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对方的身份之后,青臂这才带着进入了家中。
这位大匠的家其实不算大,住着这里的还有一对夫妻。
男子上前询问,“这位是?”
青臂解释道:“他是陈平,矩的朋友。”
这位壮年男子看着陈平又道:“我是矩的大哥。”
陈平又是礼貌行礼。
而后,陈平与对方的交谈中说起了矩在西北河西走廊时的事,青臂道:“那一次,他回来之后,说起了你,他还说陈平大哥是个很厉害的人。”
陈平又与对方交谈了一番。
直到陈平离开后的第二天,青臂才知原来到访的人,是如今的御史。
那位反秦犯人屈甦离开之后,就只等消息就可以了。
要等这个消息可能需要一年,也可能只需要半年。
用计谋要有耐心,这是陈平回禀廷尉冯劫的话。
皇帝西巡已有半年,这半年间关中依旧忙碌,公子扶苏命关中各县,又进行了一次迁民。
这一次迁民让关中的人口更加集中,让耕地更加集中。
当人口集中之后,人们的生产力与政令能够行使的更有效。
当耕地更集中之后,能够让灌溉的效率更高,能够将旱田与水田分开,种植的作物也可以进行分类。
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皇帝的车驾行至此地,在这里暂住了下来。
李斯正在准备与皇帝登祁连山,但看到关中送来的书信时,才知道公子扶苏本就不是一个会与民休息的人。
在公子看来,不仅不能与民休息,反而要调动更多的民力。
身为掌权者,要更加的集权。
民力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商颜山与渭南的成功证明了能够创造富足生活的从来不是掌权者的幻想与美梦,而是靠万千庶民汗水与双手。
这个天下,从来不是掌权者一句与民休息,就可以坐享其成。
如果公子扶苏真的相信与民休息,那公子或者是丞相府的群臣,就真的可以不建长城,不抵御匈奴,让六国旧贵族继续兴风作浪,不用治水,不用垦荒,不用养大军,不用打匈奴人。
而后在那种环境下,去幻想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
自打成为丞相开始,李斯就很讨厌那些人说停止徭役,减少赋税,停下军役。
他们不在其位,他们也不是治理国家的人。
李斯也很庆幸,当初他没有听从那些人的建议。
看到弟子吴公的来信,也知道如今关中的变化,李斯很是欣慰,公子扶苏一直在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至于以后的人们会怎么说,那也无关紧要了。
皇帝完成了一统六国,完成了一统南方,北伐大胜,让天下书同文,车同轨。
至于那些齐鲁博士非要论个对错,非要论一个孰是孰非,没有对错他们就活不下去了,那也就由着他们吧。
正如皇帝与公子扶苏说过的,这天下反秦的人是抓不完的,也杀不完的。
至少这个天下有了一个大秦,这么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至少,他李斯从少年时期苦读,到中年时期的落寞,再到入秦为相。
与当年那些稷下学宫的学子们相比,他李斯此生足矣。
这些天,李斯试着改变自己,开始努力适应不再理会国事的状态,并开始与同龄人一起说着家常话,还与章邯大将军一起钓鱼。
须发皆白的李斯常常站在河边,看着一群水鸟栖息在河边,他总是想着为何自己钓不到鱼,甚至一度怀疑过,这河底根本没有鱼。
但若没有鱼,水鸟如何栖息,当李斯看到水鸟叼着一条白亮亮的鱼,总是很迷茫,一度觉得手里的鱼竿无用。
放弃了钓鱼这个爱好之后,李斯还常与武威县的县令娄敬下棋。
娄敬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他的棋也一样很臭。
之后,李斯甚至常常与涉间大将军一起讨论西域美人,西域人常常会将最美丽的西域美人送到河西走廊。
“丞相,可以登山了。”
李斯收起手中的书信,也收起了先前的心思,快步走到屋外,见到了章邯已安排好大队兵马,将山脚下牢牢围了起来了,并且山道两侧已站满了秦军,就算是一只鸟想要打扰皇帝登山,都会被秦军无情地射落。
与皇帝一起踩上石阶,一步步往山上走去。
李斯又想起了当初登泰山,下山之后几乎三天不能下地,至今记忆犹新。
现如今,好在祁连山不是很高。
正值河西走廊要入秋的时节,祁连山的山上风很大,往西走还能看到终年积雪的山峰,这又是一段漫漫长路。
李斯看了看走在一旁的章邯,咬了咬牙,跟上皇帝的脚步。
自从登过泰山之后,李斯很久没有走过这么久的山路了。
走了一个时辰,几人坐在山上休息着,嬴政饮下一口水道:“李斯,你还能陪着朕爬上去吗?”
李斯抬头看向远处的雪顶,又道:“能。”
“好。”嬴政将水递给他,又道:“朕走多远,你也跟着朕走多远。”
“臣领命。”
嬴政无声一笑。
休息了片刻之后,皇帝与丞相两位老人家继续爬着雪山。
都说男人过了五十岁,依旧是农户人家的主要劳动力,但李斯老得比皇帝更快,须发也白得更多。
当走到祁连山的山腰处,从这里往下看去,嬴政道:“李斯,你看。”
李斯拄着一根不知从哪里取来的树枝当拐杖,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去,祁连山的北面是一片山谷,山谷中水草丰美,河流纵横,大片的羊群与新建设的驰道,还有几片房屋,三座大城。
而整片山谷狭长,看着就像是两座大山拱卫下的走廊。
嬴政道:“你说扶苏怎会将这里取名河西走廊,那孩子这辈子都没来过这里。”
李斯道:“公子看地图便能得知此地,当年公子为图谋河西走廊盘算了数年之久,如今这片河谷,真的像走廊,公子的取名不错啊。”
皇帝与丞相说起了当年,章邯站在一旁没有多言,而是想起了许多往事。
从王贲用犀牛甲送去河西走廊与西戎人换战马开始,公子扶苏就开始算计河西走廊,就像是一个孩子惦记他的玩具,惦记了很多年。
当年的西戎人,月氏人或者是匈奴人常年会来祁连山上,他们会在山中面向东方祭祀。
当皇帝走在这个祭祀的高台上,而高台的另一侧则是一处山谷,还能见到祭祀的牲口骸骨。
嬴政看着道:“这是匈奴人造的?”
章邯回道:“在匈奴语中祁连山是他们的天之神山,当年月氏人与一部分匈奴人建设了一个小国,叫作黑水国,黑水国就想将祁连山称之为神山,终年积雪是他们水脉来源,养活了牲口,让土地长出了草。”
“以前,匈奴的单于每年都回这里祭祀,月氏人的王冠上还刻有祁连神山的话语,他们面朝祁连山的东方祭拜,之后十余年间,此地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绝,月氏人只能在马鬃山祭祀,月氏语称祁连山为腾格里,也就是月氏人的天父山。”
嬴政道:“埋了这个山坑,砸了这个祭台,在此地建设秦军将台。”
章邯行礼道:“臣领命。”
当皇帝要离开时,李斯跟上了脚步,又回头看了看章邯。
在李斯认识的众多将领中,博学多才的将军中有一个是蒙恬,现在又多了一个章邯。
等章邯跟上脚步,李斯低声道:“大将军还懂匈奴人的事?”
章邯道:“当年我的麾下有一个谋士陈平,他常年与西域人混迹,就听说了这件事,末将也就听闻了,这个陈平善与人交往,他总是拿这些事向末将献功。”
李斯迈步走着,又道:“大将军做得很好,秦虽能让匈奴人与月氏人不再来祁连山祭祀,但他们的腾格里依旧会在他们的心中。”
章邯颔首,沉默以对。
身为大将军讲话要有分寸,面对李斯的问题不能多说就不说。
李斯是一个善用政治却手腕强硬的人,这位丞相会抹去齐鲁博士的宗法,也会抹去越人的身份印记,将分裂的一切苗头扼杀。
现在,当丞相说起月氏人的腾格里,这让章邯觉得这位丞相的话有些过线了,想要消灭月氏人心中的腾格里是不切实际的。
就像蒙恬在漠北扫清了匈奴人,却又退回了漠南一样,中原人即便是占据了北方,也不能活得像匈奴人一样,秦可以将当年的西戎人教化,让他们成为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户。
但中原的人不可能离开田地,去北方活得与匈奴人一样。
蒙恬的做法是对的,中原离不开耕地,也离不开田地里种出来的粮食,一旦失去了土地,中原人就只能流亡了。
所以扫清漠北后只是派驻秦军,而不迁民。
而现在,月氏人心中的腾格里,是他们活下去的信念,只要月氏人还是牧民,他们就会一直信腾格里。
塞外不是中原,丞相的方法,不一定能用在塞外。
章邯没有说破,而是地继续走在山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