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指挥秘书:“你还是去联络下,就说我建议的,请尤总考虑只引进这种LG公司生产的制冷机组,具体型号可以联络鹏圳资产管理公司的李雪红李总,由我们来生产这种冷藏集装箱,以及冷藏货柜车,远比他这个冰箱生意更稳妥赚钱。”
虞晓秋脆生生的回应去了。
于松海才问情况。
鬼使神差的两年多前他俩就探讨过冷藏货柜车。
真空包装送高原牛肉下来出口,已经是边山县最支柱的产业,但显然这事儿如果要朝着整个高原省推广,那就还得是冷藏货柜车。
一个月百把吨,朝着东京出口没问题,差不多这也是全县的供应能力,全省呢?
今天的于松海同样是他分组讨论那边的明星!
让卫东把自己那迭工作证找出来,挑国集那张给于松海看:“别看这么大的名头,就是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国家远洋集团是最大客户,还想朝着国际上卖,我是大股东,其实主要就两种箱子。”
拿筷子在桌面摆放比划:“普通柜占据九成以上比例,冷冻冷藏柜百分之五到十,但成本造价是普通集装箱的近十倍,租用价格自然也飙升,因为运鲜货、血液制品、生物药品之类非用这个不可。”
于松海也能懂:“对高原这样的特殊地区外送,也是非用不可。”
让卫东贼兮兮笑:“我已经在HK找到些样品和图纸,交给厂里在仿制,你知道我在商州机械厂就有这种做冷库的能力,但这玩意儿比我们傻大笨的冷库科技含量高多了,毕竟冷藏部分每省点空间就能多装货。”
他现在已经是行家了:“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放大的冰箱,其中核心组件是高效直流电驱动机组,这制冷机的最关键部件占总成本近50,技术主要由花旗开利、冷王,还有就是南丽LG垄断!”
于松海的眉毛都翘起来。
让卫东把震华机械的案例拿出来讲:“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可以先买,然后其他配套用我们的成本完成,那么这玩意儿的国际定价权就会落到我们手里,未来说不定全世界的冷藏柜都是我们生产的。”
他知道震华机械后来真的成了港机全球第一,不知道的国集也的确是全球冷藏柜第一!
箱子还是那个箱,制冷机组占五成,保温夹层增加成本两成,保证从零下三十度到零上三十度间的温控系统值两成。
也就把一千多美元的铁皮盒子,变成了近万美元的大冰柜。
总之没技术含量的就不值钱,沾点垄断技术就暴涨。
用这个办法把总价打下来,起码保证国内可以制造并出口了,再说研发技术追赶:“冷藏车的技术跟这个如出一辙,不好意思,我现在是国内最大的两家现代车企的实控人……”
让卫东再得意的拿出切诺基副总那张工作证。
于松海哈哈大笑:“切诺基还不错,但数量太少,而且皮实程度不如丰田、日产。”
让卫东大包大揽:“产业链落成后,我一定会推动去高原省城建个最完整的维修厂,有充足备货,派最好的技师上去手把手教,彻底把这款车打造成高原乃至边疆地区最好的越野车,不就是修嘛,各种问题还能反馈给厂里改进……”
于松海都熟悉得很了:“经济和人才流动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
让卫东点头:“主要是省下大量宝贵的外汇资金,对内消费不好吗,用来给基层群众搞福利不好吗?”
于松海却慢慢摇头:“你知道的,现在高原的福利已经远超内地了,全都是补贴拨款养起来,这种局面要扭转就得自力更生,真正形成经济改革产业链。”
说着手指在让卫东用筷子搭成的冷藏柜上敲敲。
两年多之前,兄弟俩就反复讨论过,高原到底能靠什么产出。
让卫东开了天眼也只能提出旅游、牛肉这两种,而且前者明显还限于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
以他那点小视频积累的常识经验,仿佛都没听说高原省有什么矿产等其他产出。
当然他们谈的是全县、全省级别的大宗民生产出,那些零零碎碎的什么灵芝、虫草、玉石首饰之类,富几个人没问题,不可能持续的让所有基层得利。
让卫东眼睛亮了亮:“确定要把畜牧业当成主要产品来抓了?”
于松海点头:“我现在很赞同你当初那句话,所有的问题最后都能归结到是经济的问题,凭借边山县的经济转变,我才能得到各种支持,现在说什么都有底气,因为整个高原的经济底子太薄,这点成绩已经让所有人都很振奋,对以前的做法也能做调整。”
让卫东还是有基本的环保意识:“会不会养牛太多,引发草地之类的环境变化,要掌握好这个度。”
于松海嗯:“有环境部门的同志也提出这个问题,所以更要科学养殖科学统筹,怎么尽可能大量产出,怎么大量运输到内地销售,这就成了个产业工程,本来我想的是建立大规模的真空包装厂,这不就恰好么,每个县有这么两三台车就能朝着内地运送了。”
让卫东才是更懂做生意的那个:“不不不,这不科学,还是应该绝大部分地方都集中朝省城或者哪里送过去屠宰,然后建立专业的冷藏车队,朝着内地送才能保证专业设备的精准使用稳定使用,一旦分散就不是现代化企业理念了,这应该建立家……哈哈哈,国资民营企业来管理这事儿,我不做,你小舅子或者外甥啥的可以做这个。”
所以说阶层、家族这些东西怎么会不死灰复燃嘛。
这种时候找谁来做这个才放心,才能保证投入产出一直按照设想走,而不是沦为个人牟利工具。
成亿起步规模的畜牧屠宰运输公司,这生意交给国营和私营都有弊端,但先做起来尝试呗。
于松海都慢慢点头了:“这个可以由你先带人才组建运转好,再转交给谁,我知道你不想再扩大规模引人注意,我同样也是,要避免有其他看法。”
让卫东这时已经脑力全开:“哈哈哈,冷藏车上去不可能是空跑,那多不划算,我们运猪肉上去啊,等于是用内地平价的猪肉换掉高原人民消耗的牛肉,把特殊的牦牛肉尽可能用于牟利,这不就解决了不要过多放牧导致的饱和问题,现在肯定不饱和,要一开始就有这种思路,蜀川已经在批量养猪了。”
曾经的蜀川记者隐约知道这个事:“对对对,好像是几兄弟搞的养猪饲料,出栏量显著提升,正好从蜀川往高原送,我觉得可以尝试。”
让卫东点头:“我通知他们利用现有冷藏柜先马上给你改几台车出来,争取明年开春就能试运行……等等,这是集装箱车改个屁呀,就应该是从高原下来,到江州,直接吊装上船,插上电源送到沪海换海轮,从头到尾根本就不用卸车。”
所以思路打开后确实需要商业头脑来操持:“全省规模大了,可能出口量不足,那么就得朝国内销售,也许到不了二十元每斤,嗯,这个我再来想办法,先做起来……”
这就是他跟尤启立最大的区别,形成资金规模后不去搞那些资本运作的赌博生意,依旧在实体产业上打转就有很大的资金优势了。
长途电话真的不方便,等虞晓秋好不容易联系上人交代回来,这边兄弟俩已经兴冲冲的准备撤离都要去打电话。
所以还是去高原驻京办吧,那条件自古都是最好的。
可刚刚走到门口,有人已经找上门来:“好难找啊,卫东你来了就肯定要帮忙把局面做出来。”
于松海不认识这二副局的经理,但不吭声的靠在边上琢磨自个儿的思路。
让卫东上个月安排好六致和的地产改造就跑了,现在也不好再跑:“不是已经动起来了吗?”
扎堆儿在老城区的各种作坊、街道工厂,就像玩华容道游戏似的,先到机场路边汽车工业园隔壁拿些地块,开建食品工业园的厂房宿舍,甚至疯狂建厂房汽车工业园还先借了点给他们。
所以才有六致和可以马上搬迁个酱菜园子、制作工坊过去,这个把月已经雷厉风行的拆了出片空地在开始挖坑打桩了!
套路跟老耿、老程他们那个一模一样,都是抢在时间点前先把场面搞出来。
结果这位笑得非常诚恳:“今天卫东同志关于善战者还是要有赫赫功名的说法,很有意思很有特点,既然我们已经带头推动了京城部门单位的房改,那就再做全面点,也给各家兄弟单位表个态。”
这才第一天开会,内部讨论什么问题,别人可能打听不到,这家单位几乎就是在旁听。
甚至……让卫东看着对方毫不犹豫的笑容眼神,有个大胆的猜测。
也笑了:“是马上就要再做点房改的动作吗?”
对方马上坚定点头:“是!”
让卫东其实也没啥新招儿:“当初我们不是探讨过吗,三条房改线路同步进行,做食品工业园区,拆迁市区地块建高楼,这俩都在做了,唯独第三条,市里面给你们在城南地区划的产业外迁地块,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你们可以在那建个肉制品或者水产市场。”
这位已经拿个本儿在记录了:“肉制品?那涉及到检疫、屠宰检查,审批环节比较麻烦,水产品倒是比较合适。”
让卫东已经理清思路:“要不就干脆做个副食品批发市场,全市老百姓都可以去批零购买,甚至做点小买卖都不耽误……”
这下于松海都抬头看了。
好像这家也很需要冷藏集装箱哦。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