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掌赫赫皇权,乾隆风格初体验

  弘历宣布自己监国理政后,军机大臣们皆行起大礼来:“谨遵圣谕,恭听监国吩咐!”

  “十三叔请起!”

  弘历见状,立刻将玉玺和金牌令箭放在了楠木桌上,而亲自扶起了老十三。

  随后,弘历又看向了其他军机大臣:“诸位都起来吧。”

  “谢四爷!”

  而接着,这些军机大臣就都起了身。

  弘历则在这时又说道:“我先去毓庆宫,十三叔和诸公若有奏折,还请尽快送来。”

  “嗻!”

  于是,弘历也就离开军机处,先去了毓庆宫。

  毓庆宫在康熙年间本是太子寝宫。

  雍正现在让弘历在毓庆宫会见朝臣,监国理政,自然也是暗指要将他往太子方向培养。

  而弘历之前也承雍正恩旨,毓庆宫外书房读过书,见外臣。

  这次,他则是在读书见外臣之余,还要监国理政。

  无疑权势已更大。

  可以说,他现在已经是常务副皇帝。

  然而,允祥等军机大臣对雍正让弘历监国倒是不感到意外,也没有质疑弘历的能力。

  因为,弘历近来的确已经表现出在内政和军事上都表现的足够优秀。

  只是,允祥等军机大臣没想到的是,雍正会因为许多地方上的匿名揭帖而气得大病一场。

  雍正大病且让弘历监国的事,没多久就随着军机处明发谕旨而为朝野所知道。

  这让反对“礼从天子”的官绅皆非常高兴。

  “看样子,士绅张贴匿名揭帖的法子,是很有效的!”

  “吩咐下去,再有这样的匿名揭帖,务必要及时献上来,本官还要奏于朝廷知道。”

  石麟为此就对章廷珪说了起来。

  “嗻!”

  章廷珪笑着应了一声。

  而石麟则端起茶来,神情怡然地道:“这或多或少都是在反馈民意,皇上乃圣明之君,自然知道民意不可违的道理。”

  “中丞说的是!”

  “但如果说,这次皇上敢让礼从天子的真正底气,恐怕还是因为岳钟琪!”

  章廷珪笑着回道。

  石麟听后,一脸严肃起来。

  接着。

  石麟就把茶盏放在几案上,而回道:“你说的没错,岳钟琪这个善战的汉将,固然忠心可嘉,但也的确够谄媚奸猾,只知一味奉承皇上!”

  “这岳钟琪就不该当这大将军,他这一当,八旗在皇上眼里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石麟为此愤然不已。

  章廷珪附和说:“您说得对!这岳钟琪真要再立大功,与策凌一起征讨准噶尔大胜,那皇上的确会更有底气肆意破坏祖宗规矩,操纵旗人,而如同操纵汉人士绅一样,想杀就杀,想抄家就抄家。”

  石麟微微一颤,脸色微微发白,而郑重颔首,且突然非常肃然地看向章廷珪:“你们汉人士绅就甘愿看见这种情况出现,甘愿看见礼从天子?”

  “中丞明见,我们汉人士绅自然有不少视祖宗法统规矩大于一切的,因为这事关族训家训能不能改。”

  “剃发易服既然已是祖宗规矩,那我们汉人士绅中,视祖宗规矩为正礼的,自然也支持不再复什么汉人衣冠。”

  “即便是皇上要复汉人衣冠,也不行!”

  章廷珪坦诚相告道。

  石麟点头:“得让这岳钟琪知难而退!”

  “四爷,山西巡抚石麟上奏折反对岳钟琪任大将军,参劾其藏匿年羹尧赃物,为年羹尧掩盖罪责,非真正的忠臣。”

  毓庆宫。

  弘历在监国后不久,就从军机大臣张廷玉这里,收到了石麟弹劾岳钟琪控告岳钟琪的奏折。

  “这事是针对岳钟琪任西路军主帅这事来的。”

  “亏他石麟还是觉罗出身,竟也学得如此小人行径,在这个时候控告岳钟琪,简直就是居心不良!”

  “告诫他不得再奏岳钟琪的事,岳钟琪有什么事,他知道的,我也知道;他不知道的,我还知道!所以,用不着他再多言!”

  弘历对此发号施令起来。

  张廷玉立刻应声道:“嗻!”

  于是,张廷玉就拟了这样的票签,送到弘历面前,让弘历批了红。

  当弘历把朱笔勾了一下后,就瞬间觉得骨头都轻了几分。

  他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体验到,在军机处设立后,那种让大臣于自己身前面承谕旨的快感!

  在看见张廷玉又拿了一道奏折过来时,弘历把胸膛挺得更直了些。

  军机大臣在皇帝近前,听着皇帝的命令来拟票签,让官僚集团彻底按照皇帝的意志办事。

  这就是大清设军机处后而带来的赫赫皇权体验。

  从此,皇帝可以真正的一言而决。

  “怡亲王腿疾突然加重,故请旨暂停事权养病。”

  张廷玉拿出怡亲王的奏折来。

  弘历知道,这是十三叔不想在他监国期间,因为他这个权势太重的亲王在军机处,而让他感到掣肘,才有意借机也请旨退出军机处。

  当然,十三叔也的确腿疾严重,趁着他现在能独当一面,自然也乐得少承担一些担子。

  一想到历史上因为十三叔早早的在雍正八年就累死而让雍正心智大受影响,乃至可能也促成其在雍正八年后对准战争上各种错误操作,弘历为不让雍正那么伤心,也就说道:“听着,先不批,你去告诉十三叔,这事得等我问问阿玛后,才能批。”

  “嗻!”

  弘历也就在向雍正请安时,说了此事,道:“儿臣是想答应十三叔的,一来十三叔确实也需要休养,二来尽量多让一些年富力强的大臣进入军机处而为将来柱石计。”

  雍正听后认真思索起来。

  “儿臣会每日也给十三叔请安,问起病情,亦问其国策。”

  弘历又回道。

  雍正听后两眼一亮,也就点头:“难得你敬重你十三叔,以后先去见你十三叔,再来见朕,给朕也说说你十三叔的情况。”

  “嗻!”

  弘历应后,又问雍正:“那阿玛,让谁进军机处?”

  “除你十三叔外,宗室不宜再待在军机处,将马尔赛晋保和殿大学士。”

  “再有,增补鄂尔泰军机大臣学习行走,任武英殿大学士。”

  “傅尔丹亦增补为军机大臣学习行走,任文渊阁大学士。”

  弘历点头。

  同时,他不由得暗自咋舌,心想,这鄂尔泰到底因为改土归流之功,让雍正器重上了,竟这么快就成了大学士,入了军机处。

  而历史上讨准战争的北路军主帅傅尔丹,虽然没能成为大将军,却反而因此也入了军机处。

  相反,议政大臣隆科多、孙柱这两八旗老臣,倒是退居权力圈层二线了。

  不过,马尔赛晋保和殿大学士,再加上有一等公的爵位,也就意味着领班军机大臣成了马尔赛。

  因为领班军机大臣就是看资历而论。

  而宗室如果一旦入军机处,会自动成为领班军机大臣。

  这也是雍正为什么说宗室除十三叔外,不宜再入军机处。

  否则的话,大臣很难成为领班军机大臣不说,而皇帝也会因为领班军机大臣是宗室而不好过于责难。

  再有,宗室在军机处,一旦犯事,也不好治罪。

  除非,有些宗室是皇帝特别信任的,如老十三这种。

  所以,雍正才会说宗室不宜再入军机处。

  历史上,自老十三后,的确很少有宗室入军机处,但不是没有。

  且说,弘历接下来就在毓庆宫见了张廷玉、马尔赛、蒋廷锡三人,吩咐道:“准十三叔之请,晋马尔赛保和殿大学士,补鄂尔泰、傅尔丹军机大臣学习行走,鄂尔泰任武英殿大学士、傅尔丹任文渊阁大学士!”

  “嗻!”

  “奴才谢监国四爷恩典!”

  马尔赛虽然知道这是雍正的意思,但也还是装傻谢了弘历。

  弘历微微一笑,抬手让他起了身。

  按照张廷玉制定军机处规则,宗室入军机处,在谕旨上称作军机处行走;大臣入军机处,资历深的,称作军机大臣行走;大臣刚入军机处,而资料浅的,就称作军机大臣学习行走。

  所以,现在鄂尔泰、傅尔丹新入军机处,都是军机大臣学习行走。

  傅尔丹现任吏部尚书,倒是不用可以当天就能入军机处。

  但鄂尔泰需要从云贵总督任上进京,也就到雍正七年腊月才进了京。

  鄂尔泰进京后,就先来拜见了弘历,且向弘历奏道:“奴才承蒙主子厚恩,入军机处,自当对主子忠心耿耿,故奴才直言进谏,请主子罢岳钟琪大将军一职,汉人为主帅,必因主帅不能服众,而贻误军机!”

  弘历心里有数,这鄂尔泰和石麟一样,作为满人,都不希望汉臣权势太重,为此不惜否定他这个主子之前在主帅任命上的主张。

  但鄂尔泰说的很正义凛然,他便不好发作,只问道:“你觉得谁合适?”

  “奴才觉得,查郎阿更适合。”

  弘历抬手狠狠给了鄂尔泰一耳光:“混账奴才,才刚入军机处,就要引荐私党,你想干什么?!”

  鄂尔泰瞪大了眼,旋即跪了下来:“主子容禀,奴才没有私党,奴才心里从来就只有主子和我大清江山!”

  “你的意思是,我冤枉你了?”

  弘历转头看向他,而冷笑着问道。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