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朱标虚心请教,等着自己家父皇接下来的言语。
他同样很是好奇,事情都已经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了,自己家父皇所说的,自己遗漏了一些地方又究竟是什么。
按说,不应当有什么遗漏才对。
朱元璋道:“标儿,这件事儿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一时之间没有想到而已。
这事儿,就是修路。
修一条通贵州,联接云南那边的路。
一道足够宽阔,足够平坦,能够让兵马粮草,以及商旅快速行进的路。
只有路通了,那么接下来对于西南,才能更好的进行统治。
让那边实现长治久安。”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用在哪里都有用。
不仅仅是要富,除了富裕之外,路还有其余各方面作用。
可谓是重中之重。
听了自己父皇所言,朱标忍不住用手在额头上轻轻的拍了一下。
父皇说的没有错,这是一个很容易考虑的事情,自己确实是有些疏忽。
这等错误,不应该出现才对。
“这的确是一个重中之重,路得修。
父皇您说的对。”
“哈哈哈,标儿,咱说的对吧?这个其实是很简单的事。
就是标儿,你一时之间没有想到,才有了这种疏忽。
否则肯定不会如此。
接下来,就要着手考虑西南那边修路的事情了。
这个修路,不单单可以用我大明的汉人。
同时也可以让西南沿途的的些部落,土司,这些地方的人来出手进行修建。
可教授他们一些相应的修路技术,通过这个事儿,让他们能从中受益,并进一步的接受汉化,
接受我大明的统治。
对于西南那边,同样也要从商业等上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同化与控制才行。”
武力是基础,是后盾,但是不能处处都用武力。
若只依靠手中刀子的话,所建立的统治,是不长久的,为沙滩上的城堡,不敢有个风吹草动。
一阵浪花袭来,便会轰然倒塌,一切化为乌有。
所以,应当以武力为后盾,经济当先锋。
文化制度在其中悄然而行。
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嘛。
这样的一套下来,那边肯定会有一个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当然,这些不过是宏观上面的考量和抉择。
而到了真正实行之时,必然会涌现出各种各样,这种那种的问题。
这些也并不奇怪,一切都在考虑之中。
不过,这种事也没必要太过于焦虑。
因为是必然的事。
只要大政策大方向上面,没有错,并持之以恒的施行下去,自己想要做的事儿,终究能够做成。
就算是有着一些小问题,小波折也无妨。
而且,他也相信,随着大明教育越来越普及,相应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大明国力更加昌盛。
科技上面出现碾压情况。
在大明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之下,相应的周围就会越来越弱。
对于周围的控制也就会愈发的顺畅。
六月的天,还是很热的。
哪怕身处北方,也依然很热。
但是纳哈出整个人,却还觉得身子有些发寒。
他知道,这不是自己病了,而是因为大明那边的人实在是太过于强大。
强大到了一个让他都没有办法忽略,甚至于是心里都是寒冷的程度。
原本纳哈出对于自己能够趁乱,从爱猷识理答腊的控制当中逃走,顺利的返回自己部落,能够趁着接下来草原之乱顺势崛起,从而进一步的扩大发展自己的势力。
有爱猷识理答腊在前面顶着和明人那边进行死磕,更加有利于自己这边进行发展。
可是哪能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完完全全出乎他的预料。
在他的想象之中,哪怕做出了诸多的畜生事,依然很强大的爱猷识理答腊,居然被轻易的就给覆灭了。
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在明军跟前就像是土鸡瓦狗一样,不堪一击!
半分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不仅如此,接下来明人这里,还对草原之上施行了种种的政策。
原本,汉人对于这草原上的管理,都会显得很是粗放。
最多也不过是拉拢一些,打压一些的办法。
维持草原不乱也就是了,没有真正想要统治草原。
各方面权力,其实还在各部头人之间掌控着。
不会进行特别多的干涉。
可哪能想到现在,竟能动手立下这么多的规矩来!
是一副要一改常态,真真正正的在草原上面建立统治的样子。
再加上他们和草原上面进行贸易的手段……
越看越是让他心寒。
真要是让大明的人,如此这般的行进下去。
他们草原之上,那绝对是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也没有了丝毫的出头之日!
这一招,是真真正正的歹毒!
让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让他都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
真要是让朱元璋把这些,都给布置下去,成功的施行,那么今后这些汉人,对于草原上各部落之间的统治,那简直比先前他们大元皇帝,对草原的统治都还要更加的深入。
这等事儿,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不管如何说,他的身份地位都不允许他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可是,很多事儿不是他想要不发生,就能不发生的。
和明朝人比起来,自己等人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只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让他足够的吃惊和难受的了。
可是紧接着又有新的消息随之传来。
那就是梁王这家伙,居然放弃了西南!
将西南这边的诸多地方拱手送给了明军!
闻听到此等消息之后,他的身子就变得更冷了。
六月天都想要穿上皮裘,想要烤火的那种程度!
这种冷,是从心里面往外的那种冷,不受控制!
原本,他这边多少还有了一些安慰。
最起码还有梁王在,彼此之间还能做一个相应的支撑,不至于单独一人。
可哪能想到,在短短时间里风云突变,梁王竟然逃之夭夭。
他这一逃,再想回来根本就不可能。
同时也意味着,如今真正显眼的,就只剩下了自己……
当然,真的算起来的话,草原之上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瓦剌部。
只不过那些瓦剌人,天生就带着一些叛骨,和王廷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
与他这边说不上有仇,但一样好不到哪里去。
且不说瓦剌所在的地方比较靠西,离明人远。
就算是离得近,和他这边共同联手也一样不是明人的对手。
在这种情况之下,明人的这种大势,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阻挡。
越想,越是让人心惊,让人胆颤。
也让他身上越来越冷。
他在考虑他们这边的路,到底在何方。
随着爱猷识理答腊的身死,王庭的覆灭,以及西南梁王那边的逃窜。
他成为了最显眼的。
甚至于到了这个时候,明人那边,都已经针对他这边做出来了不少的动作。
徐达那边更是虎视眈眈。
现在,是到了必须做出抉择,思考前路的时候了。
这个事儿必须要做,而且还要做好。
不然的话,到了今后,他这里只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难。
或者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继续如此下去,只怕不等他这边做出选择,明人那里就已经给他做好了选择 如今摆在他这里的路,其实也就有三条。
一是投降明朝,接受明朝的条件。
今后子子孙孙都要成为明朝的附庸,被明朝所统治。
另外一条则是和明朝这里进行作战。
第三条是如同梁王那样,趁着明军没有到来之前,赶紧逃窜,不和明军进行作战。
三条路摆在面前,难以取舍,不好抉择。
不过,倒也不是说三条路都不好选。
而是其中的两条不好选。
那就是投降明朝,以及逃走。
至于说和明朝进行作战这条路,他选择起来是丝毫的没有压力,
毕竟和明朝作战,根本不可能赢,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他这边直接就将之给抛弃了。
他不想和明朝人打仗。
剩下的两条路,他一直在纠结,在衡量利弊,到底是投降明朝更好,还是说领着一些人离开这边更好。
二者相互权衡,总觉得不好取舍,各有利弊。
投降明朝的话生活会比较安稳,但是今后也被套上了枷锁。
自己的势力,肯定会被进行多方面的分割,真正属于自己这边的力量将会变得更少。
而且时间越久,这个事儿就越明显。
可胜在日子安稳,且所生活的地方又都是熟悉的。
至于逃走,还能保持自己的权威。
可是,又该往哪里逃?
一切都充满了各种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是什么。
未来是个什么样子。
他陷入到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父亲,咱们离开这里吧,不能在这里待下去了。
再待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这时,帐篷被人掀开了,走进来了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人。
这人和纳哈出比起来,有六分的相似。
不是别的,正是纳哈出的儿子。
一个比较喜欢看汉人书籍的儿子。
同时也是纳哈出,最为看好的儿子。
“走?又该往哪里走?哪里才是安身之所?
向北是不可能的。
那边太冷了,天寒地冻,只怕一场白毛风下来,咱们都得冻死。”
纳哈出首先否定了向北而去。
和梁王往南逃不一样,越往南越热,虽然炎热也让人难受,但很多时候不至于死人。
可他们这里往北的话就不一样。
他们这里本身就已经足够寒冷了。
若是再往北去,到了冬季真的能冻死人。
而且,真要往北逃,那还得逃的足够远。
近的话,说不得接下来又会被明军留意觉察到,那可就更加的不行了。
“往西。”
纳哈出的儿子,说出了他的答案。
“往西?”
纳哈出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更西面则瓦剌人,哪里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孩儿说的,是更加往西,往西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
也不会太过于寒冷。”
“你是说西域?”
纳哈出的儿子摇头:“不是西域,是更西的地方。
孩儿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些当年辽国灭亡,辽国的一个将领所做的事。
这人叫耶律大石,他就是使劲的往西走,在西面发展了起来。
虽然记载的不是太详细,没有说到底都是如何做的。
但是能够确定,他在西面安确实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
有了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国家。
耶律大石能走这样的道路,咱们这里也一样能走。
不如去试上一试。
再说,咱们的祖先也一样是往西打了很远很远。
从现存的一些记载能够看到,往西有许许多多的地方。
越过一些难走的戈壁,再往那边气候就会变好了。
适宜人生存。
而且,那边虽然人比较多,但是比较好打,没有太多的坚城。
尤其和汉人王朝进行相比的话,那更是土鸡瓦狗一样,不堪一击。
咱们这里多带些兵将,一路过去,到那边只要别出太大的意外,谋划的好了,可以大杀四方。
不至于如同现在这样,在明朝的威压之下瑟瑟发抖,毫无任何招架之力。”
听到这话,纳哈出陷入到了沉思。
这种沉思持续了很久。
而纳哈出的儿子也不着急,就在边上等着。
如此过了一阵后,纳哈出站起了身。
拔出刀来,狠狠的一刀斩了下去。
将桌角给斩了下来。
“好,就按你说的,离开这边往西。
咱们都到西边那边,好好去看一看!”
他觉得自己儿子说的很对。
明朝实在是太可怕了,汉人也太过于强大。
明明先前之时都已经弱成了那个样子,被他们给踩到了泥地里,
看起来,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翻身。
谁能想得到,这才多长时间,就已经是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变。
汉人强大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程度,尤其是这朱元璋,根本就不像人。
这样的决定做下之后,纳哈出这边没有过多的停留,很快便收拾东西,进行了迁徙。
朱元璋此时,正在工业学院之中看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