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8章 七零鉴宝系统(3)

  不过还有几点疑惑,谢姎得问清楚:

  “回收给鉴宝系统,意味着这件古董永远消失在这个位面了吗?”

  是的。但与偶解绑前,宿主可以赎回去。

  “原价赎回吗?”

  需扣除手续费0.1

  也就是说,5万元的老物件,赎回时需要额外支付50元。

  还好,不算狮子大开口。

  “那么寄存呢?需要手续费吗?”

  谢姎继续问。

  需要哦。根据寄存物件的体积。比如宿主手里的两件小物件,寄存手续费很便宜哒,只需20鉴宝币。

  “鉴宝币的获取途径有哪些?”

  可以用货币或老物件充值。

  谢姎拉开写字台,在原身放钱票的饼干盒里,拿了一张贰角的纸币。

  “充值。”

  随着叮咚一声,她的鉴宝币余额从之前的90涨到了110。

  也就是说,贰角20鉴宝币小物件1的寄存费。

  宿主,这个物价很公允的。

  似乎担心谢姎打退堂鼓,子系统主动道:

  宿主如果一次性充1000鉴宝币,偶可以额外赠送宿主100币。

  也就是充10元送1元?

  活动力度倒也还行。

  可原身没有收入来源,出嫁前娘家倒是给了她五十元陪嫁,但都被她买头花、布料花完了。

  看了眼饼干盒,这里面的钱,都是秦峥留下的。

  他身为机械厂运输队的骨干货车司机,每个月能领基本工资55元、津贴6元、粮食42斤。

  跑长途因为比较辛苦,还有一笔额外的出差补贴,按天算,一天1元。假如一个月有半个月跑长途,月底能比其他货运司机多领15元。

  别看林林总总的津贴补贴加起来不过才七八十元,要知道这会儿才七十年代初,很多地区的工人工资水平还维持在三四十元一个月。

  永城因为是重工业城市,钢铁冶金、机械制造业发达,各大厂给技术员开的工资也高,货车司机这个有严格证照要求的岗位在这个年代毋庸置疑地被划入技术员队伍,享技术员工资和津贴。

  但秦峥家是农村的,这场出于报恩的婚礼又比较仓促,很多都是临时置办的,一时买不到就得拿钱票找同事朋友换,自然比自己慢慢攒要贵一些。这场婚礼的开销并不小。

  新婚第二天又赶着出长途,他的内心多少有些愧疚,所以才把身上的钱票都掏出来交给了原身吧。

  谢姎一边猜一边数了数,现钱共有120元左右,其余都是票证,有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肥皂票、煤球票、副食品票、工业品券……五花八门的票,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二十几种。

  其中数粮票最多,面值从壹市两到伍市斤不等。

  煤球票也有好几张。

  原身嫁过来以后懒得开火,三天两头下馆子,再不就是靠供销社买的点心果腹,洗澡去澡堂,喝的热水甚至是花两分钱去食堂接的。

  秦峥出门大半个月,她一天都没生过炉子,看了眼上头的日期,有几张煤球票快到期了。

  谢姎盘算着后续的计划,抽出一张大团结:“充值!”

  收到!

  子系统小金库开张,显然很高兴,爽快地返了谢姎100鉴宝币。

  谢姎把那两件小古董都寄存到了鉴宝系统自带的空间。

  手头暂时不缺钱,自然不会考虑回收。

  她大致猜到原世界的白秀媛夫妻俩是如何一夜暴富积攒第一桶金的了——多半是靠捡漏外界的文物古董然后卖给鉴宝系统。

  不过,鉴宝系统给出的回收价还是比较实在的,那两人后期估计不满足,就私运国外去拍卖,造成大量国宝流失境外。

  小古董是有妥当的地方安置了,但被她拗断一条腿的脸盆架怎么办呢?

  谢姎循着原身的记忆,从碗橱柜中间的杂物抽屉找出几枚铁钉,握着榔头把掰断的两截木腿钉回到一起,再用磨砂纸把毛糙的木刺磨平。

  把脸盆架放回原位,又挪了挪做了微调,尽量让这条受过伤的“腿”藏在暗处,后退两步瞧了瞧,完美!

  谢姎满意地把“作案”工具放回抽屉,掸了掸木屑沾到的裤腿,回到卧室。

  重新整理了一下藏钱票的饼干盒:

  纸币按面值大小叠平整以后用一个黑色大夹子夹好;

  各类票证归好类、按到期先后夹入一本卷边泛黄的牛皮纸笔记本;

  十数个面值不一的钢镚就还是散放在盒底吧。

  整理完以后,谢姎带上钱和票,打算去把煤球票用了,顺便去供销社看看有什么新鲜的菜买点回来。

  根据原世界的时间线,秦峥这几天就要回来了。

  bug子系统已经回收,但任务依然没完成。

  她猜剩下的任务或与秦峥有关,也许要帮他躲过之后那场死劫才算完成吧。

  她决定做点好吃的给他补补。

  将来若是真的避不开那场劫数,有副雄武有力的身板子,也总归多份安全保障。

  开门出去,就遇到了邻居,还不止遇到了一个。

  先是葵花嫂,再是王铁强媳妇。

  把王铁强媳妇怼得退回屋里后,其他几个碎嘴邻居也没再跳出来找存在感,谢姎耳根清净地顺利下了楼。

  回头看了眼身后这栋灰扑扑的三层家属楼。

  永城机械厂很大,光是家属区就分了三片,这里是年代最久的一区,户型都是一室一厅,水房、厕所都是公用的,位于楼层两头。

  楼两侧的水杉树,是当年建楼的时候种的,如今都越过楼顶了。东西单元的边户,经常抱怨被树挡住了光线。

  秦峥运气不错,申请到了二楼中单元的这套房,正前方是开阔的天井,没有任何遮挡。

  等到了冬天,在阳台上晒晒被褥,或是搬把躺椅晒太阳……光是想想,谢姎就觉得惬意。

  不过这也得益于她家没把阳台封起来。

  像那些家里人口多、房间不够住的人家,都会用砖头把阳台隔成房间。

  小是小了点,但好歹是个独立空间,比在父母床边打地铺强多了。

  她和秦峥……目前考虑这些太远了。

  即便日后有了感情、有了孩子,先是摇篮再是小床,也要过渡好几年,改建阳台什么的暂时不用考虑。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