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19章 重重压迫

第519章重重压迫  反正痴道长之后就消失了。

  让卫东也不怕他卷款潜逃之类,财大气粗嘛。

  但在父母面前还是看不出来。

  低调安静的在厂里食堂,跟各自忙了一宿的吴生云、刘太元他们小酌两杯。

  晚点吴生云就要赶着往江州方向去乘船,争取在春节之前敲定两处的三条有动力货轮。

  借着让卫东的名号他在码头上招揽了一批跑船人,明天晚上就除夕了,他正好趁着春节前最后一天带着人去验货、砍价。

  银根紧缩后,三角债的阴影已经开始浮现在这些国营、集体所有制的船业运输公司,各地都有大量的应付款要在春节前结清,债主都坐在单位撒泼过年呢。

  正是趁机压价的关键时刻。

  所以说局面再糟糕,其实也总有另一波人在获利抄底。

  让卫东顺口把旅游开发总公司的事提了下,十年一千万投入,对于他们现在一栋楼就近千万的项目遍地开花,已经不算什么。

  甚至先铺点十来公里步行道,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

  吴生云还能敏锐的察觉到老大是在开启蓄水池:“只求大哥在做三峡旅游的时候,尽可能抓到些码头,那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码头不是随便开的,但这年头管得又没那么严。

  主要是有正儿八经获得批准的码头,就有足够水位靠泊的资格,差不多一堆停船位就是一片沿江使用权限。

  除了平时可以停靠休整,也能随时获得其他地区的物资增援。

  哪怕是最小的驳船,也有一百五十吨,等于几十辆车队的载重运输。

  真要在三峡修个什么,几条驳船就能搞定。

  简直就像即时战略游戏里建立据点,然后光是靠自家运输能力就能击垮对手。

  长江现在真的成了让卫东这个阶段的“高速公路”。

  慢点,但是量大又便宜。

  刘太元他们就到处拍照,西二街和北较场自然成了重点,还娴熟的给老让夫妇俩拍摄艺术照合影。

  李二凤发现这每人身上都挂两三台相机的师傅好像不是记者,而是很会拍照的专家,也悄悄去换了身时兴的衣裳。

  专门托驳船水手从沪海带的皮毛大衣,连让卫东他妈都有。

  她是姜黄色,老妈是棕色。

  本来让卫东看着俩富贵花开的狐狸或者果子狸飘过去,忍了,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

  结果面对镜头,李二凤又从怀里掏出俩皮毛帽子。

  就京戏里面猴哥戴的那种,冠顶上还有个毛球。

  来演猴戏吗?

  让卫东正跟吴生云说得唾沫横飞,只好伸长脖子哎哎哎:“差不多就行了,过来过去这么多工人都看着呢,注意影响,别搞得跟地主婆一样!”

  老让本来想伸手敲儿子,哪有这么说你妈,但愣是没下得去手。

  李二凤马上噤若寒蝉的悄悄收了帽子外套。

  吴生云装着没看见,记录下事务指令就去码头了,让卫东叫人开车送他过去。

  刘太元他们还想拍到晚上,坐最晚的江轮走。

  实在是商州透着股跟江州不一样的火热。

  可能二十多万人口的地级市,让卫东能带来的影响力显现太清晰。

  两百万人口的江州市区,能搅起的动静还是要小些。

  让卫东终于起身过去叮嘱他们多拍点工人,尤其是抓住机会给这么多车间拍合影,没准儿未来就是一生的纪念。

  老让居然给儿子递烟,表情很是讪讪。

  让卫东哭笑不得的拿过来夹耳朵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抽烟,春节就不跟你们回乡下了,江州那边还一堆事情,这两天安排完事情就走。”

  实际上八十年代这些年月,春节的仪式感是两极分化。

  起码在蜀川、江东一带大多如此。

  乡下特别看重,但也仅限于公社、大队的农家亲戚走动聚聚。

  因为物理移动的交通工具水平就这样儿。

  区县市里气氛一般般,有些会敲锣打鼓的搞点舞狮活动,但整体因为放假甚至会冷清些。

  主要就是各种鞭炮声有点年味。

  最大原因就是这些小地方,人口流动很小。

  没有大规模异地返乡探亲的情况。

  纯属放假休息几天。

  气氛取决于当地管理人员是喜迎佳节还是大干快上促生产。

  所以北较场的自由市场、夜市为了保持春节气氛都天天开放。

  清洁、治安、交通等环节继续上班。

  于是三营长的工地和李二凤的卫生巾厂也不停工,食品厂才放假。

  实在是大姨妈不会因为放假就不来。

  没什么劳动监察部门来监督必须放假,官方口径都是提倡加班加点建设四化。

  让卫东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必要休息,赚钱都来不及呢。

  再说董雪晴毕竟怀孕了,还是要回去照料下。

  也懒得通知爹妈。

  老让就肯定是知道了全商州都传遍的八卦:“小蝶妈……真的出国了?”

  让卫东点头:“嗯,你们别往心里去,各有各的原因,但孩子是无辜的,心理受了些影响我得照顾好,来,小蝶叫爷爷……”

  果然还是不咋理睬,但现在似乎有个小白眼,你自己去体会。

  让卫东反而乐得哈哈笑,亲近的把孩子抱怀里。

  老让看着卓越于全市的儿子,肯定还是自豪,遂说起建楼的事,现在他肯定不会去工地上手,但格外注意施工安全。

  说起基建兵们带队做事,立刻比他之前在县建筑公司飙升好大一截,每天列队、朝晚会,喊口号、讲计划、作总结,每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

  他毕竟还是当了几年兵,很怀念这种气氛,想参与进去,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让卫东调侃:“要不你去学习做监理,就是管理工地安全、施工质量的,出国留学不?我找人帮你安排。”

  老让连忙摇头:“开什么玩笑,我多大岁数了,这个监理怎么做?”

  让卫东正要解释,他妈估计是听见出国留学的字眼了,马上退进包间来:“那你现在到底要啷个成家?”

  李二凤小心翼翼的扶着在旁边不敢吭声。

  让卫东就觉得你哪来这么卑微:“李厂长,虽然卫生巾厂没给你开工资,卖腊肉有得赚,开食堂不少赚,你整个人生都可以自己做主,就不能扬眉吐气的海阔天空吗?”

  李二凤完全没有女性觉醒的田园思维:“都晓得我是你婆娘,外头我不晓得,回来就该我照料了!”

  半边身子都躲在让妈背后,防御姿态拉满。

  让卫东难得较个真:“白峰山虽然不是啥书香门第,乡里的规矩还是蛮周正,我们没成亲没结婚,最起码定亲规矩要请先生上门下聘吧,都没有,也就可能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天天一起走,爹妈长辈顺口说了几句,没必要误了你的终身。”

  老让夫妇赶紧做中立状,仰头观察屋顶天花板的蜘蛛网工程。

  但耳朵都支起来忙碌。

  李二凤还是可以,单挑也不怕:“送了的,你把爸妈送到江州治病,带回的床单被套锅碗瓢盆就是定礼了,爷爷奶奶送过来还盖了红布的!”

  让卫东艰难的回想下,天啊,好像真有这么回事!

  那就只能耍赖:“之前已经给你说清楚了,我不认,拖下去只是你自己大好年华在浪费!”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