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84章 齐心

  “大早上来喝酒也是稀奇。”

  面馆老板暗自吐糟,但也抱了一箱啤酒出来,随后又去弄菜煮面。

  陈家志、李才、李秀、陈正旭、薛军5人则坐在一张桌子上聊了起来。

  李才描述着昨晚的场景。

  “那几个老客户太给面子了,平时来那么晚,昨天却来那么早,给足了面子。”

  “真的,当时我被感动到了。”

  李秀打趣道:“不会还偷偷抹眼泪了吧?”

  “姐,哪能呢,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李才继续说道:“但确实很感动,我没想到卖菜还能整出感情了。”

  李秀偷偷瞄了一眼陈家志,她记得家志也有同样的经历,不过也爱显摆的他这会儿却听得津津有味。

  时不时点头,仿佛带入了自己一样,让李才说得也很带劲。

从涨价前的鸡心芥不够卖,到涨价时的争论,以及涨价后的市场百态  李才把每一历程都说得很详细。

  “但如果要说让我感受最深的。”李才沉声道:“那一定得是靠谱鲜生的经营理念。”

  “鸡心芥为什么受追捧?即使比行价高出6毛/斤也有很多人买单。”

  “首当其冲的就是其极佳的品质,堪称独一无二。”

  “其次就是公司一贯以来奉行的稳定、靠谱、诚信、为客户考虑等经营策略,这让我们拥有了很多深度用户……”

  李秀看着弟弟侃侃而谈,身上似乎绽放了不一样的光芒,内里仿佛多了一股信念,整个人也更加的自信。

  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家志的影子,男人有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后,一瞬间就变成熟了,也更有魅力了。

  这样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陈正旭也听得很认真,时不时附和几句,有些体会他也感同身受。

  他这段时间去了不少陌生城市,见了很多陌生人,搭建了很多关系。

  从无到有,中间的桥梁就是鸡心芥。

  而鸡心芥也可以替换成其它优质蔬菜,在特定人群里,这就是最好的交流媒介。

  不过他也只是附和,并没有去争抢李才的舞台,今天就该他是主角。

  吃着小菜,喝着酒,再吃一碗面,还有最重要的同伴认真倾听,李才只感觉浑身通透。

  就是很爽。

  即使全程回味了一次也还意犹未尽,嗯,下次可以回老家说。

  而现在…这舞台上也不应只有他一人。

  “旭总,你呢,你也别想着让我,我知道你很厉害,你手下那几个牲口也很拼。”

  “牲口这个绰号实在是不好听,以后还是别这么叫了。”

  “嘿,这个不是我取的哈,是小熊他们几个自己这么叫的。”

  陈正旭郁闷的喝了口酒。

  手下的兄弟不是名字带熊,就是姓马、姓朱、姓牛,各自对负责的配送区域开发又很拼,久而久之就互相调侃牲口。

  现在好了,传开了。

  他莫名成了牲口头子。

  “我这些天在外面跑得也还行,在中山、珠海、东莞都和当地的大批发商建立了联系。

  不过价格没才总这么强势,除了个别主动提价的,剩下的都还在2.5元/斤。

  以后按价格来,我拿基地的鸡心芥和你一比就没什么优势了。”

  李才笑了笑,“都是自家人,争来争去也没什么意思,以后就让给你了。”

  陈正旭揶揄道:“我抢你的就不行,你主动让给我就可以,是这个意思吧?”

  “有什么不对吗?”

  李才摊了摊手,惹得众人哈哈笑了起来,这该死的胜负欲啊!

  陈家志这时举起了酒杯,“也别抢来抢去,让来让去了,上半年我不敢保证,但等下半年,鸡心芥货源一定管够!”

  他也很无奈,原本还曾担心300亩的基地会不会大了,结果不够卖。

  和鸡心芥有一定关系,但陈家志认为主要是在他的熏陶下,团队里的人进步了,已经逐渐织起了一张渠道网络。

  导致基地建设反而跟不上市场建设。

  想到这,陈家志又问薛军:“增城那边的基地找得怎么样了?”

  刚尝到甜头的李才和陈正旭也立马认真倾听。

  如果再能把增城迟菜心做起来,这潜力可比水东芥还要更高。

  毕竟菜心是岭南地区销量最大的蔬菜之一。

  薛军先是闷了一口酒,才沉声道:“除了小楼镇,我还去了派潭镇和正果镇,面积较大的平整连片地块都比较难找,还大多种的是果树,目前可选择的点位都比较少,灌溉等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

  陈正旭安慰道:“能找到地也总比没有强。”

  陈家志想了想,又问:“当地农民种果树的效益怎么样?”

  薛军说:“得分情况,种柑桔的这两年都不赚钱,但荔枝好像还好。”

  增城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广东四大名果荔枝、柑桔、香蕉、菠萝在全县都有广泛种植。

  陈家志知道增城的挂绿荔枝,此时也有了些名气。

  但这会儿,增城荔枝种植似乎还并没有占绝对主导。

  据他们现场走访,柑橘的面积并不比荔枝少多少。

  而这两年全国各地的柑橘产业似乎都不景气。

  他还记得元谋的王永祥去年家里种的蜜桔卖不上价,在沪市郊区似乎也是如此,柑橘很贱。

  陈家志再问:“小楼镇有平坝地区种柑桔吗?”

  “有,面积不多,主要是甜橙。”薛军说:“但每隔几块地就有一片橘林,把连片的地给隔断了。”

  陈家志琢磨道:“既然柑橘效益不好,让农民把树砍了,地不就连起来了吗?”

  薛军一怔,“还能这样?”

  陈家志笑了笑,“我觉得可以试试,平坝地砍树种菜也合理。”

  这合理吗?

  连李秀都眨了眨眼,感觉这道理有点歪。

  不过对薛军来说,这好歹也是一个方向,可以去试试看,问问当地农民愿不愿意砍树种菜。

  或者把地租出来,他们自己砍。

  谈完增城菜心,陈家志又看向李才,“才总,现在档口搞得这么好,还有没有其它想法?”

  李才沉吟了下,“我想去连州看看,合作基地近期要栽苗了,顺便去散散心,在批发市场呆得都快发霉了。”

  陈家志点头道:“也可以,嫁接苗最迟半个月后也能运过去。”

  听到李才想去散心,陈家志便也没继续往下说。

  他本想说再开一个档口,但想了想还是算了,档口的销售已经够猛了。

  再者还有配送。

  而且陈正旭也和其它城市的批发商搭上了线。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渠道能力都足够了。

  重点还是在基地上。

  饭也吃了,酒也喝了,李才的光辉成绩也显摆完了,酒劲上头,上了一夜班的几人疲惫劲也上来了。

  陈家志举起了最后一杯酒,“为了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付出,公司年中会分一次红,在座的都能拿一笔钱,可以开始想想怎么花了。”

  顿时,气氛又热烈起来,没人不喜欢拿钱。

  而陈家志除了谈感情,还能让团队齐心协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就是发钱了。

  做了这一行,休息时间都难有。

  他前世种了二三十年菜,习惯了全年无休。

  但眼前这些人在他眼里都还是新人,精神力量要有,物质力量更得跟上。

  李秀去结了账后,一行人才又慢悠悠的准备回去休息。

  面馆老板还特地出来送了送,“慢走,下次再来哈”

  没喝酒的李秀也只能强装镇静,忍住和老板一起吐槽的冲动,谁一大早就喝一件啤酒呐。

  还是吃面条。

  也是刷新她的三观了。

  不过看着前面还在胡天侃地的几人,她想,这也许就是家志能把这么多人聚拢在一起的原因吧。

  回了办公楼后,李才几人都先回楼上宿舍休息了。

  而陈家志则是往办公室走。

  李秀说道:“家志,你要不要也去休息一会儿,我看着时间喊你。”

  陈家志笑了笑,“我没事,就喝了3瓶,状态还好,趁还有时间,看看这边的情况。”

  李秀说:“下不为例哈,以后可不能早上喝酒了。”

  陈家志走过去揽着她的腰,“行行行,这回我听你的。”

  李秀拍了拍咸猪手,“别闹,办公室那么多人呢。”

  陈家志昂首挺胸,“这有什么,我们是合法夫妻,在大街上亲嘴都没人敢说什么。”

  李秀被他这副理直气壮的模样逗笑了,但也把腰上的手扒拉下来牵在手里。

  进了办公室后,陈家志拿出配送中心和档口的资料看了起来。

  档口的情况他一直有关注,只是快速扫了一遍。

  他把重点放在了陈正旭带回来的客户统计资料上。

  为了不抢李才的风头,陈正旭在喝酒时说得很简略。

  实则他做的事一点也不少。

  就拿手上的这份各城市合作批发商名单来说,资料写得很详尽。

  除了地址等基本信息外,经营类型,日销量,客户群体等都有统计。

  很快,客户群体那一栏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里面明确了几家有供港澳业务的批发商。

  不一定是直接供港澳,只是和港澳的批发商有合作,但也是一条渠道。

  深城的布吉,珠海的和平物流综合市场都各有一两家。

  水东芥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现在搭上了关系,未来自然也有机会在菜心等蔬菜上进行合作。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补充。

  陈家志笑了笑,不知夏有车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请:m.xvipxs.net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