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24章 到底谁才是主菜

  但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来自于那份“国家方便食品研究中心”的部分经营权承包合同。

  让卫东想的是只要我咬定不接手什么房地产开发公司就行。

  他迄今都只有和池世明那个江港地产,也是用这个地产公司承接了商州的北较场新城开发,沪海的国际社区。

  然后施工的江州城建公司,他只挂名年薪一块钱的董事长。

  连平汽在市中心的这块地建设,都是老耿带着城建公司从汽车总公司的地产开发公司手里承接建设,最终赚到的楼底商业门面,也属于平汽。

  他是一点没沾手。

  也就郊外工业园区,才全资掏钱修出来免费租借给平汽用二十年。

  只要没执掌房地产开发公司,最多就是个顾问职责。

  结果没想到白天尤启立已经跟这边谈妥的部分经营权承包合同,上面赫然罗列:主营业务涵盖方便食品加工、食品储运、农产品销售及运输物流等领域,并拓展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等多种经营!!!

  什么时候方便食品研究中心还能拓展房地产开发的活儿了?!!

  让卫东看到这份合同的时候惊呆了。

  主管部门都能审批通过吗?

  主管部门领导就在旁边坐着说,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下,特批的。

  八十年代就这样,办个公司就能啥都做。

  所以才有皮包公司打天下的说法。

  更别提平京了,什么都能特批,特方便。

  尤启立这会儿温顺得跟大猫似的坐在旁边,对他这张承包合同就是火箭助推器,没什么他不敢做的事。

  但现在他只能签总经理经办人,人家认的是让卫东来担任这个研究中心法人。

  让卫东坐在那看着合同,心头萦绕的就是签不签?

  这个模式其实跟老耿那套城建公司的基本类似。

  让卫东这么忙他才不会守着做这些事,具体都是总经理去干,但必须要他这个董事长来担保兜底。

  但老耿做事他绝对放心,尤启立嘛……

  让卫东转头看向大神,四年前他当做大神想追随,没想到兜兜转转四年下来,居然成了他当主公。

  现在尤启立的眼中全都是炽热,希望拿到尚方宝剑的那种急切在拼命按捺。

  虽然没开口说话,但眼底写的都是可以,只要能拿下来他甘愿俯首。

  按说让卫东还是可以不签的,这货太能折腾……

  偏偏就是这句把让卫东拖住了,仿佛只有他才知根知底的能钳制住尤启立,让他起码别那么离谱。

  能力这位是真的不缺。

  而且和金卓群有别,尤启立的道德观其实不差,他主观上没有违法犯罪都无所谓的狠辣。

  做事还是有底线。

  让卫东最后考问下:“你承包方便食品研究中心,准备马上着手的项目是什么?”

  尤启立稍微犹豫片刻,还是透露出自己的成色:“就是你刚才提到有个细节,食品保存的问题,马上冬天要到了,实际上北方的冬天每年都要储存很多蔬菜过冬,传统的土方法很难保证蔬菜新鲜,如果用雪柜储藏就鞥呢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国外进口这种冰箱雪柜。”

  让卫东心里顿时只能卧槽卧槽卧槽……

  他那些金点子,都是基于天眼。

  所以面对林望复这种可以打造发明声卡佩服得立刻股份对半,全力对方发达。

  尤启立也是这样。

  八十年代真没几个人能注意到有些冰箱冰柜的冷藏能力。

  后来有些电视喜欢渲染的冰箱里的鱼拿出来都能活蹦乱跳。

  更没人想到这个思路要反过来卖给冬天够冷的北方。

  恰恰是动不动可能会降温到零度下的北方,最需要能精确控温的冰箱、雪柜来保存新鲜蔬菜。

  如果是让卫东解决这个问题,他肯定是动用三四十年后的最终结论,大力蔬菜大棚种植产业,让冬天的北方依旧有新鲜蔬菜产出。

  但塑料薄膜成本、种植技术等可能一时半会儿做不到。

  所以绝对想不到这招。

  而且最精彩的在于,旁听的有位领导皱眉:“进口冰箱?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经委和六个部委制定了452号文件,严控家电进口吧?”

  现在就知道让卫东在什么层面了,他是可以直接跟经委……六部委不就是工业产出的一二三四五六机部嘛,熟得很。

  尤启立显然没想到现场有这么熟悉业务的领导,猝不及防了下才终于承认:“我恰恰把452号文件反复研究了下,发现有个附件规定,容积在360升以上的电冰箱反而不在控制进口之列,关税很低。”

  让卫东已经哈哈哈的大笑了。

  360升,这个年代的人冰箱都见得少,自然没概念。

  后来见得多了,他还收过不少税务大院的这种纸皮呢,所以恰恰印象深刻。

  这个容积差不多就是后来对开门冰箱的那种大尺寸。

  八十年代罕见珍稀的家用冰箱,都是半高过腰的那种,八十到一百升。

  后来国产冰箱流行进入家庭,也是一百多升最多两百升,打了十多二十年的主力。

  的确到三十年后才开始出现对开门冰箱在城镇常见,都没成为主力。

  肯定这个文件是觉得国内完全没有厂家能生产这种大冰箱,也没多少消费能力,就剔除掉。

  结果被尤启立精准的抓到了空子。

  因为很明显,他就不是为了家用进口,这玩意儿明摆着是进给某些餐厅餐馆、单位食堂、酒店宾馆这些有新鲜蔬菜需求量较大的公用!

  牛逼,真的牛逼!

  这就是典型的尤氏战术风格,国家不是封了严控吗,我只要找到其中漏洞反其道行之,就该我独享整个市场蛋糕了。

  让卫东终究还是确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不说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佬,但凡是尤启立这么在改革浪潮中留下名字的人,

  都不会是泛泛之辈。

  让卫东确认哪怕没自己出现,只要让尤启立磨下这个承包合同也就是他最不起眼那句进出口贸易权。

  这次准保又能起飞。

  甭管整个战略、战争级别走向如何,这个战役级的操作可以打满分。

  食品单位的领导们本来莫名其妙让卫东的笑声,但听了尤启立的解释比划尺寸,立刻来了兴趣,可以可以,我们都有这种需求!

  不过让卫东的笑声也在这时候戛然而止。

  因为他已经准备签了,却顺手翻了翻前面关于方便食品研究中心的那些官方术语。

  不经意的发现这个方便食品类别里,现在国内最大的商品是罐头……

  当罐头和尤启立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让卫东不得不狠狠的揉下自己鼻梁眉心。

  根据李雪红的汇报,离开江州之后,尤启立去到鹏圳。

  依旧是无论有没有让卫东,尤启立这种改革弄潮儿,不可能不去鹏圳拼杀,尤其是他在内地各种碰壁后。

  更野生,更疯狂得像个轮盘赌的鹏圳,迟早会吸引他去。

  那么在鹏圳搭上鲁东联营食品进出口公司这条线,哪怕因为卖棉纱又沙场折戟,却让尤启立那种超级社牛的结交风格,迟早会攀爬到这里来。

  他一直都有闻达于诸侯,货与帝王家,廷杖换名声的思路。

  拿定主意朝着平京走也是必然的。

  难道这里才是未来尤启立换飞机的关键手吗?

  自己开始做销售以后,让卫东一直很纳闷,尤启立何德何能可以调动几十个火车皮的罐头去换几架客机。

  稍微有过做事经验就知道,这种跨省跨多个厂家的物资收集,在八十年代有多艰难。

  绝对算是战役级神操作。

  这货还多半是没钱赊账的难度加倍。

  现在有点懂了,如果手里拿着张国家方便食品研究中心的金字招牌。

  真唬得住那些罐头厂家。

  所以他现在再无半点疑虑,笑着在董事长职务上签名承包。

  他就是要亲眼看着尤启立怎么搞定这件事的。

  不知不觉间,让卫东还是超越了那种牛逼之人我伏不住,帮他担保这个食品中心会不会拖老子下水的屌丝心态。

  现在就是主公气质的我倒要看看你能折腾出什么样儿。

  所有人都有种皆大欢喜的热烈。

  必须吃一顿庆祝下。

  负责所有重要伙食的御膳房在吃方面就不用质疑吧。

  不用什么招人眼的富丽堂皇,就胡同里的饭馆,但绝对样样都是最好的。

  伍曦这等见惯了场面的,都偷偷给让卫东挑眉毛。

  然后还在席间,这边稳准狠的提出来三条房改线路同步进行,一条是他们有把握立刻去申请拿下机场路边,汽车工业园区旁边的地块,用来食品工业园区!

  这外迁思路是没错的,让卫东点头,对他也极有好处,地块热起来了嘛。

  另一条当然就是按照让卫东说的市区内,腾挪小地块改头换面建高楼。

  最后才是在城南郊区,原本就有市里希望食品产业外迁的一片地块,从来没搞过这种地产项目的食品产业。

  希望让卫东带队能打出个开门红来。

  在他们看来,尤启立那边真的只是个添头。

  请:m.llskw.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