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52章 世贸

  拉维放学的时候,罗恩去接他。

  在一大群穿着白色校服、肤色各异的孩子当中,他一眼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生平第一次,他和周围的人一模一样了。

  罗恩满心欢喜,身为人父的那种骄傲溢满心间。

  拉维就在孟买国际学校的学前班上学,他们家自己的学校。

  以前国际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没有学前班。

  但等到拉维要上学的时候,就有了。

  阿加隆被卡维娅带去了金奈,他将在那里度过自己的幼儿园时光。

  南方的老人特别舍不得他,尤其是贾娅拉利塔,始终在游说卡维娅让阿加隆接受一定的泰米尔文化教育。

  等到上小学时再来孟买也不迟,至少让他学习怎么说泰米尔语。

  卡维娅答应了,金奈也有非常知名的学校。

  另外她再次怀有身孕,在老家那边待的更舒心,家人随时可以照顾她。

  罗恩也会经常去金奈出差,在那住上一段时间,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家人间的感情。

  罗恩理解他们的想法,无非就是让阿加隆多在金奈露露面,以稳固他南印度继承人的身份。

  这没什么问题,他早在心中规划好了将来的安排。

  现在孟买这里,只有拉维在,罗恩很快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他们从学校出来,一个叫做科莫的小女孩唧唧喳喳地用马拉地语和他聊天。

  她告诉罗恩说,她的外婆马上要来看她啦,让罗恩帮忙把文身贴纸贴在她的手背上。

  她从书包里掏出她的宝贝,一一向罗恩展示:一只形似豪猪、插满火柴棍的土豆,她的填色本,一端剪成一条一条、松松拢起可以折出有趣形状的小手工.

  科莫还一本正经地让罗恩转告伊莎,说某某商店才是给拉维买鞋的好地方。

  拉维试图和她以及边上的其他孩子搭话,但没人听得懂英语。

  “你不是会说马拉地语吗?”罗恩问他。

  “我只会说一点点。”他好声好气地向罗恩解释,“爸爸,你送我去说英语的学校念书好不好?”

  “这里就是啊。”罗恩哭笑不得。

  “那他们为什么不说英语呢?”

  “他们还小,现在刚刚开始学英语,他们从小讲的是马拉地语。”

  “他们为什么不说印地语,你和妈妈都讲印地语。”

  “因为爸爸和妈妈小时候讲印度语,那是北方,和孟买这里不一样。”

  罗恩耐心的和拉维解释,这个国家的语言有多复杂。

  不过英语是桥梁,学校里的学生都讲英语后,大家就都听的懂了。

  有史以来第一次,他能详细描述在学校做了什么。他用小辣椒当画笔,蘸了颜料在纸上画画。

  然后他做了手工,搭了小房子和太阳。他拼了拼图,还吃到了“方米糕”,伊莎告诉他“方米糕”叫咚克拉,是马邦的传统点心。

  罗恩笑眯眯地听着拉维的童言童语,没上学前他根本没有这种分享自己经历的冲动。

  即使你再有钱,能请得起一流的私教,也不要让孩子脱离集体。

  拉维入读孟买国际学校的第一晚,他同学的妈妈就来找伊莎,说班上有孩子周六过生日,问他们要不要参加生日派对。

  第二天,伊莎去接拉维放学,遇见了另一位妈妈,他们一家刚从南非搬回孟买不久,正准备带孩子去冲山俱乐部游泳。

  俱乐部曾经只对白人开放,现在持有外国护照的印侨都能进入,当然也包括某些权贵精英。

  罗恩一家以极快的速度,被同班的家长们追捧、邀请。

  在拉维没上学之前,没人有借口邀请他们参加生日派对,或者带孩子上门来做客。

  对他们来说,罗恩一家太高端、太国际化,根本就像国外的贵族一样。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国际化”的他们,所融入的社交圈是高端的社交圈。

  它属于富有的、讲英语的孟买精英或者海归印侨。

  经过几年的发酵、沉淀,孟买国际学校的学生当中多是实业家甚至皇室王公的后代。

  拉维所受的教育远非罗恩幼时能比,至少在印度,他接受的是最顶尖的精英教育。

  孟买国际学校凭借钞能力的弯道超车,一点都不比“大教堂”或“苏格兰”这两所名校差。

  拉维会和那些家境优渥的孩子一道,度过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丰富多彩的程度远超他们的父辈。

  在孟买,鱼跃龙门固然很难,纡尊降贵同样不易。

  孟买国际学校的妈妈们当真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她们一丝不苟策划孩子的生日派对。

  拉维去过其中一个,地点在卡夫大道的奢华公寓。

  派对元素均从迪拜引进,还请来了专业的艺人,让训练有素的小狗表演投篮。

  拉维作为宾客,收到了三套进口蜡笔和水彩笔,罗恩小时候称之为“蘸水笔”的奢侈品。

  那次的派对来了上百个孩子,主人为此花费绝不少于百万卢比,也就是两三万美金。

  但在孟买高地这个圈子,这笔钱花得值。它是孩子们的社交训练,也是他们基本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需要这些孩子操心的,不论他们长到多大,是这样两个问题:谁会邀请我去他们的派对?我要邀请谁来我的派对?

  越是贫困的国家,对派对似乎越是狂热。孟买的派对接连不断,寄来的请帖更是创意满分、争奇斗艳。

  有塞在羊毛手套里的,有卷在烈酒杯里的,还有同意大利面、干蘑和香料一起装在盒子里的。

  这一张张请帖相邀的是成年人,和孟买国际学校的生日派对的名单高度重合。

  在这些成人派对上,便不乏孟买女郎的身影,她们面容姣好、身材火辣、穿着清凉。

  罗恩这次回到孟买,发觉了一个新的现象:年过四十的单身人士仍旧活得逍遥。

  一个浪荡子略显粗鄙又实事求是地解释他为何至今不婚:“每天都能喝到牛奶的话,还买奶牛做什么?”

  他指的“奶牛”正是个三十出头的孟买女郎,当然对外永远宣称二十八岁,因为单身,所以左右逢源,也因为单身,所以芳心寂寞。

  她是已婚男士和有钱肥佬的首选目标,只要有个怀抱共度漫漫长夜,什么都好。

  但从她精致的妆容、人前的调笑,绝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脆弱和自怜。

  已婚妇女妒忌她,又有谁人晓得她的苦楚。

  全球化的潮流终于侵蚀了这座大都市,随之而来的还有对金钱的崇拜。

  “有情有义的印度人”,这句话渐渐变得不那么可靠可信。

  除了见证小拉维上学这件事,罗恩还要处理自己的生意。

  孟买这里最要紧的当然是苏尔电器,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品牌,在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苏尔电器这个庞然大物,几乎生产人们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电器。

  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到处都能看到苏尔logo的身影。

  随着印度的经济越来越好,诸如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大家电,也越发的受市场欢迎。

  就连笔记本电脑,经过几次换代后,现在都小有名气。

  不过要说近两年最成功的产品,还是手机。

  自从搞定了芯片后,苏尔手机就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时代。

  截至今年,印度的总数应该五百万左右。其中83的人,使用的都是苏尔手机。

  从五年前的不足十万,飙升到今年的五百万,苏尔电器居功至伟。

  如今第二代手机已经上市,功能比上一代更全面,也更可靠。

  以前的缺陷,明显的bug都被修复,日常使用会越发的顺畅。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代苏尔手机会更加成熟。

  内部的研发团队,已经慢慢接手大部分的设计工作。

  在华子那里学习了两年,苏尔电器的人才班,总算可以出师了。

  至于芯片,罗恩没有奢求。整个印度都搞不定的事,凭什么他可以。

  当然啦,这不影响苏尔电器的宣传。

  随着苏尔手机大卖,太阳神芯片的口号被喊了一遍又一遍。

  “自研”、“科技”等字眼,慢慢和苏尔电器划上了等号。

  爱国这碗饭,罗恩终于要越吃越稳了。

  全印度第一家手机芯片公司,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新德里都帮他鼓吹,有些词罗大善人听了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在巴拉特赢学盛行的印度,这是好事。

  所有人都认为苏尔电器将会再创辉煌,说不定在国际市场上也会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一则消息突兀的登上报纸,印度的邻居,东大似乎要加入世贸组织了。

  这条新闻瞬间传遍整个商界,印度企业疑惧万分,担心廉价的东大货会塞满国内市场。

  印度媒体充斥着东大的伞、电池、焰火等企业,将会挤跨当地同行的报道。

  没办法,对这个邻居,印度人的感官是极其复杂的。

  他们艳羡对方所取得的成就,却又极尽言辞的去贬低,仿佛不屑一顾。

  阿三最无能为力的是两个国家有同样规模的人口,也当初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略有优势。

  但他们就是生产不出东大那种物美价廉的产品,明明他们的人工成本更低。

  苏尔电器的高管们也非常紧张加入世贸后的东大,要知道很多零配件到现在还依赖那边的出口。

  如果贸易壁垒不在,双方还能像以前那样愉快的合作吗?

  罗恩不知道,他准备回一趟新德里,阳光智慧城市已经开业。

  这种不动产、商圈,没有外来者参与竞争。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