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八章 筹粮与发饷

  “丞相”

  “拜见丞相”

  一众各种眼睛头发颜色各不相同的文武们,齐齐行礼,场面蔚为壮观。

  他们行礼的,正是节制天下诸王与兵马,堪称元帝之下第一人的脱脱丞相。

  半侧身坐在主位上的脱脱,放下了手中的书册,抬起眼皮扫过众人。

  “都到齐了?”

  声音不大,却满是威严之意。

  脱脱留着蒙兀人常用的三塔头,穿着上紧下窄的质孙服,脖子上挂着珠子。

  一双不大的眼睛,扫过众人的时候,无人敢与其对视。

  威严尽显。

  虽是一人之下的丞相,可脱脱今年其实只有三十多岁。

  他的威望,是建立在自己的血脉,以及诸多功勋之上。

  先是从龙之功,后有开河变钞。

  红巾军大起之后,亲自带兵接连破徐州,濠州等地,剿灭了多股的红巾军,威望极高。

  而且他还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曾主持修辽金宋史。

  “丞相”

  有奉行官出列禀报“汝宁府知府李思齐未至。”

  “击鼓聚将未至者。”脱脱面无表情的下令“斩。”

  “丞相!”

  汝宁府达鲁花赤察罕贴木儿,急忙出列解释“李思齐奉命去征粮。”

  “是本相的错。”脱脱当即颔首“忘记了此事。”

  这边察罕贴木儿刚松了口气,就听脱脱继续言语“军议之时,你未经允许就擅自开口,当斩。”

  “念在你所言有功,军议之后自己去领二十鞭子。”

  “领命!”

  什么爱兵如子的,在古代就是扯淡。

  当兵卖命的,尤其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一个比一个暴躁。

  若是没有严刑峻法压制,别说是带着他们去打仗了,自己内部就得闹翻天。

  所以,动辄处罚才是军中常态。

  脱脱有经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会处罚,用以震慑众人。

  否则根本就没办法带兵。

  至于李思齐的事情,他的确是忘记了。

  可奉行官,不该忘记。

  脱脱看了眼发抖的奉行官,淡然下令“拖出去,砍了。”

  自有怯薛军上前,将奉行官拖走。

  “此次召集诸将前来。”脱脱平静开口“是想问问你们,接下来去哪?”

  答失八都鲁迈步出列,他身旁的儿子下意识的想要拉他,却是没能拉住。

  “丞相。”答失八都鲁行礼开口“我觉得,应该去打汴梁。”

  他儿子听到这话,顿时低下了头。

  “哦”脱脱不动声色“说说理由。”

  “汴梁的红巾贼,三路北伐惊扰了大都,当攻汴梁城绝其根基,逼其北伐兵马回援。”

  毫无疑问,这是纯粹的军事方面考量。

  相比起没什么动静的林道,以及远在江南的徐寿辉。

  从军事上来说,发起大规模攻击行动的汴梁城红巾军,明显更加值得攻击。

  可惜,脱脱不单单是军事统帅,他还是丞相。

  有了答失八都鲁做出头鸟,而且还给了错误答案。

  这边察罕帖木儿也是毫不犹豫的出列行礼“丞相,我不赞同都元帅的话。”

  “你说!”

  “是。”察罕帖木儿当即开口“汇集兵马粮草之后,当迅速击破高邮之敌!”

  这边,身为大理宣慰司都元帅的答失八都鲁,很是不满“高邮那边有大湖,而且河网纵横交错,非常不利于我军骑兵施展。”

  “耗费粮草兵马时间跑那么远有什么用。”

  “都元帅。”

  虽是乃蛮人出身,却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察罕帖木儿,并未动怒的大吼大叫,而是耐心询问。

  “你可知,大都如今粮价几何?”

  “粮价?”答失八都鲁明显愣神,旋即不满“我管大都粮价作甚!”

  他儿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干脆出列回应“大都粮价一石粮需六十斤银子,使钞则需五千贯。”

  “若是再这么下去,不止是大都,整个中书省都会崩溃,遍地都是反贼。”

  脱脱看了过来“你是”

  答失八都鲁急忙应声“丞相,这是我儿子,孛罗帖木儿。”

  脱脱颔首没说话,心中所想却是‘你儿子可比你聪明多了。’

  这边察罕帖木儿继续言语“打高邮,是为了恢复大运河航运。”

  “如此一来,江南的粮食方可运往北方。”

  答失八都鲁嘀咕了两句‘北边又不是没粮食。’

  北边其实是有粮食的。

  只不过,粮食都集中在了蒙兀人色目人乃至于北地汉人的权贵手中。

  他们本就是蒙元的高层,平日里连税都不交,当然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来,拯救朝廷。

  红巾军北伐,粮食收入大都是依靠缴获这些贵人们的储备,甚至是直接花钱跟他们买。

至于朝廷,谁会在乎朝廷如何  “还有就是。”

  察罕帖木儿说出了外一个理由“红巾贼的共主,伪明王就在高邮城。”

  “拿下了高邮城,杀了这个伪明王,各地红巾贼必乱,甚至还会自相残杀。”

  “察罕说的好。”脱脱总结发言“我意已决,出兵高邮。”

  “疏通运河,抓捕伪王。”

  “再给尔等半月时间,半月之后大军出征。”

  元廷与汉家王朝不同,他们的兵马打仗,是自备兵器马匹粮草的。

  真正接受朝廷供养的兵马,只有驻扎大都的怯薛军,侍卫汉军,以及鞑靼军。

  其余各部,都是自筹。

  这也是之后,各路元军逐渐军阀化的源头所在。

  毕竟自己有兵马有钱粮有部众有地盘,哪怕是不想当军阀也得是军阀了。

  脱脱给时间,就是让各部去自行筹措粮草军资。

  至于如何筹措,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像是李思齐,就是被察罕帖木儿派去筹粮。

  主要是勒索大户,或者干脆直接抢。

  而像是答失八都鲁这样的,有着自己的部众,有着自己的牧场地盘,粮草可以从自己部族家族里抽调。

  当然了,能抢能敲诈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放过机会。

  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元军,基本上都是这等情况。

  本质上,脱脱也是如此。

  他是蔑儿乞部的,直属兵马也是蔑儿乞人为主。

  之所以热心打通大运河,缓解中书省的窘境,在于他是大元的丞相。

  身为丞相,就得统筹全国大局。

  这就是位极人臣之后,应有的荣誉感与责任。

  若是到了这等地位,还是一心为自己部落自己家族捞好处,对于国家大事不管不顾,那也是个上不得台面的。

  半个月,算上来回时间,已经很急促了。

  脱脱也是没办法,他必须速战速决。

  一方面是要忙着回去对付三路北伐的红巾军。

  另外一方面,他身为丞相,不能长期离开元廷,毕竟他在朝廷里也是有敌人的。

  高邮城外,军营。

  林道辗转于各处军营,巡视训练状况。

  按照古人的标准,十天训练一次那就是精锐之师。

  不是不想多练,而是没有那个底气。

  高强度的训练,是需要有足够的物资作为基础的。

  每天的碳水化合物,盐,油,脂肪,肉类等都得供得上。

  磨损的衣物鞋袜兵器旗帜等,得补充得上。

  否则的话,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得死很多人。

  而且会极大的影响军心士气,甚至激起兵变。

  林道这里就不同了。

  无论是在哪个时空里,拉起队伍之后,训练强度都会逐渐增大。

  虽不至于到‘月月火水木金金’这等程度。

  可两天一练是基础,额外还有加练。

  晚上还得上夜校。

  敢这么干,是因为物资保障跟得上。

  侍卫亲军是天天有肉吃,普通红巾军则是高强度训练日必然吃肉。

  米面粮油皆是管够,还能弄到咸鸭蛋吃。

  尤其是在海产品大规模捕捞开展之后,几乎是天天有咸鱼吃。

  偶尔还有熏制的鲸肉吃。

  这伙食标准,已经超过了普通地主,达到了大地主的水准。

  吃得好,待遇高。

  那高强度训练的时候,自然没什么怨言。

  今天是发放薪水的日子,林道亲自坐镇侍卫亲军的营地,亲眼看着粮饷发放。

  “侍卫亲军第十队,十夫长胡大海,籍贯泗州。”

  “月俸一贯六百文”

  “扶持粮,米面各五斗,盐一斤,油一桶,布一匹,咸鱼肉咸鲸肉十斤,蜂窝煤六十块。”

  月俸是给军士的,扶持物资则是给他们的家眷们用的。

  给林道卖命的待遇很高,这些扶持物资足够养活一家老小,还能过的很滋润。

  若是没有家眷,那就全都是自己的。

  胡大海上前,仔细数好了钱财,去一旁领取了除蜂窝煤之外的各类物资。

  清点完毕之后,接过发俸官递过来的笔,歪歪扭扭的签上自己的名字,还按了手印。

  扛着好几个口袋的胡大海,上前来到坐在椅子上的了林道面前行礼。

  “谢明王赏”

  “家中可有困难?”

  “有明王发放的赏赐,家里日子过的好。”

  “看你能写自己的名字,想来在夜校上的不错,是自愿上夜校的,还是被强迫的?”

  胡大海恭敬行礼“回明王话,营中兄弟都是自愿上的夜校。”

  “哦。”林道笑问“这是为何?”

  “因为兄弟们都知道,这是明王为了我们好。”

  胡大海大声回应“上了夜校学习识字算数,以后立功了就能升官。”

  “哪怕伤了残了退了,也能安排到各地衙门办事。”

  “有好处,兄弟们都愿意去学。”

  多么淳朴的话语,说的是明明白白,真情流露。

  只要是有好处,不用督促无需引领轮不到号召,我们自己就会主动上!

  就是一旁身为十队百总的徐达,听的是蹙眉摇头。

  林道大笑“好,就该如此!”

  “尔等奋勇杀敌,我给你们所有人升官发财!”

  军士们喜形于色,齐声高呼。

  “明王万岁”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