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7章 内情

  眼见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便也不多聊了。

  韩三娘从荷包里取出钱来问道:“老丈,一共多少钱?”

  “紫苏饮子8文,散茶5文,两小碟茶点6文,共19文铜钱,不收铁钱。”

  结了账,韩氏兄妹说要去江边转转,便先离开了。

  漫步走到江边,看着平缓的安乐溪汇入长江,韩子瑜问道:“三妹觉得这陆北顾如何?”

  韩三娘扬起下颌,望着江面浮动的晚霞道:“那天河水我也看过,写的顶好,原以为该是个清冷性子,今日一见却是个肯蹲在茶铺吃豆糕的。”

  “不管怎么说,看着难得。”韩子瑜用左拳轻敲右掌心,“寻常寒门学子见着我们,不是畏缩如鹌鹑,就是谄媚似猢狲......这位倒好,听计云介绍的时候眼都不眨,明天沐佛节了还惦记着县试墨义,是有几分范希文遗风的。”3

  韩三娘微微点头:“日后便是成不了什么大才,这几年应该也是与大兄在州学有同窗之缘的,值得大兄略微结交一番。”

  韩子瑜忽然说道:“我今天才听说这次禅林雅会,先家那位混世魔王也来了。”1

  “他什么意思?非要跟大兄争个高低吗?”

  韩三娘柳眉微蹙,有些不解。

  “争个高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次禅林雅会,峨眉华藏寺那位雅僧拿出了一本北齐时刊印的洛阳伽蓝记作为彩头,先家为了给家里的老夫人祝寿,对这本书也有势在必得之意。”

  洛阳伽蓝记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书籍,成书于东魏武定五年。1

  如今其最初的东魏时期祖本已经找不到了,留存于世最早的版本,便是北齐时期不同年代刊印留下的寥寥数本。

  南北朝时期的书籍,其本身便已经相当珍贵,更何况这本书对于佛教信徒来讲还有特殊的意义,就更显得珍贵无比了。

  “之前怎么没得到消息?”

  “那自然是法王寺两边都不想得罪,拖到了最后一天才通知。”

  韩子瑜叹了口气:“所以听计云说他在合江县有个朋友问我要不要见,这才起了见一见结交一番的心思,若是平时,我大概就拒绝了。”

  “所以方才邀请陆北顾,也不算是大兄临时起意?”

  “当然。”韩子瑜道出了实情,“今年的禅林雅会跟往年不同,改成了五人为一队的规矩......我们消息得的晚,临时去泸州喊人肯定来不及了,合江县这边又不认识什么人,怎么都要先把人数凑够了。”

  “陆北顾小说写得确实很好,但写小说跟题诗作赋是两回事。”1

  韩三娘似是有些担忧:“禅林雅会考验的项目虽多,但大半都是寻常雅事换个玩法,算不上有多困难,唯有诗赋这些需要真才实学的才叫难为人。”

  “我何尝不知这道理?”

  韩子瑜无奈苦笑道:“也没指望一个县学学子能起到多大作用,只是凑够人数不拖后腿就好了......若是一点都不争,就让我被先家凭白压了一头,我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哪怕都是临时得到通知,先家也是占优势的。”

  韩三娘揉了揉眉心,也同样无奈:“我听人说,先家在合江县也有些生意,其中有位替先家效力的,他家里的长子,就是合江县学这届的第一。”

  “死马当活马医吧。”

  另一边,陆北顾和计云并不知晓这里面的内情,他俩一路溜达到了南街尽头。

  陆北顾低头问计云道:“你住哪?天快黑了能找到吗?”

  “喔,这边有处书店就是我家开的,我住那里。”

  计云指了指东北方,他个子矮,脑袋才到陆北顾肩膀,所以在茶桌上还能对话,出了门想要脸对脸就有点费劲了。2

  “明天若是想去禅林雅会,那便中午来书店寻我就行,或是能在街上遇到,也可一同前去。”

  “我建议最好还是参加一下。”计云说道,“听说禅林雅会只要参与,便可写名于经幡由寺中僧人为之诵经祈福,若是名次比较靠前,还有送护佑佛像、主持赐法名等彩头。”

  “这还分名次吗?”

  “当然。”

  “那怎么比试呢?”陆北顾也挺好奇。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计云想了想说道:“好像都是些雅事,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会变化,同时会有竞争。”

  陆北顾点点头,本来不想去的,但既然计云等人如此邀请,不去似乎也不好。

  而且此时的大宋也有习俗,僧人为童子取法名有保平安的意义,若是能给家里两个孩子争取到护佑佛像或者获赐法名的机会,他也挺开心的。

  陆北顾摸了摸腰间陆语迟给他绣的香囊,定下了主意。

  计云临别前又催促道:“记得江左浮生剩余的稿子啊!还有,想买书的话,去书店报我名字,我跟掌柜的说了,给你打九折!”

  两人挥手作别。

  走在回县学的路上,陆北顾心里琢磨着,其实买铺子给嫂嫂弄个营生,只是顺带考虑的事情。

  真正对他重要的事情,是得赶紧在县试之前把一家人的迁籍给办了。

  家里就他一个丁口,而他跟长兄一家,属于是没有分家的状态,因此全家都在一个户贴上,要动就得一起动。

  而大宋有明确的迁籍规定,必须当地居作满一年。

  ——所以陆北顾只能把全家户籍迁到合江县,不可能迁到泸州城!

  迁籍这件事情对于陆北顾来说非常重要,他进州学之前就必须得把迁籍的事情弄好......如果他没有拿到合江县的户籍,进了州学还是罗氏羁縻区的户籍身份,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了。

  故此,要么租赁房屋,要么买宅地,二选一。

  陆北顾更倾向于买个便宜点的宅地把全家的户籍迁过来,前面若是有铺子还可以给嫂嫂弄个营生维持日常开销。

  这种想法当然很好,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没钱。

  而不管他怎么选,最好是趁着李磐还在合江知县任上,说话还好使,赶紧把迁籍的事情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翌日,东边天际刚泛起蟹壳青色,街巷间已然是零星亮起了灯火。

  陆北顾起床洗漱完毕,来到了学舍的院子里晨读。

  依旧是论语。

  陆北顾的晨读是不间断的,哪怕在旅途上也是如此,所以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努力,这本书他已经彻底熟记于心了。

  实际上,这还是在前身不具备“过目不忘”能力的基础上做到的。

  而很多天才都是自带这项能力的,比如张方平。1

  张方平少年时便聪敏绝顶,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所以就只能找人借阅史书,厚厚的大部头,十来天就归还了。

  人家问他,他说他都读完了,稍微考校果然没吹牛。

  而因为他这种过目不忘的能力,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当时宋绶等一众大人物认为他是天下奇才,予以提携。

  不过没有自带这项能力也不太影响陆北顾备考,他自有一套记忆方法,比过目不忘差一点,但也没差多少就是了。4

  据说,记忆力强的人,脑子里都有一座宫殿,样子因人而异,里边或者摆满了箱子、桌子、书架、抽屉,或者站满了人,而你需要记忆的东西,看完放到你的宫殿的合适的书架上、或者命令里边的某个丫鬟仆役拿好咯别弄丢了,——下次需要想起来这件事的时候,回一趟你的记忆宫殿,把存储的记忆拿出来就行了。就像……你回忆一下你宿舍书桌抽屉里,插在英语课本里的那张生日贺卡是谁写给你的、上边写了啥……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