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80章 老马,我拿50亿跟你打,做朋友还是做敌人?

  朱仙庄科技园,九号办公楼。

  许振辉面露难色,面对陈延森的要求,眉头紧蹙,脑子飞速打转。

  向特定企业提供无息贷款虽有先例,但额度通常不会超过十万。

  可陈延森张口就要十亿,让他顿感有心无力。

  “陈总,庐州恐怕也给不了十亿无息贷款吧?”许振辉反问道。

  “但在虚城建造A级机房,对橙子科技来说,属于计划之外的项目。”陈延森耸了耸肩道。

  许振辉沉吟片刻,正色看向陈延森道:“两亿无息贷款,另外八亿资金改成低息贷款,我可以出面帮你沟通,把利率降至2.1;此外,追加两亿专项资金,在宽带税费、所得税、电力补助、房租补贴、营业收入补贴上给予支持,陈先生,还请相信虚城的诚意。”

  闻言,陈延森收起笑意,开始认真思考。

  与孟远志相比,许振辉的扶持明显更优厚。

  虚城作为煤电基地,电力资源充沛且电价低廉,可以有效缩减机房运转成本。

  届时,再以双路市电、柴油发电机和UPS不间断电源构建多层级电力保障体系,即便遇上区域性电网故障,也不会影响设备运行。

  “许先生,虚城的农副产品、造纸和轻纺鞋服行业的底蕴更深厚,哪怕拼呗商城搬离,也不会减少相应的支持力度。”陈延森斟酌道。

  “陈总,虚城的稻田种了上千年,总不能一直靠土地吃饭吧?”许振辉苦笑说道。

  毕竟有了数据机房和云计算产业,才能吸引优质资本、技术和人才向虚城集聚。

  “老周,你挑个人负责对接工作。”陈延森微微一叹,冲着周受志吩咐道。

  “好的老板。”周受志点头应道。

  “陈总,你同意了?”许振辉面带笑意,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

  “许先生都说了,我也算半个虚城人,当然要为家乡做点贡献咯。”陈延森笑着调侃道。

  “那无息贷款的事?”许振辉试探着问道。

  “一分都不能少。”陈延森板着脸道。

  许振辉无奈笑笑,暗地里却松了一口气,只是笑容里多了几分苦涩。

  在他看来,森联资本原先是虚城孕育的互联网巨头,却被庐州摘走了果子。

  随后,陈延森邀请许振辉去办公室喝茶,将初步合作细节交给周受志和对方的秘书来处理。

  与此同时。

  隔壁六号楼,拼呗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

  宋允澄身着一套浅灰色职业装,缓缓开口道:“先复盘上旬和中旬的大客户签约数量、GMV贡献和行业占比,以及重点客户的履约情况。”

  历经两年半的职场锻炼,宋允澄在工作中早已游刃有余。

  在陈延森面前,她是清甜多汁的小橙子,但在下属眼里,她又是精明强势的大客户招商总监。

  “截至2月19日,新增KA客户12家,本月目标15家,拓展进度超时间进度12;大客户成交额13.3亿,平台占比8.3;新签约KA客户中,3家首月曝光量未达到合同要求,缺口为30万UV……”

  一名从阿狸跳槽过来的部门成员汇报道。

  “跟产品部和活动部沟通一下,在品牌优选的第一屏新增5个坑位,把缺失的流量补回来。”

  宋允澄当即拍板决定,说话间还不忘翻动1月KA客户GMV分析表、竞对KA政策对比表和Q1招商目标拆解表等数据资料。

  “好的。”下属立即回答道。

  “继续。”宋允澄摆手说道。

  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她的行事风格与说话语气,都和陈延森极为相似。

  以她现有的行业资源、人脉及工作能力,就算离开拼呗,也能在阿狸、企鹅或亰东谋得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

  事实上,私下挖她的猎头也不在少数,开出的待遇甚至比拼呗更优厚,可宋允澄却从未考虑过。

  在她心里,拼呗才是家,陈延森才是自己的人生方向。

  虽然这家伙坏得要死,总让自己摆出各种羞人姿态,还得穿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可只要陈延森喜欢,她都愿意去做。

  她记得很清楚,是陈延森递给了自己一沓电话卡,又给了她进入狐狸淘工作的机会。

  手把手教她选品、商业谈判,把她推到了今天的位置上。

  另一边。

  陈延森应付完许振辉,将其送出了朱仙庄科技园,刚回到办公室,便接到了马立云的电话。

  “陈总,我听说筷跑即将启动B轮融资……”马立云笑呵呵说道。

  “听谁说的?谣言罢了。”陈延森直接打断道。

  马立云神色一滞,心想:你小子什么意思?不想让阿狸上车了?

  阿狸确实开展了外卖业务,还与美团、大众点评和拉手网勾勾搭搭,但这也不能成为你拒绝的理由啊?

  老马清了清嗓子,干笑一声道:“陈总,阿狸和森联资本的合作一向很愉快,我个人也非常看好筷跑的发展。”

  “噢,是吗?那为什么聚划算引进了美团、大众点评和拉手网,唯独落下了筷跑?”

  陈延森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冷声质问道。

  投资某个赛道,同时押注两到三家,算是互联网巨头的常规做法,因此,陈延森也能理解。

  但当裴毅找上聚划算寻求合作之际,阿狸却总是推三阻四,拿筷跑当假想敌对待,陈延森又怎么可能给老马好脸色?

  你不带我玩,老子也懒得搭理你!

  筷跑在团购、外卖和买菜业务上均有建树,单日订单超600万,日均流水多达一亿华元,根本不缺投资人。

  “陈总,这里面肯定有误会,回头我亲自督促,保证立刻解决。”马立云避重就轻地说。

  “不用了,筷跑与美团、大众点评和拉手网不同,对聚划算的依赖性并不强。”陈延森果断拒绝道。

  马立云被怼得很难受,黑着脸道:“陈总想踢阿狸出局?”

  陈延森不置可否:“难道不是阿狸想打压筷跑吗?”

  被戳破心事的马立云有些尴尬,本以为三言两语就能糊弄过去,可陈延森丝毫不给面子。

  “陈总,阿狸没有打压筷跑的意思,关于这点,我可以向你保证。”马立云回道。

  他顿了顿又说:“近期聚划算的合作调整,纯粹是基于平台战略规划和业务优先级的正常决策,绝无针对之意。如果陈总愿意,我随时可以安排团队深入沟通,探讨如何在团购、外卖等赛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那桃宝外卖呢?马总不做了?”陈延森追问道。

  “全国网民只有六亿,一旦触及到流量上限,拉新成本和难度便会呈几何式递增,阿狸需要补全业务生态,利用外卖的高频消费场景,提升用户粘性和留存,拼呗能做,阿狸为什么不行?”马立云开诚布公地说道。

  “其实阿狸完全可以把筷跑嵌入桃宝APP,你要的是O2O生态,业务我来做,大家合作共赢不好吗?”陈延森厚着脸皮直言道。

  你小子要脸吗?

  阿狸仅持有筷跑4的股权,凭什么给你桃宝一级流量入口?

  “我倒是想同意,但其他股东可不会答应。”马立云婉拒道。

  “假如阿狸在外卖、团购赛道压重注,与筷跑正面竞争,马总有没有想过,你要砸多少钱,才能拿下20的市场份额?若这笔钱用来投资筷跑,回报会不会更高?”陈延森劝说道。

  “4的股权比例,不足以说服其他股东。”马立云想了想说道。

  阿狸实力雄厚,可森联资本也不容小觑,在网约车行业,硬是压着千度打。

  老马心里清楚,若与森联资本全面开战,每月资金消耗不会低于三个亿,半年就是近二十亿。

  阿狸并非烧不起,但价值何在?

  “我可以承诺,筷跑B轮、C轮融资,每轮都给阿狸至少5的股权比例。”陈延森抛出筹码道。

  “我要是不答应,阿狸是不是就没法参与筷跑的B轮融资。”马立云问道。

  “是!而且我还会筹集五十亿资金,与阿狸斗到底,做朋友还是做敌人,马总你自己选。”

  陈延森面色严肃地回道。

  五十亿?

  马立云微微一怔,头一回感受到陈延森对O2O领域的重视,随即回应道:“给我两天时间。”

  “没问题。”陈延森爽快答应。

  他不过是有枣无枣打三竿,试试看而已。

  万一能唬住老马呢?

  要知道,此时阿狸正在筹备上市计划,能否下定决心与森联资本死磕,尚未可知。

  三分钟后,陈延森挂断了电话。

  国内的市场虽大,但竞争也更大。

  若是老马拎不清,那就打痛他!

  远在杭城的马立云,靠在老板椅上沉思了半晌,然后喊来了陆兆曦、张湧和唐永波,并向身处港岛的蔡信发去视频会议邀请。

  “大致情况便是如此,陈延森似乎很看重外卖、团购之类的本地生活服务,所以,阿狸该如何选择?”

  解释完前因后果,马立云双手一摊,询问起了众人的意见。

  “从成本效益、生态协同和竞争格局来看,收购美团是目前最优的策略,可快速获得团购和外卖市场的入场券,泛大西洋资本的一亿美币,只够美团再撑几个月,何况王鑫已经有了出售公司的想法,不妨再等等。”

  蔡信率先表明态度,他是投行出身,目光主要聚焦在生态协同上,收购美团可将其纳入集团的本地生活板块,一来可避免重复投入,二来可补全生态短板,实现“11>2”的战略价值。

  当然,更优的选择是入主筷跑,但陈延森不可能会答应。

  “美团的团购业务不断下滑,外卖业务虽有一些成绩,但日均订单不足10万,在运力资源、配送调度算法和商家资源上都不及筷跑,尽管价格低,但价值也低。”

  马立云说话很难听,把美团批得一文不值。

  谁让王鑫不当人,拉着老马溜着玩呢?

  张湧和唐永波面面相觑,顿时明白了老板的真实意图。

  唐永波苦涩一笑,桃宝外卖才上线几个月,又得面临与口碑网相同的悲惨境遇。

  陆兆曦坐在一旁没吭声。

  筷跑虽好,但终究不是自家的‘亲儿子’,陈延森又肯让出多少利益?

  但让他们砸个五十亿,与森联资本竞争,阿狸也未必能讨到好处。

  况且这笔巨额投入一旦失败,不仅会拖累阿狸的现金流,还可能影响集团的上市进程。

  与其两败俱伤,倒不如换个方式,以资本合作换取长期共赢,或许还能撬动更大的市场蛋糕。

  “马总,陈延森愿意给多少股权比例?”陆兆曦轻声问道。

  “每轮保底5。”马立云回道。

  “10还差不多。”视频中的蔡信推了推眼镜,沉声说道。

  “未必不能沟通,陈延森多半也不想和阿狸正面竞争,5只是他的心理底线,绝非上限。”

  张湧插了一句道。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激烈讨论起来。

  燕京,美团总部大楼。

  王鑫盯着外卖业务的数据,久久无声,从年前的负面舆论爆发后,美团外卖的热度就没消退过,如今已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日均订单已跌至五万多单,很难想象,这竟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所有业务量。

  旗下的兼职外卖员,大多也跑去了千度外卖和筷跑外卖发展。

  单看结果,美团进军外卖市场的举动,着实是一步臭棋。

  “老汪,收缩外卖业务,把弹药留给团购业务,先稳住基本盘再说。”

  良久之后,王鑫抬起手,对着汪慧文说道。

  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刚放弃做外卖,大众点评的张涛便在沪城拉起了一支团队,正式上线了外卖业务。

  新用户立减15元,老用户每天随机领取五到八元的外卖红包。

  继美团、千度之后,又一家涉足外卖行业的公司出现了。

  裴毅暗骂一声,立马应战,一边调整新老客的补贴政策,一边从大众点评的配送团队挖人。

  先把大众点评的运力系统打残!

  “傻×!”王鑫在得知后,默默地骂了一句。

  2013年的外卖行业,没钱可玩不转!

  张涛越挣扎,死得越快!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