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午十一点,陈延森才乘车赶到森联科技园。
此时拼呗的总成交额是197.4亿!
时间眼看就要过半,黄征在办公室里满心焦虑。
参照过往的销售节奏,今天的总销售额,乐观估计能突破400亿,要是情况不理想,可能就只有380亿。
可400亿的目标早就定好了,这要是完不成,怎么跟老板交代?
无奈之下,黄征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直播卖货板块,同时针对高价值用户,定向追加了一些补贴活动。
至于让商家刷成交额,他没想过。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被老板发现,会有什么后果。
另一边。
陈延森刚到办公室,梁劲松和林南就发起了视频会议请求。
“老板,沪城微电子那边已经把投影物镜系统需要的透镜组制作完成了,光学系统所需的大部分模组,我们都搞定了。”
林南面带微笑地分享着。
“华卓精科的掩膜台精度,最高能达到多少?”
陈延森开门见山地问道。
一套完整的反射式光学系统由收集镜、照明系统、投影物镜系统、掩膜版和掩膜台组成。
缺一不可!
前面几项技术都啃下来了,只剩最后一个掩膜台。
这玩意是光刻机中固定掩膜版,并可以实现高精度移动的机械结构,相当于掩膜版的“智能工作台”。
就像一个高速运转、且不晃动的云台!
只不过,掩膜台对速度、精度的要求,是相机云台的数千倍、数万倍。
用大白话来说,掩膜台其实是一个专门“托着掩膜版干活、还得保证它动得又准又稳”的高精度工作台。
比如你要在蛋糕上印图案,掩膜版是那张带图案的模板,而掩膜台是用于摆放这块模板的支架。
它的核心作用是,稳稳托住掩膜版,再按要求精准移动,确保芯片电路能清晰、准确地印在硅片上。
林南脸上的笑容一滞,苦涩一笑:“老板,胡老帮我们联系了清华和华卓精科团队,这两家在掩膜台领域的制造工艺,勉强能达到45纳米。”
光刻机的更新换代是跳跃式的!
别看45纳米和28纳米之间,仅有几代的差距,但28纳米工艺的掩膜台,在速度、加速度、精度和稳定性上的研发难度比45纳米节点高出了几十倍。
全球唯有尼康、佳能和阿斯麦三家的掩膜台,能支持28纳米的工艺制程,而28纳米以上,仅有阿斯麦一家。
而掩膜台通常是作为光刻机整体设备的一部分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一般不会单独对外销售。
沉吟半晌后,陈延森缓缓开口:“华卓精科对28纳米掩膜台的研发,有没有具体的技术方向?”
林南听后,连忙调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档,投在共享屏幕上:“胡老提到过,华卓精科在三年前就启动了28纳米级掩膜台的预研,只是卡在了两个核心问题上。
第一,高速运动下的姿态控制,目前他们的伺服系统在加速度达到2G时,精度就会出现微米级偏差;
第二,真空环境下的热变形补偿,掩膜台的金属构件在温度波动0.1摄氏度时,就会影响定位精度,他们试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但成本太高,而且加工工艺还不成熟。”
陈延森哭笑不得。
要知道,掩膜台的加速度越大,可以缩短掩膜台的加速和减速时间,从而提高光刻效率,减少芯片制造的时间成本,这对于大规模芯片生产来说非常重要。
阿斯麦NXT1950iDUV光刻机的掩膜台加速度均值为15G,峰值可达25G。
华卓精科的掩膜台仅仅是能用而已,压根没法商业化。
他算是看明白了,以国内配套产业链的技术实力,很难支撑星源科技完全掌握光学系统的核心技术,这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2G的加速度与阿斯麦25G的峰值比起来,就像蹒跚学步的孩童与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实力悬殊。
而且,加速度过大会对设备的机械结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进而导致精度下降、稳定性降低和设备寿命缩短等问题。
同时,高加速度还会带来更大的能耗和发热问题,需要更先进的冷却和控制技术来解决。
很明显,华卓精科的技术方案属于‘投机取巧’的类型,故意降低了加速度的数值,从而更容易保证精度和稳定性。
但这样的掩膜台,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芯片生产的实际需求。
“我知道了,先跳过掩膜台,把精力放在真空与环境控制系统上。”
陈延森想了想,对着林南吩咐道。
说完,他又看向梁劲松,不紧不慢地问道:“良率有没有提升?”
“老板,当前的良品率稳定在97.5,只要材料供应稳定,我能在三个月以内,把年产值提升到10亿美币的水准。”
梁劲松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陈延森闻言,微微颔首,示意梁劲松继续介绍产能情况、工艺优化进度和检测环节。
半个小时后,视频会议结束。
陈延森坐在办公室里,点开了林南发来的技术文档。
掩膜台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加速度实现、与硅片台的同步精度等。
控制加速度的装置有磁阻式直线电机、音圈电机,保证稳定性和精度的零件包括滚珠丝杠、气浮轴承、磁悬浮轴承。
事实上,这些关键装置在国内并非找不到对应的供货商,问题在于他们提供的产品,技术水平落后了好几代。
陈延森迅速过了一遍技术文档,光看资料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得深入一线,经过不断试错,才能找出突破点。
想到这里,他给林南留言,让对方先采购一批相关设备。
与此同时。
沪城,龙漕路200弄,易园写字楼。
裴毅守在电脑前,双眼死死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成交数据。
从0点到12点,筷跑闪购的总成交额为21.6亿,与拼呗比,肯定远远不及。
但21.6亿的销售额,放在整个电商圈内,也能轻松跻身第二梯队。
闪购并不属于传统电商模式,它更像是介于电商与O2O服务之间的形态,核心是把即时配送能力和电商模式深度融合了起来。
抢的是所有电商平台的生意!
要不是背后有森联资本撑着,早就被同行们群起而攻之了。
同一时间,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筷跑骑手比平时忙多了,既要送外卖,又要送闪购的订单。
只要敢上线,订单就不会停。
远在燕京的江皓,都快干哭了,赚钱确实爽,但一上午送了58单,两条腿硬邦邦,又酸又疼。
可他一看到‘348.1元’的收入数字,立马就精神了!
“筷跑兼职的兄弟,赶紧上线啊,老子快撑不住了!”
江皓不由地在心里呐喊道。
另一边。
裴毅也注意到了运力吃紧的状态,略微思索一番后,喊来了运力部的总经理夏翔宇。
“调整一下兼职骑手的接单比例,再分五个点过去,等618大促结束后,要在原有的招聘基数上,再增加3万个正式骑手的名额。”
裴毅冲着夏翔宇叮嘱道。
“裴总,现在全国的正式骑手已有29.4万人,再增3万的话,我怕配送费的收入覆盖不了骑手成本,而且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站点订单不饱和、密度不足,一下子招这么多人,我担心会出现‘骑手没单’的情况。”
夏翔宇皱了皱眉道。
“我知道,但你看闪购频道的增长速度,下个月还要拓展63个新城市,届时闪购的业务覆盖范围将达到271个城市,若是不提前储备骑手,等新城市上线,订单来了难道让用户等吗?”
裴毅不以为意地说道。
夏翔宇点了点头,在他看来,既然裴总心里有数,他照办即可。
等夏翔宇离开后,裴毅看着屏幕上21.9亿的成交额,随即敲打着键盘,在云舟电子便签里敲下:6月下旬工作重点。
“1、跟进服务器扩容进度;
2、确认前置仓改造方案;
3、审核会员体系方案;
4、查看骑手扩招情况。”
他知道,虽然闪购目前的成交额,与电商第一阶梯相差巨大,但在即时零售这个细分赛道,只要把供应链、配送和用户留存做好,潜力无穷。
毕竟,谁能更快地把商品送到用户手里,谁就能抓住未来电商的核心流量。
云速大仓、筷跑买菜前置仓、原亰东仓储体系,再迭加橙子智能生活馆和橙子超市的商品SKU数量,足以让闪购在业内立足。
当天晚上22点39分时,马立云站在阿狸总部大楼的巨大LED屏幕前,看着“327.4亿”的数字,两条眉毛都拧在了一起。
“能赢吗?”
马立云自言自语道。
站在一旁的张涌立刻会意,转身喊来商管总裁,示意对方在零点之前冲一冲业绩,把明天的战报做得更好看一点。
结果不到十分钟,夭猫商城就出现了一大堆福袋产品,标价从1999元到99999元不等,收货后可退全款。
福利以清仓断货的商品为主。
一些刷单凶狠的大店,短短半个小时,全天的销售额居然翻了一倍。
零点一到,阿狸618大促的最终成交额定格在了348.2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