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13章 主义不该这么迷失在生意里

  广大人民群众没法打电话派人去拿歌曲磁带。

  只能写信表达情绪。

  铺天盖地的朝着砖儿台写。

  尤其平京地区的反馈当晚就集中到了砖儿台这边。

  到处都在问这歌太棒了,懂行的都看出来跟电视剧简直就是相辅相成的天作之合。

  没有这歌,电视剧的经典程度都要打三分之一折扣。

  没这电视剧,这歌也就是平平无奇的烘托感情。

  现在歌曲有了灵魂,电视剧有了情感寄托。

  绝了。

  这会儿的砖儿台和广播台还在一栋楼里。

  当晚电台就应人民群众要求,在节目里放送了这首歌曲,播音员还充满感情的讲述了这部在砖儿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科普了烈士生平,最后强调了词曲作者是“人民”。

  不知道有多少台收音机,多少台广播站的喇叭,在大约十点过的夜空,回荡了这首歌曲。

  听众肯定十倍、百倍于收看电视剧的观众。

“而我将梦你所梦的团圆愿你所愿的永远走你所走的长路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天边的月,心中的月你永在我身边与你相约,一生清澈  如你年轻的脸。”

  这词儿,还不够打动人吗?

  第二天砖儿台就开启了麻袋装信的局面。

  连伍曦都打电话来问让卫东,这是你写的?

  当时在剧组没听说你啊。

  让卫东无中生友:“我一朋友,人家不愿担这个名,不赚一分钱,只想达到我们说的那目的。”

  伍曦笑骂:“别搞清流那套,你不交出他,就只有你来承担这事儿,都说好,记着有空就敲打那个王八蛋啊,玛德,做东西这么厉害,怎么做人就不能靠谱点呢。”

  因为虞晓秋和她小姨在砖儿台现在跑得勤,电视剧她也有参演。

  所以从台里听说了后面改片尾曲的来龙去脉,也打电话给让卫东确认。

  更主要是汇报汪志文现在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表演模范,电影学院内部都开始整研讨会了!

  汪志文没打电话,写长信给让卫东讲述自己的感受:“现在我明白大哥对我的告诫了,荣誉、鲜花、掌声立刻铺天盖地的袭来,会不会迷失在这些东西里面,决定了我的心态,我拒绝了老金邀请我拍音乐录影带赚钱,也拒绝跟他去参加各种见面会,拜访领导,我要专心打磨自己的演技,用我最擅长的天赋,去为这份愿望添砖加瓦,感谢您让我端正了态度……”

  他的感受肯定因为在沪海的那一遭,有完全不同的变化。

  哪怕不知道让卫东就是为了这帮年轻人的三观不要被颠覆,才开口请求放出了这部电视剧。

  现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领悟,真正是把自己的人生和文艺作品表达的内涵联系上。

  让卫东看了就觉得,哎哟,小伙子还很单纯嘛。

  但艺术家可能就得要有这种一生清澈的境界。

  顺手拿桌上的笔,抓张自己的名片,写了句后来网上流行的鸡汤:

“好时光造就弱者弱者造就困境困境造就强者  强者造就好时光”

  寄回去,看小自己两岁的电影人能体会到多少。

  但金卓群就真是扶摇直上九万里。

  立刻成了平京影视圈火得发烫的人物。

  伍曦打电话提醒,就是这货几天之内已经趁热打铁的出专辑,出音乐录影带……

  嗯,后者还是在商州拍电视剧的那些夜谈中,听秦羽烨说起她的兄长,得了让卫东点拨,现在是HK的音乐录影带之王,基本囊括垄断了所有HK明星的音乐录影带。

  才知道音乐录影带可以赚钱。

  因为金卓群肯定比让卫东更明白,在目前年代整个社会还没那么广泛的影像传播手段,有个独特的群体却已经很普及了。

  那就是他出身的BD。

  很多营区都有固定收看联播新闻的习惯,有文工团、文宣队的级别,也往往都配备录像机电视宣传。

  所以需要立刻下发磁带、录像带满足反应热烈的指战员们。

  最关键是现在电视剧播出之后,他还没搞到钱啊。

  给砖儿台播出,肯定不可能谈钱,更别说想拿广告时段之类。

  85年恰好在节骨眼儿上,1983年国家才提出“四级办电视”政策(央、省、市、县)。

  这确实加速了省级电视台的普及,但还没广泛开展起来。

  都在左顾右盼的探索,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看谁头铁走了没问题,才敢跟上。

  加上卫星电视还没普及,都是微波中继线路差转台。

  所以各级电视台覆盖范围和技术水平很有限,节目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新闻、文艺和少量自制剧为主。

  让卫东给金卓群描述的可以把电视剧卖给各台,有点冒险……就在临门一脚的关键点吧。

  反正金卓群还没搞到钱。

  所以当晚首播爆红后,最简单粗暴的赚钱方式就是出磁带专辑和音乐录影带。

  前者就是他找部队文工团录制的那个版本,现成的演播级录音带立刻就能翻制。

  也有的是音像出版社抢着接这个单。

  也就是这会儿,全国上下都没有专辑的概念。

  就这么一首《如愿》能单独成磁带、黑胶唱片朝着四面八方发售!

  三天之内订货已经超过二十万张。

  这可是1985年,每盘磁带单价六七块钱,他能提两块,轻而易举的几十万!

  而且后续还在按照每天几万十万张的订货数猛增。

  每天10万的收益!

  这才是金卓群因着电视剧赚到的第一桶金。

  因为拍摄过程被让卫东卡得严严实实,所有电视剧支出都需要实报实销。

  而不是啪的几十万到账,你自己去拍了就行。

  所以金卓群跟他往来觉得憋屈呢。

  现在撒了欢的捞钱。

  同时连夜利用自己擅长拍摄的特点跟各种设备关系,立刻组织音乐录影带编辑发售。

  都不用现拍,战场的画面,工厂农田,让卫东搞的那个科研现场,各种各样工农兵学商投身建设的镜头剪辑,跟电视剧英勇就义的画面交织在一起。

  美妙绝伦的音乐,配合前赴后继的斗争场面,跟默默奋斗的大多数场景交织在一起。

  就问这视觉冲击力大不大!

  甚至都暗合了后来的小视频理论。

  十集四十五分钟的电视连续剧,直接浓缩剪辑成短视频几分钟,选的全部是高潮镜头,哪个更容易被接受传看?

  二十元一盒的《如愿》音乐录影带狂卖十万份。

  这还是在录像机极其稀缺的时代。

  甚至可能是全国可能都没有十万台录像机的情况下,为了看这盘录像带愣是要去买录像机!

  反过来这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磁带音乐录影带同步发售的方式。

  又烘托了电视剧播放的热潮。

  几乎等同于后来的热点炒作同步展开。

  十天的热播期,就是十天知名度的猛涨。

  普通观众到处都在问那个声音好听,表演精湛的年轻男演员是谁。

  业内人士都在找金卓群。

  只有真正懂行,和关注这一切发展的目光,才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出品人的名字上。

  所以说真是穷疯了的金卓群才有这么高的执行力,让卫东明知道这么能赚钱,一来不愿意吃这碗人血饭,二来还是自己有的是生意赚钱,犯不着搞这个。

  金卓群靠着迅速围上来的各路人马,居然能在一周之内就把音乐磁带跟录影带在平京、沪海等大城市到省城开卖!

  到这时候他已经有点飘了。

  愣是没通知让卫东,这音乐磁带和录影带钱就自己独吞。

  让卫东都是在全国各地销售系统疯了一样打电话过来催促磁带、录影带的时候,才知道这局面。

  各地省城的高校生、销售公司明明看见出品人写着我们老大的名字,这火遍全国的音乐磁带、录影带不就天经地义应该我们卖?

  就算不卖这玩意儿,好歹也应该给我们整一套,无论走到哪里给人一放,喏,这是我们老大出品的电视剧,你就说牛不牛逼吧?

  让卫东才知道磁带和录影带已经卖疯了。

  然后上面标注的词曲作者名,都是人民,这钱被谁赚去了可想而知。

  他有点啼笑皆非,甚至不愿为了这事儿去跟金卓群撕逼,明月清风都看着呢。

  但他这性格肯定不会坐看金卓群消费这种爱国激情。

  跟资本家玩儿这种把戏?

  有点恶作剧的安排销售公司,立刻组织一大批空白磁带,发到全国各地分公司、销售团队。

  两年前他第一次进货收录机回来卖,准备包装成学习外语的工具,就搞了一千多盘空白磁带要翻录外语教材。

  结果一股脑卖空了收录机。

  那些磁带还堆积在江南区的红光厂门市里。

  现在也顺带翻出来发下去。

  蓉都的邮电器材厂生产收录机,更是有空白磁带的配套厂家,先搞二十万盘最便宜的磁带。

  分批发放到各地,还搭配一盘正版的音像出版社磁带。

  啥都没说,懂的都懂。

  反正不许直接卖,买相机、牛仔裤、收录机、SOD蜜甚至买卫生巾,都送!

  让你们尝尝资本家的险恶用心。

  迅速带动全国各地销售猛然提升的同时,也立刻让正版磁带销售肉眼可见的萎缩下去。

  而且论全国铺货的速度,谁能比民营企业更快。

  哪怕是船运,顺水而下的时间,也比那些层层转发的音像出版社要快得多。

  尤其是平京、沪海、粤州这些分公司得到消息,老大您发话,我们自己都能干这事儿,就地采购磁带分发,效率高到根本不用等。

  这是促销品,能切实提高销量的花费,每一分钱都不会白给。

  熟读法律法规的高材生们还相互交流监督,就因为朴素的爱国热情赠送,没赚钱产生经济效益就不是非法出版物。

  甚至有些地方出现直接摆台双卡录音机在摊位边,买牛仔裤就送盘空白磁带,自个儿翻录呗。

  至于损害了原产出品的利益,要不您看看这电视剧的出品人是谁,再看看我们这营业执照法人是谁的公司。

  瞬间又能把所有态度都挡回去。

  于是这已经总订货上百万的磁带,半数都挤压在了全国各省国营书店的音像柜台和下发渠道上。

  谈不上商业模式的退货,大闹违约,反正都堆积在各地库房。

  但再订货肯定是没了。

  因为全国上下,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铺满了这首歌的旋律!

  不谈主义谈生意的话,资本家会教做人的。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