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燧发枪列装,岩忍众突袭

  应付使团没有耽误王澄太多时间。

  在送走朱素嫃之后就带着自己的一队禁卫军离开平湖港,一头扎进了临战之前最紧要的兵工厂。

  工厂主要有三个,盛产硫磺的阿苏火山火药工厂;铁矿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安来火枪工厂;最后是全瀛洲最大单一铜矿所在地的土屋青铜火炮工厂。

  基本覆盖了目前军工产业的全流程,只要不是跑步进入大机器工业时代,本地的资源暂时够用了。

  这些兵工厂都由最擅长内政的龙尾爷负责,每个工厂又有专门负责的大匠和工头,贯彻王澄的意志。

  “参见王爷千岁!”

  “王爷您来了,这边是冶铁工坊,那边是枪管生产线,请。”

  王澄到的第一站就是距离平湖港约100里的钢铁厂兼燧发枪工厂。

  冶铁工坊浓烟滚滚,钢壳高炉开炉的火光映红了他和工匠们的脸。

  原本这里的冶炼技术和火器铸造水平就跟大昭没有明显的代差,处于同一水平。

  工匠都是老父亲重金聘请的大昭人,不少还是沿海卫所出身,被世官压榨活不下去了才拖家带口投奔了东海国。

  他们擅长的土法高炉技术在大昭和目前这个时代算是主流,但在王澄眼里却实在差点意思。

  接管老父亲留下的钢铁厂后,便第一时间引入了记忆中的现代高炉炼铁,经过贴身秘书书蠹精的优化,更契合本地的资源禀赋。

  伫立在他们眼前的高炉,整体是一座横断面为圆形的钢壳竖炉。

  不同于那些用泥砖搭建,时不时就要停产检修的土法高炉,这种新式高炉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

  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

  炉腹高7.6米,炉缸直径3.6米,容积为480立方米,设计产能为每天230吨,而且可以连续出钢,效率跟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当初产出第一炉钢水的时候,这里的匠人们便已对自家“无所不能”的王爷惊为天人,发自内心拜服。

  单单均平天地,财可通神转化的“震惊之力”、“崇拜之情”都有足足上千香火法钱。

  但王澄还是不太满意:

  “被大友家占领的北九藩地区煤炭储量占全瀛洲的50%,还有同在北九藩的八幡地区也有不少铁矿,是我预想中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除了那两大口岸抢我钱之外,这也是不得不尽快拿下最后两国的关键理由。

  其实跟大工业时代相比,高炉的效率也很一般。

  我在研究郑和宝图的时候,发现天工宝船的雷火枢机本质上就是一种供能系统,可以借雷火之力给宝船供能。

  只要稍微改一下,自然也可以给其他东西供能。

  比如说,直接一步到位,快进到电冶金!

  铜、铁、铝等等什么都能拿来电一电,电炉冶金又快又好。”

  王澄目露憧憬:

  “在这个动乱的年头,有了钢就有了一切。

  特别是对疍民五峰旗这种海上渔猎族群来说,种不出粮食也没关系,邻居屯粮我屯钢,到时候可以请瀛洲的邻居们吃钢,我们自己吃粮食。

  正好五帝金钱剑只要做多了缺德的贷款业务,就会自带‘雷公轰’效果。

  改天可以找倭人和弗朗机人试试,我自缺德,老天补之!

  到时候大自然的馈赠几乎无穷无尽,不是永动机胜似永动机,这才是未来清洁能源的研究方向啊。”

  王澄一行和龙尾爷、工厂的大匠跟着钢铁厂出产的半成品标准“枪棍”来到了隔壁的枪械工厂。

  这里的工匠看王澄时眼中同样充满了狂热。

  “王爷,跟钢铁厂一样,咱们火枪工厂也按照您的指示改进了工艺。

  以前咱们对毛坯枪膛精细扩孔和打磨的时候,都是工人手动使用铰刀缓慢切削内壁。

  每天最多推进约一寸,造一根枪管耗时将近一个月。

  前些时日,地班的铁匠和水班的银匠合作,按照您给的图纸造出了水力镗床。

  利用水流驱动,一刻不停地工作,只需一个半时辰就可以钻通一根枪管,比起手工作业提速50倍!

  您放心,这座九藩岛上地形崎岖,河网遍布,夏季水量充沛而且十分急促,充当水利镗床的动力来源完全足够了。

  就算到了冬天枯水期,咱们也有不少需要没苦硬吃的盐人,让他们靠人力驱动镗床,效果也不会差太多的。”

  王澄知道现有条件下他们做的已经十分不错,赞许地点点头。

  “不错,奖励翻倍,今年年底的时候大伙儿都发十六薪!”

  顿时引来工匠们震耳欲聋的欢呼:

  “万岁!王爷万岁!”

  激动之下谁还顾得上僭越?

  反正大部分藩属国都是对内称帝,对大昭称臣,他们已经算含蓄了。

  而且在王澄的东海国,他们这些工匠们再也不是过去的贱籍,而是地位崇高的技术专家。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这里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堂堂正正做人的滋味!

  更不要说待遇优厚,已经发到了十六个月的激励,就算以前给工部供职的老匠人又哪里体会过这种优厚待遇?

  墙上挂着的表语:“科学技术和异术绝活是第一生产力”实在是让人暖心。

  当然,有激励制度也有惩罚制度。

  在流水线上诞生的每一支火枪都有代表班组的编码,能对照生产记录追溯到每一个环节的工匠。

  火枪出了问题,扣绩效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手软。

  随行的公羊儒徐有德和赊刀人彭无咎一直在旁边默默倾听,都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位深藏不露的主公,眼睛全都亮得吓人。

  看向王澄的背影,恨不得尊他为“掌管钢铁和战争的神”。

  若非王澄还不是上三品在世鬼神,单单是这份浓烈的崇拜已经足以转化为狂热的信仰了。

  王澄拎着一支刚刚从流水线上下来的燧发枪把玩了一会儿,下令道:

  “召集护厂队。”

  “遵命!”

  不一会儿,驻守枪械工厂的上百精锐士兵,就排着整齐的队列在靶场集结。

  随着燧发枪陆续下线,挑选精锐部队悄悄换装的工作也已经同步开始。

  这些护厂队员都是王澄嫡系赤峰旗中的核心班底,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享受到了一线装备。

  “全体都有,射击演习,采用线式战术,三段击,目标百米之外标靶。开始计时!”

  随着王澄一声令下,早就排成一行的火枪手们飞快从腰间的弹药盒中取出圆柱状定装纸弹壳。

  咬开弹壳顶端,竖起击锤,打开药池,在里面倒入少许火药,再合上火镰,关闭药池。

  然后将纸包弹壳内剩余的火药全部倒入枪膛,再把纸弹壳和一颗铅弹一起塞进枪膛,纸壳正好为弹丸提供绝佳的气密性。

  最后用通条将弹药推到底部。

  这正是《线式战术》(上册陆战火枪队战法)中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要形成肌肉记忆的标准操作流程。

  一共细分成了十二个步骤、二十多个动作。

  大多数士兵都能在15到20秒之内完成。

  装填结束后,士兵还需要三步才能射击:

  预备:枪口平指前方,右手位于枪托颈部,右手拇指扣住扳机;瞄准:枪靠在肩上,贴面瞄准;

  最后才是开火:扣动扳机,发射弹丸。

  “开火!”

  砰!砰!砰!砰!砰!

  随着指挥一声令下,火光迸射,硝烟升腾。

  三段击连成炽热的金属洪流将百米之外的标靶打的木屑纷飞,千疮百孔。

  射程明显超过瀛洲大名们普遍装备的“铁炮”不少。

  这是因为王澄也对黑火药配方做了改进。

  按照黑火药发展到巅峰时的参数,将发射火药的硝、硫、炭配比优化成78:8:14。

  而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一硫二硝三木炭。

  虽然跟其他家用的同为黑火药,但不同配比的效果也天差地别。

  普通火枪手需要50米内才开枪射击,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把握击中目标,保证杀伤力,他们则能把这个距离推进到90米!

  随即王澄又手持五本兵道密卷中的《线式战术》(上册陆战火枪队战法)发动了靖海练兵术。

  实际上就是排成紧密队形的“排队枪毙战术”:

  “加持的阵法是一字长蛇阵,千百人如同一人,临战时用战鼓指挥,无人会后退一步。

  并获得阵法加成,千百人的阳气烘炉融为一体,弹丸自动开光,克制各种鬼怪邪祟,射速从每分钟三发提升到五发。”

  这段时间很多基层军官都已经开始跟着王澄学习五本兵道密卷。

  有他们指挥,士兵们足以充当最基本的钢铁洪流。

  王澄视察过火枪兵工厂,勉励了他们几句,正要去更重视的火炮工厂,突然心中一动,掏出了自己的王印靖海王之宝。

  感应了一下:

  “呵?兵工厂附近好像混进来了一些小老鼠。

  是.大友家的忍众集团,好像是叫岩忍众?

  倒是小瞧了这个对手,竟然已经学会敌后渗透作战了。”

  请:m.badaoge.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