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四七五章 无私

  “言哥,这帮女人有点儿不讲究了。”黑暗中,余明喝着热茶,忍不住的埋怨起来。

  李奎勇没好气的说道:“你小子才不讲究,人家话说的多明白啊?分了厨自己做,心里有数,能够更省一些。真让咱们敞开了吃,多少粮食都不够,咱们哥仨儿吃的比她们七个女同志加起来都多!再说人家也说了,咱们没了粮,她们也会救济一下,多好啊。”

  余明一点儿不辩解:“是是是,勇哥说的对,是我不懂事儿了。”

  “你小子有点儿不记人好,就记人不好。”

  李奎勇说的更直接,毫不留情,“你这毛病得改,京城出来的爷们,小肚鸡肠的,忒丢份儿。是吧,言哥?”

  王言正在那弄着药水摸黑洗胶片呢,他说道:“余明想的短了些,也没事儿,你跟着我们哥俩呢,总也不能让你饿死。”

  “言哥,我真错了。”余明都要哭了,“我就是那么一说,真没想着多吃多占。”

  “你想着多吃多占也没关系。”王言动作不停,弄着盒子摇晃着,“那俗话不都说了么,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以后,你看别人怎么对你,你自己就该知道了。那时候别怨别人就行。”

  “我一定改。”

  余明不狡辩了,他就是藏也得藏住。

  实在是跟着王言太舒服了,能打,有安全感,有钱,大方的不行。就说他现在喝的甜滋滋的浸着枣香的罐罐茶,在京城他也吃不上几口糖。王言可是买了一袋子的冰糖,一袋子的干枣……

  王言和李奎勇都没搭理余明,余明心里如何想不知道,反正面上是老老实实的一句废话没有,安静的在那喝着罐罐茶。

  鼓捣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是把今天出去这一趟拍的照片都洗了出来。

  眼看着王言在那展着胶卷,借着蜡烛的光一张张的看,李奎勇说道:“我说言哥,这胶卷都是反的,能看出什么来啊?”

  “能看曝光准不准,构图合不合适。”

  王言是个有耐心的人,当然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他是不愿意多说的。只不过此时此刻,他们身在陕北,最要对抗的就是虚无。所以王言也便耐心的给两人大致的说了一些摄影的基础知识,让两人有个了解。

  收拾好胶卷,三人也便睡下了,结束了没好的一天……

  翌日,王言照常的早早醒来。从今天开始,他们就要分厨做饭了。

  王言不愿意让余明和李奎勇糟蹋粮食,想要尽可能吃的好吃一些,就只得亲自上手。于是早起在外面简单的打了两趟拳,洗漱一番过后,在屋子里忙活了起来。

  锅盔,是关中人民热爱的食物,据传发扬于商朝,历史久远。王言也曾主宰关中,对这边的传统吃食还是相当熟悉的。他弄着面粉和着玉米面,就做起了锅盔。

  余明和李奎勇俩人躺被窝里不愿意起来,因为昨天赶路再加上挑水,太高强度了,俩人浑身酸痛,哎呦不停。王言开始烧火做饭,已经渐凉的炕更热乎起来,更不愿意起了。

  直到王言做好了锅盔,他的红泥小火炉上的罐罐茶也咕嘟起来了,李奎勇、余明这才起来。

  干巴巴的嚼着锅盔,一点儿菜没有,就是不断的给罐罐茶续水,三人喝着茶水顺了锅盔下去,也算是有滋味了。王言和面的时候,锅盔里还放了盐呢,来回二十里地挑回来的水里全是微量元素,除了没肉,啥都不缺。

  三人吃完了饭,也不出去,实在没什么看头。

  李奎勇和余明俩人拿着书翻看,王言则是坐在地上,弄着剩下的木料,做两个小马扎出来。这玩意儿并不难,没有坐垫的皮带,弄着绳子多穿两圈也可以。

  正在这时候,外面热闹起来了,是女知青们也忙活着做完了饭。

  门被敲了两声,紧接着随着一声‘我进来了’,便被打开了去,秦岭和田芳两个抱着碗走了进来。

  “你们都吃完啦?”秦岭看着三人安逸的状态,惊奇不已,“做的什么好吃的?”

  “锅盔。”余明主动回应起来。

  “我听说过,一看就是王言做的吧?”田芳很有眼光。

  “我们哥俩也不会啊,能做熟就不错了。”李奎勇哎呦一声活动了一下手脚,“这给我累的,现在浑身上下没好地方。”

  他吐槽了一下,接着说道,“锅盔也没什么特殊的,那不也还是玉米饼子么,都一样,就是换个名。你们还有菜呢,我们哥仨儿是就着水干咽下去的。早听说了这边苦,可没想到这么苦哇。”

  “有的吃就不错了。”秦岭也忍不住的叹了起来,“咱们就知足吧。”

  见到王言仍旧在那摆弄着木头,秦岭说道,“有手艺真好。”

  “勉强混口饭吃。”王言笑呵呵的回应。

  田芳哎了一声,问道:“你们今天干什么去?”

  “还能去哪儿啊?就在屋里呆着。”李奎勇说道,“等到日头足了,就去院子里呆着,也省点儿柴火。哎,我才想起来,隔壁就是钟跃民他们啊,等日头足了,我去后山跟他们聊天扯闲去。”

  “都去都去,我们也去见见,大家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嘛。”秦岭也很凑趣。

  田芳更是没有多说,其她女知青们也说一道去看看,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到了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李奎勇等人都去了后山,没用十分钟,王言在下边都听到了山上那帮人唱山歌。

  不过他们还不会本地曲目,都是红色歌曲。毕竟这里是革命老区么,山歌和革命也融合的很好。

  王言没去,他将家伙什儿都拿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小火炉也弄了出来。一边晒太阳,一边喝着罐罐茶,一边弄着木工活。

  随着后山的山歌的唱响,王言就看到了村里的大姑娘、小小子,一个个的从他跟前走过,都奔着后山凑热闹去了。

  这地方娱乐活动太匮乏,有点儿热闹不容易,被困住了身心的乡村青年们,总免不了有挣脱囚笼的心,想要脱离这一片贫困的土地。

  然而事实也证明了,正是这一代代求不得的人们,建设发展这望不穿的黄土高原,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铸就未来……

  年轻人都上山去了,大人们也没闲着,扛着木头、炕桌之类的,就来到了王言这里。

  老刘哈哈笑:“王言啊,我一早上就提着炕桌挨家挨户的走了一圈,乡亲们都看中了你的手艺,都想换个炕桌。另外还有要结婚,等着开春就箍娶媳妇的,家里的家具都让你打,自行车、缝纫机咱们不敢想,但也要来它三十六条腿。”

  王言也是笑着跟白店大队的人们打招呼,在老刘的介绍下,挨个的认识。嘴也甜的不行,大哥、二哥、三哥,二嫂、三嫂、六婶的,说话都带上了本地口音,大型认亲现场。

  他也大方,回屋就拿了两盒大前门出来,挨个发,一时间这里都冒了烟,热闹的不行。

  老老刘不抽香烟,仍旧叼着他的长烟杆:“后生啊,你说愿意教俄们大队滴娃娃做木匠,是不是真滴嘛?”

  “真滴不能再真了嘛。”王言笑呵呵的对着众人扬了扬头,说道,“远喽不说,光是咱们大队就有这么多人要打家具,我一个人哪做的完嘛。教着咱们大队的年轻人一起做,等到时候也给他们分组,这一组做桌腿,那一组桌面,那一组打磨,那组雕花,咱们大队也流水线生产了嘛。”

  “哦,这就叫流水线啊,还是城里的知识青年懂得多嘛。你看看,人家说的多明白。”

  边上围观的人们开始捧了,你一言我一语,热闹的不得了。

  王言看了看众人拿过来的炕桌,接过来几个翻看一番,说道:“这些炕桌都还能用呢,我翻新一下就行。不过还是得需要点儿木料,难免修修补补嘛。

  正好这个活就交给咱们大队的年轻人,让他们试试。不过老刘大叔啊,这个木匠的家伙什可得想办法。锯、刨、锉、凿都得有,做雕刻还得有刻刀,这得劳你们想想办法。”

  “这几天俄就落实一哈。”

  老老刘点着头,就算是说定了这么个事情。

  四周的乡亲们都很高兴,好像白店大队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木匠大队一样,好像大队的副业搞的好,赚来的钱让大家都吃饱了一样,看到了希望,就难免有着无限美好的畅想……

  然而他们想的太美了,远的不说,只说从白店村到县城的四十余里山路,就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不过王言又怎么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呢,所以一点儿不好的东西都没有说,转而跟那个要结婚的年轻人沟通起来,想要什么样式的柜子。

  不单单只是嘴上说,王言甚至弄了纸笔,现场画起了草图。不是家具的设计图,而是成型后的效果图,是写实的素描,样子非常清晰。

  他这一手,也让没有离开的人们更加信服了,还没怎么做呢,就已经开始夸王言好手艺了。

  沟通完毕,王言继续的做着马扎最后几步的工序,还跟村里人要了绳子,等到阴干了以后绑马扎上,而后就开始处理他们搬过来的木头了。

  炕桌的事情大家都不着急,打算先拿回去用几天,等解决了年轻人用的工具问题再说。

  事实上这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就定下的,大队还要开会,到底选谁家的孩子来跟王言学习,总不可能真的全村的人都来。

  索性现在这里人比较齐全,也没拿王言当外人,现场就算是开了会,大家开始争抢起来。有骂人揭短的,有以前就互相有仇看不过眼,互相拖后腿的,吵吵嚷嚷闹个不休,山歌是再听不见了。

  王言就笑呵呵的听着热闹,在那处理着木头,大家伙儿也都愿意看……

  老老刘是有威信的,也有着丰富的调解能力,很好的掌握到了最关键的‘平衡’二字。

  家里条件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要先照顾到,比如老太太拖着孙子、孙女的这种情况,大队就有两家,都是苦命人。

  此外还有人丁旺、男丁多的刺头,也要安抚住。当然,村里人口最多的就是老刘家,这村里大半人都姓刘……

  所以老老刘平衡的是自己的本家,以及村里其他姓的人。

  如此综合下来以后,定了先期的六个名额,刘家本姓的两人,外姓的两人,最苦难的两人。老老刘现场拍了板,明天晚上就把木匠工具都弄回来,后天就开始让大队的娃娃们跟随王言学习。

  然后一帮人就聚在这里,有的纳鞋底,有的织毛衣,有的在糊火柴盒,看着王言在那收拾木头……

  李奎勇等知青,以及村里的年轻人们下山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

  “嚯,真热闹嘿。”李奎勇大大方方的对着众人点头,“哎呦喂,言哥,您老这是开张了啊。”

  “做个三十六条腿。”王言笑呵呵的。

  这时候老刘也招呼着被选中的青年,都是十五六七八岁的,给他们送到了王言身边,看着王言忙活。

  王言的手艺那可是没得说,等到了中午的时候,一大堆的木头就已经被王言分解开来,让人搬进了那个空着的窑洞里,他则是现场开始了更加细致的刨木头,现场打起了柜子。

  这一天的时间,白店大队的乡亲们是眼看着王言将一堆木头给处理成了柜子的样子,甚至速度飞快的弄着凿子、斧头就在木板上雕出了精美的鸳鸯戏水的图案……

  于是大家更放心了。

  晚上,吃过了晚饭,秦岭、田芳等人又凑到了男生窑洞。

  “王言,你真要教他们做木工啊?”

  王言仍旧在努力工作:“当然了,这还能有假的?能多一门手艺,乡亲们多赚一些,就多吃几口粮食,多好啊。”

  “你觉悟真高,有这手艺留着自己吃饭多好啊……”

  “不要小看木匠,技术也不是那么好学的,也不是谁都适合学的。”

  王言没再多说,继续干活。

  “哎,言哥,我看剩下不少边角料,也做不成大件,您老费费心,做一副象棋?我们哥俩打发打发时间啊。”

  “行,明天做。”王言笑眯眯的应了声。

  秦岭等人在这边呆了一个来小时,这才嘻嘻哈哈的回去休息了。

  王言则是停了活,坐在桌子边,借着烛火弄着纸笔开始伏案写字。

  “言哥,还写什么啊?嫂子也没给你回信。”李奎勇和余明在那弄着木头的边角料,自己动手试探着削个圆……

  “咱们来干什么的?”

  余明说道:“吃苦受罪的呗。”

  李奎勇一脸的看不上,他很把握到了好哥哥的脉:“那当然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啊。”

  余明惊讶的看着李奎勇,后者对他挑眉毛,你小子学着点儿……

  王言含笑点头:“既然是再教育,那肯定得有学习所得嘛。咱们来三天了,我写个来到这边的初印象,以及个人总结,还有我们之后将要做的事情,另外我不是还照了不少的照片么,到时候一起寄给人民日报。”

  李奎勇瞪大了眼睛:“言哥牛逼!”

  余明……ru2029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