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284章 小鬼子一撅屁股,我就知道要干什么

  “先说好消息吧!”方言对着先老胡说道。

  老胡接过话茬道:

  “反垄断的草案通过了,政策落地了。”

  方言一怔,惊讶道:

  “还真被他们干成了?”

  老胡说道:

  “嗯,这事儿明天研究院应该就能收到消息了,现在新闻都还没出来,我的消息比较灵通,提前知道了。”

  方言继续问道:

  “还有个好消息呢?”

  老胡喝了一口水,咂咂嘴后说道:

  “津村制药和小林制药谈事儿谈崩了,现在已经准备开始各显神通开战了。”

  之前方言就担心津村制药和小林制药把事情给谈妥了,最后小林制药放弃和津村制药抢市场的事儿,继续让历史回到原来的点,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朝着原来的方向发展。

  应该是自己的出现,让小林制药看到了更大的利益,所以才会这么选择。

  “那坏消息呢?”方言对着老胡问道。

  老胡放下水杯,说道:

  “坏消息就是津村制药背后的集团肯定会使绊子,我们合作的事情比想的要难做。”

  方言皱起眉头,说道:

  “草案通过,津村和小林撕破脸确实是好消息,但小林这棵墙头草,怕是要借我们的刀杀人了。”

  老胡立刻会意:

  “你担心他们明着合作,暗地让咱们当炮灰?津村在日本政商两界盘踞六十年,小林现在赌上身家押注革新派,万一风向倒戈……”

  “不止!”方言摇摇头,说道:

  “第一,小林主动抛橄榄枝,却拖到现在,分明是等草案尘埃落定才敢亮牌;第二,伊朗项目耗着津村的现金流,小林选这时候开战,分明要逼他们两线失血!这家伙远不是当初谈判时候那么老实,背后的小动作挺多的,之前玉川教授就建议我们不要合作,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市场规模,还有里面的利益。”

  “那你的意思是……现在不合作了?”老胡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摇摇头:

  “当然不是,合作肯定是要合作,但是我敢肯定他们原来答应的那些事儿,接下来肯定会想办法打折扣。”

  “接下来我们必须要咬死了不松口才行,之前是他们拖我们,现在就该我们拖他们了。”

  小林制药之前答应规定时间内给这边回应,结果后面一直拖,拖到现在才有消息,期间怎么联系他们,这帮人都没有回应。

  这明显就是当时在权衡。

  那会儿他们是随时都可能放弃合作的,虽然这个在商场上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是小鬼子啊!

  这帮人只要是动了坏心眼儿后面就一定要防着了,之前的那些条件,都是为了限制他们动坏心眼的,打折扣是万万不行的。

  老胡听到后点了点头说道:

  “对啊,拖他们!他们现在已经和津村制药打起来了,需要的是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但是他们之前答应的东西想要打折扣,那我们就可以一直往后拖。”

  方言说道:

  “我现在给赵锡武院长打个电话吧,把这事儿说说,说不定他们明天就会联系这边了。”

  说着就要往书房走去,这时候老胡还提醒道:

  “最好再给王玉川教授打个电话,他对日本人了解比我们多,可以让他也给点意见。”

  接下来方言就给赵锡武和王玉川教授打了电话过去,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有些惊讶,之前本来都以为小林制药已经放弃合作了,结果今天方言他们这边来了新消息。

  都不用方言帮他们分析,两人几乎是同时和方言做出了同样的猜测和打算。

  猜测小林一雅接下来要说主要的事儿都办妥了,但是有些地方要打折扣,希望尽快推动产品进入市场。

  他们也就打算拖,用刚性条件反向施压。

  同时他们想的还更多,可以借助这个事情,利用国内选拔中青年干部的趋势,向上级争取,外贸部门介入谈判,将合作纳入中医药国际化的政策项目,避免研究院独自担责,还可以获得另外一些资源上的倾斜。

  另外他们也可以拆解小林制药的借刀杀人的计划,避免这边被他拉出去当冲锋的肉盾。

  最后也可以趁着拖延,看看津村制药的反扑强度,调整战略投入。

  第一就是小林能否真正突破津村渠道封锁,第二则是看革新派政策能否持续和津村制药背后的政党打擂台。

  延本质是“以守为攻”,通过拉长谈判周期实现三重防御,验证小林诚意、筑牢技术护城河、绑定政策避险。

  其终极目标不是非要放弃合作,而是将“小林递刀”转化为“中方执刀”,确保在颠覆津村垄断的过程中,中方成为最大受益方而不是牺牲品,之前主动权掌握在小林手里,现在他们开始动作了,主动权就换边了。

  听过了赵锡武和王玉川教授的分析,可以说是和方言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老胡也感慨,这帮国内的聪明人可比他以前在国外时候雇佣的那些职业经理人聪明多了,虽然他们不一定有人家懂商业方面的条款,但是和政策挂钩的一些东西,还有双方的博弈,这些人提出来的方案明显是高端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直接和政策制定的部门那谈事儿。

  好多政策甚至可以直接配合他们制定,比在大马那会儿做生意还要牛逼,那边的政府是不准华人参政的,甚至是影响到政策的条款他们都会非常忌惮。

  但是国内这边完全就不一样。

  说是自己人那就真是把你当自己人。

  事情商量好了之后,时间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小林制药那边的电报就来了,他们的人还需要过来谈一谈,明天晚上就从日本出发,专机直飞京城,预计九月一号凌晨落地首都机场。

  也就是后天到京。

  他们要求准时关键人员参与会谈,里面有当初谈判的所有人。

  还有卫生部以及外贸部门。

  这一切都是在方言他们的预料之中,所以这边也开始由研究院联系外贸部门还有卫生部门,拉在一起通口气,别到时候落入他们的陷阱。

  不过他们这个日子也是选的好,大多数高校都是九月一号开学。

  这会儿忙的正是不可开交的时候。

  特别是他们很忌惮的王玉川教授,还是副校长,这会儿基本上是没空参与谈判的。

  只有方言他们研究生班因为一些原因,定在九月八号开学。

  要不然方言估计也没时间和他们好好的谈判,得忙着开学的事儿。

  由此可见,小林制药选在九月一号这个时间点来谈,根本不是巧合,而是掐准了国内的节奏特意布下的“时间陷阱”。

  他们早就摸透了王玉川教授的身份和日程,知道九月初是高校开学的大忙期,身为副校长的他必然分身乏术,而赵锡武院长作为研究院核心,也可能因开学季的校企合作、人才对接等事务分散精力。

  这一手“避重就轻”打得极其精明:少了王玉川这位对日本企业习性了如指掌的“防火墙”,谈判桌上能戳穿他们套路的人就少了一个;而研究院这边若因开学事务仓促应对,很容易在细节上露出破绽,给他们压价、打折扣的机会。

  更阴险的是,他们特意强调“要求关键人员参与”,却偏选在关键人物最忙的时候来,明摆着是想制造“要么妥协、要么拖延”的两难局面,要是研究院说“关键人没空”,他们就能倒打一耙,说“中方没有合作诚意”;要是研究院硬凑人谈判,大概率会因准备不足被牵着鼻子走。

  老胡拿着电报,骂到:“这帮小鬼子,又搞小动作,这是故意钻咱们的空子呢!”

  方言说道:

  “他们算得精,咱们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想避开玉川教授,咱们就把官方力量顶上去。到时候谈判桌上坐的是外贸、卫生的人,他们再想提‘条件打折扣’,就得先过政策这一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玉川教授那边,就算他没法全程参与谈判,让他提前把小林制药可能耍的套路、日本企业谈判的惯用伎俩说一下,咱们去谈,照样能戳破他们的把戏。”

  赵锡武这边也点头说道:

  “小林制药的电报我看了,选九月一号来,就是冲着手头忙乱的时候来的。我已经和外贸的李科长碰过了,他明天就带团队过来和咱们对接,把政策条款、合作框架再捋一遍,保证谈判的时候不被他们钻空子。另外,我让研究院的技术团队连夜整理核心技术资料,把‘不能让步’的条款标红,到时候一条条和他们对,少一个字都不行。”

  方言心里一稳,笑着应道:“您放心,咱们保证让小林制药知道,想在时间上做文章、在条件上打折扣,门都没有。”

  老胡看着方言胸有成竹的样子,也松了口气:

  “原来您早就想到这一层了?”

  方言说道:

  “他们这帮人的尿性,我可太清楚了,尤其精于算计,从来就没有‘碰巧’,他们想利用我们的忙乱搞突袭,咱们就以静制动,把准备做足。到时候谈判桌上,谁慌谁输,他们急着和津村开战要资源,咱们有的是时间陪他们耗,看最后谁先沉不住气。”

  当天下午,方言特意去了趟大学。

  王玉川教授正在办公室处理开学事务,听方言说明来意,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厚厚的资料,里面全是他抽时间整理的日本药企谈判案例。

  他这段时间知道合作的事儿,也是一点没闲着。

  “小林一雅这个人是典型的日本商人,表面温和,实则极其功利。”王玉川教授翻着资料,指着其中一段说道,“他们最喜欢用‘时间紧、任务重’来逼对手让步,这次选在开学季来,就是想让你们没时间仔细审核条款。你们记住,谈判的时候一定要‘慢’,哪怕一条条款磨一个小时都没关系,磨到他们失去耐心,自然就不敢提过分要求了。”

  他还特意叮嘱:“另外,他们肯定会提‘先供货再谈技术细节’,你们千万别答应。必须把技术对接、专利划分、利润分成这些核心条款都敲定了,才能谈供货不然他们拿到货,转头就可能翻脸不认人。”

  方言把王玉川教授的建议一一记下,临走时又拿到了那份日本药企谈判案例集。回到研究院,他立刻和赵锡武院长、外贸部门的团队汇合,把案例集里的套路和政策条款一一对应,制定出“逐条审核、绝不妥协”的谈判策略。

  而此刻的日本,小林一雅正对着党派大佬得意洋洋地表示:

  “九月一号,华夏学校最忙的时候,他们肯定没时间和我们耗,到时候咱们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拿到资源。”

  请:m.minguoqiren.la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