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流浪的时候,忍饥挨饿过的沐英,眼泪瞬间落下。
他跪在地上拽着马秀英的裤腿“我知道错了,别罚我的饭”
“男儿膝下有黄金,快点起来。”
因为经常来孤儿营照料孤儿们,许多孩子都视马秀英为义母。
她也是心软的,虽然手上还拧着沐英的耳朵,可话语已然软了下来。
“不罚饭可以,但是今天的识字必须全都写上一百遍!”
“一一百遍?!”沐英不敢置信“这也太多了”
“你这小混球。”一旁的蓝氏看不过眼,上前两步拧着沐英另外一只耳朵“知不知道这天下间,有多少人想要求学,却所求无门?”
“知不知道,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出来,家里得花多少钱?”
“倾家荡产呐!”
“我们家乡就有好几户人家,为了供养儿子读书,家里的田都卖光了!”
她也是恨铁不成钢“你们现在能免费上学,这是天大的机缘。”
“就这整日里还不好生学习,就知道捣乱。”
伸手拿起一旁的圆珠笔与练习册“知不知道这些东西,能换多少粮食?”
“可以活命的粮食!”
马秀英的宠溺,让这些孤儿们有些忘记了外面的真实世界。
毕竟孤儿营里吃喝用度不愁,还无需担心安全。
更有马秀英这样的好心人,主动来照顾,嘘寒问暖。
而蓝氏的话语,则是让许多孤儿回归现实。
什么都不需要说,只需要说粮食。
这些孤儿,几乎都经历过饿肚子的往事。
能抓到老鼠吃,就是天大的美味。
饿急眼的时候,树皮草根草籽,乃至于土都啃过。
回想起曾经的痛苦,不少孩子都是认真起来。
他回到马扎上坐下,趴在木桌上认真写字。
“还是姐姐有本事。”
马秀英笑言赞叹蓝氏“这帮皮猴子,总算是消停了。”
“他们呀,就是日子过的太好了。”
蓝氏看的明白“突然之间过上了好日子,一时之间不能适应。”
“就像是明王说的那样,得给他们树立奋斗的目标,方能好生学习。”
两人一起走向了厨房,去准备今天晚上孤儿营的饭食。
“明王可真是,太心善了。”
晚上的主菜是午餐肉炒土豆丝,每个孩子还有一个白水煮蛋。
蓝氏也是连声赞叹“咱们的好日子,多亏了有明王。”
“那两个读过书的,真是好命,能有机会服侍明王”
蓝氏说的是曹妙清与张妙净。
听到这话,马秀英脸上的笑容,明显淡了许多。
这边穿着围裙炒着菜的蓝氏,还在言语“我听说,好多人都在给明王送礼。”
“奇珍异宝,各路美人都有。”
“那些宝贝,明王都收下了,可美人却是都被他给退了。”
“真是想不通,那两个妙的,究竟哪好了?”
“莫不是哪儿真的很妙”
无论是哪个时代里,已婚妇女在这方面都是真敢说。
其实林道并非是不喜美人,实在是精力有限。
金箍棒威风依旧,可时间上却是需要合理分配。
他已经是非常严格的控制新人入职。
毕竟每多一个新人,就会多分走他一份时间。
林道又不是李隆基那种变态,宫中养着几万个美人,却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得过宠信。
李隆基这是搞鱼塘养殖呢。
“少放些盐。”
马秀英转移话题“这几天吃了不少咸鱼,真的是太咸了。”
蓝氏果然跟着转了“说的也是,抓的鱼多了,晒的盐也多了。”
“那些做咸鱼的,把盐当不要钱的沙子用。”
伸手拿起一罐鱼露,打开取些倒入锅中“这倒是个好东西。”
一众随军军眷们做好了饭菜,端盘子摆桌的时候,蓝氏笑问“秀英妹子,你的年岁也不小了,军中这么多好汉,就没有看上的?”
以这个时代的风俗来说,年过二十的马秀英,已经是个老姑娘了。
闲言碎语肯定是有的,还有人说她眼光太高。
马秀英低头没说话,蓝氏只当她是羞涩。
自顾自的继续说着“等你成亲了,有了孩子,咱们两家就结亲。”
“咱俩若是各自生了一男一女,那就结亲。”
“都是男孩,那就结义。”
“都是女孩,那就是好姐妹”
马秀英笑而不语。
等到孩子们忙着吃饭的时候,她略显出神的远眺府衙的方向。
府衙之中,林道正在接待客人。
“沈万三,久闻大名。”
“明王竟知草民贱名,荣幸之至”
“坐下说话。”
林道招呼沈万三落座,一起吃晚饭。
他的饭菜一向很简单,几个菜一个汤足以。
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想吃好的时候,随时都能吃到。
好东西吃多了,日常反倒是以家常菜为主。
“明王生活简朴,一心为民。”
沈万三却是连声赞叹“草民也曾多次赴过元廷官佐的饭局,哪怕只是一大吏,豪奢享用也是超过明王。”
“这天下,就该明王得坐!”
对于这些奉承早已经听习惯了的林道,仅仅是微笑以对。
吃喝了一会,这边沈万三终于是忍不住的主动提及自己的来意。
“明王,草民此次前来,乃是受人所托。”
夹起块豆腐的林道,头也不抬“说。”
“吴郡薛员外,仰慕明王神威。”
“听闻明王身边无人侍奉,愿献上一双女儿服侍明王。”
这其实是抛砖引玉的话题。
先送礼,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后面真正重要的事情,方才更好商谈。
嚼着豆腐的林道,放下了筷子。
他抬起头,盯着沈万三询问“听说?”
“听谁说的?”
之前沈万三,见着林道热络,笑容满面的。
心中难免有些别样心思。
可此时再度对上林道的目光,心头陡然惊醒过来。
这位可是灭光了江浙行省蒙兀人与色目人的杀神!
不能因为他对我笑,就真的当他是个好人了 “这”
垂下头的沈万三,额头冒汗“市井传言,市井传言”
林道再度拿起了筷子吃饭“说正事。”
“是是。”
松了口气的沈万三,小心翼翼的开口“红巾军清理田亩,家有良田百亩以上者,皆没收之事”
“这事别说了。”
林道干脆回应“没得谈。”
田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土地兼并的恶果,林道更是见过太多。
从地主到大地主,从大地主到地方豪强,从地方豪强到世家门阀。
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土地兼并。
林道这里,更是知晓,两宋之所以覆灭,根源就在于不禁止土地兼并。
其后果就是两宋内部矛盾激烈,各地起义接连不断。
虽有范仲淹等人多次革新,可动不了土地兼并,就永远只能是暂时改良,灭亡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后面的明朝,其实也是一样。
明朝灭亡,不是什么农民军,不是鞑子,也不是小冰河期的天灾。
而是源于朝廷没有钱粮。
没有钱粮,自然办不了事,打不了仗,只能是等死。
至于为何没有钱粮,也是因为土地兼并。
土地集中到了宗室封王,皇亲国戚,朝廷官吏,地方士绅们的手中。
他们都不交税,朝廷当然没有钱粮。
正因为明白这些,所以林道无论是在哪个时空,都会强行遏制土地兼并。
就像是这方时空里,每家每户最多只有百亩田地。
不足百亩的,直接补充到百亩。
超过百亩的,则是进行没收。
对于贫苦百姓们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情了,许多人家甚至平白得了百亩地。
可对于阡陌纵横的大户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占据大部分身家的田地,居然直接被没收了,谁也不甘心。
“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也知道你们打算做什么。”
林道慢条斯理的说着话“我要告诉你,没把你们当做附虏论处,已经是你们的幸运。”
听闻此言,沈万三犹如被兜头浇灌了一盆冷水。
林道每攻一地,都会对当地进行大规模清洗。
衙门官佐胥吏,地方豪强大户,商贾巨富,城内城狐社鼠,乡野之间各类山贼土匪等都在此列。
绝大部分被清理的商贾巨富,都会被按上一个附虏的罪名。
在大元做生意,不跟蒙兀人合作的话,早就被人吞的渣滓都不剩下一点,哪个商贾巨富不附虏?
“知道为什么留下你们吗?”
林道留下了少部分的商贾巨富没有清理,只拿走了他们的田地与大部分的财货家产。
同时解除了他们潜在的动员能力,像是释放奴仆,宣布所有利钱借据全部无效等等。
沈万三与薛员外,就是幸运儿之一。
抬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沈万三起身行礼。
“请明王示下”
“那是因为,你们都是有做海贸。”
林道夹笋“我有意拓展海外生存空间,你们这些做过通番海贸的,就是我选定的先锋。”
“这,才是我留下你们小命的唯一缘由。”
“因为你们还有用。”
“所以,别挑战我的忍耐力,更别提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可以暂时用你们,也可以不用!”
一番言语,沈万三低着不敢回应,汗如雨下。
真的是想差了,大家伙还以为能跟明王谈谈条件,无外乎是多出些钱货 人家纯粹就是拿我等当工具而已!
林道侧头,看向一旁的蓝玉“这笋炒老了,没马秀英炒的好吃。”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