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161章 认知作战

  清晨时分,官邸的花园。

  “数量!”

  在完成了五公里的晨跑之后,李毅安吐出两个字。

  “本质上就像广告一样,”

  其实,认识作战,最核心的是什么?

  就是扑天盖地的数量。

  “一种新的产品,想要迅速的打开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广告。”

  “现在互联网并不成熟,普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就只有电视和报纸,所以在电视和报纸上投放广告,收效是十分巨大的。

  想要进行认知作战,完全可以采取广告的策略,请不同的专家,在不同的电视,在不同的节目中去谈论苏联威胁,谈论金边与西贡陷落之后,东方阵营的大扩张,然后疯狂的砸钱进行投放。

  这样的话,肯定可以取得很大的效果。”

  听着父亲这么说,李奕轩想了一下,说道:

  “这样效果或许很好,但是操纵的痕迹也太过明显了,美国的很多电视台都是独立电视台,他们虽然会接受砸钱做节目,可以一旦曝光的话,就会形成政治丑闻,这势必会影响到认识的灌输……”

  这正是在美国操纵舆论最大的问题——你可以花钱去操纵,但是同样,也会有一些记者在嗅到其中的猫腻之后,盯上你,然后把你的操纵变成了他们扬名的台阶。

  就像水门事件一样,尼克松身为总统也无法影响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报纸像疯狗一样对他的追捕,最终,逼的他只能辞职。

  “你说的没错,没任何人能够真正意义上操纵美国的舆论,在美国有大约1700家日报,7600家周报,有700家商业电视台,有276家公共电视台,还有约8000家广播电台。

  面对这么大的基数,没有任何人能够掌握这些机构,即便是花费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全部收购了,只要美国还允许私人创办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那么,收购也就是一个笑话,因为,你买的速度,远没有别人创办的速度快,而且,当你收购产生溢价的时候,可能别人只需要花费几万美元就创办了一个电台,但是你却需要花费几十万美元才能收购。……”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数以千百计的投机商,会用几万个报社、电视台、电台来耗尽你的资源。

  所谓的“某某掌握美国舆论”本身就是伪命题,哪怕是在尼克松被《华盛顿邮报》盯死的时候,还有不少报社、电视台站在他的一边。

  本质上,在那种舆论环境下,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做的只是“影响”而不是操纵,因为你操纵不了,白宫操纵不了,默多克更操纵不了。

  听着父亲说着这些的时候,李奕轩想了一下,说道:

  “也正因如此,在数量众多的媒体之中,如何识别有用信息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嗯……”

  稍做思索后,李奕轩又补充道:

  “因为它们的报纸、电台数量多,如果一篇新闻,无论真假,只需要出现在几个报纸,几个电视上,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真实的。”

  “对!”

  李毅安说道:

  “就是这样,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制造谎言,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把原本局限于少数人了解的国际安全战略,以最简单、最广泛的方式,灌输到人们的耳中……”

  说到这的时候,李毅安想到的是什么?

  就是水军啊!

  在另一个世界,水军在互联网上掀起的风波,是层出不穷的。姑且不说国家层面,就是企业层面,只需要几百篇软文,几万次转载,就可以包装出一个成功的人设。

  “普通大众在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他们往往人云亦云,美国那边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广告学的方式,进行这场认知灌输!”

  其实,SEA的广告学一直都遥遥领先的,在SEA产业发展初期,为了能够创建品牌,打开欧美市场,当然就不能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而是应该制定好长远的营销策略,然后一步步的实施。

  为此李毅安专门制定了一整套战略性的营销计划。

  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他制定的那些划时代的战略营销计划,不仅促成了SEA的产业发展,还使得SEA的广告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广告本身就是随着商业的兴隆而兴隆。

  而从理论上来说,“水军”本身也是广告学的一种。

不过,李毅安并没有打算  “我们需要成立一个专业机构!”

  什么?

  在李奕轩的不解中,李毅安说道:

  “我们需要在美国成立一个国际关系协会。成立这个协会,邀请一些教授参与进去,然后再通过协会的名义,欢迎他们在各种报纸上的发表文章,当然,是我们指定的国际关系议题,可以根据他们在不同级别报纸上的刊文以及转载数量,邀请他们到夏威夷、佛罗里达等旅游胜地参加学术讨论……”

  接着他又特意补充道:

  “不仅是他们自己,还包括他们的家人,而且协会可以提供的相应的资金。”

  其实这个是什么?

  就是多年前南洋企业最擅长搞的“有奖征文”或者“有奖发文”,就是通过设立一些机构操纵这件事情,南洋的奶粉、化妆品以及不少产品,就像靠着那些“权威机构”的“认证”,成功在欧美市场站住了脚。

  就像“中华牙防组”一样,欧洲牙防组,美国牙防组……现在可都是非常权威的机构,至于美国营养学会,欧洲营养学会,同样也是权威中的权威,只不过他们的股东,都是某些机构。

  总之,在操纵这件事上,绝对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的。

  之所以会和儿子聊这些话题,是因为,在未来左右舆论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不仅是要左右,还要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去影响,甚至操纵。

  当然,对于未来的操纵舆论,李毅安是非常看好的,因为国际互联网,因为他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只需要把那些软件的概念拿过来就好。

  掌握了全世界的主流社交媒体之后,还需要担心不能操纵舆论吗?

  不过,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有其套路,纸媒体时代与网络媒体的时代,看似千差万别,可是套路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这一天,伴随着李毅安的决定。很快,调查部与九头蛇就根据他的建议,有针对性的对他们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那些关于“威胁”“扩张”“危险”的词语正在被拆解、重组,即将顺着电话线和光纤,通过太平洋光缆流向大洋彼岸另一个国家,最终,它会出现在每一张报纸、每一台电视机,每一个收音机。

  最终会让所有的美国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的感受到“威胁的紧迫性”,感受到现实的威胁。

  这个时代,美国的国际关系学家并不多,这些国际关系学家,要么在大学里,要么在研究机构之中,因为稀少所以才显得珍贵。

  但是在美国的各个大学之中,并不仅仅只有那些声名在外的国际关系学家才会对国际关系感兴趣,事实上,有不少教授都非常感兴趣。

  像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哈里森教授,虽然是知名的法学家,但是他对国际关系学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多次在报纸、期刊上的发表与国际关系、外交领域有关系的文章。

  这天上午,刚到办公室,哈里森就从他的助理那里接到了一迭信件,其中的一封带有“北美国际关系协会”的信件引起了他的兴趣。

  “北美国际关系协会?”

  虽然没听过,但是听起似乎比美国国际关系学会更大气一些。

  于是他就撕开了的信件。

  “尊敬的哈里森·罗伯教授,本协会将就……”

看着信上的内容,什么越南啦,什么金边陷落,什么西贡陷落,什么连锁反应  “不就是苏联的扩张吗?这不是国际关系学的常识么,还用得着进行专门的讨论吗?”

  哈里森有些不屑的摇了摇头,毕竟,现在冷战都已经开始二三十年了,这些话题早就是已经被专家们研究个透的,现在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不过他还是接着往下看去,他看到的并不是奖金,事实上压根并没有奖金,而是告诉他,他们将会在年末在夏威夷举行国际关系论坛,邀请知名国际关系专家参加。

  而什么是知名国际关系专家呢?

  当然是根据他在报纸、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了。

  “知名国际关系专家……普通非学术类报纸杂志也可以?社会影响力?”

  瞬间,哈里森教授就是心中一动,虽然没有奖金,但是“知名国际关系专家”这个名头着实有些诱人。

  “凭我的水平,想要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岂不是轻轻松松的?”

  哈里森心中暗道,而且作为法律专家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协会的规则很简单——他们更看重“专家”在社会上的名声而这个名声怎么建立?不就是发表文章吗?

  至于是不是专业报纸杂志,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足够多的报社发表他的文章,也就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知名国际关系专家……”

  不得不说,对于哈里森教授这样的人来说,吸引他的已经不再是金钱了,而是名声,是头衔。

  凭什么他就不能多一个“知名国际关系专家”的头衔呢?

  于是乎,很多人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精神,写了文章,寄到了各个报社,从全国性的报纸,到地区性的报纸,而且话题都是围绕着金边陷落带来的影响,毕竟,这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连北美国际关系协会都关注这个问题,它能不热闹吗?

  请:m.badaoge.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