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闻讯拜访的HK各路富商,挤满了池家宅院。
这让克莱斯勒总裁终于在亚洲之行的最后,感受到习以为常的吹捧簇拥。
毕竟HK之前基本上没来过什么大佬。
史蒂夫、万马德酒店集团的董事长、克莱斯勒总裁这个级别,世界前五百强的老大在HK本地能有多大生意?
都不过是把这里当中转地。
看中的是背后巨大的内地市场,或者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辐射能力。
所以之前真的没什么兴趣到访。
唯有顺着让卫东,才接二连三的吸引到这类顶级大佬。
尤其克莱斯勒这位老总,因为传奇的营销管理经历已经是神级地位,这几年正是他的各种自传、著作到处热卖。
在亚洲地区尤其拥有无数粉丝。
几乎把所有HK名流显贵都吸引过来。
却没想到被池世明抢了风头。
这两口子没跟着去平京,但闻讯赶回HK,把他们那座深水湾道15号宅院拿出来接待克莱斯勒高层下榻。
顺便宣布他们已经买下浅水湾道30号宅院,正在做整修翻新,感谢各位叔伯兄长的照应。
所有人立刻哗然。
一年前小两口在湾仔结婚,让卫东宣布把深水湾道15号宅院送给他们做婚房。
还被德二哥嘲讽挑衅。
池世明稳稳的说这是大哥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要早日赚钱搬到自己的宅院。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就凭着沪海国际社区在HK发售,狂揽三十亿港币销售总额!
然后就在浅水湾买房了。
那宅子甚至比15号宅院更大更贵,富贵人家间都估摸着知道,报价应该超过两千万港币!
恰好处在深水湾和浅水湾间的山脊上,可以俯瞰两边景致,很靠近海边。
距离让卫东的海边豪宅只有八百米距离,算是相互扎堆儿。
但更显眼包的是这给让卫东的内地投资打了个超级广告。
看看这投资回报率。
只有让卫东的嫡系才能赚得这么狠吗?
以前再瞧不起,游离在让卫东他们这帮人之外的HK富豪,也不得不思考我有没有关系人脉到内地做生意。
这是真的赚!
当然,让卫东在酒会中还是要解释:“这是个特殊案例,全国估计只有沪海具有开发这种国际社区的底蕴实力,而且和其他地方尺价在一百多港币不同,是沪海市要求这个高档社区只能卖外汇,必须卖到一千多,这是十倍的价差,目前内地房价没有这么高,哪有这么多外籍人士去买房,只有这一片!”
老亨他们还很有朋友间关系的调侃:“那你还不是把这唯一一块给了明仔!”
“好菜都留给亲兄弟了嘛?”
让卫东也不说大头给了市里面:“稍微等等吧,现在内地做房地产是没有地价的,看起来是占了便宜,但我有消息就在这一两年会出台调整,要拍卖或者收取地价,那……前面已经占了很多便宜的,你说内地会吃这个闷亏吗?”
总裁也跟着听,他带来的汉语翻译终于能全程禀报。
后来飞往北美的航班上,才跟让卫东探讨:“这叫做监管红利,没有监管的地方就是巨大的红利,你恰恰在内地市场又具备了这么强的运作实力,你有了资本等政策调整,已经可以跟着转型,甚至利用这种优势彻底压住没人能超过你,这就是我在花旗市场奋斗一生,却永远不可能再成为资本的原因,从我出生的时候,花旗已经是个处处被监管严格的市场。”
让卫东还是让太太来翻译:“那么像史蒂夫这种,就是在全新领域跑马圈地,才可以享受这种没有监管的红利,但等到规范起来,又杜绝了后来者?”
他其实忍住了没说互联网可能就是IT产业后的监管空白,更是因为互联网的特点,可以不断萌生全新领域,所以才有后面的互联网新贵。
总之这种说法算是定义了让卫东接下来要如何保持成功的脉络。
叮在苹果电脑、克莱斯勒汽车上做吸血供应商,都只是战术上的事情,核心战略还是继续利用天眼找寻监管空白。
尤其是海外的空白。
让卫东当时给港商们表达的就是内地随时可以掀桌子不吃这个闷亏,那就别在这个阶段拼命占便宜。
等到地价政策公开了,再去跑马圈地就稳妥得多。
实际上后来都知道,欧美只是这段血多底子厚,监管领域又完整,才能摆出遵守规则的样子,等到三四十年后内地各种强调监管了,反而是欧美不断掀桌子毁约。
都一样。
谁知总裁居然面对让卫东说了句:“所以这几年我私底下一直在考虑,把汽车和电脑联系起来,看能不能开辟出一片没有监管的新天地。”
这就是掌握了战略,有意识的去找寻方向。
太太翻译的时候,让卫东还没太在意,心头呵呵,汽车跟电脑能联系起来啥,嘴上随便恭维:“哦,了不起,值得我学习,但汽车上用的电脑芯片,也改变不了监管吧?”
这一年他疯狂介入汽车制造业,自己又在推动晶圆厂,还是知道汽车已经在采用电脑芯片,尤其自动挡汽车大多需要用芯片来控制油门,虽然这类芯片还比较简单,但已经开始介入。
结果更没想到的是总裁低声说:“我的想法是用电池来驱动汽车,这样就彻底推翻了所有之前汽车制定的规则,这个领域就完全成了全新没有监管……”
让卫东如同挨了一记闷棍。
整个神色都难以抑制的剧烈变化,转头看向六十四岁的老头儿。
能成为营销管理之神的人物,让卫东都在观察他是不是和程朗一样了。
结果对方眼里只有热烈的兴奋:“怎么?你也有兴趣吗?”
这时候的对方,完全不是个傲慢的总裁,眼里甚至有一丝孩童般的天真。
让卫东慢慢控制回表情,尽量让自己没那么突兀:“电动汽车?这的确是个全新的领域,克莱斯勒已经在研发这类产品吗?”
总裁笑笑摇头低声:“是我自己,我有很多朋友,其中有几个谈得来的在这方面有商议,我们自己成立了家公司,现在看起来你有资格加入进来,尤其是当我参观过你在鹏圳的工厂以后,我对你这种代工厂模式非常看好。”
在深水湾道15号的酒会当然是收获圆满。
让卫东利用克莱斯勒给自己刷了一波背书。
北美五百强首位,这种企业巨头总裁跟他联手过埠HK,还是很有说服力。
而且第二天还一起搭乘水翼艇去了鹏圳西区参观。
让卫东的本意是看看光驱厂,证明我确实有这个生产研发能力。
结果总裁明显比四位品牌总经理更有兴趣的参观了晶圆厂、封装厂、声卡厂、音箱厂、耳机厂,甚至集装箱厂、服装厂、卫生巾厂都没放过!
更是对途中路过的集装箱码头,目前只有三架岸桥,还没船停靠的状态,却停了几百辆切诺基的场面,也隔着保税区的铁栅栏听让卫东表述了是怎么朝着东南亚卖的。
其实是让卫东不具备去东南亚国家冲击关税的正面能力,所以才放手给陈文亮去自己捣鼓。
但花旗汽车大亨们就有的是办法施压小国家开放市场。
当时让卫东真以为总裁是在观察他的经营管理能力,没想到人家考察的是他在电子IT产业的实力!
让卫东还看了看坐在越洋头等舱过道那边的狄坤和桂振飞,早就约好了也要去苹果公司看看,同样是寻求顶尖公司对自己背书的套路,狄坤其实也经常往返大洋两岸。
但这俩似乎才应该跟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车产生关联吧,怎么成了克莱斯勒的总裁来自取油车的灭亡?
等等,这尼玛要是自己参与了就是资敌吧?
三十年后新能源车在内地彻底翻身的场面,停车场看绿牌比例就最清楚了。
从寥寥无几的凤毛麟角,再到铺天盖地的新车几乎全都是。
国外车企更是在国产新能源面前被打得节节败退,各种围追堵截的不顾脸面。
网上看得很清楚,要是真帮助这位展开新能源车的时代,未来怎么办?
反正这个瞬间,让卫东真是想得有点多。
全靠太太翻译打岔,才能缓冲下思维。
最后艰难摆出一无所知的态度来打探口风:“对,代工,电动汽车也需要代工吗,现在进展到了什么地步,虽然对电动汽车不懂,但我很有兴趣了解。”
总裁没什么防范:“首先我有个朋友是玛莎拉蒂的总裁,他们一直在跟克莱斯勒合作研发一款新车,我希望是跨世纪的全新概念车型,双方在汽车外形、底盘调校上肯定能够合作出最好的成果。”
卧槽,起点这么高的吗?
让卫东万万想不到传说中的豪车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新能源车了。
总裁很有信心:“我还有位朋友现在通用汽车任职,但他自己有家镍氢电池生产厂,他们很有兴趣把这类新型电池转化成汽车动力,现在我们缺的就是个年轻的电子产业投资方,因为除了需要大量资金,这种新型电动汽车肯定也需要大量的集成电路,这两点很难同时在年轻人身上……”
让卫东心里悄悄松口气,这电池方向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