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蒋太后的善念

  随机推荐:

  “安南莫贼的探子失踪了?”

  朱厚熜听着这个消息,嘴角不屑地撇了撇嘴:“故作姿态,由得他们去!”

  听听称呼就知道,自始至终,大明都不愿意称对方为使节,而是探子,死活自不必说。

  再加上广西前线又传来消息,安南境内以武文渊、阮仁莲、黎景瑂等人为首,皆拥兵数万,分据一方,与莫氏相攻,如此也解释了莫老贼姿态越来越低的原因。

  内忧外患,这位弑君篡位的乱臣贼子,由于过早地面对大明的压力,有些撑不住了。

  事实上,当两广兵力粮草筹措得并不算顺利之际,明军也不敢贸然开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朱厚熜确实想要借助军事上的胜利,获得巨大的威望,推行新政,强盛国力,加固皇权,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但如果征安南失败,贸然兴兵的责任,势必也是对威望的一次巨大打击。

  所以是否开战,朱厚熜起初完全不表态,随后借着赐字明威默默推动,最终合各方意见,陈兵边境。

  每一步都走得留有余地。

  可以说是慎之又慎,也可以说是患得患失,生怕败了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所幸之前赦免了李福达一案的罪臣,回归六部后,有不少才干之士,如兵部郎中毛伯温就提出了威逼为首,进军为次的策略。

  大明虎视眈眈地陈兵于边境,让安南境内攻伐,再于合适的时刻下场,一举击溃莫氏伪朝。

  如此有一个好处,此番讨伐本就不是为了助黎氏复国,而是要恢复永乐朝的疆域,将交趾重新拿回来。

  这样的目标下,莫登庸固然是大明的敌人,但那些举着黎氏旗号的地方豪强,同样是收服交趾的阻碍。

  如果能让他们数败俱伤,对于大明来说,正是最好的局面。

  朱厚熜采取了这个策略。

  对待莫光启一行,自然彻底不在意了。

  此番摆了摆手,新晋指挥佥事孙维贤默默退下,朱厚熜再批阅了几分奏章,尤其在礼部新晋的会试士子名单上,停留的时间有些长。

  放到天子御案上的,自然是打开糊名后的录取名单,近三百人,朱厚熜不可能全看完,也就是关注名列前茅的那些人,这一瞧眉头不禁扬起:“一心会!一心会!此子的眼光了不得啊!”

  如果仅仅是一个人名列前茅,甚至高中会元,都不算什么,朝堂中从来不缺乏状元,翰林院里面到处都是各科的神童。

  但现在前十里面,四个一心会的成员,就十分醒目了。

  朱厚熜眼神微微一眯。

  以前海玥并不愿意大肆招收成员,他表面上催促,心里很是满意,觉得对方知道分寸,也并无旁人那般野心勃勃,看到圣眷在身,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试一心的效果喜人,他看人的眼光果然好。

  可如今发现,此子并不是不发展一心会,恰恰是手段更加高明。

  翰林院那些才子倒也罢了,这些国子监内的同窗筛选之下,个个都是人才。

  一心会才多少成员啊,这下子全员进士了?

  哦,似乎还有一个不是。

  那个不重要,如此成就是可怕的,若再经营个十年……

  朱厚熜心中有了警惕。

  看来也不能因为对方年轻,就过于放松。

  记下了这件事,待得批阅完其他奏章,朱厚熜起身放松了一下,看了看时辰:“摆驾慈仁宫!”

  这是要去向蒋太后请安了。

  无论是初入紫禁城,还是后来压倒一切不服,执掌皇权,朱厚熜每天早晚,都要向这位娘亲问安,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有时候更是一待就是一两个时辰,陪在娘亲身边的时光,总最令他心安。

  而这些日子,还有别的原因。

  到了慈仁宫外,朱厚熜抬起手,制止了宫婢入内禀告,在外面听着女子的交谈声,眉宇间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了喜色。

  等到谈话告一段落,朱厚熜这才走了进去,果不其然,就见到蒋太后宫中还有两个女子,一个珠圆玉润,光彩照人,见到他入内就露出笑容:“陛下!!”

  另一位花容月貌,极为恭谨,拜倒行礼:“陛下!”

  “爱妃免礼!”

  朱厚熜赶忙扶住前一位。

  这位是宠妃阎氏,如今已有了身孕,怀了龙种。

  他在放弃道教修行之际,心里隐隐有些担心,会不会由此碍了子嗣,直到后宫有喜,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现在就盼着,阎氏能够生个皇子,平安长大,继承大明的万里河山。

  另一位也是宫中的常客了,对其之前救驾有功,朱厚熜也极为感念,嘴角含笑:“黎郡主免礼。”

  黎玉英起身,退到一旁,低眉顺眼,整个人如同水墨画中淡去的笔触,努力降低存在感。

  能时不时地出现在蒋太后的宫里,就已经达成了目的,做多了反倒过犹不及,因此这段时间,她都是这般多听少言,谨言慎行的状态。

  由此赢得了蒋太后的欢喜,蒋太后一欢喜,其他贵妇自然也不会为难,再加上彼此间没有任何冲突,反倒结下了不少交情。

  此时同样如此,眼见大明天子欣喜于后宫有孕,黎玉英适当地说了些讨巧祝福的话语,然后丝毫不提安南等扰了兴致的话题,就这般轻轻扶住阎氏,一并退下。

  目送两女离去的背影,朱厚熜都忍不住点了点头:“黎氏倾颓之际,一介女流不畏艰险,跋涉万里,胆魄担当,殊为不易,更兼刚柔并济,进退得宜,好啊!”

  蒋太后微笑:“进退得宜,怕是海明威点拨的,她很听海明威的话,在老身面前说的最多的,就是那位国子监才子的事情了!”

  朱厚熜眉头扬起:“哦?这也是海玥教的?他倒是会调教人!”

  蒋太后对于这个儿子最是了解,闻言马上柔声道:“海明威惹我儿不高兴了?”

  “这倒是没有……”

  朱厚熜在母亲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恶:“只是新科会试的名单出来,海玥选出的人手在前十中占了一半,儿子不得不承认,此前是小觑了此子的能耐!”

  蒋太后当然不会觉得儿子敏感多疑,而是心疼于他在前朝承担的万钧重担,想了想道:“海明威有情有义,想来不会辜负我儿的赏识,正如他不愿意辜负黎娘子一般。”

  “他们俩人……”

  朱厚熜微怔,对于俩人有情倒不奇怪,毕竟黎玉英相貌出众,但看法和陆炳出奇的一致,想来不过是露水情缘,下意识道:“黎氏愿意给海玥作妾?”

  蒋太后不高兴了,白了儿子一眼:“怎是妾室,我儿刚刚还夸赞黎娘子,如何能将她想得如此不堪?”

  “嗯?”

  朱厚熜顿时好奇起来:“海明威要娶她为妻?这……这不可能吧!”

  安南郡主,婚嫁身不由己,大明的进士不可能娶这样的人,难不成去安南当一个入赘女婿,简直天方夜谭。

  而现在安南亡国在即,至少黎氏是亡了,亡国的郡主,那就更无价值,母族半分助力都无,甚至不如民间商贾,那至少还有钱财与人脉。

  以海玥如今的大好前程,简在帝心,真要娶妻,别说六部尚书,就连几位阁老都是愿意嫁女的,堪称无可挑剔的女婿人选。

  哪有娶一个外藩郡主为妻子的道理,再有感情也不行啊,这才是朱厚熜刚刚下意识认为,黎玉英愿意为妾的想法。

  “怎的?我儿瞧不上人家了?”

  蒋太后这回是佯装不悦:“别忘了,黎娘子还救过老身的命的!”

  朱厚熜赶忙赔笑:“孩儿怎敢忘?孩儿怎敢忘?她自是天底下最好的年轻娘子,嫁给海玥是他的福分!”

  蒋太后悠悠一叹:“这孩子是个可怜人,家人遇害了,千里迢迢来到我大明,安南也回不去了,如今孤苦伶仃,老身其实早有了这个想法,今日就向陛下求个情面,将她收为义女如何?”

  朱厚熜猛地愣住,但琢磨了一下,立刻问道:“不入宗室?”

  蒋太后道:“不入宗室。”

  朱厚熜眼睛再度一眯:“然后指婚海玥?”

  蒋太后道:“指婚就不必了,省得那群读书人将他视作驸马,处处限制,只是老身愿为黎娘子的家人,帮她做一回主!”

  “好!好啊!”

  朱厚熜抚掌一笑:“娘亲每每都是这般帮助孩儿,此计甚妙!”

  士大夫不仅自家的出身,婚配后母族的势力,也会结成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朱厚熜恰恰最讨厌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现在的海玥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华,甚至远超寻常士族,如果真的愿意娶太后的义女,无形中反倒与皇族有了牵扯。

  嗯,那朱厚熜就很喜欢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了。

  虽然名义上不是驸马,但士林肯定也会颇有微词,这更是天子要的污点,且是对方自己主动接受的,都不需要额外敲打。

  眼见儿子这般欣然,蒋太后终于轻轻叹了口气:“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老身只盼着,这个好孩子能有个好姻缘罢了!”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