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19章 但老过头就是领导了

  因为就坐在四合院会议室里这么会儿,让卫东也看到人家铺开的首都地图上勾画。

  的确算是独属于平京等仅有的几个城市才有,非常特殊的单位,其他地方也没这个情况。

  没这么散布的房产铺面,且面积也说不上多大。

  自古以来皇城根儿下肯定会荟萃全国各地进献的美食,都想成为贡品。

  古时候只要闯出名号上了规模,就没有不想进宫的。

  然后从宫里又能流出各种高手、御膳老字号。

  诸如老佛爷都好这口儿,顺治爷独爱这口儿之类的口碑特别多。

  所以平京确实集中了国内最好的所有食品品牌。

  没来的,都是不够上档次。

  于是解放后肯定都公私合营了归这里管。

  特色就来了。

  沪海也有很多老字号,但沪海那边的风格是一旦成名就做大做强,朝着企业化发展。

  要么朝着全国卖,要么赚洋人的钱去。

  所以最早的民族企业家大多出现在江浙沪,规模都不小,是沪海成为全国工业最强的底子所在。

  人称沪爷就这么来的。

  这边则一直都是以能供御膳房为最高荣誉,不在乎做大,也懒得费那个劲儿。

  京爷得拿住这个劲儿才地道。

  那么解放后这些老字号,几乎全都是作坊级别。

  还散布在市区各处。

  限于早期交通水平、商业流动限制,主要还是供应平京地区周边。

  差不多就是让卫东那胡同卫生巾厂的规模。

  现在搞得管理单位烦死了,这些老旧作坊很难在原地扩大规模,福利分房都没有余地了!

  想搬迁又意味着原有人员不愿到郊区乡下。

  就是把平京汽车厂的同类问题,分拆成无数个小单位散布在市区各处。

  改制难度也大了无数倍。

  让卫东也慢慢忽略了尤启立在旁边复杂的眼神。

  把注意力放到实际工作中:“首先是要成立个房地产公司,把所有房产管理起来……”

  真的,现在让卫东开口已经有非常清晰的领导气质。

  不是他拿腔拿调,而是已经习惯了掷地有声,甚至说出话习惯性要有回应、看反应。

  从眼神到语气,那就是主公级。

  周围齐刷刷的一片做记录,汪志文都娴熟的从兜里摸出小本写写画画。

  甚至光这一句,周围好些人眼里都有种名不虚传的卧槽感。

  寻常食品公司、酱菜园经理能这么想吗。

  但一点就明,甚至能成为他们转头对谁表达的点子思路。

  “只有把所有房产统一管理,才能梳理出哪些可以置换、合并、搬迁、拆除,完成这一步工作再考虑重建,扩大,使用性质的调整,最终把散布各处的小地产,逐渐合并成大房产。”

  然后一迭声的:“请问要怎么合并成大房产呢?”

  所以说让卫东真是被一步步逼上地产之路:“两步走啊,先跟上级部门要政策要支持,到近郊征地批地建厂扩产,现在还能尽量近点不是,然后地块大点不就能在经营生产用地外建宿舍小区,去参观下我们在机场路那个工业园区就知道了。”

  所有人都在点头:“参观过了参观过了,请问不愿搬迁到郊区的又怎么办呢?”

  国营单位的职工那都是爷,未来几十年都是跳广场舞、游山玩水的主力,肯定不可能硬性要求。

  让卫东当然是摆出案例:“平汽还不是那么多不愿搬迁到郊区的同志,那就集中拆迁某个城区地块,先修一座两三栋高层建筑的小区,不就集中好几个小厂的职工了,底楼做商业体,卖各家产品,也算他们的工作,然后逐渐腾出来的完全空地搞商业中心,大量提供就业岗位,不就把市区员工都用上了。”

  大家又恍然,原来这才是平汽房改的核心呀。

  那么又要怎么建高楼呢?

  让卫东被挤牙膏挤得都气笑了:“我又不是修房子的,你们自己去找城建部门啊。”

  但显然八十年代的国营单位没有这么清晰的分工。

  就像所有三线厂都有自己的基建科、施工队。

  这里的思路也差不多:“我们都有房地产公司了,为什么还要通过城建公司来修房子,他们的效率你又不是不知道,平汽听说是请你的城建公司来修建的?”

  让卫东终于发现你们的尾巴露出来了!

  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这家单位,未来一定是平京的房地产主力之一!

  因为下属黄金地段的小面积地产太多了。

  大珊栏、王府景这些越热闹越商业化的地方就越多。

  那些老字号积累的地产,全都属于这家单位。

  看着挤满办公室的人,陡生警惕:“我不参与你们任何工作,我是平汽的人,也不搞这种地产项目,只是平京单位间交流工作心得!”

  他说得倒是简单轻松,殊不知就这些步骤,实际上都是后来走过十多二十年才逐渐积累出来的成熟手段。

  甚至他随口说来,其中最关键的几个点都一笔带过。

  做这些事,建房的钱从哪来,这么大的规划,谁来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搞商业体,你说赚钱就赚钱啊?

  这是个技术活儿。

  简简单单说腾出来个空地就能搞成商业中心赚钱,还带动就业岗位,那谁都能当万元户了。

  没那个能力好吗。

  更重要的是这种完全迥异于之前的模式,越是体制内越不敢逾越,真以为都有老方那种决心和眼光么。

  让卫东越说得简单轻松,周围人就越好客。

  “卫东同志太客气了,您尝尝我们这腐乳,还有酱菜,刚出的新产品,中午在我们这边儿吃饭,有新上的酱黄瓜,下午再开个会,我们把主管领导都请过来,深入学习大政方针,紧抓实干解决问题。”

  让卫东已经想跑了:“我还要上班做事呢,自个儿跟……汽车总公司房地产公司交流,真的有事儿,我只是顺路送朋友!”

  不说还好,立刻让人注意到尤启立完全没有京味儿的站在旁边。

  分支公司下属单位的领导连忙介绍:“这位尤先生对改革思路有很独到的见解,也有很强的组织经营能力,正在争取承包我们的方便食品研究中心。”

  让卫东光是看这边几位领导表情,就发现自己要被迫帮尤启立背书了!

  真不该说是送朋友,我是顺风车,网约车啊!

  连忙赶在人家拍板前削弱:“是部分经营权,希望能够协助方便食品研究中心做些经营探索增加效益。”

  因为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

  只能削弱,降低影响。

  果然这边抬起的手马上落定:“好,你看让卫东同志不就加入了我们食品行业,共同为全国人民群众的食品工作作出贡献嘛,这是非常严肃和重要的房地产改制工作,还是要向踏出探索步伐的平汽厂学习借调经验……”

  让卫东捂头,不是我!

  但又知道自己可能还有钳制尤启立的警惕性。

  其他人还不被他耍得团团转。

  只能跟尤启立对视眼,双方其实都明白这是个可行选择:“那就老尤留下来详细梳理好承包经营权合同?我这边还有些工作要做,回头再谈这个房地产开发的事情。”

  让卫东深深后悔,我特么这会儿来平京干嘛。

  感觉这时候就是遍地引线,到处都有房产改革的强烈需求。

  真是在贴脸开大。

  结果二副局表示要贴身防守,让卫东同志你在机场附近搞那个工业园区其实已经得了不少领导赞许,所以我们要防范你被其他单位抢走,这边派两个同志跟上,下午必须回来开会!

  最搞的是几位中年男女领导看看让卫东和汪志文,还强忍笑意的特别叮嘱:“安排两个年轻女同志跟上,一定要衔接好工作。”

  真的,之前在汽车制造厂都没这种事。

  那边的产线工人还是以爷们儿为主,少数女同志都是后勤单位,也谈不上多容貌见长。

  造车的要那么好看姑娘干嘛。

  这边可是卖副食品、糖果糕点、酱菜豆腐乳的门脸单位。

  隔壁就是王府景,一堆店铺多的是好看女同志。

  但都轮不上,办公室的已经争先恐后了,就算不谈婚嫁问题,这明摆着出去见世面,怎么都比呆在办公室强。

  积极得不得了,有些姑娘都直接上手拉扯了。

  汪志文都表情抽抽了,进入工作单位以后这么彪悍的吗?

  让卫东不争论赶紧脱身。

  都不需要他叮嘱尤启立这种老江湖,点点头先撤。

  出来果然没人抄牌贴条批评教育乱停车。

  鉴于车座狭窄,俩苗条姑娘泼辣机灵的跳上后座,在成群结队大妈叮嘱中出发。

  汪志文刚抽出支香烟在烟盒上磕两下,后面姑娘就咔咔的把煤油打火机点上。

  搞得大四男生只好问你们要不,姑娘还惊讶他这烟不错,都美美的点上。

  完全没几十年后那种抨击情绪。

  让卫东就觉得自己像开了辆轰轰冒烟的蒸汽机车。

  可等到了电视制作大厦,他就发现自己今天早上出门真的该烧柱香。

  节奏完全不对!

  请:m.llskw.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