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三章 、徐州之战

  勤王大军帅营。

  “总兵大人,决战的事情,不等援兵抵达么?”

  史琦一脸为难的问道。

  作为联络人员,刚过来就收到了决战通知,他整个人都懵了。

  汉水侯所部能打天下皆知,可辽东镇也不是软柿子。

  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主动发起攻势,怎么看都是乐观过了头。

  “施逆的主力,正从京师赶过来。

  我们的援兵到了,敌人的援兵也来啦。

  到时候数十万大军汇聚,再想建功立业,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何况从战略上看,抢先击败敌军,我们就能从容打造淮河防线。

  到时候主力同敌军在这边对峙,只需派遣一支偏师从北方登陆,就能切断辽东叛军和老巢的联系。

  敌军一旦分兵回援,就给了我们逐个击破的机会。

  倘若敌军不予理会,那就顺势收复京师,断了叛军的念想。”

  李三七淡定解释道。

  军事天赋这玩意儿,有的人生来就有,有的人培养数十年归来依旧是纸上谈兵。

  能够从底层脱颖而出,李三七无疑是有军事天赋的。

  十几年军旅生涯下来,加上培训班的补课,现在也是安南都护府有数的猛将。

  常年活跃在中南半岛和南洋战场,运用水师是基本操作,用兵的时候自然习惯性的把水师考虑进去。

  “总兵大人,海上风高浪大,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平叛之战,当以稳健为上,需要谨慎啊!”

  史琦略显忐忑的规劝道。

  没有办法,这样的战略部署,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历史上虽然不乏运用水师的先例,但那都是在南方交战,靠水师北伐的那是闻所未闻。

  尤其是大规模跨海远征,更难找到理论支持。

  如果硬要寻找类似战役,当年李牧和舞阳侯从两广起兵勤王是从海路过去的。

  不过当时沿途各省都在朝廷手中,登陆的山东也在朝堂控制中。

  勤王大军虽然是海上行军,但一路上都是贴着海岸线前进,能够不断获得物资补给。

  纵使发生风浪,也能及时靠岸躲避。

  现在北方大地,早就落入叛军之手,后勤补给全部依赖后方供应。

  中途一旦发生变故,数万大军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种判断本没有问题,但这是基于过往的航海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远洋船舶抗风浪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

  加上对海洋的探索,近海地区的季风气候变化,早就被人掌控。

  只要避开台风季节出征,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大家的观念没有发生改变,那是海商们的功劳。

  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他们故意把海上航行描绘的凶险无比,影响了许多人的认知。

  “放心好了,这样的大战,我们有丰富的经验。

  为了避免辽东反贼勾结北虏,侯爷还特意派出了一支偏师远征辽东。

  据说那边已经斩获数万,还占据了多座岛屿,作为大军的临时据点。

  鞑靼那帮旱鸭子,现在都被折腾的没了脾气!”

  李三七大大咧咧的回应道。

  看似装逼的回答,实际上却是在故意炫耀实力。

  局势发展到现在,安南都护府早就过了韬光养晦的时候。

  想要夺取天下,光他们这些小弟不够,还要有更多的支持者。

  支持者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自古能夺取天下者,要么依靠个人魅力让人心悦诚服,从而汇聚起大势。

  要么拥有强悍的实力,直接占据大势,吸引各方来投。

  相较于前者,后者操作起来,明显更加简单。

  毕竟,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胜利者一边。

  “斩获上万?”

  听到这个数字,史琦脑袋瓜子都嗡嗡的。

  鞑靼王国能雄踞北方,成为草原上唯一的霸主,实力自然不容置疑。

  如果是其他人说,在辽东斩获上万,他早就拂袖而去。

  鞑靼人那么好打,大虞朝也不至于被人家欺负了数十年。

  不过换成汉水侯出手,一下子又变得合理起来。

  “侯爷,真是用兵如神!”

  史琦忍不住感叹道。

  前面一肚子的顾虑,现在瞬间消失于无形。

  在围剿辽东叛军的同时,还能分兵去锤鞑靼人,这份霸气除了汉水侯,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人。

  辽东叛军数量众多,但勤王大军更能打啊!

  既然汉水侯能让李三七打头阵,那肯定是包赢的。

  南京城。

  现实再一次证明,名声的重要性。

  自从李牧打出勤王的旗号后,最近这些日子,就不断有军队从北方过来投奔。

  陆陆续续,居然收拢了十几万大军。

  当然,这些只是纸面数据。

  许多南下的部队,只是派来了使者,军队并没有真正抵达南直隶。

  即便人在路上,李牧这位主帅的行程,还是再一次被耽搁下来。

  人家肯加入勤王大军,固然是因为后勤出了问题,但更多还是冲着李牧来的。

  勋贵系的老巢虽然被叛军端了,但在军中依旧留下了不少政治遗产。

  作为唯一的勋贵系大佬,李牧天然就是这帮人的主心骨。

  一系列的收编之后,勤王大军纸面上的总兵力,成功突破了三十五万。

  在数量上同辽东叛军,算是并驾齐驱。

  “侯爷,现在道路被阻隔,粮草无法运到北疆。

  干脆下令,长城一线的部队南下,前后夹击辽东叛军!”

  兵部尚书史清尘兴致勃勃的提议道。

  憋屈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能够打个富裕仗。

  前面他还担心勤王大军兵力不足,不是辽东叛军的对手,现在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除了南方的勤王大军,大虞朝在北方也有兵啊!

  纵使北虏浑水摸鱼,趁乱剿杀了不少边军,剩下的部队依旧能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统计出来的数据,那只是联络上了的边军,还有更多的部队丧失了联络。

  以李牧在军中威望,此时出来牵头,北方边军响应号召的概率非常高。

  再加上盘踞山东的京营,朝廷完全可以对辽东叛军多线夹击。

  “诸位大人,可要想清楚。

  一旦下令边军南下,就相当于把长城防线拱手让给了北虏。北方各省将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下。”

  李牧语气沉重的说道。

  长城防线肯定守不住,没有后勤物资补给,边军根本不可能坚守。

  能够坚持现在,那都是前线将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知道自己出去找食。

  加上鞑靼人被李牧派出的偏师牵制住了,没法对北疆大肆用兵,给了边军喘息之机。

  “侯爷,保存江山社稷要紧,其他的事情暂时顾不上那么多了。

  明日朝会上提出来,想来百官不会反对。”

  礼部尚书柏锦文一脸严肃的回答道。

  他非常清楚李牧提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反对调边军南下,更多还是政治分责。

  作为三军统帅,边军南下的军令将由李牧发出,但放弃北方的决策必须是朝廷来做。

  李牧能拉他们做政治背书,他们也能拉朝中文武百官一起政治背书。

  这种集体决议,纵使政治后果再怎么严重,也不会波及到个人头上。

  未来史书上就算要骂,也是施家承担最多的火力,其次是永宁帝背锅。

  “嗯!”

  “只要朝会上通过,本侯就下令让边军南下。

  另外户部再准备二十万石粮和两百万两白银,两天后随船队运往山东地区,给那边的京营部队发饷。

  其他一应战略物资,兵部也先筹备着,后续根据实际情况划拨。”

  扫视了众人一眼,李牧顺势抛出了新的要求。

  辽东叛军为了尽快夺取京师,玩了一出调虎离山,把数万京营官兵引了出来。

  得知京师沦陷,这些部队也没有和叛军死磕,而是直接去了山东暂避锋芒。

  刚开始的时候,李牧也没当成一回事。

  京营虽然是勋贵系的嫡系武装,但那是老勋贵们的基本盘。

  他这个勋贵系领袖,主要是年轻一代勋贵子弟拥戴上去的,基本盘主要在各地募兵中。

  大家看似在一个圈子里,实际上却不是一路人。

  既然不是自己人,他也就懒得操心。

  能够在辽东叛军的兵锋下,捡回一条命是他们的运气,不幸全军覆没也是命该绝。

  随着李氏宗族南下,他才知道幸存的京营部队中,有李家世代经营的团营。

  原本无关紧要的官军,一下子成为了自己人,受到的待遇自然不一样。

  反正是花朝廷的钱,没必要那么抠抠搜搜。

  “侯爷,如果京营的欠饷补了,那么后续边军的欠饷也得补上,加上各省勤王大军的欠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万怀瑾急忙劝阻道。

  没有北方的拖累,大虞朝的财政大幅度好转,可不等于钱粮就能肆意挥霍了。

  封建王朝一旦进入末年,甭管朝廷有多少钱,永远都是不够花。

  光盘踞在山东的几万京营,就要补上两百万两白银的饷,边军那边怕是得增加十倍。

  各省赶来的勤王大军,同样存在着欠饷问题,也等着朝廷发饷。

  把过去的欠饷补上了,不等于事情结束,战争还在继续呢。

  炮火一响,黄金万两。

  其他部队姑且不论,李牧麾下那帮部队装备的新式炮弹,最便宜的都要三两银子,贵的更是超过十两。

  甭管这里面有没有水分,朝廷都得给报销,还不允许讲价。

  一场战役打掉几万发炮弹,那是轻轻松松。

  户部的钱粮库存,能不能支撑到战争结束,都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正是需要大家卖命的时候,财政再怎么艰难,也不能少了军饷。

  陈年老账,我们就不算了。

  据本侯所知,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京营官兵只拿到了一年的军饷。

  京师迅速沦陷,很大程度上就是欠饷惹出来的祸,不然辽东叛军就算增加十倍,也别想轻易拿下京师。

  前车之鉴,我们不得不重视。

  既然户部困难,那就打个对折,先发放一百万两军饷。

  其余的烂账,等朝廷财政好转之后,再慢慢清理。”

  李牧叹息一声说道。

  战争这头吞金巨兽,每一次发威,都会吞噬大量的财富。

  具体的细账,完全没法算。

  一百万两看起来很多,实际上给三四万官兵分,到了具体个人手中也没多少。

  毕竟,将领和士兵的待遇,那是天差地别。

  “侯爷,英明!”

  万怀瑾略显迟疑的说道。

  坦率的说,这一百万两他是真的不想掏。

  南京户部和京师户部不一样,李牧这位三军主帅实在是太过强势,他们根本惹不起。

  现在支出的每一笔军费,都必须足额发放。

  不用说常规漂没,就连日常火耗,李牧这位主帅都不认。

  钱粮出库都是兵丁自己过来取,少一两都要提刀砍人。

  没有漂没的一百万两,搁在以往的时候,都能当两百万两用。

  原本最肥的户部,现在都快被搞成了清水衙门。

  户部上下的官员,无不憋了一肚子的火。

  只是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汉水侯惹不起,有火也只能自己憋着。

  既然自己分不到好处,在军费开销上,很自然就变得抠搜起来。

  可惜再怎么抠搜,日常的军费划拨,户部还是没胆子克扣。

  但是在陈年旧账上,户部上下就打定了主意不管。

  新官不理旧官账,在大虞朝也是老传统,属于不能说的潜规则。

  怎奈计划归计划,到了具体落实上,万怀瑾还是怂了。

  数字都打了一个对折,再找借口拒绝,那就是不给面子啦。

  清晨,天刚刚放亮,轰鸣的炮火声就划破了天际。

  “炮兵,立即给老子反击!”

  看着一发发炮弹落在了自家营地,施靖明当即下令道。

  “总兵大人,情况有些不妙啊!”

  “敌军的火炮射程,比我们远的多。

  现在这个距离,我们的炮弹,打不到敌人的营地中。

  赶紧转移炮兵阵地,不然……”

  刘副将的话才说到一半,就有数门火炮在他们眼皮底下被掀翻。

  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近前的一众官兵,直接被炸的血肉模糊。

  现场的惨状,把施靖明吓了一跳。

  感情周七海没有吹牛,敌军的火力是真的猛。

  从到处乱飞的弹片可以看出来,敌军的火炮的威力,同他们不在一个档次。

  “全部都是高爆炮弹,李牧那王八犊子,真他妈的有钱!”

  为了掩饰心中的恐慌,施靖明当即破口大骂道。

  在攻破京师之后,他们也缴获了少量高爆炮弹,他还亲自去试过炮。

  爆炸的威力,也就比勤王大军的火炮小一丢丢,总体上差距不大。

  从官员口中获得的讯息,这些炮弹都是特殊材料制作的,价格比普通炮弹贵上十几倍。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