三个盐场也接连响应起来,由盐户组成的义军顿时席卷整个沧州。

  负责盐业的沧州盐业司瞬间瘫痪,金朝盐课收入遭受重创。

  但事发突然,而且义军之中有远见卓识之人坐镇指挥,见金人大军还未召集,立即挥师南下,进入山东路。

  进可占领整个登莱地区,然后便能控制金人盐产六成以上,再往南通过海港连接宋朝,以盐易粮,钱粮皆不缺,便也有了称雄一方的实力。

  退可南下沂州,进入沂蒙山地区,不与金人正规军硬碰硬,依托山区四处转战游击,还有留存根本的资本。

  当然......

  这只是李全的猜想,因为如果领头的人是他李全的话,他肯定会这么做。

  不过从种种趋势来看,庆云之事必然不是偶然,这其中必定是有人在出谋划策的。

  五月底发生的事情......

  距离今天根本没有几天时间,但这消息却是一点不漏的传了出来。

  此中的因果缘由清清楚楚,表明“义军”此举是无奈的,只因官逼民反,是师出有名的;但也同样表明此事是早有谋划......

  总的来说,这支所谓的“义军”选择南下,绝对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李全心底都不由得为他们点赞。

  不过进入山东路,对于这些“义军”来说是舒服了,但对于山东路的各州府来说,绝对不异于晴空霹雳。

  本来局势就挺艰难了,结果这时候又跑来一支流寇,这让各州府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自然,

  对于潍州来说也是如此,粮食的问题才刚解决,这时候又钻出一个流寇的问题,这让辛刺史心中无比担忧。

  大灾之年,流寇就像蝗虫一样,沿途的灾民都会被裹挟起来,在被大军消灭之前......

  所到之处可以说是寸草不生!

  沧州盐业司的人真是废物啊.......

  辛刺史心头哀叹的同时,又感慨万分,十分庆幸地望着李全。

  “还好咋们训练了两千民壮。”

  “是一千。”

  “不是两千?”

  “我这只有一千,至于另外的则是在都军司手中。”

  李全幸灾乐祸地望着辛刺史,当初就是他为了平衡两人的权势,这才做出的荒唐决定。

  辛刺史脸上这时也浮现出后悔的神色,但他怎么可能想到会有这事发生,当时头脑中想的便只有权势平衡,不能让李全一家独大。

  这时便也尴尬起来。

  “那现在可怎么办......”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