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79、1848年的宣言与寄往法国的作品

  总得来说,在1845年这个时间点,想要在欧洲有些国家弄到一个爵位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最简单的方式无疑就是花钱,像在奥地利和西班牙这种国家财政紧张的国家,完全可以靠大额贷款或者国债认证来换取爵位,大概两万英镑就能搞到一个公爵头衔,四千英镑就能搞到一个男爵头衔。

  英国和法国同样如此,只不过成本无疑要更高,而且还得各种打点,有些想通过官场来晋升的,往往需要贷款上班,支出要远远大于收入。

  哦对,这一时期买爵位记得避开老法,只因1848年一来,革命老区老法又当起了急先锋,革命成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法律层面上废除了贵族的所有特权。

不过说到底,对于真正想进步的人来说,爵位本身不重要,爵位里面所包含的含权量才是真正需要考量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将军在这一块是怎么想的  对于这个问题米哈伊尔并未思考太久,毕竟各种各样的事情可谓是接踵而至,米哈伊尔一时之间完全闲不下来,首先找上米哈伊尔的便是颇为兴奋和激动的涅克拉索夫:

  “米哈伊尔,我就直接进入正题吧,你什么时候能把俄语的《八十天环游世界》拿出来?

  不瞒你说,自从屠格涅夫带着一堆东西回到圣彼得堡后,我花钱在圣彼得堡的各种报纸上都刊登了你在巴黎的新闻,这下子好了,不知道有多少新读者都在给我们杂志写信,说只要能够连载这部在巴黎大火的,他们绝对会订阅我们的杂志。

  之前流失掉的那些读者在如今的这股声浪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保守估计,这下子我们杂志的订户估计要来到四千以上了,这样都快是目前的《祖国纪事》的两倍了!我敢打赌,那位克拉耶夫斯基先生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估计都要气的晕倒过去了。

  哦对了,你这部在巴黎是每天都连载的对吧?那在我们俄国就完全不用着急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连载它都行!”

  米哈伊尔:“?”

  什么叫在俄国就完全不用着急了?

  把俄国人当波兰人整是吧?

涅克拉索夫你这家伙真是越来越有商业头脑了  对于涅克拉索夫的这一提议,米哈伊尔并不是太认可,毕竟连载的太慢的话,读者的怨气往往都是冲着他来的。

  而在跟涅克拉索夫表示会尽快的同时,米哈伊尔还顺带让涅克拉索夫帮忙联络一下英国的出版商,虽然他的稿子还在准备,但先接触接触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随随便便投过去又怎么可能轻易成功?

  即便是在后来,阿瑟·柯南·道尔也是被退稿了好几次才终于得以发表,而发表之后不久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么放在今天,所谓的侦探无疑就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想必英国的出版商也不一定有多少人敢于尝试。

  这种情况下,提前联系好人找好关系无疑能够让很多事情更加顺利,事到如今米哈伊尔当然算是小有名气,而小有名气肯定也有小有名气的打法。

  另外就是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界跟英国文学界也并非完全隔绝,早在四十年代初期,俄国这边的《祖国纪事》其实就已经连载了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的部分内容,毕竟作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顶流,狄更斯老哥还是很有牌面的,不然也不至于作品刚出版就被美国盗版过去。

  换而言之,米哈伊尔拿出来的这些估计迟早也要被盗版过去,那样的话还真算是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在老美那边积累名声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正处于刚起步不久的阶段,得益于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的努力,他的代表作《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的传统,其中《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作品以浪漫主义风格和本土题材,首次使美国文学获得国际声誉。

  如今这个阶段美国文学值得一提的人物便是影响了后世许多作家的爱伦·坡,再后面一点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则是被林肯称作“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的斯托夫人,她于1851创作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可谓是影响巨大。

  当米哈伊尔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面前的涅克拉索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愣,接着便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向了米哈伊尔。

  联系英国出版商?米哈伊尔又想干什么?

  稍微想了想之后,涅克拉索夫果断选择停止继续想下去,关于米哈伊尔的想法一直很多这件事涅克拉索夫他们这群人向来都是知道的,毕竟哥几个没事闲聊吹牛逼的时候总归是会讨论到文学、哲学、和诗歌之类的,而一旦讨论到这些内容,他们其实总能从米哈伊尔嘴里听到一点新东西。

  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搞出什么新东西似乎并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是米哈伊尔你这家伙,你这么努力是想让我们死吗?

倘若米哈伊尔知道涅克拉索夫的想法,米哈伊尔只想说他要是不努力那才是真有可能要死了  当然,像这一次的话,米哈伊尔准备等自己去了英国好好待几个月,并且重新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再做打算。

  毕竟像《八十天环游世界》这种尚且能用科幻幻想和资料来应对,但伦敦的侦探这一角色,那可真得好好实地考察一番了。

  另外到时候都去欧洲了,米哈伊尔确实也能顺路去布鲁塞尔一趟,见证一下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和那篇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宣言的诞生,那将是另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的重要起点。

  而说回现在的话,听到米哈伊尔的要求的涅克拉索夫当即就点了点头,随后想到了什么的他突然就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最快的办法肯定还是直接去找克拉耶夫斯基先生,他在这方面的人脉确实雄厚,但他现在生气都来不及,又怎么肯帮我们这个忙呢?”

  “这件事不着急,慢慢来就好。”

  在这么回答了涅克拉索夫之后,没过两天,米哈伊尔就正好在上学的途中偶遇了《祖国纪事》的老板克拉耶夫斯基,虽说现在两家杂志不太对付,但作为优势方的米哈伊尔无疑是心态良好,当即便抬了抬手跟衣冠楚楚的克拉耶夫斯基打了个招呼。

  而一遇到米哈伊尔,前几天才被屠格涅夫给装了个大的的克拉耶夫斯基可谓是五味杂陈,一方面米哈伊尔越来越是圣彼得堡文化界大人物的事实让他不由自主地就想露出微笑,然后回应对方的招呼,但另一方面,克拉耶夫斯基又不停地提醒自己眼前这人正是《祖国纪事》的大敌。

  好在是两个底层代码冲突了一阵之后还是后者占据了上风,于是克拉耶夫斯基果断冷哼一声,然后开口回应道:“您这又是要去做什么大事?又要从哪个人手里抢过来什么好处?”

  “我正要去上学。”

  米哈伊尔指了指自己身上的校服诚实地说道。

  克拉耶夫斯基:“.”

  该死!我怎么老是忘记这件事!

  正当打过照面的两人各走一边的时候,很清楚克拉耶夫斯基没少往《现代人》和自己使手段的米哈伊尔也是一边走路一边跟旁边的德米特里说道:“其实,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在《祖国纪事》上连载长篇”

  听到这个声音然后当即就是一顿的克拉耶夫斯基:“?”

  真的吗?

那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也不是不行  只可惜当克拉耶夫斯基赶忙将头扭过去的时候,米哈伊尔已经消失在了拐角处.

  而谈到学业的话,按照目前的进度来说,米哈伊尔差不多就是在今年夏季来临之前毕业。

  如果是正常大学生的话,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在考虑怎么样才能混进政府单位吃上一份皇粮,但这确实不是米哈伊尔现在要走的路,毕竟考虑到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忙起来根本没完没了,估计压根就没什么上班的时间。

  而且当个小文官有什么用?既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俄国。

  对于米哈伊尔的这个决定,他的妈妈和妹妹自然已经知晓,尽管她们之前因为报纸上那些对于米哈伊尔的批评和谩骂感到生气和不安,米哈伊尔的妈妈普莉赫里娅更是感觉稍稍有些失落,但她们还是选择无条件地支持米哈伊尔。

  尽管她们无比希望米哈伊尔能够过上安逸稳定幸福的生活,但究竟什么是幸福,还是需要米哈伊尔自己来选择,而事到如今,米哈伊尔究竟选择了什么似乎已经很明了了。

  另外谈到上学的话,说实话米哈伊尔最近正在为这件事情感到头疼,毕竟自从巴黎的事情发酵之后,米哈伊尔只感觉自己的同学以及自己在学校的处境可谓是越来越火热了。

  如果说之前有些学生想聚集在米哈伊尔周围多少还有所顾忌,那么现在他们是真有点不避人了,尤其是最初那几天,米哈伊尔感觉自己险些都要被他们抬去游行了。

  不过最后依旧是严厉凶狠的学监阿列克塞登场遣散了情绪过于高涨的学生,而等他严肃地看向米哈伊尔那有些褶皱和扣子没系好的制服,不等米哈伊尔心里咯噔一下担心要被找麻烦,下一秒学监就将手伸向了米哈伊尔衣服上的扣子.

  米哈伊尔:“???”

  有点太暧昧了嗷.

  好在是米哈伊尔及时出手,自己就完成了这件事,而反应过来的学监阿列克塞也是严肃地收回了手,接着还是没忍住点了点头说道:“干得好!写死那群法国佬!让他们的作家全都没有饭吃!”

  面对这种情况,米哈伊尔还真有点好奇涅克拉索夫花了钱的稿子里到底都写什么了,虽然他看了之后大概率会觉得非常难绷。

  而米哈伊尔如今在学校里的情况虽然有点危险,但他确实用不了多久就能毕业了,学校这边当然也不可能卡他毕业,首先米哈伊尔学的确实不赖,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混个优秀毕业生之类的东西,其次现在的话,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普列特尼约夫是真的巴不得米哈伊尔赶紧毕业走人。

  毕竟毕了业之后米哈伊尔想做什么都不关他的事,但是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那他整个人估计就真要麻了,更何况他跟米哈伊尔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金钱关系.

  米哈伊尔当然也是想顺利毕业的,不过他同圣彼得堡大学的联系估计还是不会断,首先他是要作为慈善人士来资助一些学生的学业的,其次就是到了1846年,米哈伊尔就真的要考虑要不要招募一下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员大将了。

  或许还是要等一等,毕竟刚上大学的老车还是得继续学习成长一番。

  就在米哈伊尔将有些事情做一个收尾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关于巴黎的那些东西,他也终于是沉淀完毕了,于是他很快便将有些东西一一寄往了巴黎。

  而当米哈伊尔这边发生着各种事情的时候,巴黎这座城市依旧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跟米哈伊尔相关的,则是《八十天环游世界》单行本的发行,由于《世纪报》这边的动作十分迅速,几乎是在这部热度最高的时候推出了单行本,因此销量自不用提,几乎是没过多久就成了巴黎的畅销书。

  与此同时,《世纪报》这边也是赶忙联系英国的出版商想要敲定一些合同,这年头虽然盗版横行,英国佬的吃相同样难看,但只要速度够快,至少也是能有一口汤喝。

  不过在协商这件事的时候,英国那边的出版商可谓是既满意同时又不太满意,满意在于这部的主角是一个英国人,而且塑造的相当不错,而不满意的地方则是当中的某些情节:

  “污蔑!这是对于大英帝国赤裸裸的污蔑!这种毫无根据和凭空捏造的情节必须全部删去!”

  请:m.llskw.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